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竹扩张对日本柳杉林土壤氮矿化速率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1
作者 徐健鸿 周波 +1 位作者 李凯 万松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09-1417,共9页
【目的】亚热带毛竹扩张对相邻森林造成极大影响,然而毛竹扩张如何影响针叶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稳定敏感性鲜有报道。【方法】在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样带,采用野外原位培养和室内恒温培养相结合... 【目的】亚热带毛竹扩张对相邻森林造成极大影响,然而毛竹扩张如何影响针叶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稳定敏感性鲜有报道。【方法】在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选择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的典型样带,采用野外原位培养和室内恒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毛竹扩张对日本柳杉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毛竹向日本柳杉林扩张显著降低土壤氨化速率(P<0.01)和净氮矿化速率(P<0.05),但增加土壤硝化速率(P<0.01)。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土壤氨化速率与降低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增加的铵态氮(NH_(4)^(+)-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硝化速率与降低的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毛竹扩张过程中增加土壤N素的来源,削弱植物生长对NH_(4)^(+)-N需求的压力,这可能毛竹扩张降低土壤氨化速率的主要原因。降低的土壤含水量有利于异氧微生物对NO_(3)^(-)-N的固持作用,这可能是毛竹扩张增加土壤硝化速率的主要原因。土壤氮矿化速率的温度敏感性Q10值介于0.80~3.34。毛竹扩张增加土壤氨化速率(P<0.01)和净氮矿化速率(P<0.05)的Q10值,但降低土壤硝化速率的Q10值(P<0.01)。【结论】毛竹具有偏好吸收NH_(4)^(+)-N的特性,随着大气温度的不断升高,NH_(4)^(+)-N可获得性的逐步增加可能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毛竹实现种群扩张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速率 硝化速率 温度敏感性 毛竹扩张 日本柳杉林
下载PDF
赤霉素和壳聚糖处理对冷藏毛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秀兰 陈伏生 +3 位作者 方向民 张扬 万松泽 吴高洋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8-685,共8页
选择新鲜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为对象,分析30 d贮藏期内常温(RT)、低温(LT,4℃),低温+100 mg/L赤霉素浸泡(LT+GA)和低温+1.5%壳聚糖涂膜(LT+CH)4种处理方式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贮藏期内,竹笋的失重率、过氧化物... 选择新鲜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为对象,分析30 d贮藏期内常温(RT)、低温(LT,4℃),低温+100 mg/L赤霉素浸泡(LT+GA)和低温+1.5%壳聚糖涂膜(LT+CH)4种处理方式对竹笋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贮藏期内,竹笋的失重率、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呈上升趋势,而呼吸速率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竹笋质量降低,30 d时LT、LT+GA和LT+CH下失重率分别为RT处理的34.3%、24.9%和15.2%。贮藏1~7 d内4种处理下竹笋呼吸速率较高且无显著差异,而贮藏30 d LT+GA和LT+CH处理呼吸速率比LT显著降低。与RT相比,低温下3种处理显著抑制POD和PAL活性增加,且LT+CH抑制作用更强,30 d时LT+CH下POD和PAL活性分别比LT低32.2%和35.5%。同时,代表竹笋品质的可溶性蛋白7 d时在LT、LT+GA和LT+CH下比RT处理分别高155%、160%和110%。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及联合赤霉素浸泡和壳聚糖涂膜均能有效抑制竹笋呼吸,降低POD和PAL活性,增加竹笋品质和保鲜时间,4℃低温+1.5%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赤霉素 壳聚糖 冷藏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林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娟 胡冬南 +2 位作者 周增亮 刘爽 万松泽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2-159,共8页
DNA条形码是利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个或几个、较短的且标准化的基因片段作为通用片段,通过碱基序列差异来实现物种水平准确鉴定的工具。相对于传统的分类学,DNA条形码技术具有不依赖形态特征和发育阶段、鉴定数字化、快速准确、操作... DNA条形码是利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个或几个、较短的且标准化的基因片段作为通用片段,通过碱基序列差异来实现物种水平准确鉴定的工具。相对于传统的分类学,DNA条形码技术具有不依赖形态特征和发育阶段、鉴定数字化、快速准确、操作简单规范等优势。已成功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监控、海关、中药材真伪鉴定、法医鉴定、动植物检疫、生物入侵、食品和药物市场监督等诸多领域。经过15年时间发展,DNA条形码研究已基本确定针对不同生物类群使用不同的通用片段,同时构建了标准的全球生命条形码数字化数据库。目前DNA条形码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近缘类群物种分辨率和构建区域条形码数据库两个方向。在林业科学研究中,DNA条形码在木材识别、森林群落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监控与评估等领域发展迅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木材DNA降解、整条片段的扩增等,需要在条形码片段选择、数据库构建、数据库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分析方法改进等进一步深入研究。未来DNA条形码将在林业资源评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等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码数据库 生物多样性监测 林业发展 森林生态 林业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桂竹一新栽培品种-金花竹
