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厄罗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致皮疹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严令华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评价厄罗替尼所致皮疹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皮疹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2月-2008年9月接受厄罗替尼治疗并发生皮疹的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 目的:评价厄罗替尼所致皮疹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并探讨皮疹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2月-2008年9月接受厄罗替尼治疗并发生皮疹的7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予以确诊。厄罗替尼治疗方案为150mg/d,每日连续服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记录皮疹严重度,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通用毒性标准(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Common Toxicity Criteria,NCI-CTC)对皮疹严重度进行分级,并观察其治疗结局。结果:76例患者发生皮疹的中位时间为8d,其中1度皮疹27例(35.5%)、2度皮疹44例(57.9%)、3度皮疹5例(6.6%)。1度和2~3度皮疹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3.0%(部分缓解5例、稳定12例)和91.8%(部分缓解32例、稳定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度皮疹和2~3度皮疹患者的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分别为5.1和9.7个月(P<0.01)。1度皮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0个月,2~3度皮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6个月(P<0.01)。有78.9%(60/76)的患者经治疗后皮疹得到缓解。结论:厄罗替尼所致皮疹是厄罗替尼临床获益的指标之一,且大多数患者可以耐受,给予恰当的治疗后可以获得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厄罗替尼 治疗结果 药疹
下载PDF
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崧雯 严令华 +2 位作者 任胜祥 张玲 周彩存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80-785,共6页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曾经接受过1~2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发的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0月-2006年9月曾经接受过1~2个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或复发的ⅢB/Ⅳ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厄洛替尼口服150mg/d,直至疾病进展;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有50例患者入组,随访至2007年9月2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随访率为100%。50例患者中有3例不可评价疗效,其余患者中完全缓解占0%(0/47)、部分缓解占38.3%(18/47)、疾病稳定占44.7%(21/47)、疾病进展占17.0%(8/47);疾病控制率为83.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0和13.7个月;1年无肿瘤进展生存率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56%。Ⅱ-Ⅲ度皮疹患者的肿瘤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要显著高于0-Ⅰ度的皮疹患者,部分缓解和疾病稳定患者的生存受益要明显优于疾病进展患者。Ⅲ度以上皮疹的发生率为4%(2/50)。结论:给予既往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厄洛替尼治疗是有效的,且耐受性良好。患者的生存期不受性别、吸烟状态和病理组织类型的影响,皮疹严重度为Ⅱ度或以上的患者的疗效似乎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厄洛替尼 靶向治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RCC1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1 位作者 徐清华 严令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251-255,共5页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 背景与目的已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RCC1)的阳性表达与铂类耐药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手术切除的73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ERCC1的表达水平,其中33例接受含铂方案的新辅助化疗。采用χ2检验、Logrank分析和COX风险模型等分析ERCC1在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影响。结果ERCC1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25%。ERCC1的阳性率在新辅助化疗组(48.48%,16/33)要高于对照组(20.45%,9/40)(χ2=6.008,P=0.025)。ERCC1阳性组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31.3%,阴性组为58.8%(χ2=2.528,P=0.112);MST分别为36月和54月(P=0.118);3年生存率分别为43.8%和47.1%(χ2=0.029,P=0.866);5年生存率分别为18.8%和23.5%(χ2=0.414,P=0.52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ERCC1表达水平、TNM分期和新辅助化疗与否是影响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新辅助化疗可诱导NSCLC表达ERCC1,ERCC1高表达患者新辅助化疗客观缓解率低,ERCC1是影响该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新辅助化疗 预后
下载PDF
^(18)F-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联合增强CT对肺内病灶鉴别诊断的价值
4
作者 周崧雯 周彩存 +3 位作者 郑迪 刘进军 李爱武 严令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84-287,290,共5页
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 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 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 目的:评价氟化脱氧葡萄糖(18F FDG)分子符合探测成像(简称FDG MCD)及胸部增强CT对肺内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胸部X线平片上疑为周围型肺癌的肺部球形病灶90例,比较胸部FDG MCD显像、增强CT扫描和经皮肺穿刺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FDG MCD诊断肺恶性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83%(61/63)和74.07%(20/27),而增强CT分别为90.48%(57/63)和85.19%(23/27)。胸部FDG MCD和增强CT均阳性时,诊断敏感性为87.30%(55/63),特异性为92.59%(25/27)。结论:FDG MCD联合CT增强扫描对周围性肺部病灶性质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脱氧葡萄糖 分子符合探测成像 胸部增强CT 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少见/罕见靶点:共识与争鸣
