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3 位作者 冯立宁 吴道澄 孙明林 白建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4期502-503,共2页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出的脱钙骨基质/磷酸钙骨水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剂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凝血试验、皮内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该材料是一...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出的脱钙骨基质/磷酸钙骨水泥/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粘合剂复合骨水泥的生物相容性。方法进行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凝血试验、皮内实验、热源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和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该材料是一种无毒、无溶血性、对皮肤及肌肉无刺激作用、不含热原物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在骨创面可诱导新骨形成。结论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试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相容性 脱钙骨基质 磷酸钙骨水泥 粘合剂
下载PDF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的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5 位作者 冯立宁 李新奎 袁浩卿 刘凯 李小娟 孙银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时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 3组 ,正常组 2 0例 ,平均年龄2 3岁 ;颈椎间盘突出症组 (颈椎组 ) 18例 ,平均年龄 43岁 ,桡骨骨密度正常 ,行颈椎前路手术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 (...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时颈椎影像学及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分 3组 ,正常组 2 0例 ,平均年龄2 3岁 ;颈椎间盘突出症组 (颈椎组 ) 18例 ,平均年龄 43岁 ,桡骨骨密度正常 ,行颈椎前路手术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 (疏松组 ) 2 5例 ,平均年龄 5 9岁 ,桡骨骨密度低于正常 ,行颈椎后路手术 .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 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 ,椎体变形指数 ,C4 C6骨密度 .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 ,颈椎组患者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 ,椎体变形 ,骨密度无明显变化 ;疏松组则是颈椎广泛椎管狭窄 ,椎体变形 ,骨密度升高 ,三值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 颈椎骨质疏松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C5,C6椎体最早发生椎体变形 ,椎管狭窄 ,以后逐渐扩大至其他椎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颈椎病 骨密度 发病学
下载PDF
不同时期颈椎病患者颈椎骨密度变化与椎体变形关系 被引量:11
3
作者 丛锐 罗卓荆 +4 位作者 李明全 冯立宁 刘凯 李小娟 陈建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44-745,共2页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X线和颈椎骨密度的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变形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22例,平均年龄43岁,腰椎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 目的:通过对颈椎病患者X线和颈椎骨密度的测量,探讨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变形与骨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分3组,正常组20例,平均年龄23岁;颈椎间盘突出症组(颈椎组)22例,平均年龄43岁,腰椎骨密度正常;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症组(疏松组)28例,平均年龄58岁,腰椎骨密度显示骨质疏松。所有病例测量颈椎侧位C3~C6的椎管、椎体矢状径比,椎体变形指数,C4~C6骨密度。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颈椎组患者仅在C5,C6椎体出现轻度椎管狭窄,椎体变形,骨密度无明显变化;疏松组则是颈椎高度减低,周径增宽,骨密度升高,3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椎体骨质疏松的发展与颈椎病的自然发展病程具有明确的相关性,可能是颈椎开始退变进而发展为颈椎病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骨密度 椎体变形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颈椎椎体骨吸收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4 位作者 李新奎 冯立宁 袁浩卿 白建萍 孙银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033-1036,共4页
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颈椎椎体骨小梁经制备行扫描电镜检查 ,观察骨小梁的骨吸收发生机制 .方法 收集 8例因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而行颈前路椎体钻洞减压植骨手术老年患者 (平均年龄 5 5岁 )的颈椎椎体 ,同年轻成年人的颈椎椎体... 目的 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颈椎椎体骨小梁经制备行扫描电镜检查 ,观察骨小梁的骨吸收发生机制 .方法 收集 8例因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而行颈前路椎体钻洞减压植骨手术老年患者 (平均年龄 5 5岁 )的颈椎椎体 ,同年轻成年人的颈椎椎体骨小梁相比 .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柱状骨小梁相继发生明显的骨吸收 ,表现为骨小梁的变细、穿孔 .骨小梁间的空隙因此明显增大 .高倍镜下 ,可见骨小梁上卵圆形、狭长卵圆形或梭形的吸收陷窝 .陷窝的大小、深浅及内容物都不一致 .陷窝四周原来具完整胶原纤维层的静止骨面也先后出现骨吸收 .骨吸收过程中 ,无机盐可以先吸收 ,残剩粗糙不规则的胶原纤丝 .骨形成现象较少见到 ,说明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转换处于负平衡状态 .结论 颈椎椎体骨小梁异常改建是以不断增多的吸收陷窝导致骨小梁穿孔、变细、吸收甚至消失完成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颈椎病 扫描电镜 骨吸收 老年人