4
作者 张文根 陈小军 +3 位作者 卜文圣 万松泽 陈小铭 陈伏生 《竹子学报》 2018年第3期93-94,共2页
在江西泰和境内发现的一桂竹新栽培品种—金花竹。该品种与金明竹极为相似,但基节间分枝沟槽具有斑点或斑块,易于区分。
关键词 竹亚科 刚竹属 桂竹 栽培品种
下载PDF
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水解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仁 陈伏生 +4 位作者 方向民 万松泽 卜文圣 王辉民 李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739-5750,共12页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用于评估微生物碳(C)、氮(N)和磷(P)养分的需求状况。以往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生态酶化学计量比的角度来探讨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较少。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12块杉...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用于评估微生物碳(C)、氮(N)和磷(P)养分的需求状况。以往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对生态酶化学计量比的角度来探讨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研究较少。以亚热带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对12块杉木人工林样地进行3种凋落物处理(凋落物添加(LA);凋落物移除(LR);对照(CK)),通过测定土壤C、N和P水解酶(β-葡糖苷酶(BG)、半纤维素酶(CB)、β-乙酰葡糖胺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酸性磷酸酶(AP))的活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凋落物添加和移除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LR显著抑制了AP、BG、CB、NAG和LAP活性,同时降低了土壤含水量(SMC)、有机碳(SOC)、总氮(TN)、总磷(TP)和有效氮含量;而LA对以上指标均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表明凋落物输入量变化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来影响水解酶的活性。LR和CK处理下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低于全球尺度上土壤酶活性比ln(BG+CB):ln(AP)(0.62)和ln(NAG+LAP):ln(AP)(0.44),表明亚热带地区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长受磷限制;LA处理的土壤的ln(BG+CB):ln(AP)和ln(NAG+LAP):ln(AP)均高于全球尺度,表明LA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磷限制,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响应的差异表明磷可能是驱动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内在联系的关键因子。相关分析表明SMC、SOC和有效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可作为表征土壤当前养分有效性状况的重要指标,该研究可为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管理和可持续性经营提供科学的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管理 水解酶活性 土壤生态酶化学计量比 杉木人工林 土壤养分
下载PDF
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林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光敏 陈伏生 +4 位作者 徐志文 刘娟 张扬 方向民 万松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06-4115,共10页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间伐强度(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间伐显著增加土壤氨化速率(P<0.01),但降低硝化速率(...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和室内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间伐强度(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氮矿化速率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间伐显著增加土壤氨化速率(P<0.01),但降低硝化速率(P<0.01);50%间伐显著增加土壤硝化速率(P<0.01),而林下植被剔除显著降低土壤硝化速率(P<0.01)。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土壤氨化速率与有机碳(SOC)、全氮(TN)及全磷(TP)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硝化速率与SOC、含水量(S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铵态氮(NH+4-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温度的升高,不同处理下的氨化速率均显著增加(P<0.01),而硝化速率显著降低(P<0.01)。25%间伐显著降低土壤净氮矿化和氨化过程的Q10值,对硝化过程的Q10值影响不显著;50%间伐对氨化和硝化过程的Q10值影响均不显著;林下植被剔除对氨化过程的Q10值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硝化过程的Q10值。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氮矿化过程的Q10值介于1.17-1.36之间。25%间伐和林下植被保留有利于毛竹林土壤氮素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速率 硝化速率 温度敏感性 间伐 林下植被剔除
下载PDF
