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米硬/软磁复合永磁薄膜磁滞回线的微磁学理论综述
1
作者 赵国平 万秀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6-150,2,共15页
纳米硬/软磁交换弹簧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永磁体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2个方面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它有着丰富的磁学性质,特别是在磁能积方面潜力巨大,理论磁能积密度高达1 MJ/m3.微磁学是量子磁学和宏观磁性的桥梁,是研究材... 纳米硬/软磁交换弹簧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高性能永磁体材料,在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2个方面都得到广泛的重视.它有着丰富的磁学性质,特别是在磁能积方面潜力巨大,理论磁能积密度高达1 MJ/m3.微磁学是量子磁学和宏观磁性的桥梁,是研究材料磁滞回线和宏观磁性的重要理论,它能清晰地阐述材料的磁化反转机制,预测磁滞回线和磁性能.以薄膜结构为例,综述3种重要的计算复合磁体磁滞回线的微磁学方法:一维全解析模型;一维半解析模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并分别讨论3种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将不同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重点分析硬/软磁相厚度和易磁化轴取向对复合磁体宏观磁滞回线以及矫顽力机制的影响,并与实验进行比较,讨论理论和实验产生差别的原因,提出一些提高材料磁性能特别是矫顽力和磁能积的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学理论 磁滞回线 磁能积
下载PDF
宫颈癌87例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万秀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39-39,共1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院确诊的87例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资料,并统计其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结果:根据临床分期统计:其中0~Ⅱa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4年6月我院确诊的87例宫颈癌患者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的资料,并统计其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结果:根据临床分期统计:其中0~Ⅱa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84%,死亡8例;Ⅱb~Ⅲ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38.9%,死亡14例。根据病理分型统计:鳞癌5年生存率为79.7%,死亡16例;腺癌5年生存率为20%,死亡4例;鳞状腺癌5年生存率为33.3%,死亡2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宫颈癌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生存率 病理分型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分别联合利凡诺妊娠中期引产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万秀琳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第22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分别联合利凡诺进行妊娠中期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21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组行经腹壁羊膜腔内穿刺注入利凡诺0.1g,24h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隔2h重复,共服0.6mg。米非司酮组于早饭前2h空腹...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与米非司酮分别联合利凡诺进行妊娠中期引产的效果。方法:将121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米索前列醇组行经腹壁羊膜腔内穿刺注入利凡诺0.1g,24h后空腹口服米索前列醇0.2mg,隔2h重复,共服0.6mg。米非司酮组于早饭前2h空腹口服米非司酮75mg,连用2d,于服用药物的第2天上午,行羊膜腔内穿刺术,注入利凡诺。结果:米索前列醇组引产成功56例,占93.3%。米非司酮组引产成功57例,占93.4%。并发症发生率,米索前列醇组为6.60%,米非司酮组为4.99%。结论:利凡诺配伍米索前列醇或米非司酮均可用于临床终止中期妊娠,两种方式在引产产程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都无明显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妊娠 引产 利凡诺 米索前列醇 米非司酮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4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4
作者 万秀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年第6期729-73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8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即在诊刮术后口服米非司酮6.25 mg,1次/d,连服6个月,Ⅱ组于诊刮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以确定最小有效剂量。方法:将48例确诊为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即在诊刮术后口服米非司酮6.25 mg,1次/d,连服6个月,Ⅱ组于诊刮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 mg,1次/d,连服6个月,观察两组间闭经、子宫大小及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用药期间均闭经,贫血得到纠正,治疗后两组血FSH、L H、E2、P平均水平也较用药前下降,其中E2和P的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Ⅰ组中5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5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9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5例患者停药后复发仍有不规则出血;Ⅱ组中停药后9例患者直接进入绝经期,10例患者月经稀发量较少,4例患者恢复正常月经,1例患者停药后复发行子宫切除术。结论: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而其具有抗皮质激素的副反应,对肝肾有一定的影响,选用6.25 mg,1次/d似乎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Effect of exchange coupling on magnetic property in Sm–Co/α-Fe layered system 被引量:1
5
作者 桑成祥 赵国平 +8 位作者 夏卫星 万秀琳 F J Morvan 张溪超 谢林华 张健 杜娟 闫阿儒 刘平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80-386,共7页
The hysteresis loops as well as the spin distributions of Sm-Co/a-Fe bilay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both three- dimensional (3D) and one-dimensional (1D) micromagnetic calculations,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t... The hysteresis loops as well as the spin distributions of Sm-Co/a-Fe bilay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both three- dimensional (3D) and one-dimensional (1D) micromagnetic calculations, focusing on the effect of the interface exchange coupling under various soft layer thicknesses ts. The exchange coupling coefficient Alas between the hard and soft ,layers varies from 1.8 x10-6 erg/cm to 0.45 x 10-6 erg/cm, while the soft layer thickness increases from 2 nm to 10 nm. As the exchange coupling decreases, the squareness of the loop gradually deteriorates, both pinning and coercive fields rise up monotonically, and the nucleation field goes down. On the other hand, an increment of the soft layer thickness leads to a significant drop of the nucleation field,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hysteresis loop squareness, and an increase of the remanence. The simulated loops based on the 3D and 1D methods are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 and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easured loops for Sm-Co/a-Fe multi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steresis loops exchange coupling MICROMAGNETICS hard/soft bilayers
下载PDF
不同易轴取向下对Nd_2Fe_(14)B/Fe_(65)Co_(35)磁性双层膜的微磁学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彭懿 赵国平 +2 位作者 吴绍全 斯文静 万秀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367-374,共8页
运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计算了膜面外不同易轴取向下Nd2Fe14B/Fe65Co35磁性双层膜的磁滞回线、角度分布、成核场、矫顽力和磁能积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细致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当易轴与外场之间的夹角β=0?时,才有明显的成核现象... 运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计算了膜面外不同易轴取向下Nd2Fe14B/Fe65Co35磁性双层膜的磁滞回线、角度分布、成核场、矫顽力和磁能积等,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细致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当易轴与外场之间的夹角β=0?时,才有明显的成核现象,其成核场和矫顽力均随着软磁相厚度Ls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易轴偏角β的增大,剩磁逐渐减小,磁滞回线的方形度降低,从而磁能积减小,在Ls=1 nm,β=0?时磁能积(561.61 kJ/m3)最大.理论计算所得的磁滞回线与实验磁滞回线符合得很好,剩磁和矫顽力的理论值与实验值相差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磁学模拟 易轴取向 矫顽力 磁能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