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泰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和杂交利用模式构建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三森·健葩彤 查芭·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157-162,共6页
泰国的玉米研究,农业合作部农业厅开始于1950年,大学部肯色萨大学开始于1958年。国家玉米和高粱研究中心,通称苏湾农场和农业厅大田作物研究所下属从事玉米研究的Nakhon Sawan大田作物研究中心,通称沙湾中心,分别成立于1965,1963年。著... 泰国的玉米研究,农业合作部农业厅开始于1950年,大学部肯色萨大学开始于1958年。国家玉米和高粱研究中心,通称苏湾农场和农业厅大田作物研究所下属从事玉米研究的Nakhon Sawan大田作物研究中心,通称沙湾中心,分别成立于1965,1963年。著名的SW1于1969-1972年间选育成功,与SW1种源有高度配合力的广基综合种KS23于1987-1988合成,作为与KS23相配对的、相互轮回选择的广基综合种KS24,于1992-1993年合成。截至目前,已合成和改良了下列群体,硬粒型群体有SW2,SW3,SW5,Sawan-complex,NSDR;马齿型群体有KS6,KS27,CaripenoDMR,KS28,Pop.24,Pop.28。Ki21,Ki45,Kei0102等自交系则分别来源于Pacific 9,Pioneer 3013等。接着,在1982-2006年间发展和(或)应用了6个杂交利用模式,即SW1C4×SW1C4;SW1C4×Caripeno DMRC1;(SW1C4、C8,SW3C2、C3,KS6C2的选育系)×Mo17热带种质衍生系Ki21,Ki45;SW1×Pop.28;(SW1,non-SW1选育系)×优良杂交种Pioneer 3013二环系-Kei0102和KS24×KS23(即SW1×non-SW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的研究与发展 杂种优势群 杂交利用模式 种质创新
下载PDF
热带、亚热带玉米育种素材的遗传改良 被引量:2
2
作者 三森·健葩彤 查芭·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0-1392,共13页
以泰国玉米品种与适应种质共122份为素材,采用改良穗行、顶交或测交方案,按精准的育种目标与定向设计,创制出具有鲜明独特特征的开放授粉品种(Open pollinate varieties,OPVs)。育种素材选择考虑表现优良、广适性、遗传多样性等3个因素... 以泰国玉米品种与适应种质共122份为素材,采用改良穗行、顶交或测交方案,按精准的育种目标与定向设计,创制出具有鲜明独特特征的开放授粉品种(Open pollinate varieties,OPVs)。育种素材选择考虑表现优良、广适性、遗传多样性等3个因素;合成系统考虑实现遗传混合与重组、均等比较遗传贡献、施之温和选择压力、充分交配达到遗传平衡(遗传组成母本性状相近)等4条要素。相继创制Suwan 1复合种及其(半)硬粒型衍生种(Suwan 2、3复合种,Suwan 5、KS24综合种),含有不同血缘的马齿型KS6、KS28,Non-Suwan 1血缘的马齿型Caripeno DMR、KS27、KS23等。对10个OPVs采用S1选择法分别实施了C2~C13轮选择,从中育成近50个自交系,组配并发放16个优良单(三)交种。目前泰国各单位育成的每个杂交种中,至少有一个亲本系来源于Suwan(KS)种质。文章还依据合成OPVs及选系理论,对合成OPVs遗传成分适度多样化、亲缘关系、优势群与模式和合成OPVs对杂交优势育种的启示问题加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OPVs 硬粒与马齿型OPVs合成 单(三)交种 遗传变异性与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