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中期后反对宋儒人性和理欲论思潮的发展
1
作者 严健羽 《中州学刊》 1987年第2期55-60,共6页
天理人欲不相容的观点,我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它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 天理人欲不相容的观点,我国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它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佚作乱之事。……”宋代程朱派理学家把天理人欲与伦理联系起来,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学说。 朱熹从客观唯心主义的理一元论出发谈到人性时说:“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故必二气相感,凝结生聚,然后有所附着。”(《朱于语类》卷四)所谓“理”(“天理”)即天命之性”是至善的。“气”有“清”、“浊”,因而“气质之性”有善有不善。“禀气之清者为圣为贤,如宝珠在清冷水中;禀气之浊者,为愚为不肖,如珠在浊水中。所谓明明德者,是就浊水中揩拭此珠也。(同上)“宝珠”、“明德”即“天理”,“清冷水”即“气之清”者,“浊水”即“气之浊”者。“揩拭此珠”即使为气禀所拘、物欲所蔽的“天理”复其本体之明,这就是“存天理、去人欲”。 朱熹进而论断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之性 人性 宋儒 程朱理学 理欲 明中期 刘宗周 “理” 罗钦顺 义理之性
下载PDF
王廷相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大贡献
2
作者 严健羽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89年第3期45-50,共6页
王廷相是明代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注意考查社会状况,关心人民疾苦.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坚持反理学唯心主义,在唯物主义认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 唯物主义认识论 王廷相 社会状况 唯心主义 自然现象 思想家 反理学 注意
下载PDF
朱之瑜的哲学思想
3
作者 严健羽 《浙江学刊》 1984年第4期85-92,共8页
朱之瑜(1600—1682),字楚玙又字鲁药,晚年号舜水。明亡后,他在浙江、福建沿海参加抗清活动,曾多次去日本和安南。抗清活动失败后,他在日本居住二十二年,最后老死在日本。他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是在他的书信、文章以及答问... 朱之瑜(1600—1682),字楚玙又字鲁药,晚年号舜水。明亡后,他在浙江、福建沿海参加抗清活动,曾多次去日本和安南。抗清活动失败后,他在日本居住二十二年,最后老死在日本。他没有专门的哲学著作,他的哲学思想是在他的书信、文章以及答问中表述的。他反对佛教,批判宋明理学。他反对“说玄说妙,言高言远”,坚持“圣贤履践之学”,注重实功、实用。他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在自然观方面没有什么论述,在认识论方面有许多卓越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之瑜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 圣人之道 宋明理学 自然观 认识论 程朱理学 理学家 哲学著作
下载PDF
朱之瑜政治思想初探
4
作者 严健羽 《晋阳学刊》 1982年第5期27-31,共5页
朱之瑜(1600—1682)出生子宫僚地主家庭.父朱正累迁总督漕运军门,1607年卒后诰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大哥朱之琦,天启五年武进士,官南京神武营总兵,以忤阉削职.此后家庭没落.他说:“我自幼食贫,齑盐疏布.年二十岁,遭逢七载饥荒,养赡一家... 朱之瑜(1600—1682)出生子宫僚地主家庭.父朱正累迁总督漕运军门,1607年卒后诰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大哥朱之琦,天启五年武进士,官南京神武营总兵,以忤阉削职.此后家庭没落.他说:“我自幼食贫,齑盐疏布.年二十岁,遭逢七载饥荒,养赡一家数十口,无有不得其所者.汝伯祖父官至开府,今日罢职,不及一两月,家无余财.宗戚过我门者,必指以示人曰:‘此清官家’,以为嗤笑,非赞美之也.”①二十岁时,他“见世道日坏,国事日非,慨然绝进仕之怀”②.明亡后,他逃到舟山、福建、浙江沿海以及长江下游一带参加抗清斗争,先后两次达五年之久.后来他五次到安南,曾被安南国王召去供役近三个月.他六次到日本长崎.1659年冬,他认为抗清无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之瑜 政治思想 抗清斗争 科举制度 民族压迫 长江下游 日本 浙江沿海 家庭 明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