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宗攀 周少芳 +2 位作者 徐振楠 严富华 陈震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215-1219,1227,共6页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吸烟、乳房外伤、细菌感染、怀孕、哺乳、高泌乳素血症、口服避孕药、抗胰蛋白酶缺乏和自身免疫异常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是一种临床少见的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吸烟、乳房外伤、细菌感染、怀孕、哺乳、高泌乳素血症、口服避孕药、抗胰蛋白酶缺乏和自身免疫异常可能与其发生、发展有关,但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疼痛等。B超、钼靶和乳腺增强MRI对其诊断无特异性,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手段。该疾病治疗周期较长,通常为1~2年左右,且容易复发。本文就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免疫反应 细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 手术
下载PDF
新疆富蕴地区晚第四纪松散沉积的孢粉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严富华 麦学舜 李红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4-90,共7页
据对新疆富蕴吐尔洪及干沟等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这些剖面沉积时期的气候温和干燥,植被为荒漠草原或稀树草原。孢粉分析结果及^(14)C年龄数据说明,这些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属全新世。通过对取自断层两侧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研究,获知此断层的... 据对新疆富蕴吐尔洪及干沟等剖面的孢粉分析,揭示这些剖面沉积时期的气候温和干燥,植被为荒漠草原或稀树草原。孢粉分析结果及^(14)C年龄数据说明,这些沉积物的地质时代属全新世。通过对取自断层两侧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研究,获知此断层的形成时间不会早于全新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富蕴 第四纪 孢粉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 被引量:84
3
作者 赵希涛 朱大岗 +3 位作者 严富华 吴中海 马志邦 麦学舜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52,共12页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 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 48~ 1 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 (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 ,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 在西藏纳木错沿岸 ,发育了 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 48~ 1 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根据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纳木错及邻区末次间冰期 (MIS 5)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研究表明 ,纳木错与邻区的湖面变化可以划分为 1 1 6~37kaB .P .间的古大湖———“羌塘东湖”期、37~ 30kaB .P .间的“古纳木错”外流湖 -残余古大湖期和 30kaB .P .以来的纳木错 -藏北湖群期等 3大阶段。在MIS 5的古大湖阶段 ,包括纳木错、色林错等藏北高原东南部的众多大、中型湖泊 ,是互相连通的一个大湖 ,其范围可能超过了现代的藏北内、外流 (怒江 )水系的分水岭。在MIS 5e末的最高湖面时期 ,湖面面积可达7880 0km2 ,它或许还与藏北高原西南部和中南部的其他古大湖相连 ,成为面积巨大的网格状深水大湖———“羌塘湖”。通过纳木错湖面变化曲线与西昆仑古里雅、格陵兰、南极等冰芯和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变化曲线的对比可以发现 ,全球MIS 5的气温要高于末次冰期间冰阶(MIS 3) ,此时藏北高原为气候温和轻爽与湖面最高的大湖期 ;在末次冰期的两个冰阶 (MIS 4和MIS 2 )中 ,湖面明显下降 ,邻近的念青唐古拉山发育了小型山谷冰川 ;而在间冰阶MIS 3中 ,其气候波动的幅度 ,要比世界其他地区更加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西藏纳木错 晚第四纪 气候变迁 湖面变化 湖相沉积
下载PDF
西藏错鄂及邻区晚更新世高位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赵希涛 吴中海 +4 位作者 胡道功 严富华 马志邦 麦学舜 鄢犀利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1-298,共8页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及邻区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75.3~48.8kaBP间,当地植... 西藏那曲县西的错鄂(31°24′~31°32′N,91°28′~91°33′E,湖面海拔4515m)东南岸(嘎杂西北坡),发育了拔湖18~271m的湖相沉积。错鄂及邻区湖相沉积的U系法测年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至少在75.3~48.8kaBP间,当地植被经历了早期以松、蒿、桦为主的森林草原和晚期以松、蒿、水龙骨科为主的森林草原或森林等两个阶段,反映了气候由温和较干到温和偏干的状况,但晚期温度与湿度均较早期为高,而干燥度则略有降低。同时,包括错鄂盆地在内的“那曲盆地”则是古“羌塘东湖”的东半部。约在37kaBP左右,可能由于怒江的溯源侵蚀,切开了“羌塘东湖”与怒江的分水岭,使“羌塘东湖”的东半部古湖外泄,而成为外流区———怒江(上游那曲)流域的一部分。正因为有古湖外泄的一段历史,故可以理解钻穿了整个第四纪地层的错鄂孔B/M界线以上部分的地层较薄的原因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错鄂 晚更新世 高位湖相沉积 古植被 古气候 湖相沉积 邻区 西藏 第四纪地层 高位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与湖面变化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麦学舜 朱大岗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42-252,共11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和^(14)C测年结果表明,湖泊沿岸的6级湖岸阶地及拔湖约48~139.2m的高位湖相沉积形成于约120ka BP以来的晚第四纪。本文根据该套湖相层的发育和其中的孢粉组合特征对纳木错地区约120ka BP以来的湖面变化与古植被、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纳木错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经历了频繁的湖面波动、气候的冷暖与干湿变化以及森林-草原与草原植被的交替演化。其总体特征是:约115.9ka BP时,纳木错湖面最高。在116~78ka BP期间,该区气候温和凉爽或温和偏湿,植被以疏林草原与森林草原或森林的交替出现为特征,湖面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基本保持在拔湖140~88m之间。在78~53ka BP期间,该区气候干冷,植被以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大幅度下降,并在拔湖约36~48m之间波动。约53~32ka BP期间,气候转为温暖偏湿或温暖湿润,湖面波动于拔湖约15~28m之间,波动较为频繁。与阶地的发育相对应,该时期内包含了3次明显的暖期和湖面波动过程,区域植被主要以松、蒿、桦为主,为含一定量的冷杉的森林。其中36ka BP左右气候最温暖湿润,区域内可能出现针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约32~12ka BP期间,该区气候最为干冷,古植被以草原和疏林草原为主,湖面再次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最低可至拔湖约8m处,但通常维持在拔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 古气候 ^11C测年 孢粉记录 湖相沉积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30