5
作者 吴一龙 陆舜 +74 位作者 程颖 周清 涂海燕 周清华 王绿化 张力 周建英 黄诚 陈明 胡成平 揣少坤 汪笑男 刘晓晴 刘基巍 周鹏辉 陈维之 严令华 刘云鹏 刘安文 张绪超 李慧 陈蓉蓉 林冬梅 谢聪颖 朱正飞 梁会营 宋勇 董晓荣 赵明芳 乔贵宾 崔久嵬 李子明 王志杰 陈晓媛 杨农 林根 田攀文 范云 宋启斌 陈元 段建春 王佳蕾 朱波 汪步海 赵军 于起涛 王立峰 张海波 胡洁 马锐 张同梅 林劼 褚倩 任胜祥 姚煜 邬麟 王慧娟 吴芳 钟文昭 胡毅 陈克能 赵健 张力 杨帆 王群 岳东升 周建娅 申鹏 张嘉涛 闫小龙 黄媚娟 冯卫能 李力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循证医学》 2023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20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3年3月4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少见/罕见靶点为主题,从少见/罕见靶点的精准检测、新型临床研究与围术期治疗等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少见/罕见靶点 共识 争鸣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残留病灶专家共识 被引量:22
6
作者 吴一龙 陆舜 +37 位作者 程颖 周清华 王长利 王绿化 黄诚 韩宝惠 宋启斌 陈晓媛 刘安文 范云 陈明 刘伦旭 陈椿 宋勇 董晓荣 揣少坤 汪笑男 易鑫 严令华 王维锋 朱冠山 张绪超 杨帆 钟文昭 闫小龙 徐松涛 刘志刚 袁智勇 谢聪颖 朱波 崔久嵬 柳菁菁 杨衿记 周清 杨学宁 张嘉涛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 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 《循证医学》 2021年第3期129-135,共7页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1年3月6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1年3月6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为主题,从肺癌MRD定义、检测以及临床应用三个角度开展相关学术探讨,并最终达成了专家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残留病灶 微小残留病灶 共识
下载PDF
ctDNA高通量测序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2年版) 被引量:13
7
作者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 步宏 +13 位作者 邢金良 吴斌 辇伟奇 于津浦 袁响林 张海伟 蔡明 程俊 申鹏 唐万燕 严令华 尤俊 张哲 赵伟鹏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40-252,共13页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高通量测序在肿瘤临床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临床检测标准和应用范围尚缺乏统一认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文献,从ctDNA生物... 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高通量测序在肿瘤临床诊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临床检测标准和应用范围尚缺乏统一认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参考国内外文献,从ctDNA生物学特征、检测影响因素,ctDNA高通量测序检测结果的临床应用价值和范围,以及ctDNA高通量测序检测体系的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评述,提出专家意见,经专家组讨论并形成7条专家共识,为ctDNA高通量测序的临床应用和检测提供参考,以促进ctDNA高通量测序的健康规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高通量测序 液态活检 伴随诊断 检测规范化
下载PDF
高危新生儿全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严令华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第15期27-27,共1页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新生儿危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出生后1小时-7天的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极低体重新生儿、病情严重的新生儿。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外周静脉输注,非蛋白质热能平均供给142千卡/日,NPC:N平均值为224.8...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支持在新生儿危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出生后1小时-7天的胎龄小于32周的新生儿、极低体重新生儿、病情严重的新生儿。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外周静脉输注,非蛋白质热能平均供给142千卡/日,NPC:N平均值为224.8:1,治疗6天以上。结果:患儿全肠外营养后,病情、吮乳及精神等均有明显改善并经治疗后痊愈。早产儿生存率100%重度营养不良的低体重儿和危重患儿体重增加。结论:全肠外营养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危重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能协同临床其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肠外营养 新生危重儿 胎龄 低体重儿
下载PDF
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AB2相关耐药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鞠立霞 周彩存 +7 位作者 唐亮 赵印敏 杨晓君 粟波 孟淑燕 李玮 严令华 丁永梅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4-358,共5页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AB2的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PC9并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变和药物筛选建立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PC9/AB2,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检测...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AB2的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株PC9并采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变和药物筛选建立吉非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PC9/AB2,四甲基偶氮唑盐(MTF)法检测PC9和PC9/AB2细胞对吉非替尼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吉非替尼对PC9和PC9/AB2细胞凋亡的影响,抽提基因组DNA,对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外显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及测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C9和PC9/AB2细胞中c-MET和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细胞黏附试验和细胞划痕试验检测PC9和PC9/AB2细胞的黏附及迁移能力.