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善錞作品
1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原文传递
绘事QQ谈
2
作者 严善錞 靳卫红 《当代美术家》 2014年第1期68-69,共2页
严:你的《独坐》系列,让我想到了《红楼梦》,尤其是卡雷拉斯唱的《红豆曲》,有点生涩,有点另类,却又很投入。靳:《红楼梦》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读过很多遍。《葬花吟》仍是最为打动我的诗。俞平伯说这诗受前人影响,有出处。无妨,只能... 严:你的《独坐》系列,让我想到了《红楼梦》,尤其是卡雷拉斯唱的《红豆曲》,有点生涩,有点另类,却又很投入。靳:《红楼梦》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读过很多遍。《葬花吟》仍是最为打动我的诗。俞平伯说这诗受前人影响,有出处。无妨,只能说,孤独、伤逝是一种持续的人的感情,它既老亦新,每一次演绎,都令人动容。严:从字面的境界上来说,你的画也与《葬花吟》最近。尤其是"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两句。其中"游丝软系"和"落絮轻沾"这四字和你的画风也很像,这"软"、"轻"两字,最难入画,最易犯忌。你的那些线条与"游丝"的感觉很像,软软的,很轻。画面很清旷,不过好像没有"青灯照壁"、"冷雨敲窗"那么苦寒。靳:绘者的心境是起很大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灯照 卡雷拉斯 绣帘 冷雨敲窗 QQ 孤独者 俞平伯 潘天寿 清旷 丢斯
下载PDF
笔墨在当代
3
作者 严善錞 《当代美术家》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仅次于"气韵"的重要美学概念。自六朝谢赫在其画之"六法"中以"骨法"来诠释"用笔"后,"用笔"、或者说"笔法"就成了画家和批评家们... 在传统的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仅次于"气韵"的重要美学概念。自六朝谢赫在其画之"六法"中以"骨法"来诠释"用笔"后,"用笔"、或者说"笔法"就成了画家和批评家们不断讨论的问题。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将"笔墨"与"丹青"对举,批评当时的一些画家"笔墨混于尘埃,丹青和其泥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代名画记》 张彦远 骨法 美学概念 笔墨 中国画 用笔 笔法
下载PDF
“文革”时期的知青美术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明贤 严善錞 《艺苑》 2005年第2期4-12,共9页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报道说,甘肃省会宁县城部分城镇居民,纷纷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编者按引述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报道。报道说,甘肃省会宁县城部分城镇居民,纷纷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到农村安家落户。编者按引述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青年 知青题材 美术创作 贫下中农 生产建设兵团 创作过程 农村 毛主席 毛泽东 再教育
下载PDF
“冯纪忠和方塔园”展的缘起及一点感想
5
作者 严善錞 《世界建筑导报》 2008年第3期47-47,共1页
1989年,我应上海书画出版社卢辅圣总编之邀,赴上海参加“董其昌国际学术研讨会”。期间,程十发先生为尽地主之谊,邀请与会者去他的老家、也就是董其昌的故里松江赴宴,并安排了大家参观方塔园。
关键词 方塔园 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版社
下载PDF
潘天寿几幅山水画作品的象征寓意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专 严善錞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01-117,共17页
对潘天寿山水画作品的象征寓意的讨论,涉及到中国山水画的一些传统寓意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新的价值背景和知识背景中所遇到的危机和发生的变化。正如不少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传统山水画远不是一个"中性"的题材,但由于我们已经... 对潘天寿山水画作品的象征寓意的讨论,涉及到中国山水画的一些传统寓意方式,以及这些方式在新的价值背景和知识背景中所遇到的危机和发生的变化。正如不少西方学者所指出的,传统山水画远不是一个"中性"的题材,但由于我们已经习惯将山水画描述成作者个体性、直觉性的情感或精神状态的反映,或者仅仅将它们作为某种抽象性的宗教观念和哲学观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中国山水画 作品 传统山水画 象征寓意 创作 画面 题材 中国画 图式特征
下载PDF
“冯纪忠和方塔园”展览暨学术研讨会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冰 王明贤 +4 位作者 许江 严善錞 王澍 范景中 张隆溪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8-101,共4页