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光敏 陈伏生 +4 位作者 徐志文 刘娟 张扬 谌青 万松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3-740,共8页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的野外控制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强度间伐(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5%间伐对土壤各组分碳无显著影响;50%间伐显... 选择中亚热带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的野外控制实验,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不同强度间伐(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25%间伐对土壤各组分碳无显著影响;50%间伐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进而降低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林下植被剔除降低0~5 cm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进而降低土壤活性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对5~10 cm层各组分碳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的生物活性程度降低、活性有机碳库的周转速率降低,有利于毛竹人工林土壤碳的固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下植被剔除 活性有机碳 生物活性 毛竹林
下载PDF
不同强度间伐对毛竹根系N、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邱丽君 汪子微 +4 位作者 张扬 陈伏生 李光敏 杨光耀 万松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8-366,共9页
【目的】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是常见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但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根系氮(N)、磷(P)养分含量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择中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间伐(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 【目的】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是常见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但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根系氮(N)、磷(P)养分含量的影响鲜有报道。【方法】选择中亚热带广泛分布的毛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强度间伐(25%间伐、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鞭根和篼根N、P养分含量及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根系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25%间伐处理增加根际土壤P含量,加强篼根根际效应,促进根系对根际土壤N、P的吸收,显著增加篼根全N含量和鞭根全P含量(P<0.01),有利于促进毛竹根系的生长,提高毛竹生产力。50%间伐显著增加篼根N含量,但对篼根P含量、鞭根N、P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结论】从长远来看,随着植物对土壤P需求的增加,土壤P输入的持续减少可能加剧毛竹人工林土壤P的限制作用,不利于毛竹林生产力的提高。此外,本研究结果表明,毛竹篼根和鞭根养分含量对间伐处理的响应差异明显,可能与毛竹篼根和鞭根的功能差异性有关,然而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有待补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根系养分 篼根 鞭根 毛竹
下载PDF
2株毛竹枯梢病拮抗细菌筛选及其促生功能 被引量:5
9
作者 杨豆 王清海 +2 位作者 万松泽 李丽 张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9-147,共9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重要的经济林种,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枯梢病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缺乏的问题。为获得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分析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系中...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重要的经济林种,在生长过程中面临着枯梢病的发生和土壤养分缺乏的问题。为获得对毛竹枯梢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分析其对毛竹的促生作用。[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平板法从毛竹根系中分离出内生细菌,再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内生拮抗细菌,测定优良内生拮抗细菌的生长曲线、解磷能力及产吲哚乙酸(IAA)能力并对其进行种类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检验优良菌株对毛竹实生苗的促生作用。[结果]从毛竹根系中共分离到118株内生细菌,16株对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有抑菌活性。其中菌株PN1和PN6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抑菌率分别为58.82%和49.28%,且这2株细菌均具有良好的解磷能力和产IAA能力,最大解磷量分别达至236.33 mg·L^−1和278.21 mg·L^−1,产IAA量分别为15.17 mg·L^−1和12.36 mg·L^−1。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菌株PN1和PN6分别属于Burkholderia lata和Enterobacter ludwigii。盆栽结果显示,施用菌剂PN1和PN6后对毛竹生长均具有显著促生长作用。与对照相比,地径分别增加了39.51%和42.59%,苗高分别增加了54.42%和62.51%。[结论]筛选得到的菌株PN1和PN6均具有良好的防病和促生能力,是2株在抵抗毛竹枯梢病侵入和提高竹林生产力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内生细菌 拮抗 促生长 菌剂
