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严家嫦 《宜春医专学报》 2001年第2期229-230,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并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病人预防和解除术后尿潴留。方法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卫生宣教、精神护理、饮食护理和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小... 目的 :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并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病人预防和解除术后尿潴留。方法 :坚持以病人为中心 ,加强对病人的观察和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卫生宣教、精神护理、饮食护理和协助病人采取有利于小便的姿势、体位以提供有利的环境及仔细的生活护理。结果 :降低心脏介入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减轻病人因为小便困难带来的痛苦和紧张情绪 ,对术后减少并发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尿潴留 护理
下载PDF
血管介入手术中动脉鞘直径及术后压迫时间对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黄奇花 严家嫦 +2 位作者 陈凤慈 高伶娇 吴群英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7年第4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鞘直径和术后压迫时间与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B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 目的探讨动脉鞘直径和术后压迫时间与血管介入手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160例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40例。A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B组采用5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6 h;C组采用6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2 h;D组采用6F型穿刺针穿刺,术后压迫6 h。结果 A组与B组患者术后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均低于C组及D组(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术中动脉鞘直径可有效降低患者穿刺点血肿发生率,减少术后压迫时间并不会增加患者穿刺点血肿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鞘直径 术后压迫时间 经股动脉穿刺 介人治疗 穿刺点血肿
下载PDF
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奇花 严家嫦 +2 位作者 李群笑 吴贺玲 高伶娇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15-116,共2页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于出院后6个月...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于出院后6个月采用简明健康调查SF-36问卷进行生活质量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延续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护理 心脏起搏器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严家嫦 李群笑 吴群英 《现代临床护理》 2013年第3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 目的探讨护理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入院先后次序,将60例AMI病人分为临床路径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临床路径组病人采用护理临床路径。结果临床路径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较常规组病人缩短,医疗费和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病人低,满意度较常规组高,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临床路径应用于AMI病人能使病人得到及时快速有效PCI治疗,从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同时提高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及护理工作的目标性和计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护理临床路径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与死亡率相关性观察及护理启示 被引量:9
5
作者 严家嫦 李群笑 李惠 《护理学报》 2013年第11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9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分为典型的胸痛症状群(169例)、多种症状群(82例)和非典型症状群(45例)3个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与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296例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分为典型的胸痛症状群(169例)、多种症状群(82例)和非典型症状群(45例)3个组。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和性别校正后,非典型症状患者1年随访期的死亡率较典型胸痛症状患者高(HR=3.29,95%C1=1.09-9.94,P=0.04)。结论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死亡率高,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非典型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症状群 预后 死亡率 护理
下载PDF
PCI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预防护理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严家嫦 朱梅燕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5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针对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迷走反射发生率.方法52例为对照组,年龄为38岁~72岁,干预组50例,年龄42岁~70岁,通过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预防血容量不足,避免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减少疼痛刺激等干预措... 目的针对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降低迷走反射发生率.方法52例为对照组,年龄为38岁~72岁,干预组50例,年龄42岁~70岁,通过做好术前的宣教工作,预防血容量不足,避免空腔脏器的强烈刺激,减少疼痛刺激等干预措施.结果术后干预组迷走反射的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27%.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工作是PCI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 PCI 迷走反射 护理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护理措施 术前术后 PCI术 血容量不足 宣教工作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疲劳症状性别差异的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严家嫦 罗英 +3 位作者 李群笑 高玲娇 吴群英 陈小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疲劳症状的性别差异性。方法对116例AMI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30d后进行问卷调查,利用POMS—F积分方法评估疲劳程度,利用POMS—D评价抑郁情绪。结果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出院30d后高(P〈0.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疲劳症状的性别差异性。方法对116例AMI患者于入院时及出院30d后进行问卷调查,利用POMS—F积分方法评估疲劳程度,利用POMS—D评价抑郁情绪。结果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出院30d后高(P〈0.05),而男性患者POMS—F积分不存在这种差别(P=O.213)。相对于男性,女性AMI患者入院时POMS—F积分较高[(15.80±7.33)VS.(11.19±7.04),P=O.004],这种差异一直维持到出院30d后(P=0.02)。同时发现,疲劳与抑郁情绪显著相关(/2=0.308~0.480,P〈0.05)。结论AMI患者疲劳程度及变化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疲劳与性别及抑郁情绪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疲劳 性别差异 症状
