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医生教您膝关节运动康复
1
作者 丛锐军 蔡明 张瓅韫 《科学生活》 2024年第5期44-45,共2页
膝关节偶然出现关节前方酸痛、上下楼梯微痛,很多患者在一开始就医的时候就会问:需要吃什么药,做什么处理,需要做手术吗?然而,他们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运动康复治疗。膝前痛的原因很多,如髌骨软化、髌股关节炎、髌骨脂肪垫卡压等... 膝关节偶然出现关节前方酸痛、上下楼梯微痛,很多患者在一开始就医的时候就会问:需要吃什么药,做什么处理,需要做手术吗?然而,他们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运动康复治疗。膝前痛的原因很多,如髌骨软化、髌股关节炎、髌骨脂肪垫卡压等,严重的疾病固然需要手术治疗,但是,膝关节疼痛最基础的治疗,也是阶梯治疗的第一步正是运动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医生 运动康复 阶梯治疗 脂肪垫 膝关节疼痛 上下楼梯 卡压 髌股关节炎
下载PDF
全髋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8
2
作者 丛锐军 刘伟 +3 位作者 李晓华 吴海山 吴宇黎 钱齐荣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外伤所致的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82岁,平均69.7岁。骨折发生于术后1个月~8年,平均3.3年。骨折发生原因... 目的分析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外伤所致的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82岁,平均69.7岁。骨折发生于术后1个月~8年,平均3.3年。骨折发生原因:跌伤9例,交通伤2例,不明原因骨折1例。行关节置换术的原发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6例,髋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4例,股骨颈骨折2例。根据Vancouver假体周围骨折分型标准:A型3例,B型7例,C型2例。A型采用保守治疗(外展卧床、牵引)及钢丝捆扎治疗,B型采用锯齿臂环抱内固定器、长柄假体翻修及异体皮质骨植骨治疗,C型应用解剖钢板内固定。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2年。除1例患者骨折未愈合外,余患者骨折均愈合,且均未发生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治疗棘手,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原置换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身体状况而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 翻修 皮质骨植骨 预防
下载PDF
非手术因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丛锐军 刘伟 +4 位作者 吴海山 李晓华 符培亮 祝云利 赵辉 《骨科》 CAS 2010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因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搜集我中心进行的70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及术后的凝血相关指标和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利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 目的探讨非手术因素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搜集我中心进行的70例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病例,记录患者的一般信息、术前及术后的凝血相关指标和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利用Gross方程计算出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以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影响公认的影响失血的7个因素为自变量,以患者TKA围手术期失血量为应变量,做直线回归方程;采用逐步法排除拟合较差的指标后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探索并筛选影响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主要非手术因素,并利用直线回归的方法,探索围手术期失血与肢体肿胀的关系。结果入选的非手术因素中符合检验假设并被保留的自变量指标为:D-二聚体(X1)、患者性别(X2)、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X3)、凝血时间(X4),各自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b1=0.634,b2=-0.344,b3=-0.264,b4=-0.167。方程的决定系数R2>0.5,采用t检验对各自变量的检验假设结果符合检验标准<0.15。在没有引流的情况下围手术期失血量对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影响显著。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围手术期出血量受D-二聚体、患者性别、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凝血时间等指标的影响。国际标准化比率PT-INR、D-二聚体的升高会导致围手术期出血量的增加,因此对这两个指标增高的患者应适当放宽预防围手术期失血并发症的治疗标准,目前TKA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缺乏专业的指南,我们建议在相关的指南中,应该包含以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国际标准化比 失血 手术
下载PDF
重度先髋脱位全髋置换术中肢体延长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丛锐军 符培亮 +5 位作者 刘伟 祝云利 李晓华 赵辉 付奇伟 吴海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12期907-911,930,共6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重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时下肢可以延长的安全范围。方法基础研究部分:20只狗建立后肢延长后神经、血管损伤模型,通过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血...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重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hip,DDH)时下肢可以延长的安全范围。方法基础研究部分:20只狗建立后肢延长后神经、血管损伤模型,通过神经电生理、组织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方法,了解其神经损伤和血管损伤与牵拉的关系。临床研究部分:29例(32髋)重度DDH患者,26髋行单纯THA手术,6髋行THA、粗隆下截骨术。术后采用Harris评分、肌电图、血管超声等方法检查神经血管损伤,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动物实验:延长长度超过肢体原有长度6%时,神经电生理有所表现,未发生血管损伤。临床试验:29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32.98±8.51)分,术后随访6周,28例患者(脱漏1例)Harris评分为(91.26±3.57)分,肢体延长长度(3.3±1.15)cm,最长延长5.9 cm。有5例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6例出现感觉神经传导减慢,4例延长超过下肢长度6%的患者均出现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异常、肌电图未见自发电位,3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肢体麻木,复诊时症状消失;血管损伤均未发生。结论 THA手术治疗重度DDH时,肢体延长不超过下肢长度的6%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肢体延长
