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臭氧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钟声 孙鹏 +3 位作者 吴祺 徐政 万学平 项萍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17-23,共7页
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是完善光化学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因其高时空分辨率的廓线探测优势而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流层臭氧浓度的遥感探测。阐述了臭氧激光雷达的原理,归纳总结了雷达系统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 差分吸收臭氧激光雷达是完善光化学立体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因其高时空分辨率的廓线探测优势而得以迅速发展,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对流层臭氧浓度的遥感探测。阐述了臭氧激光雷达的原理,归纳总结了雷达系统及关键技术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臭氧激光雷达在环境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基于我国城市臭氧污染问题现状和管理需求,初步探索设计了臭氧激光雷达监测网络业务应用的整体框架。指出了臭氧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中存在厂家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数据质量及准确性有待提高,与标准分析方法产生数据的可比性较差等不足之处;提出了核心部件国产化,系统小型化、自动化及商用化,多平台以及与其他监测方式联用等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差分吸收 臭氧 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
下载PDF
江苏省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在一次复合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万学平 季群 +2 位作者 华天星 徐妍艳 卢亭亭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基于2022年9月5—11日江苏省发生臭氧连续超标,细颗粒物(PM_(2.5))浓度同步上升的一次典型复合污染过程,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对江苏省6个城市的大气垂直剖面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此次污染... 基于2022年9月5—11日江苏省发生臭氧连续超标,细颗粒物(PM_(2.5))浓度同步上升的一次典型复合污染过程,利用颗粒物激光雷达组网对江苏省6个城市的大气垂直剖面进行了连续监测,并结合近地面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分析了此次污染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污染过程期间各城市呈现高温、小风、强太阳辐射的特征,造成日间二次生成的颗粒物在本地积聚。各城市颗粒物浓度的小时变化趋势大致相同,颗粒物浓度大幅升高期间,ρ(PM_(2.5))/ρ(PM 10)值也同步上升,以PM_(2.5)生成为主导。激光雷达探测结果显示,1 km以内的355 nm消光系数显著增强,表明此次污染过程是由于强大气氧化性导致以极细颗粒物为主导的PM_(2.5)大量二次生成,无明显的区域传输,同时夜间伴随边界层高度降低,白天生成的高浓度PM_(2.5)沉降至地面,期间淮安市、扬州市和镇江市受浮尘、扬尘等粗粒子影响,边界层内粗颗粒物浓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激光雷达 大气复合污染 消光系数 江苏省
下载PDF
颗粒物激光雷达在大气复合污染立体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伍德侠 宫正宇 +2 位作者 潘本锋 王界 万学平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6-162,共7页
针对由于局地污染、沙尘输入、外源性输入与局地污染物相互叠加所导致的3种灰霾污染发生过程,分别选取3个典型案例,采用颗粒物激光雷达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局地污染发生时,污染物从地面开始垂直向上扩散,扩散... 针对由于局地污染、沙尘输入、外源性输入与局地污染物相互叠加所导致的3种灰霾污染发生过程,分别选取3个典型案例,采用颗粒物激光雷达对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解析。研究发现,在局地污染发生时,污染物从地面开始垂直向上扩散,扩散高度约1 km。重度污染过程中,气溶胶的日均垂直消光系数随高度的变化背离指数衰减特征,800 m高度处出现消光系数的极大值层,极大值超过2.5 km-1,800 m以下消光系数近乎常数,约为0.3 km-1。这说明,重污染过程中,有一层较厚重的颗粒物分布,使近地面污染物在垂直方向的扩散能力减弱,形成积累效应,造成大面积空气混浊。当有外源性沙尘输入时,激光雷达能够清晰地监测到污染团输入的全过程。沙团突然出现在高空2~3 km。污染团退偏振度较大,超过0.3。随着沙尘粒子的重力沉降,沙团的轮廓在垂直方向上不断地增大。沙团的输入,导致近地面粗颗粒质量浓度的增加幅度明显大于细颗粒。在第3个案例中,激光雷达清晰地监测到高空1.8~3 km突然出现含有大量球形细颗粒的污染团,同时还发现此污染团与近地面的污染物有不同的演化特征。近地面污染物随时间垂直向上扩散,12:00左右扩散高度超过1.8 km。而高空的污染团逐渐沉降进入边界层内,与近地面扩散的污染物相互混合,共同导致本地的灰霾天气。综上所述,激光雷达可以清晰地捕获污染物的垂直结构特征,对不同的致霾过程进行立体解析,实现对大气复合污染的监测和机理研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激光雷达 消光廓线 沙尘输入 外源性输入 垂直分布 大气复合污染
