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抑制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大鼠皮质细胞自噬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何坚 黄紫妍 +4 位作者 陈伟标 柳维林 上官豪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3-120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皮质神经细胞PI3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参考Koizumi线栓法构建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后,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MCAO)大鼠皮质神经细胞PI3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参考Koizumi线栓法构建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干预后,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蛋白Atg4、LC3B,以及自噬相关信号分子PI3K、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TC染色显示电针减少了MCAO大鼠脑梗死体积;电针抑制了LC3BⅠ向LC3BⅡ的转化;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Atg4表达下降,而PI3K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治疗3天抑制细胞自噬相关分子,其可能机制电针激活了PI3K-mTOR信号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细胞 自噬 LC3B PI3K-mTOR 脑缺血性损伤 脑卒中
下载PDF
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线粒体Caspase-3途径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上官豪 柳维林 +6 位作者 陈文列 郑薏 王鲜 林云娇 王露露 陈立典 陶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0-90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左侧大...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和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偏瘫侧曲池、足三里穴30 min。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aspase-3、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电针治疗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降低(P<0.05);电镜下电针组较模型组核染色质均匀,线粒体数量增加;电针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caspase-3、Bax蛋白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通过线粒体-caspase-3途径抑制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电针 线粒体 CASPASE-3 凋亡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Walk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姚建宁 上官豪 +5 位作者 王鲜 郑薏 柳维林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4,共6页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对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 目的:研究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相关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对模型组、电针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在电针干预7d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的行为学检测。来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的有效性,以及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作为评价电针改善运动功能的可行性。结果:电针治疗7d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果显示从大鼠的运动速度、持续时间和每一只爪子的爪印面积、最大接触面积、最大压强、平均压强、步长等不同客观参数,显示了模型组与假手术组之间的差异(P<0.05),以及电针组与模型组之间的差异。结论:电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运动功能Cat Walk行为学,促进脑功能恢复。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可以精确、客观地反映出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对于电针对大鼠行为学实验研究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性脑卒中 运动功能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下载PDF
电针激活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miRNA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姚建宁 王鲜 +5 位作者 柳维林 上官豪 郑薏 黄佳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8-393,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NF-κB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所产生的抗炎作用的mi RNA调控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NF-κB信号通路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所产生的抗炎作用的mi RNA调控机制。方法: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以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Target Scan预测mi R-9a的靶基因,并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验证。运用HE染色及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后大鼠皮质炎症反应及梗死面积;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PCR检测缺血侧皮质组织中NF-κB,TNF-α及mi R-9a的表达情况。结果: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脑梗死范围,炎症反应明显缓解。可以提高缺血侧皮质mi R-9a的表达(P<0.05),降低炎症因子NF-κB,TNF-α的表达(P<0.05)。结论:电针调控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分泌,来实现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的机制可能与促进mi R-9a的表达上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微小RNA-9a NF-ΚB信号通路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鲜 黄佳 +6 位作者 柳维林 上官豪 郑薏 王露露 林云娇 陶静 陈立典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1-1255,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 目的探讨电针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组(n=12)。模型组与电针组均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2 h后恢复血供。电针组电针曲池、足三里穴治疗3 d。HE染色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ED1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周围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P<0.05),缺血周围区皮质神经细胞损伤减轻,ED1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周围区皮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促炎因子的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电针 小胶质细胞 炎症 大鼠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上官豪 徐维 +5 位作者 陈剑豪 黄炼红 葛舒颖 陈可爱 苏清平 张爱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17期2365-2368,245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结构、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结构、铁死亡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2只。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采用线栓法构建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缺血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不插线栓。术后对电针组大鼠患侧曲池、足三里穴进行电针,对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抓取固定,均30 min/次,1次/d,干预7 d。术后2 h和干预7 d后对各组大鼠进行mN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干预7 d后处死各组大鼠,取脑组织,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皮质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干预7 d后,电针组大鼠mNSS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TTC染色显示电针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透射电镜显示模型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损伤严重,形态结构萎缩,线粒体膜密度增加,嵴明显减少或消失,呈典型铁死亡特征表现;电针组大鼠缺血侧皮质神经细胞线粒体呈轻度损伤,形态结构趋于正常,膜密度减小,嵴数目增加。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缩小脑梗死灶,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铁死亡 线粒体 大鼠
下载PDF