下载PDF
国人全膝置换术后评分系统与患者实际满意度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丛锐军 刘伟 +5 位作者 付培亮 王波 吴宇黎 李晓华 祝云利 吴海山 《实用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评价置换效果的评分系统主要采用KSS、WOMAC和SF-36等系统。这些系统关注的焦点与中国患者关注的焦点是否一致,评分细则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本文旨在比较并评价以上系统。... 目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在国内已广泛开展,评价置换效果的评分系统主要采用KSS、WOMAC和SF-36等系统。这些系统关注的焦点与中国患者关注的焦点是否一致,评分细则是否符合中国国情,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评价,本文旨在比较并评价以上系统。方法采用直线相关回归的方法,评价204例患者的KSS、WOMAC、SF-36评分和患者主观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从而评价上述评分对中国患者的适用度。结果 KSS评分和WOMAC评分值与患者的主观满意度相关性较差,决定系数低于0.6。SF-36评分在术后1周时与患者满意度高度相关,在术后3个月时不相关。结论国人对膝关节功能的要求更多的在于屈膝下蹲等动作,对疼痛的耐受较好,类似因素影响了KSS和WOMAC评分与患者主观满意度的一致性。上述评分应针对国人关注焦点改变权重,以便更好的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KSS WOMAC SF-36 直线相关回归
下载PDF
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细菌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丛锐军 符培亮 +5 位作者 刘伟 李晓华 吴海山 吴宇黎 赵辉 王波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3年第1期38-42,共5页
背景: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治疗方式尚存争议,疗效不确定。目的:探索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关节和髓腔内细菌的残留情况,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64只关节置换细菌感染的兔模型,30只为实验组,30只为阴性对照组,... 背景: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灾难性并发症,治疗方式尚存争议,疗效不确定。目的:探索人工关节感染翻修术后近期关节和髓腔内细菌的残留情况,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64只关节置换细菌感染的兔模型,30只为实验组,30只为阴性对照组,4只为备用组。实验组使用中空假体+输液港系统,行二期翻修,术后第1~4周的关节内灌洗液沉渣两等分,一份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作为培养组;另一份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遗传物质,结果作为PCR组。采用Pearson卡方分析检验翻修术后各时间点培养组和PCR组的组间差异,两两比较卡方分析检验培养组和PCR组不同时间点的时序性差异。结果:实验组动物术后伤口愈合好,术后第1~4周培养组和PCR组阳性率分别为10%、3.33%、3.33%、3.33%和83.33%、40.00%、30.00%、26.67%,细菌学鉴定与植入细菌一致。各时间点培养组阳性率与 PCR 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χ2=0.27,P=0.605);培养组第 1~4 周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CR 组术后第 1 周的检出率与第 2~4 周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 0.000, 0.000),第2~4周的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关节翻修术后,细菌在关节腔内的分布非常复杂,一期清创手术应慎重选择;遗传物质的残存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带来临床症状,遗传物质残存在感染复发和细菌变异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假体感染 翻修手术 细菌培养 细菌遗传物质
下载PDF
后外侧微创入路与后外侧常规入路行高龄双极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丛锐军 张瓅韫 +2 位作者 王苗 宋雨 陶坤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77-82,共6页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双极头置换的差异。方法 32例双极头髋关节置换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n=17)采用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入路和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双极头置换的差异。方法 32例双极头髋关节置换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15)采用后外侧微创入路,对照组(n=17)采用传统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失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SF-36评分、Harris评分、VAS评分、止痛药使用量、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术后第2周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微创入路较传统的后外侧入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围手术期镇痛药使用量较少等优势,但较长的学习曲线和更有限的手术视野对术者团队带来了巨大挑战,需要有更多的数据和更长的随访对这一术式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 入路 切口 微创 外旋肌群
下载PDF
全膝置换后早期持续主动功能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伟 吴宇黎 +3 位作者 丛锐军 符培亮 李晓华 吴海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5期6509-6513,共5页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目的:观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对全膝置换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置换后分别使用可控主动运动夹板和持续性被...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以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功能。目的:观察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对全膝置换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6例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置换后分别使用可控主动运动夹板和持续性被动运动器进行关节功能康复,置换后1.5,3,6个月记录两组关节活动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及KSS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置换后3个月可控主动运动组KSS功能评分优于持续性被动运动组,置换后6个月两组间KSS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置换后1.5,3个月可控主动运动组关节活动度优于持续性被动运动组,置换后6个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全膝关节置换后使用可控主动运动夹板进行功能训练,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功能锻炼 被动功能锻炼 全膝置换 关节活动度 VAS KSS
