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NF-κB/STAT3信号通路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HaCaT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万志若 高翠芸 +3 位作者 孟雨婷 刘燕 薛玉叶 袁海龙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32-2037,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TNF-α和IFN-γ联合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抗炎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甘草查尔酮A作用质量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IFN-γ)和甘草查尔酮A组(... 目的探讨甘草查尔酮A对TNF-α和IFN-γ联合诱导的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及其抗炎机制。方法CCK8法筛选甘草查尔酮A作用质量浓度。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TNF-α和10 ng/mL IFN-γ)和甘草查尔酮A组(5、10μg/mL)。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和RT-qPCR法检测炎症因子及相关趋化因子的分泌和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TNF-α、IL-6、NF-κB p65、p-NF-κB p65、STAT3、p-STAT3、JAK1、p-JAK1蛋白表达,DCFH-DA荧光探针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甘草查尔酮A质量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HaCaT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且在5、10μg/mL时对HaCaT细胞炎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甘草查尔酮A可降低TNF-α、IL-6、IL-1β水平,TNF-α、IL-6、IL-1β、RANTES、TARC、MDC mRNA表达,TNF-α、IL-6、p-NF-κB p65、p-STAT3和p-JAK1蛋白表达,ROS水平和凋亡率(P<0.01)。结论甘草查尔酮A能够减轻TNF-α和IFN-γ诱导的HaCaT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STAT3信号通路活化,进而抑制相关炎症因子表达和ROS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查尔酮A 特应性皮炎 NF-κB/STAT3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ROS 凋亡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实验探讨柚皮苷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刘燕 高茸 +4 位作者 汤小涵 孟雨婷 万志若 高翠芸 袁海龙 《空军航空医学》 2024年第3期236-242,共7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柚皮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 ub Che m和Phar m m apper在线分析平台获取柚皮苷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Phar m Gkb、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中获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细胞实验探究柚皮苷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 ub Che m和Phar m m apper在线分析平台获取柚皮苷的作用靶点,在Genecards、Phar m Gkb、TTD、Disgenet和Drugbank数据库中获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主要作用靶点和相关通路,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确定柚皮苷与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进行体外实验验证相关预测结果。结果共筛选出柚皮苷潜在作用靶点220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相关靶点5253个,共同作用靶点94个。GO功能注释共得到281个条目,其中生物学过程215个,细胞组分25个,分子功能41个;K EG G富集共得到36条与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有关的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证明柚皮苷与5个核心靶点之间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柚皮苷能够降低HUVEC的迁移和粘附能力。结论柚皮苷可能是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神经源性位点Notch同源蛋白1等关键靶点调节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蛋白多糖和MAPK等信号通路参与调节内皮细胞功能、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过程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动脉粥样硬化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实验
下载PDF
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的形成及抗炎作用评价
3
作者 孟雨婷 薛玉叶 +4 位作者 刘燕 万志若 高翠芸 杭凌宇 袁海龙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12-2922,共11页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自组装现象进行改良,应用微沉淀法制备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glycyrrhiza novel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N-SAN),将其与传统水煎煮形成的甘草SAN(glycyrrhiza decocti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D-SAN)... 目的对传统中药煎煮自组装现象进行改良,应用微沉淀法制备甘草新型自组装纳米粒(glycyrrhiza novel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N-SAN),将其与传统水煎煮形成的甘草SAN(glycyrrhiza decoction self-assembled nanoparticles,GD-SAN)进行系统比较,进一步探究GN-SAN对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诱导的小鼠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煎煮结合微沉淀法制备GN-SAN,以粒径、PDI和ζ电位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联合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对煎煮时间、磁力搅拌转速、磁力搅拌时间、磁力搅拌温度、旋转蒸发温度以及生药质量浓度进行优化,筛选最优处方工艺。将优化后的GN-SAN与GD-SAN进行比较,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形态;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紫外分光光度计(UV)以及bicinchoninic acid(BCA)试剂盒检测各SAN中小分子活性成分(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芹糖异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查耳酮A)、多糖以及蛋白的含量。采用DNCB对小鼠背部皮肤刺激,建立特应性皮炎模型。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GN-SAN凝胶低、中、高剂量组,观察各小鼠背部皮肤皮损变化,对皮损组织病理变化、炎症因子表达、脏器指数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GN-SAN的最佳处方工艺:甘草经8倍量水煎煮1 h,得GD-SAN。再经6倍70%乙醇煎煮1 h后得醇提液,合并2次提取液,600 r/min磁力搅拌20 min,60℃旋转蒸发除醇并浓缩至0.2 g/mL,即得GN-SAN。形成的SAN性质稳定,为形态均一的圆球形纳米粒,粒径为(189.5±0.3)nm,多分散指数为0.138±0.130,ζ电位为(−31.4±0.8)mV。其粒径大小、均匀性、稳定性及有效成分转移率相对于传统SAN均提高,且GN-SAN对皮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采用煎煮法结合微沉淀法制备GN-SAN,其工艺简单、主要成分含量高,稳定性好;制成的GN-SAN性能优良、抗炎作用显著,为甘草纳米制剂进一步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自组装纳米粒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 物质基础 特应性皮炎 抗炎 微沉淀法 芹糖甘草苷 甘草苷 芹糖异甘草苷 异甘草苷 甘草酸 甘草查耳酮A 多糖 蛋白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