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腔镜甲状腺手术CO_2气腹对颈内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丛风云 甘雨 +1 位作者 谢闵仲 林南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CO_2气腹对颈内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经胸乳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分别于CO_2充气前,充气后10 min、20 min、40 min,关闭充气后5 min、20 min测量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CO_2气腹对颈内静脉压力及中心静脉压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经胸乳入路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分别于CO_2充气前,充气后10 min、20 min、40 min,关闭充气后5 min、20 min测量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比较不同时点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与充气前相比,充气后各时点的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显著上升(P<0.05);解除充气后,逐渐下降,与充气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后三个时间点的颈内静脉压力均大于8 mmHg(P<0.05),中心静脉压均小于8 mmHg(P<0.05)。结论: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中CO_2气腹会导致颈内静脉压力、中心静脉压显著升高,切除甲状腺中上部时无发生气体栓塞的可能,但切除甲状腺下部时有发生气体栓塞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颈内静脉压力 中心静脉压 栓塞 空气
下载PDF
腔镜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对颅内压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丛风云 黄国振 +1 位作者 王小波 谢闽仲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充入二氧化碳(CO_2)对颈内静脉压力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中充入CO_2前(T_1),充气后10 min(T_2)、20 min(T_3)、40 min(T_4),关闭充气后5 min(T_5)...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充入二氧化碳(CO_2)对颈内静脉压力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患者,分别于术中充入CO_2前(T_1),充气后10 min(T_2)、20 min(T_3)、40 min(T_4),关闭充气后5 min(T_5)、20 min(T_6),测量颈内静脉压力、颈静脉球部压力,并比较不同时间点颈内静脉压力、颈静脉球部压力的变化。结果:与T_1相比,颈内静脉压力、颈静脉球部压力在术中充气后各时点均有显著上升(P<0.05);T_5、T_6时,颈内静脉压力、颈静脉球部压力均逐渐降低,与T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中充入CO_2可导致颈内静脉压力、颅内压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内窥镜检查 颅内压 二氧化碳
下载PDF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丛风云 谢闽众 +1 位作者 张志甫 林南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CO2)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腔镜下行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患者30例,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0min、20min、40min和关闭充气后5min、20min,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 目的探讨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二氧化碳(CO2)充气对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腔镜下行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患者30例,分别于CO2充气前,充气后10min、20min、40min和关闭充气后5min、20min,抽取颈静脉球血和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比较不同时点动、静脉血气及脑动一静脉血氧含量差(Ca-jvDO2)的变化。结果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Ca-jvDO2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动脉血乳酸(aLac)、颈内静脉乳酸(jvLac)在充气后各时间点与充气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CO2充气后,脑血流量显著增加,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的情况未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二氧化碳 脑血流
下载PDF
脾切除对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血常规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宏志 张涌泉 +4 位作者 许景洪 侯海玲 黄文文 丛风云 农文伟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11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乙肝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亢组,1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脾亢组脾切除术前、术后第3、7天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乙肝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乙肝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亢组,1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脾亢组脾切除术前、术后第3、7天及对照组血常规、肝功能以及免疫功能。结果脾亢组术前免疫功能指标[(CD3^+、CD3^+CD4^+、CD3^+CD8^+、CD3-CD16^+CD56^+、CD19^+、免疫球蛋白(Ig)G、IgM、补体C3、C反应蛋白)]、ALB、WBC、P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P<0.05);脾亢组患者的CD3^+、CD3^+CD4^+、CD3^+CD8^+、IgG、IgM、补体C4、ALB、Hb、WBC及PLT随观察时间延长而升高,PT随时间延长而缩短(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性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均出现异常,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切除脾脏可改善患者肝功能、血常规和免疫功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肝硬化 乙型肝炎 脾功能亢进 脾切除 免疫功能 肝功能 血常规
下载PDF
人胃癌淋巴管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庆仪 陆云飞 +2 位作者 丛风云 廖天 万福强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2-606,共5页
目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 目的研究人胃癌淋巴管的密度和面积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D2-40淋巴管内皮标记性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0例人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高于正常区,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及总面积小于正常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及平均面积、平均周径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人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胃癌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不足以形成良好的淋巴回流;人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平均面积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管 淋巴结 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腹腔镜下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涌泉 丛风云 +1 位作者 许景洪 甘雨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6期1138-113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5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者,保肛成功...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59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者,保肛成功率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47±38)min,手术切除淋巴结(5~21)枚,平均出血量(123±47)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4 d,患者住院时间(8~17) d。【结论】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外科学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浅谈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几点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立志 张涌泉 +2 位作者 黄文文 丛风云 赵飞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0期31-32,共2页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知识阶段迈向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普通外科是外科专业的基础,其知识体系庞大、病种繁多复杂、临床危急重症多,常需做...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从医学理论知识阶段迈向临床诊疗实践的一座必不可少的桥梁,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普通外科是外科专业的基础,其知识体系庞大、病种繁多复杂、临床危急重症多,常需做出快速判断与紧急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提高普通外科见习质量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由于笔者所在医院有幸成为广西医科大学附属临床医学院,故有机会参与了临床见习教学工作,本文是笔者对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的几点体会,望可供同道讨论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见习 普通外科 医学生
下载PDF
肝纤维化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立志 王小波 +2 位作者 黄文文 丛风云 赵飞兰 《大医生》 2019年第5期124-126,共3页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各种炎症刺激和(或)弥漫性损伤后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其主要病理过程包括肝损伤、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激活、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着。... 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各种炎症刺激和(或)弥漫性损伤后机体的一种自我修复反应,其主要病理过程包括肝损伤、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激活、肝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转化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ar matrix,ECM)的过度沉着。近年来,以细胞和分子为基础的肝纤维化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本文就肝纤维化的病理机制及治疗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HSC ECM