下载PDF
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半月板构建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松 符培亮 +1 位作者 丛锐军 吴宇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1期7303-7309,共7页
背景: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纤维软骨分化是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热点。半月板的体外构建和体内重塑与生长因子的作用关系密切。目的:概述近年来生长因子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进展,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至2013年3... 背景:生长因子诱导细胞向纤维软骨分化是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热点。半月板的体外构建和体内重塑与生长因子的作用关系密切。目的:概述近年来生长因子半月板组织工程研究进展,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维普数据库(http://lib.cqvip.com)、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相关文章,以"半月板组织工程;软骨;生长因子"为中文检索词;以"meniscus tissue engineering,cartilage,growth factors"为英文检索词。纳入53篇关于半月板组织工程中生长因子研究的文章。结果与结论:软骨组织工程研究中生长因子的种类繁多,新的生长因子亦在不断的被发现。生长因子对软骨调节作用的研究,从以前的单一生长因子模式开始向多生长因子间相互作用研究模式转变;生长因子对软骨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生长因子在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但还存在着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如在半月板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阶段、不同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作用均不相同,因此如何适时、适量以及怎样发挥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更好的模拟体内微环境,探究生长因子对软骨调节作用的分子机制以及发现新的生长因子等都将是半月板组织工程中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半月板 组织工程 软骨 生长因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关节内注射镇痛混合剂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伟 吴宇黎 +3 位作者 吴海山 李晓华 符培亮 丛锐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12期1077-1080,1113,共5页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注射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分配:试验组行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包括吗啡、布比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肾上腺素)注射,对...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注射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骨关节炎患者进行随机分配:试验组行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包括吗啡、布比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肾上腺素)注射,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48 h均接受吗啡自控式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麻醉剂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曲到90°时间、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结果采用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注射后,可以显著减少术后0~36 h各时间段和总的麻醉剂使用量,并推迟术后第一次使用麻醉剂的时间。在术后视觉模拟评分的比较上,静息痛在术后第6、10、24、36 h关节内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活动痛在术后24、36 h试验组疼痛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在可以行主动直腿抬高的时间、髋关节主动活动达90°时间以及术后15 d髋关节活动度的比较上,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上,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恶心、呕吐发生率试验组小于对照组。结论关节内鸡尾酒式镇痛混合剂注射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使用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剂 吗啡 关节内注射
下载PDF
Knotless TightRope在预防急性踝关节损伤合并下胫腓联合不稳导致异位骨化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新宇 郑龙坡 +4 位作者 茅凌洲 楼列名 李少华 刘杰 丛锐军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6期511-515,共5页
目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不稳长期存在可继发胫腓间异位骨化,本试验旨在探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的发生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分离,随机... 目的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治疗不当严重影响踝关节功能,不稳长期存在可继发胫腓间异位骨化,本试验旨在探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该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异位骨化的发生与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6例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分离,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前行踝关节三维CT检查。A组使用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重建下胫腓联合。B组采用传统单根三皮质4.5 mm螺钉重建。术中行HOOK试验。随访24h、2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SF-36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术后1周、3个月、1年踝关节摄片。记录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方法,P值为0.05。结果本组52例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24h、2周的VAS评分、SF-36评分、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AOFAS评分A组为(88.2±16.4)分,B组为(76.6±1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AOFAS评分和SF-36评分A组分别为(2.1±2.4)分、(88.6±21.5)分和(92.2±8.6)分,B组分别为(5.1±3.2)分、(76.2±15.6)分和(86.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均出现3例皮肤延迟愈合。A组4例异位骨化,B组无异位骨化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不相关,A组无再次胫腓分离发生,B组6例断钉后发生胫腓再次分离,组间卡方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较传统螺钉固定,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急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合并下胫腓分离的短期疗效较确切,具有固定不易断裂、无需再次手术取出、可早期负重锻炼等优点,较传统螺钉固定疗效更佳。需注意弹性固定本身存在异位骨化的风险,但这并不影响手术近期疗效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分离 异位骨化 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 AOFAS评分