结果 (1)MTT和凋亡检测结果表明,PC9/AB2细胞株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为(24.2±5.5)μmol/L,野生型PC9细胞的IC50为(0.04±O.01)μmol/L,与PC9细胞相比,PC9/AB2细胞对吉非替尼的耐受性提高了576倍;在同等剂量的吉非替尼作用下,PC9细胞的凋亡率为38.5%,而PC9/AB2细胞的凋亡率为2.2%.(2)基因测序结果证明,PC9和PC9/AB2细胞均存在19外显子15 bp的碱基缺失,但未发生T790M突变.(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9和PC9/AB2细胞中的c-MET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而整合素β1蛋白表达水平PC9/AB2细胞较PC9细胞升高了2.5倍.(4)细胞黏附试验和划痕实验结果表明,PC9/AB2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均明显高于PC9细胞.结论 整合素β1水平升高及其相关的肿瘤细胞黏附、迁移能力的提高可能与非小细胞肺癌PC9/AB2细胞株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药性 肿瘤
原文传递
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顾蔚卿 兰文静 +3 位作者 陈斌 严令华 任胜祥 周崧雯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81-1086,共6页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SAiL研究中国上海市肺科医院的研究结果。方法 :2007年7月—2008年3月招募44例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44例,临床分期为ⅢB~Ⅳ...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本研究为SAiL研究中国上海市肺科医院的研究结果。方法 :2007年7月—2008年3月招募44例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44例,临床分期为ⅢB~Ⅳ期,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况评分为0~1分,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正常。贝伐单抗(每3周给药1次,每次15 mg/kg)联合紫杉醇/卡铂化疗(每3周重复1次,最多化疗6个周期)。化疗结束后获得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的患者继续接受贝伐单抗单药维持治疗,直至疾病进展。主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结果 :44例患者中,3级以上贝伐单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其中常见的为蛋白尿(7%)、高血压(2%)和咯血(2%),其中1例因咯血死亡。23例(52.3%)为部分缓解,20例(45.5%)为疾病稳定,1例(2.3%)为疾病进展,疾病控制率为97.7%。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13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7.73个月。结论 :晚期非鳞状细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治疗的耐受性较好,可明显延长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期。本研究未观察到新的贝伐单抗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贝伐单抗 安全性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整合素β1表达上调对肺癌细胞迁移和粘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鞠立霞 周彩存 +2 位作者 李伟 严令华 唐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20期3807-3810,共4页
目的:构建整合素β1的全基因表达载体,并探讨上调整合素β1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整合素β1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整合素β1的全基因表达载体,同时将空载体pCDNA3.1作为阴性对照。将载体转入... 目的:构建整合素β1的全基因表达载体,并探讨上调整合素β1蛋白表达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GenBank数据库提供的整合素β1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整合素β1的全基因表达载体,同时将空载体pCDNA3.1作为阴性对照。将载体转入感受态大肠杆菌,挑选阳性克隆,抽取重组载体。2种重组载体转染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PC-9细胞,用G418筛选后挑选单克隆并扩增获得稳定株。荧光显微镜、Real-timeRT-PCR、Western blot检测整合素β1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试验和粘附试验比较整合素β1对细胞迁移、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整合素β1全基因表达载体和空载体的细胞,分别命名为PC-9/D6和PC-9/PCD。荧光显微镜见满视野带绿色荧光的细胞,PC-9/D6细胞整合素β1的mRNA、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的PC-9/PCD细胞及母细胞PC-9。划痕试验和粘附试验表明整合素β1过表达的细胞株的迁移和粘附能力明显提高。结论:成功转染并筛选出整合素β1过表达细胞株,整合素β1过表达的细胞株的迁移和粘附能力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Β1 过表达 肺癌 迁移 粘附
原文传递
厄洛替尼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崧雯 任胜祥 +2 位作者 严令华 张玲 周彩存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69-472,共4页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化疗失败的Ⅲb期和Ⅳ期NSCLC患者50例,口服厄洛替尼150mg/d,直至疾病进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 目的探讨厄洛替尼单药二线或三线治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经化疗失败的Ⅲb期和Ⅳ期NSCLC患者50例,口服厄洛替尼150mg/d,直至疾病进展。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EORTC)的生活质量调查核心问卷QLQ—C30和肺癌专用问卷QLQ—LC13,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评价。结果47例患者可以评价疗效,其中部分缓解18例,稳定(SD)21例,进展(PD)8例。厄洛替尼治疗2个周期后,48例患者完成了问卷。与治疗前比较,除认知功能外,体格、角色、情感、社会4种功能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均P〈0.05);乏力和食欲不振两个全身症状以及除咯血外的疾病相关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5种功能状态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效率均≥44%,乏力和食欲不振两个全身症状以及除咯血外的疾病相关症状有效率均≥46%。生活质量和症状与临床疗效有关(P〈0.05),不同临床疗效患者间的主要症状恶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厄洛替尼用于二、三线治疗,不仅能够延长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还能够显著改善肺癌相关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和症状的改善与临床疗效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厄洛替尼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