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耕作深度和轮作模式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严佳瑜 张亚萍 +5 位作者 宋坤 田志慧 陆俊尧 王依明 吴雪源 达良俊 《上海农业学报》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采用水洗镜检的方法,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与物种多样性3个方面,研究不同耕作深度(深耕、浅耕)和轮作模式(水稻-绿肥、水稻-休耕、水稻-小麦)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2科30种;2)0—10... 采用水洗镜检的方法,从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密度与物种多样性3个方面,研究不同耕作深度(深耕、浅耕)和轮作模式(水稻-绿肥、水稻-休耕、水稻-小麦)下上海稻田杂草土壤种子库的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中共检出杂草种子12科30种;2)0—10 cm土层中,浅耕+水稻-绿肥处理杂草土壤种子库密度最大,达12.27×10^(4)粒∕m^(2),浅耕+水稻-休耕处理为8.99×10^(4)粒∕m^(2),两者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深耕的3种轮作模式处理;浅耕+水稻-小麦轮作处理的杂草种子库丰富度最低,仅为6,显著低于其他5种处理;深耕+水稻-小麦处理杂草种子库Shannon-Wiener指数最高,为2.07,显著高于浅耕的3种轮作模式。综上,增加耕作深度有利于降低水稻-绿肥和水稻-休耕模式杂草种子库密度,可为上海稻田“三三制”下的杂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深度 轮作模式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苏州古典园林设计风格与美学价值欣赏
2
作者 严佳瑜 梅晓如 《艺术科技》 2021年第15期9-11,16,共4页
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涉及花木山水、建筑陈设等构成要素,是融合书画、文学、雕刻、戏曲等的时间空间艺术综合体。园林包含众多的匾额楹联、书画碑文,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 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文人写意山水园”,涉及花木山水、建筑陈设等构成要素,是融合书画、文学、雕刻、戏曲等的时间空间艺术综合体。园林包含众多的匾额楹联、书画碑文,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浓郁的文化气息,同时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理念,体现出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典园林 设计 人文 美学
下载PDF
上海城市近自然森林的重建动态 被引量:15
3
作者 宋坤 郭雪艳 +7 位作者 王泽英 黄莎莎 严佳瑜 叶建华 乐莺 严明 吴梅 达良俊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75-1081,共7页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 近自然森林作为城市植被恢复的重要模式,已在我国多地开展了实践,并衍生了新的造林模式。为评估不同近自然森林建设模式的群落恢复进程,本研究以上海城市裸地上重建的近自然森林为对象,通过长期监测两处分别应用原"宫胁法"与新"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种植模式的近自然森林重建过程,从物种组成、垂直结构、生活型组成和目标恢复物种4个方面解析恢复动态。结果表明:两种造林模式恢复的近自然森林,随恢复进程其物种组成逐渐趋同,在十多年内已形成了落叶—常绿垂直混交结构;"异龄复层落叶—常绿混交林"造林模式可更好地促进常绿阔叶树种的恢复,尤其是常绿建群种红楠与小叶青冈。本研究证实了近自然森林恢复技术可以缩短亚热森林群落向演替后期发展的时间,以及新造林模式的有效性,为近自然森林技术的应用与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植被重建 城市森林 植被工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