下载PDF
骨缺损修复材料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结构特征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3 位作者 吴道澄 冯立宁 孙明林 白建萍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4期2065-2066,I001,共3页
目的分析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PC)及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剂(NBCA)后材料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DBM骨粒与CPC以1:1体积比搅拌均匀,加入适量NBCA,制成DCN骨水泥;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结构特征,... 目的分析异体脱钙骨基质(DBM)骨粒复合磷酸钙骨水泥(CPC)及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粘合剂(NBCA)后材料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DBM骨粒与CPC以1:1体积比搅拌均匀,加入适量NBCA,制成DCN骨水泥;扫描电镜观察复合材料结构特征,力学试验机测定材料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扫描电镜发现,CPC与DBM均匀复合,CPC被覆DBM表面呈规则有序海绵状,其中存在较多大小不规则、相互连通的自然裂隙;材料的抗压及拉伸极限强度较CPC明显提高。结论DCN骨水泥具有相互联通的自然裂隙及潜在的骨粒通道,并可提供较好的机械支持和固定作用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缺损修复材料 可降解速固化骨水泥 机械性能 异体脱钙骨基质 磷酸钙骨水泥 粘合剂 扫描电镜 结构特征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 被引量:5
6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2 位作者 冯立宁 李新奎 王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1年第24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43例资料完整的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组(颈椎组)18例,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组(疏松组)25例。分别接受牵引、按摩或理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手...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方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对43例资料完整的颈椎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椎间盘突出组(颈椎组)18例,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组(疏松组)25例。分别接受牵引、按摩或理疗、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手术治疗。结果疏松组牵引治疗无明显效果(P<0.01),抗疏松治疗可缓解疏松组病人的症状(P<0.05),颈椎组和疏松组手术治疗均有显著效果。结论颈椎病发展到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牵引治疗效果较差,且有加重可能。抗疏松治疗可预防和控制颈椎病。手术治疗是解除神经压迫症状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颈椎病 牵引
下载PDF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病病人的颈椎椎体病理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5 位作者 冯立宁 李新奎 袁浩卿 孙银中 李顺利 唐晓波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椎椎体骨质疏松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 3组。正常组 5例 ,颈椎间盘突出组 (颈椎组 ) 8例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 (疏松组 ) 8例。标本取自C5 椎体上 1 4的松质骨。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 目的 探讨颈椎椎体骨质疏松在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分 3组。正常组 5例 ,颈椎间盘突出组 (颈椎组 ) 8例 ,骨质疏松合并颈椎管狭窄 (疏松组 ) 8例。标本取自C5 椎体上 1 4的松质骨。所取标本分别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随病情发展 ,光镜下 ,骨小梁逐渐变细 ,间隙大小不一 ;电镜下见椎体松质骨逐渐丧失了原有海绵样结构 ,大量骨陷窝形成 ,造成骨小梁变细、穿孔、吸收甚至消失。骨小梁未见微骨痂形成。结论 骨质疏松是颈椎病发病因素之一 ,颈椎椎体骨小梁异常改建是以不断增多的吸收陷窝导致骨小梁穿孔、变细、吸收甚至消失完成的 ,是造成椎体变形的主要原因 ,而微骨折在颈椎变形中可能不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颈椎病 病理
下载PDF
胸椎管狭窄症的CT、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2 位作者 李新奎 王哲 张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14-415,共2页
胸椎管狭窄症的CT、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丛锐王全平李新奎王哲张毅⒇胸椎管内韧带的肥厚、骨化所形成的胸椎管狭窄症造成的脊髓损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2.3〕。CT,MRI的问世,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增添了可靠的依据。... 胸椎管狭窄症的CT、MRI改变及其临床意义丛锐王全平李新奎王哲张毅⒇胸椎管内韧带的肥厚、骨化所形成的胸椎管狭窄症造成的脊髓损害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2.3〕。CT,MRI的问世,为本病的诊断、治疗增添了可靠的依据。1993年~1995年,我院共收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管狭窄症 CT MRI 诊断
下载PDF