下载PDF
基于RFID的放射源在线监管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彬华 凌球 +3 位作者 殷国利 万学平 杨坤 王侃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35-1139,共5页
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放射源状态实时在线监测的一个解决方案。采用了RFID方式来实时传输放射源的辐射剂量率,对放射源状态及周围环境剂量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同时采用区域无线组网方式建立企业级监控网络,解决了厂区内部远距离布线问题... 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放射源状态实时在线监测的一个解决方案。采用了RFID方式来实时传输放射源的辐射剂量率,对放射源状态及周围环境剂量率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同时采用区域无线组网方式建立企业级监控网络,解决了厂区内部远距离布线问题;利用GPRS无线传输将实时数据发送到监控平台或同时发送到政府监管部门。引入随机动态编码每天更新显示,加强了企业人员对放射源的监管。将该系统成功应用在某单位的测厚仪上,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源 RFID 辐射剂量仪 电子标签 阅读器
下载PDF
无锡春季一次沙尘输送的激光雷达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伍德侠 张天舒 +1 位作者 万学平 孙新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303-306,共4页
利用激光雷达、地面站点数据观测资料,对无锡地区2014年3月9-10日的一次沙尘输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次沙尘气溶胶输送导致无锡地区遭受一次中度污染过程,且输送有间歇期,激光雷达观测结果与近地面监测结果一致。颗粒物质... 利用激光雷达、地面站点数据观测资料,对无锡地区2014年3月9-10日的一次沙尘输送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该次沙尘气溶胶输送导致无锡地区遭受一次中度污染过程,且输送有间歇期,激光雷达观测结果与近地面监测结果一致。颗粒物质量浓度与边界层高度密切相关,较低的边界层高度是导致10日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特定时段消光系数的垂直廓线清晰表明了表明沙尘气溶胶沉降过程的空间结构。后向轨迹表明,该次沙尘输送可能来源于西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 沙尘气溶胶 边界层 消光系数
下载PDF
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中污染物垂直结构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界 李亮 +3 位作者 孟晓艳 潘本锋 万学平 贾国山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6-152,共7页
针对无锡地区2013年11月6—13日经历的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采用地基遥感激光雷达对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垂直分布进行垂直探测,发现污染时段气溶胶颗粒物主要积聚在1.8 km以下,消光系数的日均值统计表明,从近地面至高空1.5 km,颗粒物产... 针对无锡地区2013年11月6—13日经历的灰霾污染和清洁过程,采用地基遥感激光雷达对空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物垂直分布进行垂直探测,发现污染时段气溶胶颗粒物主要积聚在1.8 km以下,消光系数的日均值统计表明,从近地面至高空1.5 km,颗粒物产生的峰值消光系数稳定在0.2 km^(-1);而清洁时段,由于垂直扩散条件改善,颗粒物随高度增加明显减少,1.5 km处的消光系数不足0.05 km^(-1)。同时发现污染时段中,近地面PM_(10)、PM_(2.5)、碳黑(BC)的平均浓度分别是清洁时段的2.48、2.76、3.66倍;大气氧化剂(O3和NO_x的总和)平均值水平是清洁时段的1.73倍。气象条件分析发现,锋面的移动使大气水平、垂直对流运动加剧,污染物得以迅速扩散,空气质量转好,这也是此次污染清除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激光雷达 垂直分布 消光系数 退偏振度
下载PDF
构建以激光雷达为核心的区域污染立体监测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界 万学平 +2 位作者 胡婷婷 张天舒 董云升 《科技资讯》 2015年第28期90-93,共4页