下载PDF
Graves病伴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及治疗选择
9
作者 李纲 丛风云 杨宏志 《临床误诊误治》 2013年第1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Graves病伴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方法对我院1990—2007年行手术治疗的Graves病并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raves病并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与同期因多结节甲状腺肿和非毒... 目的探讨Graves病伴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和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方法对我院1990—2007年行手术治疗的Graves病并隐匿性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Graves病并隐匿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并与同期因多结节甲状腺肿和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本组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Graves病93例,其中2例(2.2%)伴乳头状癌,同期行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的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333例及多结节甲状腺肿81例中伴甲状腺癌分别为15例(4.5%)、5例(6.2%),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raves病和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结节甲状腺肿的隐匿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相当,甲状腺切除术是本病最确切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肿瘤 发病率 治疗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皮下移植瘤淋巴管生成与淋巴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丛风云 陆云飞 +1 位作者 刘庆仪 李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95-1395,共1页
肿瘤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r,恩度)在临床上用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报道尚少。我们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Endostar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 肿瘤淋巴管生成在淋巴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抑制素(Endostar,恩度)在临床上用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其抑制肿瘤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报道尚少。我们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Endostar对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转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胃癌细胞SGC-7901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裸鼠皮下移植瘤 淋巴管生成 淋巴转移 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作用 内皮生长抑制素
原文传递
巴塞罗那分期B期肝功能Child-PughA级肝细胞癌患者手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飞翔 张涌泉 +8 位作者 向邦德 马良 杨宏志 丛风云 叶甲舟 刘星 赵荫农 黎乐群 叶海洪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比较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B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切除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目的 比较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al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BCLC)B期肝细胞癌患者采用肝切除术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民族医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443例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期、肝功能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结果 443例患者中,肝切除术组(n=274)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0%、46%、37%和73%、52%、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9个月和32.6个月;TACE组(n=169)治疗后1、3、5年总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8%、15%、12%和44%、25%、16%,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3个月和13.4个月.肝切除术组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均高于TACE组(P<0.0001).在单个肿瘤亚组,肝切除术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50%、38%,中位生存期为32.6个月;TACE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1%、22%、15%,中位生存期为14.8个月.肝切除术组的总生存率高于TACE组(P<0.0001).在多个肿瘤亚组,肝切除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8%、30%,中位生存期为28.1个月;TACE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10%、0%,中位生存期为11.5个月,肝切除术组的总生存率高于TACE组(P<0.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单个肿瘤直径>10 cm、多个肿瘤、白蛋白≥35 g/L、凝血酶原时间>13 s、甲胎蛋白>400 ng/ml、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以及肝硬化等是影响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单个肿瘤直径>10 cm、多个肿瘤、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为影响肝切除术及TACE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肝切除术较TACE可更有效地预防肝癌的复发(P<0.001).结论 肝切除术较TACE治疗更能提高巴塞罗那肝癌分期B期、Child-Pugh A级肝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无复发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切除术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 总生存率 无复发生存率
原文传递
miR-146a及MMP-9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切除术术后腹腔感染的关联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文文 许景洪 +3 位作者 蓝常胜 李立志 何玉梅 丛风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17-1721,共5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46a(miR-146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95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者84例... 目的探究微小RNA-146a(miR-146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肝癌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患者95例为感染组,同期术后未发生腹腔感染者84例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miR-146a rs2910164、MMP-9基因rs17576、rs3918254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146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MMP-9水平。结果感染组及对照组中miR-146a rs 2910164位点、MMP-9基因rs17576、rs3918254位点基因型分布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iR-146a rs 2910164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MMP-9基因rs17576位点G等位基因、rs3918254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上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是影响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感染组外周血miR-146a水平低于对照组,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miR-146a、MMP-9对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95%CI:0.679~0.811)、0.785(95%CI:0.718~0.843)。结论miR-146a rs2910164、MMP-9基因rs17576、rs3918254位点多态变异与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密切相关,且外周血miR-146a、MMP-9水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切除术 腹腔感染 MIR-146A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基因多态性 预测价值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胆道镜、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13
作者 张涌泉 丛风云 《中医学报》 CAS 2014年第B07期284-285,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联合的微创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 年5 月至2013 年 5 月在我院住院的58 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 目的分析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探讨联合的微创技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0 年5 月至2013 年 5 月在我院住院的58 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恢复较好,两组比较,失血量相当,但治疗组术后疼痛天数少、肺部感染发生率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切口感染少、住院时间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肝内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