腰椎滑脱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丛锐 孙银中 +4 位作者 李明全 罗卓荆 雷伟 冯立宁 李小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85-3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脊柱滑脱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0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依据不同的滑脱分型,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腰椎滑脱症患者平均骨密度较同年龄组正常值偏低。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脊柱滑脱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10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进行测量,依据不同的滑脱分型,进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腰椎滑脱症患者平均骨密度较同年龄组正常值偏低。随病程的延长和年龄的增长,腰椎滑脱症患者骨密度均降低(P<0.01);骨质疏松组假性滑脱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1);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L5滑脱多见,非骨质疏松组发病部位以L4、L5滑脱为主(P<0.05)。结论骨质疏松症与腰椎滑脱有一定因果关系,两者互相影响,脊柱滑脱患者要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预防骨质疏松症将有助于防止假性脊柱滑脱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柱前移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颈椎椎体松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4 位作者 李新奎 冯立宁 王军 袁浩卿 白建萍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59,共2页
目的 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颈椎椎体松质骨结构 .方法 取颈椎椎体标本 45只 ,分成老年骨质疏松组 2 4例及正常对照组 2 1例 .颈前路钻洞减压植骨术切取 C5椎体上1 / 4松质骨 ,凿成 6 mm× 6 mm× 5 mm大小 ,作骨组织形态计量... 目的 研究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颈椎椎体松质骨结构 .方法 取颈椎椎体标本 45只 ,分成老年骨质疏松组 2 4例及正常对照组 2 1例 .颈前路钻洞减压植骨术切取 C5椎体上1 / 4松质骨 ,凿成 6 mm× 6 mm× 5 mm大小 ,作骨组织形态计量测定 .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组骨组织形态参数松质骨体积 (TBV)、平均骨小梁密度 (MTPD)、平均骨小梁厚度(MTPT)、骨小梁间连接点数 (Tb.n)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 .0 1 ) ;骨小梁游离残端数 (骨小梁末端数 ,FE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 .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椎体松质骨结构退变是导致其结构强度下降、椎体变形的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颈椎 骨形态计量学 图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老年人
下载PDF
脱钙骨基质/磷酸钙复合骨水泥骨诱导活性观察 被引量:3
11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3 位作者 胡蕴玉 冯立宁 吕荣 白建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0-222,共3页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脱钙骨基质(DBM)后形成的复合骨水泥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DBM/CPC复合骨水泥分别植入兔背肌肌袋内,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切片、ALP等手段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周,DBM/CPC复合骨水... 目的:观察磷酸钙骨水泥(CPC)中加入脱钙骨基质(DBM)后形成的复合骨水泥的成骨诱导活性。方法:将DBM/CPC复合骨水泥分别植入兔背肌肌袋内,于不同时间取材,通过组织学切片、ALP等手段观察异位诱导成骨情况。结果:术后2周,DBM/CPC复合骨水泥组可见间充质细胞增殖、聚集并包绕DBM骨粒。4周时,DBM已有部分吸收,并软骨样细胞和软骨样组织包裹。8周,DBM进一步吸收,软骨细胞和软骨组织逐渐成熟,新骨形成。12周,DBM吸收并被新骨组织部分或大部分代替且相互连接成片。ALP测定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的新骨形成情况基本一致。结论:DBM/CPC复合骨水泥有较强的异位诱导成骨能力,诱导新骨的形成伴随着材料的降解,可以有效弥补单纯使用CPC时降解速度太慢和无骨诱导能力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成 脱钙骨基质 磷酸钙骨水泥
下载PDF
臂丛全干不同损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大鼠的痛行为学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丛锐 刘妍 +3 位作者 徐晖 赵睿 张航 游思维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比较大鼠单侧臂丛全干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双侧后足的痛行为学特征。方法:将12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全干切断伤和根性撕脱伤两组,以右侧为手术侧,术前及术后第3 d、7 d、14 d和第28 d检测... 目的:比较大鼠单侧臂丛全干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双侧后足的痛行为学特征。方法:将12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全干切断伤和根性撕脱伤两组,以右侧为手术侧,术前及术后第3 d、7 d、14 d和第28 d检测大鼠双侧后足的机械触刺激诱发痛缩足阈值、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结果:术前3项痛行为学指标在同一组动物双侧后足间和两组大鼠间无显著差异。与术前相比,切断伤组双侧冷刺激诱发痛评分明显增高(P<0.01),机械痛缩足阈值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明显变化;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双后足机械痛缩足阈值显著降低(P<0.01),冷刺激诱发痛评分显著增高(P<0.01),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明显变化。与切断伤组相比,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双侧后足机械痛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P<0.01),双侧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则显著增高(P<0.05),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显著差异。同组大鼠3项检测指标在术侧和健侧后足之间以及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单侧臂丛全干切断伤仅诱发双侧后足冷刺激诱发痛,而全干根性撕脱伤不但诱发更为严重的冷刺激诱发痛,还导致双侧后足明显的机械触刺激诱发痛,这种痛行为学的变化可持续至第28 d。因此,臂丛全干根性撕脱伤较切断伤更适合作为臂丛全干损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痛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神经病理性痛 臂丛 全干根性撕脱伤 全干切断伤
