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0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教趣
1
作者
万尚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7年第6期1-1,共1页
说到“兴趣”问题。教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而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兴趣”。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唤发教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心理...
说到“兴趣”问题。教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而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兴趣”。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唤发教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心理学上的“皮尔马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的所谓“智商测验”,其“谜底”不言而喻:学生兴趣来自于教师兴趣。教师的热情唤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又作用于教师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兴趣
“兴趣”
“乐学”
“乐教”
教师
心理学
热情
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2
作者
万尚林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7年第7期52-52,共1页
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当教学环节进行到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就说“现在开始讨论”!此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讨论声,让人感觉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小声发...
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当教学环节进行到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就说“现在开始讨论”!此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讨论声,让人感觉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小声发言。但教师大多在宣布“开始讨论”后仍把自己限制在讲台前,要么是一味站立等待,要么是借学生讨论的时间看自己的教案,要么急急忙忙准备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内容,不下讲台,更不到学生中间去听一听讨论的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合理引导
学生
教师
教学环节
开始讨论
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
公开课
示范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整除”与“除尽”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11期45-45,共1页
在教学《数的整除》一课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整除就是除尽吗?”我当时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问题又抛给学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有两个学生分别作出了回应。一个说:“整除与除尽的意思差不多!”另一个说:“整除...
在教学《数的整除》一课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整除就是除尽吗?”我当时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问题又抛给学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有两个学生分别作出了回应。一个说:“整除与除尽的意思差不多!”另一个说:“整除与除尽的意思不一样!”我让他俩分别说出理由,可听到的解释总是含糊不清。于是,我迅速将全班同学分成A、B两个大组,在我的鼓励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观点阐述各自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的整除》
学生
意思
课时
教学
老师
学分
同学
原文传递
思说议评——合作学习的有效程序
4
作者
万尚林
《中国教师》
2007年第S2期176-176,共1页
合作学习讲求合作的效果,理应研究一下学习的程序。我教小学高年级数学,在课堂中实践了"思→说→议→评"的四步学习法,效果很明显。一、思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静下心来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想一想:老师提...
合作学习讲求合作的效果,理应研究一下学习的程序。我教小学高年级数学,在课堂中实践了"思→说→议→评"的四步学习法,效果很明显。一、思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静下心来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想一想: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生
教师
小学高年级
提出问题
学习法
课堂
有效程序
思考
解决问题
原文传递
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小学数学的推理形式主要是合情推理。根据思维方法的不同,合情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概率与统计推理。其中,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合情推理
数学对象
推理形式
统计推理
思维方法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鸡兔同笼
面积单位
乘法分配律
原文传递
“0”的认识
6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4年第10期63-64,共2页
在小学数学中,"0"可以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数字。但如果仔细想来,我们对"0"的知识还是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全面了解"0"的意义、性质和作用,我们有必要对"0"的相关知识进行一次梳理,这无疑对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0...
在小学数学中,"0"可以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数字。但如果仔细想来,我们对"0"的知识还是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全面了解"0"的意义、性质和作用,我们有必要对"0"的相关知识进行一次梳理,这无疑对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0"的意义界定"0"的意义,需要从"自然数"说起。自然数起源于"数数"。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自然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数部分
小数的
分数除法
正整数
辍学率
相互依存关系
体育比赛
数级
负整数
以同
原文传递
学生解应用题时的常见障碍
7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年第1期74-75,共2页
一、对情节内容和题目结构不熟悉读完一道应用题,首先要知道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叙述的?叙述的经过又如何?这就是题目的情节内容。至于题目结构,即指题目的组成,具体包括题目的内容、条...
一、对情节内容和题目结构不熟悉读完一道应用题,首先要知道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叙述的?叙述的经过又如何?这就是题目的情节内容。至于题目结构,即指题目的组成,具体包括题目的内容、条件和问题。题中提到什么人、物、事?给出了几个已知条件?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题
情节内容
学生
题目结构
已知条件
叙述
原文传递
讲故事 激兴趣
8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年第10期24-24,共1页
对小学生来说,“听故事”实属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在讲新课时,可以把知识揉入故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小学数学第六册15页例7”时,教师可这样引入: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故事教学法
课程目标
问题情境
原文传递
在情境中体味思乡之情——《秋思》教学构想
9
作者
万尚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5年第1期18-18,共1页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
关键词
情境教学
《秋思》
体味
人教版
原文传递
在概念辨析中厘清应用的异同——由“比例”和“方程”想到的
10
作者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年第6期38-39,共2页
'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在学习'解比例'时出现了未知数x,所以学生在认识与理解上容易把'比例'和'方程'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辨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必要对比例和方程、解比例...