下载PDF
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松 符培亮 +2 位作者 丛锐军 吴海山 许震宇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2期146-151,共6页
背景:软骨一旦损伤将很难自我修复,组织工程学修复损伤软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中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至关重要。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因较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增殖能力更强,且细胞容易获取、对... 背景:软骨一旦损伤将很难自我修复,组织工程学修复损伤软骨是目前的研究热点。组织工程学中找到合适的"种子细胞"至关重要。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MSCs)因较其他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增殖能力更强,且细胞容易获取、对机体损伤小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目的:探讨人SMSCs体外分离、培养的方法与步骤,探索对SMSCs进行鉴定的最新方法。方法:关节镜下获取11例行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滑膜组织,按照Pei等[6]的方法分离培养滑膜干细胞;从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分析、CCK-8测定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表面抗原、对SMSCs进行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免疫细胞荧光染色以及RT-PCR检测成脂/成骨/成软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面对SMSCs进行鉴定。结果与结论:按照Pei等的方法可以成功地从人滑膜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分离出的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培养 鉴定 成脂诱导 成骨诱导 成软骨诱导
下载PDF
国人女性人工全膝关节胫骨平台假体匹配度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茅凌洲 朱裕昌 +2 位作者 吴海山 楼列名 丛锐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目的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平台假体不同的选择原则,对女性患者胫骨平台匹配程度的影响。方法近3年开展的连续102例女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组成研究队列,使用胫骨平台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A/P)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 目的探索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胫骨平台假体不同的选择原则,对女性患者胫骨平台匹配程度的影响。方法近3年开展的连续102例女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组成研究队列,使用胫骨平台前后径(anteroposteriordiameter,A/P)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A组,使用胫骨平台内外径(medial-lateral diameter,M/L)作为参考选择胫骨平台假体型号定义为B组。观察胫骨截骨面与假体是否匹配,覆盖面积超过75%定义为匹配,低于75%定义为不匹配。比较膝关节术前及术后3 d、7 d、3个月屈曲伸直角度及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切口周围感染、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栓塞、肺栓塞、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B组假体匹配程度显著优于A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但显著低于国外报道的匹配程度。术后7 d,A组膝关节伸直角度为(3.2±1.5)°,B组为(2.5±1.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感染等术后并发症。结论国人膝关节解剖数据与进口假体设计基础存在差异,特别是国人胫骨平台前后径与左右径比例远低于白种人,这种差异在女性群体尤为突出。根据国人的解剖数据设计更加符合国人解剖数据的膝关节胫骨平台假体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胫骨平台 假体设计 匹配度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伟 丛锐军 +3 位作者 李晓华 吴海山 吴宇黎 钱齐荣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09年第6期429-433,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全髋置换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方法和假体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5例(7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19例,女46例;年龄33~6...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全髋置换的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方法和假体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65例(78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男19例,女46例;年龄33~64岁,平均42岁。按Crowe分型标准,Ⅰ型12例,Ⅱ型26例,Ⅲ型24例,Ⅳ型16例;术前Harris评分35~78分(平均42.7分),Ⅰ~Ⅱ型患者行常规全髋置换,Ⅲ型患者髋臼骨质缺损部植骨后行全髋置换,Ⅳ型患者股骨短缩截骨后使用特殊假体。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5.5年,术后Harris评分68~94分(平均84分),除2例CroweⅣ型患者术后患肢大腿内侧出现麻木(给予功能锻炼、药物治疗后,分别于术后半年、1年后症状消失),其余患者无骨折、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或假体松动、脱位等并发症,CroweⅣ患者截骨处骨愈合均良好。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脱位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大,应针对髋臼病变程度的不同及术前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采用不同的关节假体,配合术中的正确操作,才能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股骨转子下截骨 关节假体 髋关节脱位
下载PDF
