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限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且天真 武迪 +5 位作者 张德健 李娟 刘凌悦 乔旭 王宏伟 贾赛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135-141,170,共8页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 针对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化肥大量施用、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设置了不施有机肥(CK)、施有机肥1年(T_(1))、施有机肥2年(T_(2))、施有机肥3年(T_(3))4个施肥处理,除CK外其余各处理施用有机肥30 t/hm^(2),分析了不同施肥年限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总孔隙度,0~6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16%~42.81%,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较不施有机肥分别提高了1.03%~66.14%、1.35%~164.32%、1.59%~47.64%,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分别提高0.80%~78.98%、1.93%~72.61%和0.76%~23.43%。3年连续施用有机肥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为东北黑土地地力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年限 有机肥 黑土 养分 土壤理化性状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且天真 李福 +5 位作者 厉雅华 王丽芳 张婷婷 张佳倩 王宏伟 张德健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1期58-69,共12页
为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本文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结合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 为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本文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结合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通过研究2年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短时间内土壤有机质迅速增长,经过一个生长周期有机质水平再次降低。与CK比较,第1年0~40 cm土层SDH、SSH、SSS和SH处理速效磷、全钾含量升高;SDH、SSH和SSS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速效钾、全氮和全磷含量。第2年收获后SDH、SSH、SSS处理可以提高土壤碱解氮、全磷含量;SSH和SSS处理能够提高0~60 cm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全氮含量。秸秆还田条件下SSH和SSS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黑土 化学性状 养分
下载PDF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佳倩 李福 +5 位作者 孙峰成 刘亚楠 王丽芳 张婷婷 且天真 张德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59-772,共14页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 【目的】研究旨在解决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耕地质量下降,秸秆资源过剩和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试验田设立了秸秆还田条件下深翻+重耙(SDH)、深松+重耙(SSH)、深松浅翻+重耙(SSS)、重耙(SH)、旋耕(SRT)、免耕(SZT)和传统耕作(CK)7个耕作处理,其中秸秆不还田传统耕作(CK)为对照组,探究2年内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提升大兴安岭东麓地区黑土地地力和优化土壤结构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在秸秆还田条件下深松浅翻+重耙处理在0~60 cm土层均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大团粒结构。各处理土壤容重在0~60 cm土层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孔隙度则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40~60 cm土层,深翻+重耙、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处理较为显著的降低耕地容重,分别降低了11.00%、9.00%和5.00%,同时提高了土壤总孔隙度。两年内各处理土壤质量含水量随时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结论】在设置的7个耕作处理中深松+重耙和深松浅翻+重耙较其他处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地力能力强,为此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可优先选用深松及深松浅翻作为试验地玉米种植的耕作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方式 土壤 物理性状 深松 深松浅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灌水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美 且天真 +5 位作者 路战远 那顺勿日图 李娟 张向前 程玉臣 张德健 《北方农业学报》 2022年第6期1-9,共9页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灌水量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取耕作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耕作方式设置旋耕秸秆还田常规播种(XG)、秸秆还田免耕播种(MG)、传统翻耕播种(CT)、深松秸秆还田播种(SS)4... 【目的】探究耕作方式、灌水量及其互作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内蒙古赤峰市,选取耕作方式和灌水量两个因素,耕作方式设置旋耕秸秆还田常规播种(XG)、秸秆还田免耕播种(MG)、传统翻耕播种(CT)、深松秸秆还田播种(SS)4种方式,灌水量设置900、1350、1800、2250、2700 m^(3)/hm^(2)5个水平,测定小麦出苗率、株高、叶面积指数、产量性状及籽粒产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MG耕作方式下小麦出苗率最高,平均出苗率为96.55%。除CT外,XG、MG、SS耕作方式下小麦成熟期株高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逐渐增高,最高值分别为93.52、95.67、94.00 cm。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均有影响,不同灌水量处理小麦叶面积指数差异显著(P<0.05)。不同耕作方式下5个灌水量水平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有差异,MG耕作方式下小麦产量高于其他耕作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2700 m^(3)/h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到8152.63 kg/hm2,其次是灌水量2250 m^(3)/hm^(2)处理,产量为6493.55 kg/hm2。【结论】赤峰市的小麦种植可以采用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结合灌水量1350~2250 m^(3)/hm^(2),可达到节水和有效提高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方式 灌水量 生长指标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5
作者 且天真 李娟 +7 位作者 王莉 张佳倩 李金龙 平翠枝 刘凌悦 乔旭 贾赛红 张德健 《江苏农业科学》 2024年第14期262-270,共9页
针对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选取试验田,设置毛叶苕子翻压还田(VR)、箭筈豌豆翻压还田(VS)、油菜翻压还田(BC)、紫花苜蓿翻压还田(MS)、饲用燕麦翻压还田(AE)5种... 针对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农田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等问题,在呼伦贝尔市阿荣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选取试验田,设置毛叶苕子翻压还田(VR)、箭筈豌豆翻压还田(VS)、油菜翻压还田(BC)、紫花苜蓿翻压还田(MS)、饲用燕麦翻压还田(AE)5种绿肥翻压还田处理,以休闲田为对照(CK),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种类绿肥翻压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筛选出适宜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种植的绿肥种类。在0~60 cm土层,随着翻压年份的增加,各处理土壤容重呈逐年降低的趋势,而土壤的总孔隙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0~20 cm土层,BC、MS处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与第1年相比,分别降低6.82%、6.51%,土壤总孔隙度分别提高了3.39%、3.24%;VR、MS处理提高了土壤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0~60 cm土层中,连续2年MS处理可提高土壤质量含水量,提高范围为17.43%~30.80%。油菜、紫花苜蓿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效果较好,因此大兴安岭南麓农牧交错区可优先推广种植油菜、紫花苜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翻压还田 土壤物理性状 大兴安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