提出建立以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等地基遥感监测仪器设备为核心的区域污染立体监测体系,重点介绍了颗粒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场垂直探测的方法和原理。基于该监测体系,能够准确解析从近地面至高空颗粒态... 提出建立以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等地基遥感监测仪器设备为核心的区域污染立体监测体系,重点介绍了颗粒态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和气象场垂直探测的方法和原理。基于该监测体系,能够准确解析从近地面至高空颗粒态污染物(尤其是细粒子)和大气氧化剂的时空分布规律,结合近地面数据、卫星探测结果,建立剖析污染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的方法,准确判识污染团的外来输送过程和局地形成过程,为进一步采取防控、预警措施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遥感监测 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 臭氧激光雷达 区域污染 外来输送
下载PDF
基于双视场激光雷达的气溶胶水平分布观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界 刘文清 +4 位作者 张天舒 万学平 高洁 李岭 马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664-2669,共6页
在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DFOV激光雷达)基础上,探索双视场激光雷达信号拼接思路,利用“斜率-Fernald”方法反演了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进而获取了DFOV激光雷达对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的扫描分布。首先,对雷达回波信... 在自主研制的便携式双视场米散射气溶胶激光雷达(DFOV激光雷达)基础上,探索双视场激光雷达信号拼接思路,利用“斜率-Fernald”方法反演了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进而获取了DFOV激光雷达对气溶胶水平消光系数的扫描分布。首先,对雷达回波信号分段运用斜率法,求解最优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后向散射系数以及相对应的参考距离,然后将该参考点处的后向散射系数代入“Fernald方法”的前后向积分解中,进而得到整条廓线的消光系数。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斜率法”中大气均匀的前提假设和消光系数负值的问题,也有效避免了“Fernald方法”对参考点的限制和要求。在获取水平消光系数后,通过拟合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过顶时刻DFOV激光雷达测量的气溶胶消光系数与PM10质量浓度ρ(PM10)之间的关系,相关性达到0.91。将此定量关系传递至激光雷达扫描的消光系数结果中,可得到气溶胶质量浓度的水平分布,定量反演大气中颗粒物的分布,用于研究近地面大气污染成因、机理和污染来源分析,为DFOV激光雷达进一步应用于城市区域大气污染定量评价和区域空气质量三维模式同化分析研究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视场 米散射激光雷达 水平分布 颗粒物质量浓度 三维模式同化
下载PDF
江苏地区激光雷达网络在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周红根 陈玉宝 +5 位作者 马娜 王界 王秀君 张天舒 万学平 刘文清 《气象水文海洋仪器》 2018年第3期48-54,共7页
文章利用淮安、泰州和太仓3地的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及探空等综合观测资料,根据观测期间的气象特征和大气能见度与近地面PM10观测数据,从卫星观测结果、激光雷达组网以及沙尘传输路径三方面分析了江苏地区2017-04-17~2017-04-19... 文章利用淮安、泰州和太仓3地的气溶胶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及探空等综合观测资料,根据观测期间的气象特征和大气能见度与近地面PM10观测数据,从卫星观测结果、激光雷达组网以及沙尘传输路径三方面分析了江苏地区2017-04-17~2017-04-19的1次浮尘天气过程中气溶胶的垂直结构,为大气重污染成因研究提供立体观测数据,为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组网 沙尘 传输
下载PDF
2017年广州市大气臭氧激光雷达组网观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黄祖照 裴成磊 +8 位作者 王宇骏 陈彦宁 梁永健 张天舒 范广强 万学平 胡婷婷 李展 李时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9-164,共6页
差分吸收臭氧雷达是测量对流层O_3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在广州地区开展大气O_3的组网加强观测研究,分析大气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广州塔站点臭氧激光雷达与安光所标准机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一致性非常高;同时广州塔498 m... 差分吸收臭氧雷达是测量对流层O_3时空分布的有力工具,利用臭氧激光雷达在广州地区开展大气O_3的组网加强观测研究,分析大气O_3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广州塔站点臭氧激光雷达与安光所标准机对比分析表明两者一致性非常高;同时广州塔498 m处O_3质量浓度与臭氧雷达在495 m处反演的O_3浓度较一致。该文研究2次典型污染过程中对流层O_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高空O_3污染气团沉降对地面O_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臭氧垂直分布浓度均表现为O_3午后单峰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2.0 km范围内;(2)广州地区O_3浓度表现为南部区域高、北部区域低的特征;(3)9月16-21日期间广州市从北至南5站点雷达图均监测到18日凌晨高空1.0~2.0 km处存在O_3输入且沉降过程,18日午后万顷沙站点O_3浓度最高;(4)10月24-26日期间5站点O_3浓度表明臭氧午后单峰特征明显,广州塔、番禺市桥、万顷沙站点午后O_3浓度均较高,夜间时段高空均存在明显的O_3残留现象,夜间残留会导致次日O_3浓度持续累积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激光雷达 臭氧浓度 垂直分布 传输过程