'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在学习'解比例'时出现了未知数x,所以学生在认识与理解上容易把'比例'和'方程'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辨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必要对比例和方程、解比例和解方程以及比例和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做一番分析与比较。一、'比例'和'方程'的异同说到'比例',自然会想到'比'。'比'和'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3:2,5:4等。从一个比的组成来看,一个比由两个数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材
比例法
原文传递
题名
教趣
1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7年第6期1-1,共1页
文摘
说到“兴趣”问题。教师们往往注重的是学生的“兴趣”,而常常忽视了教师的“兴趣”。如果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其“乐学”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唤发教师的兴趣并使其“乐教”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众所周知,心理学上的“皮尔马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的所谓“智商测验”,其“谜底”不言而喻:学生兴趣来自于教师兴趣。教师的热情唤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又作用于教师的热情。
关键词
学生兴趣
“兴趣”
“乐学”
“乐教”
教师
心理学
热情
教学
分类号
G63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2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7年第7期52-52,共1页
文摘
在我听过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或观摩课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当教学环节进行到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先是提出问题,然后就说“现在开始讨论”!此时,教室里立刻发出一阵阵“嗡嗡”的讨论声,让人感觉到好像每个学生都在小声发言。但教师大多在宣布“开始讨论”后仍把自己限制在讲台前,要么是一味站立等待,要么是借学生讨论的时间看自己的教案,要么急急忙忙准备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内容,不下讲台,更不到学生中间去听一听讨论的内容,使教师与学生严重脱节。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合理引导
学生
教师
教学环节
开始讨论
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
公开课
示范课
分类号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整除”与“除尽”
被引量:
1
3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年第11期45-45,共1页
文摘
在教学《数的整除》一课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整除就是除尽吗?”我当时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把问题又抛给学生。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有两个学生分别作出了回应。一个说:“整除与除尽的意思差不多!”另一个说:“整除与除尽的意思不一样!”我让他俩分别说出理由,可听到的解释总是含糊不清。于是,我迅速将全班同学分成A、B两个大组,在我的鼓励下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就刚才两位同学的观点阐述各自的理由。
关键词
《数的整除》
学生
意思
课时
教学
老师
学分
同学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思说议评——合作学习的有效程序
4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国教师》
2007年第S2期176-176,共1页
文摘
合作学习讲求合作的效果,理应研究一下学习的程序。我教小学高年级数学,在课堂中实践了"思→说→议→评"的四步学习法,效果很明显。一、思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不急于让学生讨论,而是静下心来让每个学生都认真地想一想:老师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关键词
合作学习
学生
教师
小学高年级
提出问题
学习法
课堂
有效程序
思考
解决问题
分类号
G622.4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7年第5期8-11,共4页
文摘
小学数学的推理形式主要是合情推理。根据思维方法的不同,合情推理又可以分为归纳推理、类比推理、概率与统计推理。其中,类比推理是合情推理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
合情推理
数学对象
推理形式
统计推理
思维方法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
鸡兔同笼
面积单位
乘法分配律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0”的认识
6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4年第10期63-64,共2页
文摘
在小学数学中,"0"可以说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数字。但如果仔细想来,我们对"0"的知识还是缺乏系统的认识。为了全面了解"0"的意义、性质和作用,我们有必要对"0"的相关知识进行一次梳理,这无疑对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0"的意义界定"0"的意义,需要从"自然数"说起。自然数起源于"数数"。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叫做自然数。
关键词
整数部分
小数的
分数除法
正整数
辍学率
相互依存关系
体育比赛
数级
负整数
以同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学生解应用题时的常见障碍
7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年第1期74-75,共2页
文摘
一、对情节内容和题目结构不熟悉读完一道应用题,首先要知道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叙述的?叙述的经过又如何?这就是题目的情节内容。至于题目结构,即指题目的组成,具体包括题目的内容、条件和问题。题中提到什么人、物、事?给出了几个已知条件?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何?
关键词
应用题
情节内容
学生
题目结构
已知条件
叙述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讲故事 激兴趣
8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年第10期24-24,共1页
文摘
对小学生来说,“听故事”实属一件快乐的事。所以,在讲新课时,可以把知识揉入故事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在教“小学数学第六册15页例7”时,教师可这样引入: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故事教学法
课程目标
问题情境
分类号
G623.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在情境中体味思乡之情——《秋思》教学构想
9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5年第1期18-18,共1页
文摘
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这一课,我决定采用“情境教学”的模式。那么,如何有效地应用“情境教学”的模式去教这首诗呢?
关键词
情境教学
《秋思》
体味
人教版
分类号
TN912.26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在概念辨析中厘清应用的异同——由“比例”和“方程”想到的
10
作者
万尚林
机构
甘肃省庄浪县第一小学
出处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年第6期38-39,共2页
文摘
'比例'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在学习'解比例'时出现了未知数x,所以学生在认识与理解上容易把'比例'和'方程'这两个概念混淆。为了辨清这两个概念的含义,有必要对比例和方程、解比例和解方程以及比例和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做一番分析与比较。一、'比例'和'方程'的异同说到'比例',自然会想到'比'。'比'和'比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的定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如3:2,5:4等。从一个比的组成来看,一个比由两个数组成.
关键词
应用题
小学数学教材
比例法
分类号
G624.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教趣
万尚林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引导
万尚林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整除”与“除尽”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1
1
原文传递
4
思说议评——合作学习的有效程序
万尚林
《中国教师》
2007
0
原文传递
5
类比推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7
0
原文传递
6
“0”的认识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4
0
原文传递
7
学生解应用题时的常见障碍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2
0
原文传递
8
讲故事 激兴趣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04
0
原文传递
9
在情境中体味思乡之情——《秋思》教学构想
万尚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5
0
原文传递
10
在概念辨析中厘清应用的异同——由“比例”和“方程”想到的
万尚林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2019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