下载PDF
毛竹根系解磷细菌的解磷条件和解磷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豆 李广强 +3 位作者 吕永财 李冬 万松泽 张扬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5-122,共8页
【目的】磷是亚热带丘陵山区毛竹林生产力提升的首要限制因子,解磷微生物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可改善土壤磷的供应状态。应用解磷微生物是解决毛竹林磷素供应不足问题的有效生物途径之一。为深入了解从毛竹Phyllostachys... 【目的】磷是亚热带丘陵山区毛竹林生产力提升的首要限制因子,解磷微生物能将土壤中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有效磷,可改善土壤磷的供应状态。应用解磷微生物是解决毛竹林磷素供应不足问题的有效生物途径之一。为深入了解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根系中分离到的解磷细菌拉塔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lata PN1的解磷条件和解磷特性,以期为该菌株在生产应用中发挥最佳解磷功效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采用液体振荡培养法探究不同碳源、氮源、pH值、装液量和培养时间等因子对解磷菌株PN1解磷能力的影响情况,评估该菌株对Ca_(3)(PO_(4))_(2)、CaHPO_(4)、FePO_(4)、AlPO_(4)和植酸钙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结果】菌株PN1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解磷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在以果糖为碳源、以(NH_(4))_(2)SO_(4)为氮源的条件下,该菌株的解磷能力最大,分别为234.17、142.83 mg L^(-1);在培养液的初始pH值为2.5~5.5、装液量为1/2~2/5、培养时间为3 d的条件下,该菌株对磷酸钙的溶解能力最强。此外,菌株PN1对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其对无机磷源CaHPO4和Ca_(3)(PO_(4))_(2)的溶解效果最好,培养3 d后培养液中CaHPO4和Ca3(PO4)2的浓度分别为480.00和65.67 mg·L^(-1),培养6 d后培养液中CaHPO_(4)和Ca_(3)(PO_(4))_(2)的浓度分别为161.00和117.5 mg·L^(-1),其浓度均显著高于菌株PN1对FePO4和AlPO4的溶解浓度。且菌株PN1对有机磷源植酸钙也具有较好的解磷能力,培养3和6 d后培养液中可溶性磷的浓度分别为82.00与5.99 mg·L^(-1)。【结论】解磷细菌B.lata PN1对不同碳、氮源和环境因子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其对5种难溶性磷源的溶解效果显示,在今后的生产应用中,菌株PN1更适宜用于石灰岩土壤中,该菌株具有能适用于南方丘陵山区酸性土壤竹林的环境友好型菌肥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菌肥 解磷细菌 拉塔伯克霍尔德菌 环境因子
下载PDF
毛竹根际新黑曲霉的解磷特性及促生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高洋 陈伏生 +4 位作者 万松泽 刘仁 杨豆 胡添翼 张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4-151,共8页
[目的]探究毛竹根际微生物新黑曲霉( Aspergillus neoniger )JXBR16对土壤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作用及对毛竹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该菌株对Ca 3(PO 4) 2、CaHPO 4、FePO 4、AlPO 4和植酸钙等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 [目的]探究毛竹根际微生物新黑曲霉( Aspergillus neoniger )JXBR16对土壤难溶性磷酸盐的溶磷作用及对毛竹的促生效果。[方法]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该菌株对Ca 3(PO 4) 2、CaHPO 4、FePO 4、AlPO 4和植酸钙等5种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及碳源、氮源、pH、装液量和盐离子等因素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该菌株对毛竹实生幼苗的促生作用。[结果]表明,新黑曲霉对5种难溶性磷酸盐均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其中对FePO 4、CaHPO 4的溶解能力最佳,解磷量分别达3 208.31和3 027.09 mg·L^-1;在碳源为蔗糖或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初始pH值3.5、装液量2/5、温度25 ℃和盐离子浓度为01.0 g·L^-1 条件下新黑曲霉的解磷能力最佳。施用该菌株180 d后毛竹根际土壤有效磷和矿质氮分别提高37%和41%,植株根、茎和叶磷含量分别提高了95%、102%和43%;毛竹地径、苗高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了44%、47%和50%。[结论]新黑曲霉能够有效增强南方红壤区毛竹林土壤磷的供给,促进植株养分吸收利用,并提高毛竹的生长,具有应用于竹林生物菌肥研制和开发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黑曲霉 毛竹 溶磷 促生作用 根际土壤
下载PDF
不同强度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廖小梅 邱丽君 +3 位作者 张扬 刘娟 万松泽 杨光耀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02-810,共9页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竹种,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砍灌除杂)作为毛竹林常见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作用于毛竹叶片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 【目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竹种,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砍灌除杂)作为毛竹林常见的经营管理措施,可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作用于毛竹叶片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研究,变化趋势目前仍然不清楚。