下载PDF
脊柱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局部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冯立宁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00-602,共3页
关键词 脊柱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局部治疗 应用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理论在改善医患关系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4
作者 丛锐 冯立宁 《医学与社会》 2002年第5期38-39,44,共3页
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出现医疗服务商品化 ,医患关系经济化的趋势 ,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 ,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实质 ,医患的道德修养 ,医疗观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使用对策论方法提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医患关系 信息不对称理论 伦理学 对策论方法
下载PDF
胸腰段骨折与脊髓损伤的MRI改变及临床意义(附34例报告)
15
作者 丛锐 王全平 +1 位作者 李新奎 徐新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探讨胸腰段骨折与脊髓损伤的MRI改变及临床意义。本组34例,男32例,女2例,平均30岁。该损伤MRI改变主要为:受累节段推体压缩、移位,连同骨折的椎板在椎管内形成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脊髓弯曲、变形、移位,甚至连续性中断,脊髓... 探讨胸腰段骨折与脊髓损伤的MRI改变及临床意义。本组34例,男32例,女2例,平均30岁。该损伤MRI改变主要为:受累节段推体压缩、移位,连同骨折的椎板在椎管内形成信号减弱的致压物。受压脊髓弯曲、变形、移位,甚至连续性中断,脊髓受累节段及其上下出现异常信号。这些改变直接反应了外伤后脊柱、脊髓损伤的程度。作者对脊髓损伤后MRI改变进行了分析,认为MRI对胸腰段骨折脊髓损伤的恢复判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骨折 磁共振 脊髓损伤
下载PDF
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诱导异位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雷伟 崔赓 +7 位作者 胡蕴玉 李洁 吕荣 丛锐 靳小兵 汪培铭 杜俊杰 吕昌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765-767,共3页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 (Fibrinsealant,FS )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 ,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 :实验组b (FS +bFGF+bBMP)、对照组b1(FS +bBMP)、对照组b2 (bBMP)、实验组r (FS +bFGF +rhBM... 目的 :了解以纤维蛋白胶 (Fibrinsealant,FS )为载体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异位诱导成骨的作用 ,为其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分组为 :实验组b (FS +bFGF+bBMP)、对照组b1(FS +bBMP)、对照组b2 (bBMP)、实验组r (FS +bFGF +rhBMP 2 )、对照组r1(FS +rhBMP)、对照组r2 (rhBMP)、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将各组材料注射或植入小鼠肌袋内 ,采用放射学、形态学、碱性磷酸酶 (ALP)检测等方法对其成骨效应进行研究。结果 :在以bBMP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b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b1、对照组b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P <0 .0 1) ;在以rhBMP 2为成骨因子的实验区中 ,实验组r同样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其成骨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r1、对照组r2、对照组FS及空白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以FS为载体复合BMP和bFGF的注射型骨修复材料具有高效的骨诱导活性 ,bFGF可明显增强BMP的骨诱导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胶 骨形态发生蛋白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载体 小鼠
下载PDF
磷酸钙骨水泥/BMP复合人工骨的理化性能及缓释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孙明林 胡蕴玉 +3 位作者 雷伟 袁志 吴永辉 丛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800-802,共3页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 ,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 ,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 目的 研制CPC/BMP复合人工骨 ,检测其理化特性及缓释作用。方法 制备CPC/BMP及CPC骨块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结构。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测定不同凝固时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变化。测定孔隙率和体外溶解度 ,并以庆大霉素为例研究了CPC作为载体的缓释作用。结果 结晶后的材料呈多孔状结构 ,BMP呈微球状分布在孔隙间。测定的孔隙率为 44.5 %。骨块在体外实验有一定的溶解度。最初 2 4h内 ,凝固时间与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成正相关 ,凝固 2h后抗压强度达到极限强度的 5 0 %以上。 2 4h基本达到最高强度 ,分别为 5 1.0MPa和 60 .6MPa。对庆大霉素的释放可持续 2 0d以上 ,2 0d累计释放出实验总量的 84.5 %。结论 材料多孔状结构利于骨生长 ,同时具有理想的力学强度、缓释作用和一定的溶解度 ,可望用于临床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 磷酸钙骨水泥 骨移植
