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MRI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丛喜达 丁磊 +1 位作者 魏文洲 高振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3期81-83,86,共4页
目的比较CT和MRI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因疼痛就诊于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放射科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的68例临床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1周内接受CT和MRI检查,以手... 目的比较CT和MRI诊断膝关节隐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因疼痛就诊于惠州市中大惠亚医院放射科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的68例临床疑似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1周内接受CT和MRI检查,以手术诊断和临床随访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CT和MRI对膝关节隐性骨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有61例患者为膝关节隐性骨折,7例为其他原因导致临床疼痛。CT、MRI诊断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特异度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的准确度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对膝关节隐性骨折患者的诊断效果优于CT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膝关节骨折 诊断
下载PDF
3.0T磁共振评价老年痴呆患者侧脑室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丛喜达 刘远健 +1 位作者 魏文洲 江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第12期14-16,共3页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MRI)技术评价老年痴呆(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侧脑室体积及形态的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AD患者为观察组,另募集2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3.0TMRI对两组行轴位全脑MRI扫描,对比分析两组侧脑室... 目的利用3.0T磁共振(MRI)技术评价老年痴呆(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侧脑室体积及形态的差异。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6例AD患者为观察组,另募集26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3.0TMRI对两组行轴位全脑MRI扫描,对比分析两组侧脑室体积及形态的差异、认知功能评定简易智能状态调查表(MMSE)及Fuld物体记忆测验(FOM)得分,测评AD患者侧脑室形态指标与认知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侧脑室总体积、左侧及右侧侧脑室体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及右侧侧脑室前角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左侧及右侧颞角宽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FOM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总体积、左侧侧脑室体积、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及右侧颞角宽度均与MMSE呈显著负相关,左侧侧脑室体积、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及右侧颞角宽度均于FOM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患者侧脑室体积增加,形态发生变化,利用3.0TMR技术能够有效发现上述变化,进而辅助判断AD的发生及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侧脑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DR、CT、MRI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比较 被引量:13
3
作者 丛喜达 刘远健 魏文洲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第25期41-43,共3页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 目的:比较直接数字平板X线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DR)、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用于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敏感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1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25例,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38例,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1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DR、CT、MRI的检查,比较DR、CT、MRI用于诊断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度。结果:与DR比较,CT诊断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准确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R比较,MRI诊断在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在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T诊断结果比较,MRI在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外伤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准确率较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诊断准确度,MRI诊断优于CT、DR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 CT MRI 椎体压缩性骨折 诊断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丛喜达 关天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9期2045-2046,共2页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探查确诊为肛瘘的90例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常规检查,并以手术治疗结果为标准,比较MRI与术前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MRI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常规诊断准确率57.78%(P<0.05);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探查确诊为肛瘘的90例患者,均行核磁共振(MRI)和常规检查,并以手术治疗结果为标准,比较MRI与术前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MRI诊断准确率100%高于常规诊断准确率57.78%(P<0.05);在肛瘘主管、肛瘘支管及脓腔诊断方面,MRI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诊断(P<0.05)。MRI检查对提高肛瘘手术成功率,避免肛门括约肌过度损伤具有积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肛瘘 诊断 应用 价值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对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临床探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丛喜达 关天明 王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检查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的影像表现以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效果。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以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及门静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并结合患者原始图像,评判胰腺癌是否累及胰周血...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检查对胰腺癌胰周主要血管受侵的影像表现以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效果。方法对40例胰腺癌患者以64排128层螺旋CT扫描后,进行动脉期及门静期胰周血管三维成像。并结合患者原始图像,评判胰腺癌是否累及胰周血管,同手术结果对比。结果同手术结果比较,40例胰腺癌患者中,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术前评判21例能切除,在手术中有1例不能切除,20例能切除;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术前评判不能切除的19例,在手术中均未能切除。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判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胰腺癌切除手术前,以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评估,能提高诊断准确性,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胰周血管成像 胰腺癌 可切除性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诊断 被引量:1
6
作者 丛喜达 关天明 王立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信号特征,总结MRI信号特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24例诊断子宫腺肌症,MRI...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I信号特征,总结MRI信号特征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24例诊断子宫腺肌症,MRI显示T2WI在子宫肌层有大量的低信号,而且在这些低信号中间存在一些斑状的高信号;28例诊断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中18例T1WI和T2WI均为高信号,8例T1WI高信号而T2WI低信号,2例T1WI和T2WI出现混杂信号。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不同,其MRI信号也不相同,可以将MRI作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MRI 诊断
下载PDF
肝脏血管瘤行介入栓塞术与手术切除临床价值
7
作者 丛喜达 关天明 王立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657-659,共3页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1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复发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 目的:比较介入栓塞术和手术切除治疗肝脏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的110例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后复发率显著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手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肝脏血管瘤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肿瘤情况综合评估后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血管瘤 介入栓塞术 手术切除
下载PDF