冯纪忠先生(1915-)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溶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座落在上海松江的方塔园,是冯先生晚年的杰作,他因此在1987年... 冯纪忠先生(1915-)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建筑师和规划师,中国现代建筑的奠基人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的创始人之一,他把近90年的人生体会溶入中国现代建筑和规划学科的建设之中。座落在上海松江的方塔园,是冯先生晚年的杰作,他因此在1987年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院士(Hon.FAIA)。方塔园的设计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格调高雅,意境深邃。在方塔园中,冯先生成功地融合西方现代建筑、城市规划理念和中国传统的文人趣味,深刻地把握、或者说平衡了"理性和情感"——人性的两极。2007年11月20日至12月25日,由深圳画院主办,何香凝美术馆OCT当代艺术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协办的"冯纪忠和方塔园"多媒体展在深圳画院陈列馆举行。此次展览献给这位德高望重的建筑师,以庆祝冯纪忠先生从教60周年。为配合这次展览,举办了"冯纪忠和方塔园"学术研讨会,邀请了10余位海内外著名的学者和建筑师,就冯先生的方塔园以及他的建筑思想、教育思想及诗学理论进行了深入研讨。本刊将部分会议发言及书面发言节录刊登如下,以飧读者(排名不分先后),所有插图照片由本次展览主办方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方塔园 展览 美国建筑师协会 中国现代建筑 城市规划专业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中心
原文传递
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说的心理动机及历史效应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42-50,66,共10页
在《董其昌的禅宗思想研究》一文中,(见《新美术》88.3)我们从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董其昌的禅宗思想的渊源及它与明代文化思潮的关系。现在,我们将对董其昌的“南北宗”说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想要说明的几点是: ①董其昌的... 在《董其昌的禅宗思想研究》一文中,(见《新美术》88.3)我们从几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董其昌的禅宗思想的渊源及它与明代文化思潮的关系。现在,我们将对董其昌的“南北宗”说进行讨论。在讨论之前,我们想要说明的几点是: ①董其昌的艺术思想虽然受他的禅宗思想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简单地认为他的艺术思想就是他的禅宗思想的直接演绎,更不能简单地用他的禅宗思想来解释他的绘画。②“南北宗”说并不能完全代表董其昌的绘画思想,因为这只是他站在艺术运动的一方对中国山水画史的一种借喻式的梳理。作为一个艺术家,他还有各种各样的私下口味。对此,我们将另作论述。③《容台别集》、《画禅室随笔》所辑的董其昌语录,是董在各个不同时期、各种不同场合下所作的笔记和题跋。由于受资料的限制,我们还不可能有效地掌握这些语录的生存背景。因而,我们的种种解释也只能是尝试性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位比董其昌的官位显赫的人、或者皇帝将自己精心收藏的李思训的金碧山水拿出来请董题跋的话,董是否也会题上“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所宜学也”呢?遗憾的址,我们的理论界至今尚未弄清被自己争论了四、五十年的那个“南北宗”说的产生背景,可也许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引诱着我们对董其昌的这一思想的不断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宗 艺术思想 李思训 画史 禅宗思想 禅室 容台 黄公望 王叔明 三家山水
原文传递
沙耆的心理活动及其艺术创作 被引量:4
9
作者 严善錞 《美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5,共6页
本文根据近年新发现的有关沙耆的作品及文献,分析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图像中心理的意义,为了解不为人熟知的沙耆的早年风格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还就沙耆的心理活动及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沙耆 画家 绘画风格 心理活动 艺术创作 艺术图像 精神疾病
原文传递
绘画与人对自由的认识——中西绘画的精神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1985年第4期47-49,共3页