Knotless TightRope缝合器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疗效 被引量:2
15
作者 闵晓晖 茅凌洲 丛锐军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6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Knotless Tight Rope缝合器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伴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52例陈旧性损伤患者接受手术,依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先进行满意复位。试验组使用Knotless Tight Rope下胫腓联合缝合器固定,对照组采用4.5 mm... 目的探讨Knotless Tight Rope缝合器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伴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52例陈旧性损伤患者接受手术,依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先进行满意复位。试验组使用Knotless Tight Rope下胫腓联合缝合器固定,对照组采用4.5 mm螺钉固定。记录患者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足踝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SF-36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并记录术后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及下胫腓联合再分离等并发症。结果本组52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2.3±7.1)个月。踝关节活动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SF-36评分、AOFAS评分术后3和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伤口感染,试验组无再次胫腓分离发生,对照组5例内固定断裂后发生胫腓再次分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notless Tight Rope下胫腓联合缝合器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伴下胫腓分离的中期疗效确切,具有固定效果可靠、不存在内固定断裂和患者可早期负重锻炼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胫腓联合 损伤 修复重建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对肌肉骨骼痛症的抗炎镇痛机制 被引量:54
16
作者 周迪远 陶惠红 +6 位作者 杨耀琴 茅凌洲 蔡新宇 丛锐军 段婷慧 郝振宏 莫向荣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7期618-621,625,共5页
目的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的特点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愈加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性疾病的机制,各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的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 目的近年来,冲击波疗法因其无创、副作用少的特点而在治疗方面的应用愈加受到关注。本文探究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性疾病的机制,各炎症因子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与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实验的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实验组1、实验组2,每组10只,通过比较各组间炎症消退时间、肿胀程度、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组织切片中的炎症细胞的差异以研究冲击波在消炎、镇痛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冲击波疗法能明显缓解炎症局部红肿,减轻炎症渗出和炎症细胞浸润,对局部组织无明显损伤。其治疗作用可能与组织中抗炎镇痛因子含量上升,致炎性因子含量下降有关。结论冲击波处理有明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加速炎症的吸收消散效应,从而改善症状,减轻疼痛。其机制与促进β-内啡肽产生,抑制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5-羟色胺等疼痛因子释放有关。一氧化碳在冲击波的治疗中也发挥重要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方式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冲击波 炎症 镇痛 抗炎 随机对照实验
下载PDF
神经阻滞麻醉降低近端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谵妄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强 张瓅韫 +3 位作者 黄亮 郑龙坡 陶坤 丛锐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460-468,共9页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能否有效降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发生率。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3个中心共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计算机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麻醉能否有效降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术后谵妄发生率。方法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3个中心共10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计算机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3、7、14 d的SF-36评分、Harris评分、CAM-ICU评价(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 for the intensive careuint, CAM-ICU)和MMSE评分(mini mental state exam, MMSE)。结果术前各组基线齐,各组无脱漏。术后组间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 d,谵妄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3 d,试验组Harris评分、SF-36评分、MMSE评分(38.1±6.2、55.6±8.9、26.7±2.4)均高于对照组(34.4±7.2、50.6±9.0、25.3±2.7, P <0.05);术后7 d,试验组的Harris评分、MMSE评分(40.9±6.3、29.1±1.6)高于对照组(37.0±7.4、28.3±1.9, P <0.05);术后14 d,试验组的Harris评分、SF-36评分(51.5±9.3、73.5±11.1)高于对照组(47.78±9.1、68.0±11.1, P <0.05),而MMSE评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05)。CAM-ICU评价谵妄发生率和MMSE评分、SF-36评分相关性强( r 分别为-0.814和-0.887, P <0.01),术后3 d谵妄发生率和术后3次随访Harris评分之间相关性弱( r 分别为-0.152、-0.171和-0.040 , P 分别为0.130、0.089和0.692)。结论神经阻滞麻醉能满足PFNA内固定手术要求,能有效降低术后谵妄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精神评分,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是PFNA内固定手术值得选择的麻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髋部骨折 局部麻醉 骨钉 老年人