【方法】研究选取中亚热带毛竹林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间伐(25%间伐和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间伐对毛竹叶片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与间伐强度有关,其中25%间伐显著增加毛竹叶片全磷(TP)含量,进而降低叶片N∶P比值;50%间伐和林下植被剔除对毛竹叶片N、P含量及N∶P的比值均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下毛竹叶片N∶P比值均低于14,推测研究区毛竹人工林主要受到N元素的限制。根据养分限制理论,25%间伐加剧毛竹生长对于N的需求,加强土壤N对毛竹生产力提高的限制作用。但从长远来看,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亚热带氮沉降愈发严重,来源于大气的氮输入能够极大地补偿毛竹生长对于氮的需求,从而促进其快速生长。【结论】从生产实践和成本的角度考虑,建议在发展毛竹人工林过程中,适当采用一定比例间伐(25%)和保留林下植被的经营措施,有利于毛竹林的高效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 林下植被 化学计量比 叶片养分 土壤养分 毛竹
下载PDF
金黄蓝状菌对毛竹土壤磷组分及苗木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豆 石福习 +3 位作者 万松泽 李广强 孔令刚 张扬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5-151,共7页
[目的]为探究解磷真菌金黄蓝状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JXBR04在毛竹促生作用中对土壤生物有效性磷组分的贡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毛竹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含量、土壤有效磷、矿质氮含量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目的]为探究解磷真菌金黄蓝状菌(Talaromyces aurantiacus)JXBR04在毛竹促生作用中对土壤生物有效性磷组分的贡献。[方法]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毛竹根际土壤生物有效磷组分含量、土壤有效磷、矿质氮含量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该菌株对毛竹的促生效果。[结果]与对照(CK)相比,施用菌株JXBR04制剂显著提高了毛竹根际土壤中盐酸磷和氯化钙磷组分含量,显著增强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对酶磷、柠檬酸磷组分含量和土壤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并无影响,且土壤有效磷和矿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78.3%和13.3%;土壤盐酸磷、氯化钙磷组分含量和土壤有效磷含量、毛竹生物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施用菌株JXBR04制剂显著促进了毛竹的生物量。[结论]金黄蓝状菌JXBR04主要通过提高土壤氯化钙磷和盐酸磷组分含量来增强土壤有效磷供给,进而促进毛竹对土壤有效磷的吸收利用和生物量增长,且该过程并无土壤磷酸酶介导。本研究可为竹林施用磷肥高效利用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金黄蓝状菌 磷组分 生物量
下载PDF
毛竹林下丛枝菌根类和外生菌根类树种幼树种内和种间竞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佳文 罗晓敏 +2 位作者 涂运健 万松泽 毛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07-1115,共9页
【目的】菌根类型是影响树木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能在种群层次上影响树种的竞争格局。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林下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可为亚热带毛竹林群落演替动态的预测和森林物种共存... 【目的】菌根类型是影响树木个体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可能在种群层次上影响树种的竞争格局。探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林下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的种内和种间竞争关系,可为亚热带毛竹林群落演替动态的预测和森林物种共存理论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选择江西马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毛竹林林下更新层典型丛枝菌根树种野含笑(Michelia skinneriana)和外生菌根树种少叶黄杞(Engelhardtia fenzlii)为研究对象,采用Hegyi单木竞争模型分析野含笑和少叶黄杞的种内和种间竞争状况,解析毛竹林林下更新层不同菌根类树种的定植机制。【结果】野含笑幼树种间竞争占总竞争强度的87.04%,且随着幼树个体胸径的增加,种间竞争强度的相对比重逐渐增加,证明野含笑幼树在生长过程中自疏作用较强,在小尺度上同种个体较难共存。少叶黄杞幼树种内和种间竞争分别占总竞争强度的54.64%和45.36%,且随着幼树个体胸径的增加,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逐渐降低,但二者的相对比重基本不变,证明少叶黄杞幼树在生长过程中自疏和他疏作用强度相当,与同种或他种植物可以实现共存。【结论】毛竹林下这两种菌根类型幼树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竞争来源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树木菌根类型是调控亚热带毛竹林林下更新层幼树竞争格局的重要因素,并对群落演替的方向有着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更新 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 竞争模型 毛竹林
下载PDF
毛竹扩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慧娴 肖意 +1 位作者 徐健鸿 万松泽 《生物灾害科学》 2022年第2期210-215,共6页