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上官豪 张爱香 +2 位作者 徐维 葛舒颖 黄炼红 《山西中医》 2020年第7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且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进行舌下静脉的定量分级。结果... 目的:探讨血瘀证冠心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且符合血瘀证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程度,并进行舌下静脉的定量分级。结果:舌下静脉分级0级和1级之间,1级和2级之间,2级和3级之间,Gensin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瘀证冠心病患者Gensini评分与舌下静脉有一定的相关性,即随着舌下静脉曲张度数的升高而增高,Gensini评分在血瘀证患者中增长趋势为0级<1级<2级<3级。舌下静脉分度越高,冠脉狭窄的可能性越大。舌下静脉对判断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GENSINI评分 舌下静脉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3
8
作者 郑薏 柳维林 +4 位作者 上官豪 王鲜 林云娇 林梅琴 陶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7篇研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从62.4%(131/210)增加到83.6%(179/214)(P<0.01);Fugl-Meyer总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9.86,95%CI(6.34,13.37),Z=5.49(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7.02,95%CI(3.17,10.88),Z=3.57(P=0.00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IHSS量表评分5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1.48,95%CI(-2.09,-0.88),Z=4.82(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现阶段的RCTs临床证据(Jadad≥3分)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针灸治疗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脑卒中 运动功能障碍 META分析
下载PDF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皮质与纹状体区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薏 柳维林 +3 位作者 上官豪 王鲜 黄佳 陶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周围皮质纹状体区波形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缺血周围皮质纹状体区波形蛋白(vimentin)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天开始电针大鼠患侧肢体"曲池"、"足三里"穴30min,1次/天,至动物处死。对各组大鼠在电针干预前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同时在电针干预第3天、第7天后,分别对3组大鼠进行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的运动行为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测大鼠缺血周围皮质与纹状体区vimentin表达。结果:电针干预第3天、第7天后,与相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P<0.05或P<0.01);Cat Walk步态分析系统结果显示,电针组运动速度增加,持续时间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大鼠缺血周围皮质和纹状体区,电针组vimentin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能明显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皮质纹状体区vimentin的增殖,改善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 电针 波形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下载PDF
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清平 黄炼红 +7 位作者 徐维 葛舒颖 陈可爱 陈恩玉 游娜 李玲 上官豪 陈剑豪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22期14-17,共4页
目的:对比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 目的:对比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2021年6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100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采取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研究组采取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量表(UPDRSⅢ)、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Epworth嗜睡量表(E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非运动症状(静息运动阈值)、运动症状(10 m折返运动用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UPDRSⅢ、FSS、ESS、HAMA、HAMD评分及静息运动阈值、10 m折返运动用时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PDRSⅢ、FSS、ESS、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静息运动阈值较治疗前均降低,10 m折返运动用时较治疗前均缩短,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与对照组的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低频与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分别应用于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中,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更能改善帕金森病临床症状,缓解疲劳、嗜睡症状,减缓焦虑、抑郁情绪,改善非运动症状及运动症状,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低频 高频 重复经颅磁刺激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下载PDF
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中西医影响因素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爱香 上官豪 俞征宙 《山西中医》 2019年第12期44-46,49,共4页
目的:对中风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回顾性分析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发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2例中风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合并症,并收集患者入院后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目的:对中风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相关指标进行临床观察,回顾性分析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发病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42例中风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证候、合并症,并收集患者入院后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结果,同时对患者进行肌力评定、NIHS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根据入院后至3周内是否出现偏瘫侧肢体肿胀分为偏瘫肢体肿胀组和非肿胀组,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结果:142例患者中,脱落5例(3.52%),余下137例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80例发生了偏瘫肢体肿胀,发病率为58.3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力(B=-0.294,OR=0.745,P=0.048)、FMA评分(B=-1.146,OR=0.318,P=0.007)及血瘀证(B=1.148,OR=3.151,P=0.004)是中风后偏瘫肢体肿胀发病的影响因素。结论:较差的肌力水平或运动功能容易并发偏瘫肢体肿胀,提示对于中风病的患者,应注意早期提高患者的肌力水平及运动功能。血瘀证患者容易并发偏瘫肢体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偏瘫肢体肿胀 NIHSS评分 FMA评分 血瘀证候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张爱香 上官豪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4期190-191,共2页
目的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血瘀证评分,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65例冠心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其中,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 目的通过调查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血瘀证评分,探讨冠心病血瘀证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将入选的65例冠心病患者,调查所有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及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其中,中医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结果于入院第1天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于造影后记录。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血瘀证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冠状动脉病变双支组与多支组患者血瘀证评分明显高于单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支组与多支组血瘀证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76%~100%)的血瘀证评分高于轻度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50%~75%)(P <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及狭窄程度与血瘀证评分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评分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