下载PDF
内翻畸形膝关节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的研究
18
作者 殷钦 宋希玺 +2 位作者 丛锐军 李西凡 陶坤 《实用骨科杂志》 2015年第8期702-705,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CT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CT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 目的通过对不同膝关节CT扫描图像的比较和分析,评估股骨远端假体旋转对位标志在内翻畸形膝关节中的可靠性。方法研究包括108侧膝关节,行薄层CT扫描,分为轻度内翻组(内翻小于等于20°)、重度内翻组(内翻大于20°)、正常对照组。在CT图像上定位外髁经股骨上髁轴(surgical transepicondylar axis,SEA)、前后轴(anteroposterior axis,AP axis)、后髁轴(posterior condylar line,PCL)和股骨前轴(anterior femoral axis,AFA)。分别测量AP axis、PCL和AFA相对于SEA的角度,并在不同亚组之间比较各个角度的差异。结果重度内翻组膝关节PCA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轻度内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内翻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PC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A和FSA值在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 axis和AFA较PCL受重度内翻畸形影响较小。但AP axis变异较大,作为参考标志时要谨慎,股骨前轴较稳定,膝关节伴内翻畸形时可以参照此轴放置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手术 假体旋转对线 膝内翻畸形 影像学研究
下载PDF
小肠黏膜下层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组织相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符培亮 张雷 +5 位作者 吴宇黎 吴海山 丛锐军 陈松 丁喆如 周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7期8202-8208,共7页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有抗微生物活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能在体内快速降解,与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胞外基质相近。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先后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处理... 背景:小肠黏膜下层有抗微生物活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性能,能在体内快速降解,与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胞外基质相近。目的:观察小肠黏膜下层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否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先后采用物理方法与化学方法处理猪小肠黏膜下层,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制备小肠黏膜下层浸提液,行以下实验:①热源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耳缘静脉注射小肠黏膜下层浸提液。②皮肤致敏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背部皮内分别注射小肠黏膜下层浸提液、多聚甲醛溶液及生理盐水。③全身毒性实验:在新西兰大白兔耳缘静脉分别注射小肠黏膜下层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将小肠黏膜下层与成骨诱导的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以小肠黏膜下层单独培养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经物理处理过的小肠黏膜下层表面仍然存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脂肪细胞和一些其他细胞黏附;经化学方法处理后其残留的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但主要结构和成分未被改变。小肠黏膜下层黏膜面较肌层面光滑,无细胞残留,表面纤维组织交错形成疏松的三维网状立体结构,孔隙率为80%。小肠黏膜下层是一种无毒、无刺激、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很好的生物材料,与兔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细胞外基质材料 小肠黏膜下层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半月板 组织工程 组织相容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分离纯化后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符培亮 张雷 +5 位作者 吴宇黎 吴海山 丛锐军 陈松 丁喆如 周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1期7221-7227,共7页
背景: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集落形成能力和分化潜能等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在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上,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软骨... 背景:大量的研究报道证明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免疫表型、集落形成能力和分化潜能等方面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但在向软骨分化的能力上,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明显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探讨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半月板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通过有限稀释单克隆培养法将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从兔滑膜组织中分离出来并加以纯化,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其形态学、超微结构、分子表型、增殖动力学、核型以及致瘤性等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从兔滑膜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单层培养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在第6天时达到生长的最高峰,倍增时间为(30.2±2.4)h。流式细胞术检测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一些分子标记CD44、CD90。DNA含量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荷瘤实验结果表明,分离纯化的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是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无致瘤性,因此可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软骨组织构建 半月板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 超微结构 分子表型 核型 致瘤性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