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抗低温胁迫复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发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连臻 杜小凤 +7 位作者 吴传万 潘国庆 陈伯清 陈新红 王纪忠 孙敏 蔡敏明 万玲燕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69,共3页
以小麦品种淮麦30为材料,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水杨酸、硅酸钾、甜菜碱3种药剂不同浓度的复配组合为处理,以小麦旗叶中测定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判断指标,确定小麦抗低温胁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浓度和配方。结果表明,POD... 以小麦品种淮麦30为材料,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水杨酸、硅酸钾、甜菜碱3种药剂不同浓度的复配组合为处理,以小麦旗叶中测定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为判断指标,确定小麦抗低温胁迫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最佳浓度和配方。结果表明,POD活性的二次回归正交组合旋转设计的模型的优化数学方程为:Y=13.386 05-0.486 89X2+1.494 65X3-1.269 83X21-1.75279X22-1.836 91X1X2-1.04738X2X3。通过对二次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得出小麦抗低温胁迫的最适配方浓度为:硅酸钾浓度1 841 mg/L、水杨酸浓度50 mg/L、甜菜碱浓度468.2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低温胁迫 植物生长调节剂 研发 过氧化物酶(POD)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42例 被引量:6
2
作者 潘斌 万玲燕 +1 位作者 吴月超 黄爱萍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2期1579-1580,共2页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0例,分为3组,急性期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67例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qd,持续3个月;B组75例用带面罩贮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b id,每次1揿,连续3个... 目的评价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20例,分为3组,急性期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67例继续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 mL,qd,持续3个月;B组75例用带面罩贮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b id,每次1揿,连续3个月;C组78例不做任何干预。预防治疗期间每1~2周门诊随访1次,观察喘息、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并进行相关指导;疗程结束后每1~3个月随访1次,持续2 a,观察喘息复发情况。结果A组和B组均能很好地控制哮喘的发生,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但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糖皮质激素序贯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有效防止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且经济实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序贯疗法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下载PDF
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万玲燕 潘丽慧 刘寅素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4期332-333,共2页
总结153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护理。认为转运前详细评估患儿及充分准备物品是成功转运的关键,转运中对患儿认真观察和救护是成功转运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新生儿 转运 护理
下载PDF
早产儿持续胃管内喂养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万玲燕 丁海萍 潘丽慧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年第3期128-128,145,共2页
目的:探讨存在喂养困难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进行胃管内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随分成2组,A组采用胃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法,B组微量输液泵持续胃管内喂养,2组病例喂养期间均配合非营养性... 目的:探讨存在喂养困难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微量输液泵进行胃管内喂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0例喂养困难早产儿随分成2组,A组采用胃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法,B组微量输液泵持续胃管内喂养,2组病例喂养期间均配合非营养性吸允,并加强护理。结果:微量输液泵进行胃管内喂养的早产儿达到经口喂养时间早,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结论:正确、合理应用微量输液泵进行胃管内喂养,对提高早产儿抢救成功率、减少胃潴留和胃食管反流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持续胃管喂养 护理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两种序贯激素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万玲燕 刘寅素 潘斌 《护理与康复》 2011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序贯激素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A组85例、B组80例,急性期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使用压缩泵雾化或氧气雾化继续吸入普米克令舒,B组使用带面罩储雾罐吸... 目的观察两种序贯激素吸入方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入院日单双号分为A组85例、B组80例,急性期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症状控制后,A组使用压缩泵雾化或氧气雾化继续吸入普米克令舒,B组使用带面罩储雾罐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结束后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生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很好控制哮喘发生,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序贯激素吸入方法均可防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喘息的反复及哮喘的发生,但配储雾罐的气雾剂使用方法简单、安全、无动力要求,治疗费用少,家长容易接受,便于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哮喘 激素 吸入疗法
下载PDF