下载PDF
四川汶川大地震骨科伤员的早期救治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锦宇 郭征 +6 位作者 王臻 闫铭 赵广跃 丛锐 王倩 张瑶 张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院野战医疗所紧急赶赴极重灾区安县(紧临极重灾区北川县),1周内作者所在的医疗分队共处理284例骨科伤员,本文初步探讨大地震骨科伤员早期紧急救治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84例骨科伤员的... [目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院野战医疗所紧急赶赴极重灾区安县(紧临极重灾区北川县),1周内作者所在的医疗分队共处理284例骨科伤员,本文初步探讨大地震骨科伤员早期紧急救治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284例骨科伤员的救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骨科伤员包括脊柱四肢骨折脱位、手足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和四肢软组织伤。年龄11~92岁,平均49.3岁。男133例,占46.8%,女151例,占53.2%。骨折脱位伤员188例,其中上肢骨折85例,下肢骨折73例,脊柱骨折23例,肩或髋关节脱位7例。手足外伤、周围神经损伤和四肢软组织伤96例。开放性创伤67例,其余为闭合性创伤。131例经过治疗痊愈出院,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后转送至后方医院继续治疗。术后X线复查,21例外固定架术后的患者骨折复位固定满意,肩或髋关节脱位均成功复位,一期缝合患者无伤口感染,也未发现其它手术并发症。[结论]正确判断伤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不做确定性骨折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架固定四肢骨折是地震伤员紧急救治中一个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早期救治 骨科 四川省
下载PDF
探讨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外伤性桡神经损伤程度和部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航 丛锐 +3 位作者 赵睿 臧成五 陈定章 陈永祥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评估分析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外伤性桡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桡神经损伤术前肌电图及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结果 ,对照术中发现的桡神经真实损伤程度及治疗后恢复结果 ,评价肌电图联合... 目的评估分析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外伤性桡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013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7例桡神经损伤术前肌电图及高频超声检查诊断结果 ,对照术中发现的桡神经真实损伤程度及治疗后恢复结果 ,评价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在桡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37例桡神经损伤依据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诊断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随访时间6~24个月,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英国医学研究会感觉功能测定标准评分,优18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91.9%。结论肌电图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诊断外伤性桡神经损伤,可较好弥补受伤早期肌电图检查的不足,从形态上和功能上联合判断桡神经损伤的严重程度,可提高桡神经损伤的确诊率,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损伤 肌电图 高频超声
下载PDF
神经肌电图对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的定量评估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胜利 李六一 丛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0期4042-4043,共2页
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和MEB550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常规方法检测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测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神经诱发电位。结果:51... 目的:探讨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后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结果的客观评价。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M3202型肌电图仪和MEB5504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按常规方法检测胫前肌和腓肠肌肌电图,测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神经诱发电位。结果:51例患儿肌电图异常:胫前肌76.5%(39/51),腓肠肌内侧头23.5%(12/51);诱发电位异常:腓总神经72.5%(37/51),胫神经13.7%(7/51)。结论: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出现纤颤电位和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二者是诊断注射性坐骨神经损伤比较客观的神经电生理观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注射 电生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