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绘画,在今天看来,它为它的创造者们展示了这样的两层基本关系:艺术家(主体)对自然(客体)的界定;主体对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感觉的对象化形式——绘画本身的界定。而正是在后一种关系下,隐蔽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即艺... 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绘画,在今天看来,它为它的创造者们展示了这样的两层基本关系:艺术家(主体)对自然(客体)的界定;主体对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感觉的对象化形式——绘画本身的界定。而正是在后一种关系下,隐蔽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即艺术家正是通过对绘画这种具有人的社会属性的对象的界定,进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他的族类(客体)进行了界定。应当说这两种界定,都是以主体的自由尺良为逻辑前提的。因为人对他的对象(社会的或自然的)的一切界定或改造,实际上就是人赋予对象的客观必然性以主观自由的形式,所谓人的本质,也就是通过这种自由的形式体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绘画 人的社会属性 中国画家 逻辑前提 欧洲绘画 德拉克罗瓦 师造化 画史 芥子园画谱 现代艺术运动
原文传递
董其昌思想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1988年第3期38-46,共9页
在中国美术史上,除了“六法”论和“四品”论之外,“南北宗”论也许是一个最热门的议题了。自董其昌提出这种论画思想后,各种观点相应闻世,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则持折衷态度。其中,关于这个理论的发明权究竟归谁的问题,也成了争论的... 在中国美术史上,除了“六法”论和“四品”论之外,“南北宗”论也许是一个最热门的议题了。自董其昌提出这种论画思想后,各种观点相应闻世,有的赞成,有的反对,有的则持折衷态度。其中,关于这个理论的发明权究竟归谁的问题,也成了争论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虽然现在还没有找到完全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董其昌是这一理论的发明者,但是,这并不妨害我们对董其昌的这一理论的研究和批判。因为,我们至少可以把董其昌作为一位“南北宗”论的热情鼓吹者和支持者。这一点,恐怕是不会引起学术界的疑议的。在这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宗 中国美术史 论画 六法 容台集 元四家 高克恭 逸品 墨戏 自性
原文传递
历久弥新——圆山晴巳和他的《预兆》 被引量:1
12
作者 严善錞 《美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17-120,共4页
虽然过去曾听说过圆山晴巳的名字,也见过他的一两幅画,但作为一位版画家,他并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去年底,我去深圳观澜版画基地工作。
关键词 预兆 基地工作 版画家 印刷机
原文传递
竹径:空间的书法
13
作者 王冬龄 巫鸿 严善錞 《诗书画》 2017年第3期166-176,174-176+270,共11页
时间:2017年8月12日 地点:OCAT深圳馆 严善錞(主持人,深圳画院):我是前天下午看了这个展览的现场,感觉特别的震撼,按年轻人的说法就是非常的"酷",我当时还和李荣蔚开玩笑说,在这里拍时装照一定不同凡响。同时我觉得它的气息与... 时间:2017年8月12日 地点:OCAT深圳馆 严善錞(主持人,深圳画院):我是前天下午看了这个展览的现场,感觉特别的震撼,按年轻人的说法就是非常的"酷",我当时还和李荣蔚开玩笑说,在这里拍时装照一定不同凡响。同时我觉得它的气息与我们传统的美学观念也非常吻合,苍茫、浑厚、高古、悠远都沉浸在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 空间 美学观念 主持人 年轻人 深圳 画院
原文传递
张晓刚视知觉呈像的形式来源
14
作者 严善錞 邵宏 《诗书画》 2016年第2期172-184,262,共13页
艺术研究者对风格的描述,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形式要素(form elements)、形式关系(form relationships)和作品的品质(qualities)。(1)按照这种观点,张晓刚是在一九九四年(36岁),以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而建立起自己风格的,... 艺术研究者对风格的描述,主要关涉三个方面:形式要素(form elements)、形式关系(form relationships)和作品的品质(qualities)。(1)按照这种观点,张晓刚是在一九九四年(36岁),以创作"血缘-大家庭"系列而建立起自己风格的,并在短短的三五年时间里,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他在后来的回忆中反复说明,这一时期的工作,就是抛弃过去那种表现主义式(Expressionist)的"加法",尽可能在画面上做"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晓刚 表现主义 格列柯 视知觉 超现实主义 里希特 乔托 画中 西方文艺复兴 自动主义
原文传递
书法艺术家王冬龄与当代艺术
15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2-55,共4页
当中国的书法界还在为一些前卫书法作品是否属于“书法”而争论得沸沸扬扬的时候。
关键词 书法艺术 当代艺术 书法史 现代书法 艺术家 书法家 西方现代艺术 传统书法 作品 抽象表现主义
原文传递
文化潮流与艺术价值——观沙耆油画有感
16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14,共4页