品管圈活动联合鼓励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万玲燕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A01期735-735,共1页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联合鼓励性护理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基础上加用鼓励性护理干预)、探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品管圈主题活动干预),观察...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联合鼓励性护理干预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基础护理基础上加用鼓励性护理干预)、探究组(对照组基础上加上品管圈主题活动干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评分、SD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评分。结果探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8%vs16.33%,P<0.05)。出院3个月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术后苏醒时显著下降,且探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联合鼓励性护理干预在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患者护理中的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品管圈活动 鼓励性护理干预 肺叶切除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配合鼻塞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万玲燕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3-173,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表面活性物质 CPAP治疗 护理
下载PDF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喂养方法和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月超 林菊 +2 位作者 杨善浦 王晓斌 万玲燕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79-80,8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 目的探讨不同的早期喂养方法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喂养不耐受性(FI)的相关性,寻找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的最合适喂养方法。方法对本院2007年5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50例(VLBW 112例)随机进行分组,分别给予早期经口微量喂养、饲管内直接人工推注间断喂养、微量输液泵间断喂养(IBG)、微量输液泵持续喂养(CNG)等四种喂养方法,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观察不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及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时间(FEF)。结果 不同喂养方法中FI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经口微量喂养FI发生率27.8%(VLBW为28%),管饲持续喂养FI发生率24.3%(VLBW为28.1%),均较间断喂养低(P<0.05);VLBW中,不同喂养方法达到FEF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NG(15.6±2.1)d较IBG(19.8±2.2)d、(18.8±2.0)d达到FEF早(P<0.01)。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增加喂养耐受性,经口微量喂养发生喂养不耐受低;管饲法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更耐受CNG喂养,且达到FEF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 极低出生体重儿 胃管喂养 喂养不耐受
下载PDF
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检测及其干预效果的观察
9
作者 杨善浦 吴月超 +3 位作者 董虹 吴叶健 万玲燕 李素琴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483-484,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VKD)情况及新生儿期后维生素K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74例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水平,PIVKA-Ⅱ阳性者分别在1个月、2个月时再次检... 目的探讨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VKD)情况及新生儿期后维生素K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74例健康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用双夹心ELISA法测定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水平,PIVKA-Ⅱ阳性者分别在1个月、2个月时再次检测PIVKA-Ⅱ,并观察临床出血情况。结果74例新生儿PIVKA-Ⅱ阳性率为44.6%(33/74),25例在维生素K干预后1个月血浆PIVKA—Ⅱ均有不同程度降低。10例转为阴性;2个月时,PIVKA—Ⅱ明显降低,又有6例转为阴性。25例均未发现出血症及其他严重疾病。结论新生儿和小婴儿普遍存在亚临床VKD,生后一次维生素K干预不能完全预防晚发性VKD。婴儿出生3个月内应给予持续维生素K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所诱导的蛋白质 维生素K缺乏 新生儿 婴儿
原文传递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10
作者 万娜娜 万玲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201-0204,共4页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取护理质量控制(NQC)干预对院内感染(HOI)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试验于CSSD中开展,选取该科室中4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按不同时段及不同干预措施予以分组,将2022.06~12期间按常规措施开展工作的阶段设置为实施NQC... 探究消毒供应中心(CSSD)采取护理质量控制(NQC)干预对院内感染(HOI)的预防效果。方法 本试验于CSSD中开展,选取该科室中4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按不同时段及不同干预措施予以分组,将2022.06~12期间按常规措施开展工作的阶段设置为实施NQC前,将2023.01~06期间采取NQC干预的阶段设置为实施NQC后。在实施NQC前后对比HOI发生占比、消毒和灭菌环节不合格事件发生占比、工作质量评估得分及满意结果。结果 实施NQC后的HOI发生率与实施NQC前相比呈较低水平(P<0.05)。实施NQC后的消毒和灭菌环节不合格事件发生占比与实施NQC前相比呈较低水平(P<0.05)。实施NQC后的操作技能得分、无菌操作得分、专业知识得分、环境管理得分、污染管理得分等与实施NQC前相比呈较高水平(P<0.05)。实施NQC后的护士的满意结果与实施NQC前相比呈较高水平(P<0.05)。结论 CSSD采取NQC干预后,既能对HOI起到积极预防作用,又能提升工作质量,还可保障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安全,且可严格把控消毒和灭菌环节,因此需给予重视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质量控制 院内感染 预防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