【目的】研究亚热带毛竹扩张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无机氮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毛竹向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扩张的典型样带,通过挖掘剖面法取0~10 cm、1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扩张样带上不同林型... 【目的】研究亚热带毛竹扩张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无机氮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毛竹向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扩张的典型样带,通过挖掘剖面法取0~10 cm、10~20 cm及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扩张样带上不同林型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无机氮含量的差异。【结果】毛竹向常绿阔叶林扩张改变土壤铵态氮垂直分布格局、降低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毛竹向针叶林扩张增加表层土壤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和总无机氮含量。【结论】毛竹扩张常绿阔叶林通过降低中层土壤铵态氮和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从而降低总无机氮含量;毛竹扩张针叶林通过增加表层土壤铵态氮和降低中、深层硝态氮含量,进而降低总无机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常绿阔叶林 针叶林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南昌城乡梯度绿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变异及其对温度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佩擎 方向民 +4 位作者 陈伏生 王方超 喻锦荣 万松泽 黎祖尧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98-3404,共7页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森林、灌丛和草地3种绿地为对象,选取典型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测定初始状态和5、15、25、35、45℃恒温培养30 d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3种绿地的WSOC均值表现为城区高于乡村,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 以南昌城区-郊区-乡村梯度森林、灌丛和草地3种绿地为对象,选取典型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测定初始状态和5、15、25、35、45℃恒温培养30 d后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结果表明:3种绿地的WSOC均值表现为城区高于乡村,WSOC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百分比(WSOC/TOC)表现为乡村高于城区(P<0.05),但WSOC及WSOC/TOC在3种绿地间无显著差异.城乡梯度WSOC对培养温度的响应格局总体表现为5℃培养条件下乡村高于城区,45℃为城区高于乡村,郊区介于中间.WSOC的温度响应变异系数为森林和灌丛低于草地,且3种绿地均表现为沿城乡梯度呈增加趋势.WSOC与TOC、全氮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WSOC的温度响应变异系数与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外源物输入可导致城区绿地WSOC含量增加,但城市环境有利于WSOC的稳定,估计与城区有效磷含量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绿地 土壤 水溶性有机碳 温度敏感性 有效磷
原文传递
残落物去除对杉木林4种林下植物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张敏 陈伏生 +4 位作者 方向民 万松泽 李晓东 王辉民 卜文圣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92-2099,共8页
残落物和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关键过程和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针对亚热带人工林残落物如何影响林下植被的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中龄林布设的残落物去除和对照两种处理4次重复的... 残落物和林下植被在维持森林关键过程和人工林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针对亚热带人工林残落物如何影响林下植被的研究较少,相关机制尚不清楚。基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中龄林布设的残落物去除和对照两种处理4次重复的野外试验平台,在连续4年处理后选取2种优势草本(鳞毛蕨Dryopteris chinensis、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和2种优势灌木(毛冬青Ilex pubescens、紫珠Callicarpa bodinieri)为对象,于生长季测定其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NH_4^+-N、NO_3^--N、矿质氮、有效磷含量和植物体叶和根N、P含量,分析不同林下植物根叶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残落物去除显著提高了4种林下植物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而矿质N因物种不同而响应各异;残落物去除除降低紫珠叶P含量外,对林下植物叶养分含量影响不显著,却显著提高了除淡竹叶根P之外植物根N和P含量;残落物去除提高了鳞毛蕨和淡竹叶根N/P以及紫珠叶N/P。可见,残落物去除短期内可提高表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并且林下植物根系对土壤养分及环境变化的响应显著强于和先于叶,叶养分平衡内稳性强于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杉木林 残落物分解 林下植物
原文传递
一株金黄蓝状菌解磷特性及其对毛竹的促生效应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安琪 张扬 +4 位作者 万松泽 方向民 刘仁 胡添翼 陈伏生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79,共7页
