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丛时兵 洪铭范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04年第4期270-271,共2页
目的 了解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对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60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 64d及继续服药 1年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TGF -β1 ... 目的 了解驱铜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 (HLD)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 对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60例HLD患者驱铜治疗前后 64d及继续服药 1年后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TGF -β1 ,以动态观察驱铜治疗对肝纤维化的影响。结果 驱铜治疗前后 64d内HA、LN、Ⅳ-C、PC -Ⅲ及TGF -β1 变化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意义 ,P值分别为 0 .5 5 0、0 .0 92、0 .15 7、0 .614及 0 .10 7。而经过驱铜治疗排铜效果满意出院后继续服药维持治疗 1年后HA、LN、Ⅳ -C、PC -Ⅲ及TGF -β1 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 3 .5 7E -5、2 .46E -9、0 .0 13 3、4.83E -8及 1.5 7E -9。其中HA、LN、Ⅳ -C、PC -Ⅲ及TGF -β1 分别有 16、2 9、10、9及 18例由增高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铜 治疗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干预作用
下载PDF
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丛时兵 魏咏梅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09年第3期300-30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88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的发生率为8.31%;男性的发生率(8.61%)略高于女性(7.88%)(P>0.05);婴幼儿及未成年人组的发生率为31....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88例确诊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的发生率为8.31%;男性的发生率(8.61%)略高于女性(7.88%)(P>0.05);婴幼儿及未成年人组的发生率为31.58%,显著高于成年人组的9.29%(P<0.01)和老年人组的7.30%(P<0.01),成年人组略高于老年人组(P>0.05);脑叶出血的发生率为17.86%,其它部位出血的发生率为6.88%(P<0.01);早发性癫癎发作作为脑出血首发症状者占21.50%,6小时内出现者占40.19%,24小时内出现者占58.88%,48小时内出现者71.03%,1周内出现者占91.59%,仅有8.41%在第2周出现;局灶性发作占57.01%,全面性发作占42.99%;伴有早发性癫癎发作患者的病死率为41.12%,不伴有者为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癎发作较为常见,婴幼儿及未成年人发生率高,与出血部位有密切关系,以局灶性发作为主,多见于出血后1周内,抗癫癎治疗有效,但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早发性癫癎发作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纤维化程度与临床分型及B超声像图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丛时兵 洪铭范 韩咏竹 《安徽医学》 2004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对 3 0例健康人及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Wilson型、假性硬化型、肝型各 5 0例共 15 0例患者分别用放射免疫法 (RIA )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 目的 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肝豆状核变性 (HLD)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方法 对 3 0例健康人及首次入院未经正规驱铜治疗的Wilson型、假性硬化型、肝型各 5 0例共 15 0例患者分别用放射免疫法 (RIA )检测HA、LN、Ⅳ -C、PC -Ⅲ ,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TGF -β1 并进行比较及相关性分析。同时进行肝脏B超声像图分型并将其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HA、LN、Ⅳ -C及PC -Ⅲ含量比正常人显著增高 (P <0 .0 0 1) ,TGF -β1 含量比正常人增高 (P =0 .0 2 3 )。HA、LN、Ⅳ -C及PC -Ⅲ血清含量与临床分型呈正相关 ,γ分别为 0 .5 481、0 .43 72、0 .5 44 4及 0 .3 14 6(P均 <0 .0 0 1) ,而TCF -β1 含量与临床分型无相关性 ,γ =0 .0 2 16(P =0 .791)。HA、LN、Ⅳ -C血清含量与B超声像图分型呈正相关 ,γ分别为 0 .3 5 0 4、0 .2 5 65、0 .2 946( (P≤ 0 .0 0 1) ,而PC -Ⅲ及TGF -β1 含量与B超声像图分型无相关性 ,γ分别为 0 .0 2 63、0 .0 12 7(P分别为 0 .747、0 .876)。结论 HL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显著升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肝纤维化 临床分型 B超检查 声像图分型
下载PDF
丹参粉针剂联合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肝纤维化改善作用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训 赵静 +5 位作者 吴君霞 薛本春 丛时兵 胡纪源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9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观察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WD患者分为驱铜组30例和护肝组40例,驱铜组单纯予DMPS驱铜,护肝组DMPS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 目的:观察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对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WD患者分为驱铜组30例和护肝组40例,驱铜组单纯予DMPS驱铜,护肝组DMPS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均治疗8个疗程。2组治疗前后测定肝功能和血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后驱铜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而护肝组治疗后血清HA、LN、Ⅳ-C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除HA值外2组比较差异也均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WD患者短期内驱铜加用丹参粉针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功能,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铜肝纤维化 丹参粉针剂 谷胱甘肽
下载PDF
脑心综合征4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祖树广 易建中 丛时兵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卒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入院的4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入院的心电图正常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cerebral cardiac syndrome,CCS)的发病机制及其对卒中患者病死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0月。2004年12月入院的40例脑心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入院的心电图正常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对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以出血性卒中最多见,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住院时间延长(P〈0.001)。结论:脑心综合征的发生与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脑心综合征
下载PDF
解表法治疗下利浅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学文 陈传志 +1 位作者 丛时兵 吴杰 《黄河医学》 1994年第1期17-19,共3页
下利一证,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以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二:一是表里同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 下利一证,包括现代的泄泻和痢疾。用解表法治疗下利,首见于《伤寒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喻嘉言扩充其说,名之曰“逆流挽舟”。笔者认为,以解表法治疗下利,其适应证有二:一是表里同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苔薄脉浮等表证,又有腹痛下利的里证,这时给于发汗解表,则表解利自止。另一方面是下利日久,失于表散,或过用寒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利 泄泻 痢疾 解表法 葛根汤