下载PDF
苏南地区一次灰霾天气程中颗粒物的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毅 王界 +3 位作者 盛世杰 张毅 万学平 孟胜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0-205,共6页
针对2014年5月24-31日期间江苏省南部的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AQI、PM_(10)和PM_(2.5))、近地面能见度数据、激光雷达垂直探空结果、气象条件数据,对此次区域灰霾污染的近地面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 针对2014年5月24-31日期间江苏省南部的一次典型的灰霾天气过程,结合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数据(AQI、PM_(10)和PM_(2.5))、近地面能见度数据、激光雷达垂直探空结果、气象条件数据,对此次区域灰霾污染的近地面特征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此次灰霾污染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一个阶段,5月24-25日,空气质量由良逐渐增重为中度污染,其中25日11时AQI峰值达到200,近地面能见度2.2 km。近地面PM_(10)和PM_(2.5)的峰值浓度分别为215μg/m^3和150μg/m^3,该阶段PM_(2.5)/PM_(10)的比值均值达到0.6;无锡地区2.5 km高度范围内分布大量的强消光性粒子,导致消光系数超过0.8 km^(-1),退偏振度不足0.1,以局地球形细粒子为主;第二个阶段,26-31日空气质量再次恶化,污染程度累积,27日23时、29日21时、31日3时达到484、239和231。26-31日,近地面首要污染物是PM_(10),PM_(10)的均值210μg/m3,PM_(2.5)的均值97.7μg/m^3,PM_(2.5)/PM_(10)的比值均值低于0.5;大气中分布的颗粒态污染物粒子的不规则程度增大,大气消光系数略有减弱,约0.6 km^(-1),退偏振度系数大于0.3,说明此阶段大气中含有较多的浮尘粒子。其中,27日消光系数有突然增大的过程,这与江苏地区的秸杆燃烧过程密切。通过后向轨迹与卫星监测的火点分布,表明27、28日的气流轨迹将大量的不完全燃烧的生物质粒子带到观测站点附近。近地面的气象条件分析发现,26-29日,随近地面的大气压力从1 000 h Pa降至993 h Pa,相对温度从80%以上降至不足45%,峰值超过6 m/s,直接使得空气中颗粒物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霾 激光雷达 消光系数 退偏振度 后向轨迹 跨界传输
下载PDF
初中化学物质构成奥秘的教学探索
12
作者 万学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第12期98-98,共1页
入微观的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十分困难.而这一单元的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元素,这些内容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节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物质的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 入微观的学习,从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学生学起来十分困难.而这一单元的分子和原子,原子的构成,元素,这些内容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节点,是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是认识物质的变化、组成、结构性质的重要基础.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物质构成
下载PDF
激光雷达比历史数据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13
作者 胡先哲 刘东 +14 位作者 肖达 张凯 毕磊 张敬昕 李蔚泽 李晓涛 邓洁松 周雨迪 刘群 吴兰 刘崇 万学平 陈文泰 陈晓龙 周剑烽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8-99,共12页
