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性脑卒中NIHSS评分与卒中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0
1
作者 袁波 谭莉 +1 位作者 李鑫 万芳超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0-432,46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10—2018-10期间在湖南省脑科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0例,收集病史资料及NIHSS评分,并跟踪观察1个月,以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和分类标准第3版(CCMD-3)的抑郁诊断标准诊断PSD,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估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将研究对象分为非PSD组(HAMD评分≤6分)和PSD组(HAMD评分>7分),再将PSD组进一步分为轻度抑郁亚组(HAMD评分>7分且≤16分)、中-重度抑郁症亚组(HAMD评分≥17分)。计算PSD患病率,并分析影响PSD患病率的相关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吸烟、饮酒、既往有无脑卒中史),以及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HAMD评分)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1个月内PSD的患病率为34.0%(51例),其中轻度抑郁症状患者占64.7%(33例)。PSD组既往脑卒中史的构成比(83.3%)显著高于非PSD组(30.3%;P<0.05)。PSD组NIHSS评分与HAMD评分具有相关性(OR=5.231,95%CI=1.204~10.154,P=0.01)。结论 PSD以轻度抑郁症状为主,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患病率高,且NIHSS评分与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NIHSS评分越高,PSD患病几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HSS评分 卒中后抑郁 相关性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谭莉 李鑫 +1 位作者 万芳超 袁波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组)及无出血转化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无出血转化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桥接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转化组)及无出血转化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无出血转化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与无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大面积脑梗死、糖尿病及NIHSS评分≥18分比率显著升高(均P<0.05),侧支循环建立比率显著降低(P<0.05)。与无出血转化组比较,出血转化组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显著升高(均P<0.05)。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侧支循环未建立、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是缺血性卒中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糖尿病、大面积脑梗死、侧支循环未建立、发病至溶栓时间、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是急性脑梗死桥接治疗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桥接治疗 出血转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谭莉 万芳超 +1 位作者 李鑫 袁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8期482-485,共4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600...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行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600mg·d^-1静脉滴注治疗,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采用放射免疫及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血管内NO、ET-1的浓度。结果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术后,两组NO浓度升高、ET-1浓度降低,呈动态改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升高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后患者血清NO浓度水平,降低ET-1浓度,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血管内操作后血管痉挛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注射液 神经介入血管内操作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谭莉 万芳超 +2 位作者 刘容 李鑫 袁波 《中医药导报》 2019年第20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为空白组,20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60只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20只,丹红治疗...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只SD大鼠为空白组,20只SD大鼠为假手术组,60只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每组20只,丹红治疗组予丹红注射液腹腔注射(4.2 mL/kg),丁苯酞治疗组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10 mL/kg),模型组、假手术组、空白组均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次/d,分别连续给药7 d、14 d。于给药第7天、14天给予过量麻醉药处死,每次每组大鼠10只,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变化,用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结果: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大鼠VEGF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P<0.05);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缺血区MVD明显多于模型组(P<0.05);丹红治疗组、丁苯酞治疗组大鼠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促进大鼠脑梗死后新生血管的形成,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为上调缺血脑组织VEGF的表达,增加缺血半暗带内血管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血管新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下载PDF
丁苯酞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5
作者 袁波 谭莉 +2 位作者 李晓辉 万芳超 李鑫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1年第4期407-414,共8页
目的明确丁苯酞是否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TF)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鼠龄11~12周龄,体质量20~3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3-正丁基苯酞(NBP)治... 目的明确丁苯酞是否依赖Rho激酶/组织因子(TF)途径减弱内皮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选择SPF级健康雄性ICR小鼠40只,鼠龄11~12周龄,体质量20~30 g。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单纯3-正丁基苯酞(NBP)治疗组,NBP+TF抑制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单纯NBP治疗组、NBP+TF抑制组造模后予以NBP注射液[10 mg/(kg·d)]连续腹腔注射7 d。空白组、模型组均予以等量0.9%氯化钠溶液(生理盐水)腹腔注射7 d。造模后评估各组给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神经严重缺损评分(NSS)]、血压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脑组织结构损伤程度,用Western blot检查Rho激酶的相对活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TF mRNA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单纯NBP治疗组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明显改善,血压降低[复苏2 h:(127.18±3.24)mmHg vs(128.25±2.85)mmHg;给药7 d:(88.68±8.68)mmHg vs(113.68±3.44)mmHg],Rho激酶活性(0.34±0.10 vs 0.64±0.14)及TF mRNA表达降低(0.40±0.12 vs 0.96±0.18),内皮细胞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减弱[CINC含量:(14.84±2.39)pg/mL vs(43.68±3.25)pg/mL],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NSS:造模苏醒时,(9.40±2.01)分vs(9.30±1.84)分;给药7 d,(6.00±2.08)分vs(8.00±1.82)分](P<0.05)。与模型组比较,NBP+TF抑制组大鼠中Rho激酶活性也能降低(0.57±0.15 vs 0.64±0.14),血压降低[给药7 d:(100.56±3.27)mmHg vs(88.68±8.68)mmHg],但对内皮-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CINS含量:(35.25±2.51)pg/mL vs(43.68±3.25)pg/mL],脑组织结构不完全性损伤,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不明显[NSS:造模苏醒时,(9.50±1.96)分vs(9.30±1.84)分;给药7 d,(7.10±1.25)分vs(8.00±1.82)分](P>0.05)。结论NBP依赖Rho激酶/TF途径减弱内皮-嗜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来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Rho激酶/TF途径通路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对ICAM-1、ET-1、MMP-9的影响及其与阿替普酶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3
6
作者 万芳超 谭莉 +3 位作者 李晓辉 李燕 李鑫 袁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8期481-485,共5页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08月-2019年09月诊治的rt-PA静脉...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内皮素-1(ET-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湖南省脑科医院2016年08月-2019年09月诊治的rt-PA静脉溶栓患者共100例;将入组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非他汀药物+rt-PA溶栓+标准药物治疗;实验组:他汀药物+rt-PA溶栓+标准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均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别在溶栓后1h、6h、12h、24h静脉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CAM-1、ET-1、MMP-9水平。静脉溶栓治疗后病情变化考虑出血时及24h完善头颅CT明确颅内出血情况。结果组间比较,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实验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后的1h、6h、12h、24h血清ICAM-1、ET-1、MMP-9水平较非长期服用他汀药物的对照组明显低(P<0.05),实验组24h内出现脑出血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血清ICAM-1、ET-1、MMP-9水平,可减少颅内出血转化的发生,具有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 他汀药物 颅内出血转化
下载PDF
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5
7
作者 李鑫 谭莉 +2 位作者 万芳超 刘秋庭 袁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346-348,35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但DSA证实未发现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组,和临床诊...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16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为临床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但DSA证实未发现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组,和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同时DSA证实发现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组,并对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中,经DSA检查证实有椎动脉V2段狭窄的患者只有32例,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与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V2段狭窄性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