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EMS综合征2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丛海铭 于战涛 詹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40-241,共2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且少见的多系统损害症候群.本文报告2例POEMS综合征,1例类似于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以胸闷、憋气、浮肿为主要症状.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临床表现 多发神经病变 内分泌病 皮肤改变
下载PDF
NSE、S100B、MBP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2
作者 丛海铭 迟相林 +2 位作者 郭兆荣 李振光 周丽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36例SAH患者(SAH组)在发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水平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对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36例SAH患者(SAH组)在发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水平检测,并与对照组(20例)进行比较,联合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合会(WFNS)分级和Glasgow结果评分(GOS)进行分析。结果SAH组患者血清NSE、S100B、M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NSE、S100B、MB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发病后72h血清NSE水平25μg/L、S100B水平1.2μg/L、MBP水平10.0μg/L为临界标准,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方面,NSE特异度为71.43%,灵敏度为73.33%;S100B特异度为61.90%,灵敏度为86.62%;MBP特异度为66.67%,灵敏度为73.33%。在评估预后方面,NSE特异度为69.57%,灵敏度为61.54%;S100B特异度为60.87%,灵敏度为76.92%;MBP特异度为65.22%,灵敏度为69.23%。结论血清NSE、S100B、MBP水平对评估SAH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疾病严重程度 S100B 髓鞘 碱性蛋白
下载PDF
严重粒细胞缺乏患者发生带状疱疹致脊髓炎并脊蛛网膜炎1例
3
作者 丛海铭 于战涛 鞠卫萍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1期1246-1246,共1页
关键词 粒细胞缺乏 带状疱疹 脊髓蛛网膜炎 脊髓炎
下载PDF
以反复脑出血为首发症状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1例
4
作者 丛海铭 高燕飞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关键词 反复脑出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进行性骨髓增生症 诊断 病例
下载PDF
NSE、S100B蛋白、MBP、GFAP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5
作者 迟相林 李振光 +3 位作者 郭兆荣 丛海铭 周丽 詹霞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是脑组织损伤后的生化标志物,可全面反映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髓鞘膜及星形细胞的损害程度,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状况提供...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均是脑组织损伤后的生化标志物,可全面反映神经元、胶质细胞、神经髓鞘膜及星形细胞的损害程度,为判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状况提供了定量信息,对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早期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B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春玉 丛海铭 迟晓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8年第1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丛海铭 毕可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9期118-119,共2页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结合pro-kin平衡...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将68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结合pro-kin平衡训练仪评估干预前后的平衡功能。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Berg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Berg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干预后睁眼和闭眼的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均减小,且观察组减小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有助于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反馈平衡训练 早期帕金森病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强化作业疗法结合限制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丛海铭 毕可萍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3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作业疗法结合限制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强化作业疗法和限制技术,比较2组神经功... 目的探讨强化作业疗法结合限制技术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强化作业疗法和限制技术,比较2组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5±2.2)分,对照组干预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6±2.8)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肢体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作业疗法结合限制技术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提高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作业疗法 限制技术 脑梗死 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
下载PDF
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明蕾 丛海铭 +3 位作者 许辅田 高巧燕 王平 臧传农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251-254,共4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依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设置采用基础治疗+奥曲肽治疗方案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设置采用基础治疗+... 目的探讨维生素C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44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依照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设置采用基础治疗+奥曲肽治疗方案的72例患者为对照组,设置采用基础治疗+奥曲肽+维生素C治疗方案的72例患者为研究组。统计两组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前、治疗后的血清胆碱酯酶(CHE)、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72%,研究组为95.83%,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止血时间、输血量均高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HE和SOD水平上升,MDA水平下降,且研究组上升/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下降,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39%,与对照组(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止血时间和输血量,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道 抗坏血酸 奥曲肽 治疗结果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功能恢复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毕可萍 丛海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6期128-129,共2页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磁刺...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在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早期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言语训练,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经颅磁刺激康复治疗,比较2组的言语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2组治疗前失语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失语指数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自发言语、复述、命名三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理解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结合针灸有助于促进早期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针灸 早期脑梗死 运动性失语 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壮志 慈丽纹 丛海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2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排针平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 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予以排针平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为(19.82±6.27)分,高于对照组(14.28±5.