气溶胶是地气系统辐射强迫评估的主要不确定来源之一,激光雷达探测的气溶胶廓线数据有助于定量评估气溶胶的气候效应。除已发布的气溶胶观测产品外,大量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分布于文献中。然而,目前尚缺乏对气溶胶历史文献数据的整... 气溶胶是地气系统辐射强迫评估的主要不确定来源之一,激光雷达探测的气溶胶廓线数据有助于定量评估气溶胶的气候效应。除已发布的气溶胶观测产品外,大量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数据分布于文献中。然而,目前尚缺乏对气溶胶历史文献数据的整合分析。因此,聚焦现有观测产品较缺乏的激光雷达比参数,充分考虑气溶胶的类型差异,提出了一种激光雷达比历史文献数据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发现不同类型气溶胶(沙尘、沙尘混合、火山灰、海洋、烟尘、城市工业气溶胶)的激光雷达比均呈高斯分布,且集中范围均存在重叠。历史文献数据能与气溶胶观测数据产品提供的数据形成互补,所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方法有助于提升人们对气溶胶光学特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激光雷达比 历史数据 模糊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镇江市四季PM2.5污染特征与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邱坚 霍玉玲 +5 位作者 万学平 王秀君 盛世杰 沙丹丹 赵雪婷 杨雪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30,共8页
利用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镇江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逐时数据,对镇江市PM2. 5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综合运用轨迹聚类及PSCF、CWT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季节影响镇江城区PM2. 5的主要气流输送路径及镇江市PM2... 利用2017年3月1日-2018年2月28日镇江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逐时数据,对镇江市PM2. 5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HYSPLIT-后向轨迹模型,综合运用轨迹聚类及PSCF、CWT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季节影响镇江城区PM2. 5的主要气流输送路径及镇江市PM2. 5的主要潜在源区。结果表明:镇江市PM2. 5浓度季节分布特征明显,冬季PM2. 5浓度最高,夏季最低。四季PM2. 5浓度日变化均呈两峰一谷型分布,且夜间普遍高于白天,周末高于工作日。四季PM2. 5浓度与NO2、CO相关系数较高,表明工业排放与交通源可能是镇江市PM2. 5的主要来源。镇江地区气流输送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西北偏西及东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要优势;夏季气流主要来自东北、东南及西南方向;秋季以东北及偏东气流为主;冬季西北气流轨迹占绝对优势。镇江四季PM2. 5浓度受本地及周边城市的局地污染输送影响较大,主要潜在源区集中分布在江苏本地及其周边的山东、安徽、浙江、上海等地。春、夏、秋季这些地区对镇江PM2. 5浓度贡献值基本为35~75μg/m3;冬季该贡献值较大,均在75μg/m3以上,最高值可达到150μg/m3以上;同时,冬季受北方污染输送影响,河北、京津冀等地也是主要潜在源区,贡献值为35~75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镇江
原文传递
常熟市秋冬季典型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丁淑琴 吴家平 +3 位作者 万学平 蒋琳 赵雪婷 沙丹丹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2-147,161,共7页
利用2018-11-21—12-05常熟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常规参数逐时数据、细颗粒物化学组分数据及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结果,对常熟地区秋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1... 利用2018-11-21—12-05常熟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的常规参数逐时数据、细颗粒物化学组分数据及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结果,对常熟地区秋冬季一次重污染过程中PM2.5及其主要化学组分(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1-24—12-03常熟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重污染过程,PM2.5浓度高值主要出现于高湿、小风、低边界层的天气条件下,且PM2.5浓度与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受不利扩散条件下的局地污染累积及高湿状态下颗粒物二次转化影响较大。观测期间,二次离子(NO3^-、NH4^+、SO4^2-)在水溶性离子中占比较高,尤其是污染期,占比高达97%,受二次生成影响较大;其中,NO3^-在水溶性离子中占比最高。整个分析时段,SOR与NOR均值分别为0.38与0.22,污染期间SOR与NOR均值明显升高,分别达到0.47与0.32;4个阶段内仅有污染期时段的NO3^-、SO4^2-累积增长速率大于CO,此时NO3^->SO4^2-,该阶段主要受到NO2二次转化影响,常熟市重污染期间应着重加强工业源与移动源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熟 PM2.5 重污染过程 水溶性离子 污染特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