下载PDF
静脉输注外渗后早期不同处理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严家嫦 秦秀英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第22期133-134,共2页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思想上,技术上,药物的刺激性等种种原因常会造成静脉外渗甚至造成组织坏死以至功能障碍,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延长住院时间。本文在静脉外渗后早期分别采... 药物从静脉注入是临床上广泛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给药途径,但思想上,技术上,药物的刺激性等种种原因常会造成静脉外渗甚至造成组织坏死以至功能障碍,增加病人的痛苦及延长住院时间。本文在静脉外渗后早期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进行处理,观察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结果,发现应用土豆(即马铃薯)切片贴敷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对多种药物外渗引起的水肿瘀血疼痛效果确切。总有效率达100%,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注射外渗 处理方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家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第16期123-124,共2页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测验得分明显不同,观察组实施教...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随机将病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方案,对照组维持原有的护理模式,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教育前后,健康知识测验得分明显不同,观察组实施教育前平均分为42分(100分为满分),实施健康教育后再测验,平均得分为94分,教育前后存在显著差异。而对照组两次测验得分分别为40及52分,差异不大。结论说明健康教育使病人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高血压病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2
10
作者 严家嫦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9期416-416,418,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5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高危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15例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并精心护理。结果:本组患者在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心功能明显改善,心率下降、尿量增加。结论:对高危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治疗,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少,积极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则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 高危冠状动脉疾病 护理
下载PDF
提高诱导排痰成功率方法的探讨
11
作者 胡浩 严家嫦 +1 位作者 莫丽兰 李玉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20期277-278,共2页
目的对提高诱导排痰成功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120例排痰困难的患者,根据诱导排痰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A组采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5 mL的雾化吸入方法... 目的对提高诱导排痰成功率的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120例排痰困难的患者,根据诱导排痰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各40例患者。其中A组采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5 mL的雾化吸入方法进行诱导排痰,B组采用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进行5 mL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诱导排痰,C组采用5 mL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雾化之后吸入的方法和15 min振动排痰的方法联合使用进行诱导排痰,并对这三种的排痰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对比发现,其中A组40例患者诱导排痰成功的有25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62.5%;B组40例患者诱导排痰成功的有30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75%;C组诱导排痰成功的有32例,诱导排痰产功率为80%。B组排痰成功率和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排痰成功率和B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5 mL浓度为5%的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和15分钟振动排痰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诱导排痰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法 排痰 成功率
下载PDF
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研究
12
作者 严家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7期1222-1223,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成功放置猪尾巴导管并持续引流,回顾分析护理措施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均无脏器损伤、感染及导... 目的探讨经皮猪尾巴导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护理措施。方法 3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经皮成功放置猪尾巴导管并持续引流,回顾分析护理措施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中31例症状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例死亡;均无脏器损伤、感染及导管堵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的患者要加强心理护理,注意术前准备、指导术中配合、密切观察术后病情变化,防止导管堵塞、脱落是保证引流成功,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包积液 猪尾巴导管 引流术 护理
下载PDF
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不适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奇花 严家嫦 +1 位作者 傅为清 张玉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13期1733-173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 目的探讨术前预适应锻炼对经桡动脉PCI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该院行经桡动脉PCI术的冠心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PCI术前进行预适应锻炼。对比两组患者肢体肿胀、睡眠状况及生活质量(QOL评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QOL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及术后5d观察组患者的SS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的肢体肿胀情况明显得到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经桡动脉PCI术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预适应锻炼有效提高经桡动脉PCI患者QOL评分及自理能力,改善其睡眠质量及肢体肿胀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I术 预适应锻炼 QOL评分 睡眠 肢体肿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