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的魔法: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
1
作者 丛晓亮 《科学之友》 2024年第2期133-134,共2页
光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物质,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我们能够探索宇宙和了解自己。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无法触摸到的物质。它在空气中传播,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 光是一种看不见的、无形的物质,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最强大的工具之一,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使我们能够探索宇宙和了解自己。光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我们无法触摸到的物质。它在空气中传播,并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研究 探索宇宙 物质 看不见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12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丛晓亮 戴生明 +2 位作者 赵东宝 赵仙先 景在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 目的:探讨成人及青少年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分析相关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T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5例患者中女性108例,男性17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6.9±11.0)岁,31例起病时为青少年(≤18岁)。38.4%的患者有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71.2%的患者具有无脉或脉弱,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见于49.6%的患者。与成人患者相比,青少年中全身症状、脉搏减弱及ESR增高较为少见(P<0.05)。动脉造影结果显示Ⅰ型(40%)、Ⅳ型(20.8%)和Ⅴ型(30.4%)多见,而Ⅱa型(4.8%)、Ⅱb型(1.6%)和Ⅲ型(2.4%)少见。成人患者中Ⅰ型TA明显高于青少年患者(P<0.05)。有7/1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静止期,但血管病理显示有炎细胞浸润。80例接受随访,随访中位时间为36个月。随访中58例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需联合细胞毒药物治疗;57例经治疗病情得到缓解。36例行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21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再狭窄率分别为34.7%及77.3%。结论:与成人TA患者相比,青少年患者中无脉症少见。临床表现为静止期的患者仍可能有活动性血管病变。血管内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再狭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临床特征 治疗 年龄因素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丛晓亮 赵仙先 《新医学》 2009年第5期331-333,共3页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血管狭窄所导致的特征性缺血症状。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是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时往往出...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非特异性全身症状及血管狭窄所导致的特征性缺血症状。免疫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对大部分患者有效,但是在减量过程中或停药时往往出现复发。介入治疗成功率高,但是再狭窄率也较高。血管旁路移植术远期通畅率高,如果患者有明确的适应证,应予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主动脉 肺动脉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前臂外侧皮神经替代桡神经浅支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丛晓亮 许家军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05年第3期283-283,共1页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 神经替代 外侧皮 前臂 解剖学基础 中国人体
下载PDF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柳文璋 张宇峰 +1 位作者 丛晓亮 汪沁沁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29-33,共5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针对房颤的复律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内膜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消融,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融合内外科消融优势的杂交手术...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目前针对房颤的复律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心内膜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消融,但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对于持续性房颤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融合内外科消融优势的杂交手术已在临床开展。该文总结了杂交手术的方法及其在房颤复律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杂交手术 外科消融 心内膜导管消融
下载PDF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文凤 孟庆翔 +1 位作者 李景怡 丛晓亮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2年第11期1671-1675,共5页
目的 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8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 目的 探讨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健康行为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8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临床疗效、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自我管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SECD6)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不良情绪,提升临床疗效、健康行为,并且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自我效能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结合体验教育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疗效 健康行为 自我效能
下载PDF
伴皮疹口腔及外阴溃疡的淋巴瘤被误诊为白塞病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丛晓亮 徐霞 戴生明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725-726,共2页
淋巴瘤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在临床上极易导致误诊,本文报道1例伴皮肤黏膜损害的淋巴瘤被误诊为白塞病(Behcet’s disease,BD)患者的情况,以引起大家对淋巴瘤皮肤黏膜损害的重视。
关键词 淋巴瘤 白塞病 误诊 外阴溃疡 皮肤黏膜损害 口腔 皮疹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靖 丛晓亮 吴宗贵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 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入选有胸痛症状、冠脉造影无显著狭窄并且满足运动平板试验阳性或冠脉慢血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40m L静脉滴注14d。治疗前后检测腺苷负荷后的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DPV),评价冠脉血流储备(CFR),记录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程度并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浓度。结果两组治疗前DPV、CFR、累积最大ST段偏移和ET-1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4d后,丹红组腺苷负荷后DPV及CF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运动平板试验中累积最大ST段偏移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丹红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患者冠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储备,提高患者对负荷诱发的缺血耐受,该疗效与降低血清ET-1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功能障碍 心肌缺血 丹红注射液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内皮素-1
原文传递
基于循证理论的多学科干预在心房颤动抗凝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文凤 王蓓 +2 位作者 孟庆翔 李景怡 丛晓亮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3年第16期3024-3027,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多学科干预在心房颤动抗凝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接收的心房颤动抗凝患者中选取358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9例...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理论的多学科干预在心房颤动抗凝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长征医院接收的心房颤动抗凝患者中选取358例,通过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基于循证理论的多学科干预,对比两组的抗凝知识、抗凝治疗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活动能力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房颤抗凝知识量表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是98.8%,高于对照组的94.41%(P<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是1.68%,低于对照组的6.70%(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6 min步行试验(6MWT)、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理论的多学科干预应用于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其抗凝知识水平,提升抗凝治疗依从性,并且有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提升患者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理论 多学科干预 心房颤动 抗凝 护理
原文传递
血脂要靠“生活”治
10
作者 丛晓亮 《家庭用药》 2018年第12期20-20,共1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极大改变,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血脂包括众多的成分,其中胆固醇对于心血管的影响尤为重要。高脂血症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实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在斑块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导致冠状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极大改变,高脂血症患者越来越多。血脂包括众多的成分,其中胆固醇对于心血管的影响尤为重要。高脂血症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实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在斑块形成之前就已经出现,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慢。目前对于冠脉慢血流没有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某些中药制剂(如麝香通心滴丸)证实对改善慢血流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水 血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 冠状动脉血流 斑块形成 饮食结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