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45±3.64)d,低于对照组(15.62±3.4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与对照组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颈性眩晕效果确切,不良反应较少,以督脉穴为主的排针平刺效果优于以足少阳经穴为主的常规针刺效果,针刺督脉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针灸 疗效 症状与功能评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针灸、中药熏蒸联合静力功能训练治疗颈椎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毕可萍 丛海铭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0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熏蒸联合静力功能训练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力功能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熏蒸联合静力功能训练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将18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力功能训练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症状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中药熏蒸联合静力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颈椎病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中药熏蒸 静力功能训练 颈椎病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希岭 姜静 +2 位作者 王海涛 丛海波 丛海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9期1346-1349,共4页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以探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以探讨对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威海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治疗前后对BBS、FMA、ADL、10 mMW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BBS、FMA、ADL、10 mMw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灸治疗能够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SET 悬吊 针灸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文文 徐雅慧 +2 位作者 丛海铭 于丰源 李希岭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24期3453-3456,共4页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女22例,男25例,年龄... 目的探究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威海市中心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4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女22例,男25例,年龄(60.02±8.52)岁;研究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61.02±8.68)岁。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核心稳定性训练,研究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高压氧。比较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F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128),训练后2组FMAS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FMAS评分高于对照组[(28.36±4.82)分比(24.96±3.52)分](t=4.522,P=0.001)。2组患者训练前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4,P=0.232),训练后2组MMSE评分高于训练前(均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24.25±2.85)分比(19.56±2.56)分](t=8.393,P<0.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38%(3/47)比23.40%(11/47)](χ^(2)=5.371,P=0.020)。结论高压氧联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应用在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中,有利于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改善精神状态,降低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核心稳定性训练 颅脑损伤后下肢功能障碍 精神状态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硬膜下血肿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丛海铭 迟相林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4期214-215,共2页
患者,男,56岁,因“头痛、呕吐15d,加重3d,被发现意识不清7h”于2010-6-20入院。患者15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部胀痛为主,持续性,可耐受,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咖啡色液体,无肢体活动不灵及肢体抽搐,无意... 患者,男,56岁,因“头痛、呕吐15d,加重3d,被发现意识不清7h”于2010-6-20入院。患者15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前额部胀痛为主,持续性,可耐受,并呕吐胃内容物1次,非喷射性,无咖啡色液体,无肢体活动不灵及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无发热、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自认为“感冒”,服用板蓝根冲剂,头痛无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下血肿 无意识障碍 板蓝根冲剂 意识不清 胃内容物 肢体抽搐 肢体活动 头痛
原文传递
电针对6-羟多巴胺毁损大鼠黑质铁含量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于永鹏 丛海铭 +1 位作者 丛艳彬 毕可萍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8期2309-2312,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偏侧黑质毁损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PD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大鼠。大鼠进行电针处理2周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治疗帕金森病(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6-羟多巴胺(6-OHDA)偏侧黑质毁损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正常电针组、PD模型组、电针组、假电针组,每组9只大鼠。大鼠进行电针处理2周后,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观察针刺某些特定穴位对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铁含量的影响。结果 PD模型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旋转行为学明显异常;而电针组大鼠黑质铁含量较PD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旋转行为学明显改善。结论电针疗法可以降低6-OHDA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的含量,改善大鼠的旋转行为学,研究结果提示电针疗法对6-OHDA偏侧毁损大鼠脑黑质内铁代谢有调节作用,这也可能是针刺治疗PD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羟多巴胺 电针
原文传递
血清NSE、S100B、MBP与脑梗死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丽 迟相林 +2 位作者 李振光 鞠卫萍 丛海铭 《中国实用医刊》 2009年第9期14-15,19,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浓度检测,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浓度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价值。方法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病后72h内进行血清NSE、S100B、MBP浓度检测,并结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62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S100B、MBP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且病人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同组之间NSE、S100B、MB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以脑梗死后72h血清NSE浓度20μg/L、S100B浓度1.0μg/L、MBP浓度8.0μg/L为临界标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NSE特异度为70.00%,敏感度为70.27%;S100B的特异度为75.00%,敏感度为75.68%;MBP特异度为80.00%,敏感度为64.86%;另外,脑梗死体积越大,血清NSE、S100B、MBP浓度越高。结论脑梗死后血清NSE、S100B蛋白、MBP浓度对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S-100蛋白 髓鞘碱性蛋白 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原文传递
脑脊液溶血磷脂酸含量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于占彩 李振光 +7 位作者 伍期专 丛海铭 苘红好 蒋东晓 李霞 孙新虎 迟相林 唐朝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探索CV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分别于发病后24h、7d、14d和28d测定脑脊液LPA含...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脑脊液溶血磷脂酸(LPA)含量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与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探索CV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SAH患者67例,分别于发病后24h、7d、14d和28d测定脑脊液LPA含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观察LPA含量与CVS在时程上的相关性。结果:67例SAH患者中共有29例(43.3%)发生CVS,平均发生时间为6.6d。发病24h时,SAH患者脑脊液凹A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发病7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发病14d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发病7d时(P〈0.01);发病28d时降至基线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发病24h时,CVS组脑脊液LPA含量与无CVS组无显著差异,发病7d时显著高于无CVS组(P〈0.001),发病14d时仍显著高于无CVS组(P〈0.01);发病28d时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SAH患者脑脊液IjPA水平在发病后7~14d显著升高,并且在时程上与CVS发生显著关联。检测脑脊液LPA含量对预测CVS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