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1
作者
温晓兰
胡人月
+7 位作者
张博文
姚丹妤
彭文涛
万小能
王秀媛
袁军海
刘小粉
孙果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4-992,共9页
在小麦品种西农1376与克旱21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中发现一个自然突变的类病斑家系lm452。本研究对lm452的类病斑发生进程、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病斑最先发生于第一叶,颜色由白色渐变为黄褐色,...
在小麦品种西农1376与克旱21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中发现一个自然突变的类病斑家系lm452。本研究对lm452的类病斑发生进程、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病斑最先发生于第一叶,颜色由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呈条纹斑块状;类病斑数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程逐渐增加,可蔓延至叶鞘。类病斑的发生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遮光可以避免或减轻类病斑的发生;低温和强光可加重类病斑发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类病斑的形成伴随着超氧化物产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和细胞活性降低;突变体lm452的千粒重在田间和温室环境条件下均较表型正常姊妹系g451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lm452的类病斑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上述结果为lm452类病斑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调控网络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类病斑突变体
生理生化特性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1
作者
温晓兰
胡人月
张博文
姚丹妤
彭文涛
万小能
王秀媛
袁军海
刘小粉
孙果忠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分子育种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河北工程大学园林与生态工程学院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出处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4-992,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2006)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专项(CARS-03)
+1 种基金
国家作物育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19220063)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ZDRW202002)。
文摘
在小麦品种西农1376与克旱21构建的近等基因系中发现一个自然突变的类病斑家系lm452。本研究对lm452的类病斑发生进程、生理生化特性、农艺性状、遗传分离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类病斑最先发生于第一叶,颜色由白色渐变为黄褐色,呈条纹斑块状;类病斑数量随着植株生长发育进程逐渐增加,可蔓延至叶鞘。类病斑的发生受温度和光照影响,遮光可以避免或减轻类病斑的发生;低温和强光可加重类病斑发生。生理生化分析表明类病斑的形成伴随着超氧化物产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和细胞活性降低;突变体lm452的千粒重在田间和温室环境条件下均较表型正常姊妹系g451极显著降低。遗传分析表明lm452的类病斑性状受单个隐性核基因控制。上述结果为lm452类病斑基因的克隆和分子调控网络机制解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小麦
类病斑突变体
生理生化特性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Keywords
wheat
lesion mimic mutant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gronomic traits
genetic analysis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麦类病斑突变体lm452的生理和遗传特性分析
温晓兰
胡人月
张博文
姚丹妤
彭文涛
万小能
王秀媛
袁军海
刘小粉
孙果忠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