为深入了解毛竹根际微生物金黄蓝状菌(JXBR04)的解磷特性并评价其促生效应,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碳源、氮源、pH、装液量及盐离子等因素对金黄蓝状菌解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并应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 为深入了解毛竹根际微生物金黄蓝状菌(JXBR04)的解磷特性并评价其促生效应,采用液体发酵培养法研究碳源、氮源、pH、装液量及盐离子等因素对金黄蓝状菌解磷能力的影响,以及该菌株对不同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能力,并应用温室盆栽法研究该菌株对毛竹幼苗生长的促进效应.结果表明:金黄蓝状菌(JXBR04)分别在碳源为蔗糖、氮源为酵母粉、初始pH值3.5、装液量1/5或2/5、盐离子浓度为0或1.0 g·L-1时解磷能力最强;对Ca3(PO4)2、CaHPO4、FePO4均具有较好的解磷作用,其中对CaHPO4表现最佳,达1304.04 mg·L-1.施用金黄蓝状菌(JXBR04)菌剂180 d后显著提高了毛竹实生苗根际土壤养分和植株体内磷含量,且地径、苗高及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了28.1%、28.3%和51.5%.可见,金黄蓝状菌具有成为我国南方酸性土壤毛竹林环境友好型生物肥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蓝状菌 毛竹 解磷 促生作用
原文传递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4种优势植物空间格局对不同水位环境的响应 被引量:6
19
作者 付裕 黄康祥 +7 位作者 蔡锦枫 陈慧敏 任久生 万松泽 张扬 任珩 毛瑢 石福习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1,共11页
水文过程是沼泽湿地最基本的生态过程,理解物种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其种群特征随水位环境变化的规律对于科学指导沼泽湿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选择三江平原季节性积水与常年积水沼泽,应用点格局方法中的完全空间随机模型、... 水文过程是沼泽湿地最基本的生态过程,理解物种空间格局形成机制及其种群特征随水位环境变化的规律对于科学指导沼泽湿地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别选择三江平原季节性积水与常年积水沼泽,应用点格局方法中的完全空间随机模型、泊松聚块模型和嵌套双聚块模型分析了毛薹草(Carex lasiocarpa)、漂筏薹草(C.pseudocuraica)、狭叶甜茅(Glyceria spiculosa)、小叶章(Deyeuxia angustifolia)4个主要优势植物种群的空间格局,并测定了不同水位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和个体大小特征。结果表明:在沼泽湿地中,4个优势种群在0-200 cm的尺度范围内都偏离了完全随机模型,表现为集体性聚集分布特征,且聚集距离主要集中在0-50 cm之间。随着水位的升高,毛薹草种群密度、个体生物量、株高和基径都呈显著增大趋势,但其聚集强度变弱;而小叶章种群密度和个体大小则显著降低,其聚集强度增大;漂筏薹草和狭叶甜茅种群密度、个体大小和聚集强度变化并不显著。在季节性积水区,4个物种在小尺度上均偏离了泊松聚块模型,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即在大聚块中分布较高密度的小聚块。但是,在常年积水区,仅毛薹草、漂筏薹草和狭叶甜茅3个物种符合嵌套双聚块模型,而小叶章种群则符合泊松聚块模型,说明在高水位胁迫下小叶章种群空间格局的大聚块中不存在较高密度的小聚块。综上所述,水位环境胁迫主要通过影响繁殖分配、种内竞争、易化作用以及个体大小变异等生物学过程共同决定着三江平原淡水沼泽湿地植物种群的斑块化分布特征,不同零模型可以帮助解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 零模型 个体大小 沼泽湿地 三江平原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不同高寒草地类型土壤酶活性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汪子微 万松泽 +4 位作者 蒋洪毛 胡扬 马书琴 陈有超 鲁旭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8-538,共11页
土壤酶活性作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因素,是反映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关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草地类型间酶活性的差异研究还很少。因此,该研究在藏北高寒草地选择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 土壤酶活性作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因素,是反映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但是关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不同草地类型间酶活性的差异研究还很少。因此,该研究在藏北高寒草地选择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荒漠草原和高寒荒漠5种草地类型进行野外原位调查和采样,测定了涉及碳(C)、氮(N)和磷(P)循环的14种酶的活性,并建立了高寒草地酶活性与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C循环酶(蔗糖酶、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和P循环酶(碱性磷酸酶)在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活性差异明显,N循环酶中仅芳香氨基酶和亚硝酸盐还原酶两种酶在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活性差异明显。同时,C、N和P循环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纤维素酶和α-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亚硝酸还原酶和β-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负相关。在测定的19个环境指标中,土壤有机质(SOM)含量、革兰氏阴性菌数量、土壤N和P含量计量比、革兰氏阳性菌数量、细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全氮含量、真菌数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且SOM含量的影响最大(解释量为11.9%)。综上所述,不同高寒草地类型间C循环酶、P循环酶和两种N循环酶(芳香氨基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差异显著,SOM含量、微生物数量和N含量等是影响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土壤酶活性 土壤微生物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