下载PDF
三参桑芪汤治疗HBsAg阳性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学文 丛时兵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1年第4期35-36,共2页
1984年1月~1991年2月,笔者以自拟三参桑芪汤治疗HBsAg阳性6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4例中,男42例,女22例;5~12岁10例,13~20岁30例,21~40岁18例,41~50岁6例。有肝炎病史者24例。肝功能:SGPT异常者6例(高于10... 1984年1月~1991年2月,笔者以自拟三参桑芪汤治疗HBsAg阳性64例取得了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64例中,男42例,女22例;5~12岁10例,13~20岁30例,21~40岁18例,41~50岁6例。有肝炎病史者24例。肝功能:SGPT异常者6例(高于100单位不作为本组观察对象),TTT、ZnTT异常者4例。HBsAg滴度1:16~64者32例,1:65~256者32例。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系统检查:HBsAg阳性64例,HBsAg阳性3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参桑芪汤 乙型肝炎 HBSAG阳性
下载PDF
预防中老年中风疾患探讨
8
作者 李学文 丛时兵 《中医临床与保健》 1991年第3期46-47,共2页
人到中老年阶段,中风发病率很高,其原因及预防在国内外引起重视。现根据文献记载、对其病因及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一、中老年人易患中风的原因 1.近期统计资料表明,在日本脑血管疾病占40岁以上的7.9%,美国脑血疾病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6... 人到中老年阶段,中风发病率很高,其原因及预防在国内外引起重视。现根据文献记载、对其病因及预防措施作一探讨. 一、中老年人易患中风的原因 1.近期统计资料表明,在日本脑血管疾病占40岁以上的7.9%,美国脑血疾病的发病率占总人口的2.6‰,占65岁以上人口的21‰北京医院报道一组脑95例出血的病例,共计中,40岁以下有6例占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中风发病率 医院报道 脑血管疾病 预防措施 统计资料 近代名医 五志过极 七情内伤 脑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肝豆状核变性家族中无肝豆状核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的临床诊断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丛时兵 吕有奎 +3 位作者 吴君霞 洪铭范 韩咏竹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8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肝豆状核变性(HLD)家族中无肝豆状核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94例HLD家族中无肝豆状核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经检查确诊为HLD者为HLD组;70例HLD家族中无HLD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对肝豆状核变性(HLD)家族中无肝豆状核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94例HLD家族中无肝豆状核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经检查确诊为HLD者为HLD组;70例HLD家族中无HLD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经检查排除HLD者为非HLD组;70名健康自愿者为健康对照组。对3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及Ⅳ型胶原(Ⅳ-c)用放射免疫法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LD组HA、LN和Ⅳ- C平均值分别为(139.26±74.15)ng·mL^(-1)、(126.85±24.44)ng·mL^(-1)和(82.02±31.23)ng·mL^(-1);明显高于非HLD组(51.32±19.54)ng·mL^(-1)、(65.72±20.35)ng·mL^(-1)、(34.82±11.56)ng·mL^(-1)及健康对照组(46.75±20.93)ng·mL^(-1)、(68.92±22.17)ng·mL^(-1)和(33.57±12.39)ng·mL^(-1),P均<0.01;非HL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检测可作为HLD家族中无HLD病变诊断依据的同胞兄妹筛查和临床诊断HLD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透明质酸 层黏连蛋白 Ⅳ型胶原 筛查 诊断
原文传递
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癎发作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丛时兵 魏咏梅 杨任民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07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早发性癫癎发作(EE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43例确诊为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CI后EES的发生率为4.58%,女性高于男性(P<0.05);婴幼儿及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P<0.01)和老年人(P<0.01);累及... 目的:探讨脑梗死(CI)后早发性癫癎发作(EE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43例确诊为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CI后EES的发生率为4.58%,女性高于男性(P<0.05);婴幼儿及未成年人高于成年人(P<0.01)和老年人(P<0.01);累及皮质的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皮质的(P<0.01);EES作为CI首发症状者占49.59%,24h内出现者占76.03%,1周内出现者占94.21%,仅有5.79%在第2周出现;局灶性发作占65.29%,全面性发作占34.71%;给予AEDs治疗发作均可控制,伴有EES的患者病死率高于不伴有者(P<0.05)。结论:CI后EES较为常见,女性多于男性,未成年人的发生率高于成年人及老年人,与梗死部位有关,以局灶性发作为主,抗癫癎治疗有效,临床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发性癫癎发作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于磊 丛时兵 李建桥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352-355,共4页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各种研究表明,血浆Hcy的代谢过程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密切相关。该研究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Hcy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与深静脉血栓形成之间的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各种研究表明,血浆Hcy的代谢过程与叶酸和维生素B12密切相关。该研究叶酸联合维生素B12对Hcy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7月入院的70例DVT高同型半胱氨酸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在常规标准的治疗方案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而对照组组不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通过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cy,叶酸和维生素B12的浓度变化,对Hcy和叶酸与维生素B1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抗凝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两组复发性血栓形成的观察,首次将INR详细记录为标准时间,稳定值时间,获得稳定INR值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显示,经治疗后,虽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cy均有下降,但是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Hcy、叶酸和维生素B12差异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Hcy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叶酸和维生素B2浓度显著升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分析发现,在观察组中,Hcy浓度增长趋势与叶酸浓度呈负相关(r=-0.376,P<0.05),同时Hcy浓度增长与维生素B12浓度呈负相关(r=-0.583,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INR中的标准时间、达到稳定值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但是观察组的APTT平均值和PT值却显著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率为4.4%,低于对照组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复发率28.9%(P<0.05)。该研究显示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应用叶酸可明显降低H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维生素B12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 脑梗死 高同型半胱氨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