沙耆这一名字对我来说,多少带有一点传奇的感觉.当我十多岁正式开始学画的时候,我就听一位少年宫的画友讲,他的书法老师沙孟海有一个堂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画家,大概是仅有的一位与毕加索一起办过展览的中国画家.不过在那个时候,不要说... 沙耆这一名字对我来说,多少带有一点传奇的感觉.当我十多岁正式开始学画的时候,我就听一位少年宫的画友讲,他的书法老师沙孟海有一个堂弟,是一个非常杰出的画家,大概是仅有的一位与毕加索一起办过展览的中国画家.不过在那个时候,不要说沙耆,就连毕加索的伟大之处究竟在哪里,我也弄不清楚.进入大学后,我另外一位少年宫画友告诉我,他的父亲正在编一本《英汉美术词典》,其中有一个关于沙耆的词条,后来翻检得知,这位几乎为所有的近现代中国美术史著作所遗忘,并且现今仍在勤奋创作的画家,生于1918年,早年攻读于比利时国立皇家美术学院.其作品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价值 文化潮流 后期印象派 表现主义 印象派画家 沙耆 油画 自画像 毕加索 拉斯克
原文传递
谈论·禅宗·艺术·价值——给范景中的一封信
17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1987年第3期37-41,共5页
景中: 那天晚上的谈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的话题不断转换,禅宗——艺术史——中国文化——价值观,……,我们甚至谈到了个人的经历对自己学术观点的影响。期间,我再也不觉得语言、乃至整个话题,是我们哪一... 景中: 那天晚上的谈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我们的话题不断转换,禅宗——艺术史——中国文化——价值观,……,我们甚至谈到了个人的经历对自己学术观点的影响。期间,我再也不觉得语言、乃至整个话题,是我们哪一方的私有财产。这种创造共同语言的快感,使我想到了伽达默尔的那个关于谈话与体育比赛的巧妙比喻,只不过体育比赛的规则是普遍有效的,而谈话的规则则是我们双方之间默契的。(就象你与你的孩子之间会默契另一种谈话规则一样)因此,我又想到那些没有默契的谈话或争论,该是多么的无聊。我想,一次富有意义的对话,除了有这种规则的默契之外,还应当有语义的默契,或者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景中 一封信 体育比赛 伽达默尔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晋人 《世说新语》 中国古典诗词 灵与肉
原文传递
“筏”——谈禅宗与艺术
18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1986年第4期45-48,共4页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 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坛经》) 如果说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彼岸世界的精神生活的话,那末,我们试图用那种倡导“勿离...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 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坛经》) 如果说艺术是人类的一种彼岸世界的精神生活的话,那末,我们试图用那种倡导“勿离世间上,外求出世间”的禅宗来解释这种艺术,无疑是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画一个方的圆。不过,我记得自己在开始“正规”地学画时,老师就教导我尽可能把弧线画成直线,即便对象是个“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世间 《坛经》 自性 僧肇 不真空论 恒安 间上 精神生活 彼岸世界 存在者
原文传递
论“逸品”
19
作者 严善錞 《新美术》 1986年第3期11-13,共3页
“逸品”和“禅境”是两个非常特殊的中国画的理论范畴。(“禅境”一词是我从古代诗论中借用过来的)而这些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似乎很少用这二个范畴来认识和评价与这二个范畴相适应的一部分中国绘画。这大概就是那些往日那么富有... “逸品”和“禅境”是两个非常特殊的中国画的理论范畴。(“禅境”一词是我从古代诗论中借用过来的)而这些年来的中国绘画史的研究,似乎很少用这二个范畴来认识和评价与这二个范畴相适应的一部分中国绘画。这大概就是那些往日那么富有生机的作品,成为今天的不少美术史家著作中的僵死“标本”的原因之一。同时,我也隐隐约约感到,自从“新文化运动”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逸品 禅境 美术史家 中国绘画 黄休复 中国画论 逸格 画品 出于意表 文人士大夫
原文传递
由“第一届《诗书画》年度展——‘男·女’”想到的问题
20
作者 严善錞 《诗书画》 2015年第1期236-240,262,共6页
李津和靳卫红是当今水墨画界最为出色的两位人物画家。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靳卫红很熟悉,十多年来,她常常来参加我策划的水墨画项目,探讨一些问题,也有不少争论。靳卫红虽然人缘很好,但她的艺术立场却坚定不移。李津是水墨界的大腕,素... 李津和靳卫红是当今水墨画界最为出色的两位人物画家。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和靳卫红很熟悉,十多年来,她常常来参加我策划的水墨画项目,探讨一些问题,也有不少争论。靳卫红虽然人缘很好,但她的艺术立场却坚定不移。李津是水墨界的大腕,素有饕餮之称,我虽然也在这个行业服事多年,然而却从未衔杯酒而有交结之欢。我在受命述说李津的艺术之前,和他只见过一面,那是在五年前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当时,李津作为吕澎策划的"改造历史"的参展画家参加一个笔会,笔会上他那信手画出的几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会议中心 人物画家 衔杯 绘画观念 造型观念 林风眠 中国画家 梁楷 关良 古代绘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