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一人称
1
作者 S.克里普克 赵震() +1 位作者 美文() 陈波(校)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48,共25页
本文考察了卡普兰、弗雷格和刘易斯等人的观点,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分别从语义学刻画、自我概念以及它在信念、命题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本文首先讨论了卡普兰等人关于“我”的语义学观点。对“我”的语义学说明的困难在... 本文考察了卡普兰、弗雷格和刘易斯等人的观点,对第一人称代词“我”分别从语义学刻画、自我概念以及它在信念、命题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本文首先讨论了卡普兰等人关于“我”的语义学观点。对“我”的语义学说明的困难在于:“我”确定指称的方式似乎因人而异,每个人在使用“我”时都有其特殊的指称方式;即使如此,人们仍然能够相互交流和理解。作者同意卡普兰的观点:要通过描述“我”的使用方法而非寻找弗雷格式的涵义来刻画“我”的语义。人们使用“我”时都依赖于一个先在的自我概念。作者随后考察了笛卡尔、休谟等人关于“自我”的观点,批评笛卡尔的“主体”理解会导致唯我论和循环,而休谟的“漂浮”的“自我”则根本无法理解。作者赞同笛卡尔关于“我”是思想主体和身体共同构成的统一实体的观点。作者还批评了安斯康姆将“我”等同于笛卡尔式自我而“我”并非指称性表达式的观点,指出她无法解释为何可对包含“我”的句子做存在概括。随后,作者考察了刘易斯对“命题”、“可能世界”以及“自我”等的理解,指出:虽然在刘易斯和他之间有明显分歧,但他们都认为每个可能世界是唯一的,且都把其中一个可能世界视为现实世界,但在哪个可能世界是现实世界上却发生分歧。文章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把握“自我”,这种认识方式比任何纯粹的语言学描述更基本,它是我们使用第一人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人称(我) 卡普兰 弗雷格 笛卡尔 休谟 安斯康姆 刘易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