高分辨率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关天明 丛喜达 王立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复杂性肛瘘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45例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高分辨率MRI扫描盆腔,扫描序列包括横截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分析肛瘘MRI表征,并对...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复杂性肛瘘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方法 45例疑似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高分辨率MRI扫描盆腔,扫描序列包括横截面、矢状面和冠状面。分析肛瘘MRI表征,并对肛瘘进行分类,以指导临床医生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结果高分辨率MRI诊断与手术结果比较,一致率分别为肛瘘或脓肿93.8%、外口96.2%、内口78.1%和分型89.7%。MRI表现:瘘管于T2WI和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T1WI为条状低或稍高信号,最佳显示为抑脂像病灶。结论高分辨率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征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病情,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核磁共振成像 复杂性肛瘘 临床诊断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应用超声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天生 丛喜达 《中外医学研究》 2014年第1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应用超声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查,对照组采用CT检查,分析两组影... 目的:探究急性胰腺炎应用超声与CT检查的诊断价值对比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查,对照组采用CT检查,分析两组影像学征象及阳性检出率情况。结果:研究组胰腺局部增大、胰管扩张>3 mm征象为11例(36.7%)和9例(30.0%),多于对照组的5例(16.7%)和4例(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胰内的小灶液区、胰周的脂肪模糊、胰外的片状高密度征象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腺的实质不匀、胰周单个液区、胰外的脓肿数量和胰胆管的结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检出率66.7%低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和CT检查均有较高的急性胰腺炎阳性检出率,其中部分检查超声比CT效果更好,两种合理联合应用,能够更好的诊断及分型急性胰腺炎,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超声 CT
下载PDF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对比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立娟 丛喜达 关天明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656-657,共2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择期进行造影术的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共240例,分成经桡动脉造影术组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组,每组各120例,比较两组造影术后的穿刺部位的...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穿刺部位的出血状况。方法:随机选取近年来择期进行造影术的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病例共240例,分成经桡动脉造影术组和经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组,每组各120例,比较两组造影术后的穿刺部位的出血率,穿刺的成功率,以及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进行的时间等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1±1.36d,远低于经股动脉组4.02±2.1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经桡动脉组除了动脉痉挛的发生率较高,穿刺部位血肿、局部瘀斑、假性动脉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经股动脉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创伤小,易于压迫止血,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术的首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桡动脉 股动脉 穿刺部位出血率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立娟 丛喜达 关天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1期102-103,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方法选取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结果 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方法选取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检查,比较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与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检出结果。结果 45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无明显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发现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18例,占40.0%;2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占60.0%;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内膜增厚;7例患者存在内膜钙化,占15.6%;14例患者存在钙化斑块,占31.1%;25例患者存在纤维斑块,占55.6%;8例患者左主干存在斑块,狭窄面积为(36.5±6.8)%,占17.8%。结论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在显示斑块性质与形态结构,特别是钙化斑化等方面敏感性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内超声显像较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故可指导选择合适技术治疗特定的疾病,达到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超声显像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与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关天明 丛喜达 王立娟 《黑龙江医药》 CAS 2015年第3期655-656,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 目的:探讨研究脑梗死急性期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患者进行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同时进行OCSP分型。对比分析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型结果显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的平均准确率达到74.9%,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二者的差异并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SP分型和磁共振成像分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对于临床分型和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急性期 OCSP分型 磁共振成像分型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立娟 丛喜达 关天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0期105-10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及病变程度的评估效果。方法 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全部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21例呈现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例疑似阳性,其余29例... 目的研究分析运动平板试验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意义及病变程度的评估效果。方法 5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全部行运动平板试验,并择期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0例患者中21例呈现平板运动试验阳性,6例疑似阳性,其余29例呈阴性。2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患者中,18例呈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包括三支病变者13例,二支病变者3例,单支病变者2例。在6例疑似平板运动阳性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呈阳性者4例,其中包括心肌桥1例,管壁不规则1例。23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中存在1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属于单支病变。结论运动平板试验阳性及疑似阳性结果对于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及病变程度的评估具有较高临床参考价值,结合择期冠状动脉造影,可显著提高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 病变程度
下载PDF
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与病理对比分析
14
作者 关天明 丛喜达 王立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9期2123-2124,共2页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10例位于颅底。19例病灶呈分叶状或... 回顾性分析20例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经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患者经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所有患者的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其中10例位于颅底。19例病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8例呈跨叶生长。CT平扫结果 :14例呈等、稍高、低混杂密度,1例呈等密度,9例颅骨破坏,1例瘤内钙化;增强扫描结果:13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MR平扫结果:19例T1WI呈等、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17例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低混杂信号,1例呈等信号;增强扫描结果:17例呈显著不均匀强化,15例呈明显坏死囊变,8例呈明显出血,14例窄基底与脑膜连接,13例颅骨破坏,15例瘤周明显水肿。19例手术病理证实肿瘤呈分叶状,14例窄基底与硬脑膜连接。镜检结果表明19例呈肿瘤坏死囊变,10例出血,瘤细胞呈弥散性分布,间质存在许多裂隙状血管,免疫组化结果表明Ki-67水平升高。颅内间变型血管外皮细胞瘤基本呈分叶状,供血丰富,易出血、坏死、囊变导致密度不均,信号显著增强,大部分通过窄基底与硬膜连接,相邻颅骨出现溶骨性破坏,瘤周明显水肿,占位效应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间变型 血管外皮细胞瘤 影像学 病理 对比
下载PDF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1例家系报道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蔡新 丛喜达 袁波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0年第1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现状以及预后。方法对1个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CADASIL家族中的2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其家族史、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特征,并... 目的探讨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CADASIL)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诊断标准、治疗现状以及预后。方法对1个经NOTCH3基因检测确诊CADASIL家族中的2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其家族史、临床表现及头颅MRI特征,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系统复习。结果先证者是1例66岁女性患者,因"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5年"就诊,既往有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病史11年,其母有"血管性痴呆"病史,其头颅MRI提示"颅内多发的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以及脑白质病变";外囊及双侧颞极为特征性受累部位。患者女儿29岁开始间断出现头晕、头痛,34岁与患者同时接受头颅MRI评估提示"累及双侧颞极的脑白质病变"。先证者及其女儿行基因检测均发现NOTCH3基因4号外显子突变。结论 CADASIL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脑小血管病,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发作的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偏头痛、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头颅MRI表现有一定特征,NOTCH3基因检测、皮肤活检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脑动脉病 脑小血管病 核磁共振 NOTCH3 基因突变 皮肤活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