6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武晓春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期.该期间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比今多100~200mm.3)4 0kaBP以来,气候整体较为干冷.纳木错湖面发生持续下降,其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1 4m.冰川进退和湖面波动表明,该期间内的气候波动过程分别与新冰期和小冰期相对应,其中又各包含了3次明显的冷期,其中新冰期期间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可达-6℃左右.约1970年以来,区域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化,造成念青唐古拉山西布冰川后退约120~200m,纳木错湖面上涨了约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记录 全新世大暖期 融冻扰动 古土壤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和湖面变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3 位作者 吴珍汉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28-935,共8页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 西藏纳木错湖相沉积的U系、14C年龄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纳木错沿岸的拔湖约1.5~8.3m和8.3~15.6m的T1和T2分别形成于末次盛冰期以来约(11.81±0.10)~(4.22±0.09)kaB.P.期间和(28.2±2.8)kaB.P.左右。该套湖相层的孢粉组合、地层和湖岸堤的分布表明,在末次盛冰期期间,纳木错湖面主要波动于拔湖12~20m之间,但湖面最低可达拔湖约8m。区域植被主要为以蒿和莎草科为主、含松和桦的草原。在约11.8~4.2kaB.P.期间,湖面波动于拔湖2~9m之间,区域气候整体较为暖湿。其中全新世大暖期出现在约8.4~4.2kaB.P.期间,气候温暖湿润,区域出现针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可能比现今多100~200mm,湖面扩张并升高,最高可达拔湖约1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 末次盛冰期 全新世大暖期 湖面变化 古植被 古气候
下载PDF
长江上源布曲盆地晚更新世湖相沉积的发现及其古植被与古气候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琦胜 赵希涛 +4 位作者 叶培盛 胡道功 吴珍汉 严富华 马志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27-533,共7页
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 (33°4 4′4 5 .2″N,92°11′2 8.1″E) ,发现一条拔河 0~ 18m的湖相沉积剖面。湖相沉积物的 U系测年结果为 88.9~ 5 6 .2 ka,确定其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结合... 在青海省西南部青藏公路东南侧的通天河支流——布曲北岸 (33°4 4′4 5 .2″N,92°11′2 8.1″E) ,发现一条拔河 0~ 18m的湖相沉积剖面。湖相沉积物的 U系测年结果为 88.9~ 5 6 .2 ka,确定其沉积时代为晚更新世早中期。结合孢粉分析结果 ,本文探讨了青海省西部地区通天河及布曲流域晚更新世早中期的古植被与古气候。初步研究表明 ,在该剖面的下部和上部沉积期间 ,当地生长松、桦、冷杉等乔木和蒿等草本植物 ,气候比较温暖湿润。剖面中部沉积期间 ,蒿、藜、禾本科和麻黄等草原植被明显增多 ,气候凉爽干燥。剖面沉积期间气候曾经历过温暖湿润和凉爽干燥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曲盆地 晚更新世 湖相沉积 古植被 古气候 U系年龄
下载PDF
北京地区末次冰消期气候环境变化记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魏兰英 彭贵 +3 位作者 严富华 尹金辉 卢演俦 刘荣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 对北京房山县长沟镇附近埋藏末次冰消期湖沼沉积物层序和岩性变化的观测资料,以及14C测年、孢粉分析、磁化率、有机碳δ13C值和有机质含量等测定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1)约13000aB.P.以前本区气候相当干冷,植被稀疏;2)约13000~12100aB.P.气候明显变暖,植被日趋繁茂,出现针叶-落叶阔叶林;3)约12100~10000aB.P.气候波动相当显著,十分不稳定,并在约11600~11300aB.P.和约10950~10480aB.P.气候明显向干冷逆转;而在这两个气候逆转之间出现相对湿润或温湿的气候。这一短期气候变化与北大西洋地区有相似之处,又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消期 气候变化 北京地区 气候环境 古气候
下载PDF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潇丽 刘小汉 +2 位作者 方爱民 琚宜太 严富华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5-39,共5页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本植物花粉总数占3 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 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 对采自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的7个土壤样品、2个冰碛岩样品和1个剪切泥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共获孢子花粉33个种属。乔木和木本花粉总数占94.5%,灌木和草本植物花粉总数占3 2%,蕨类植物孢子总数占2 3%。乔木和木本花粉中主要的优势种属为松属(Pinus)和桦属(Petula)以及少量的栗属(Quercus)、胡桃属(Juglans)、椴属(Tilia)和蒿属(Artemisia)等。根据孢粉组合及形态和颜色特征,认为其时代可能为上新世。说明晚第三纪以来,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可能有一个暖期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罗夫山 南极 晚第三纪 孢粉 乔木 灌木 形态
下载PDF
末次间冰期以来西宁市河谷沉积与环境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萍 蒋汉朝 +1 位作者 苏旭 严富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3-263,共11页
在西宁市区开展的钻探工作,获得了河谷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及沉积特征。通过对沉积厚度最大部位的2个钻孔岩芯的地层岩性、年代测试、孢粉组合及粒度分析等,探讨了西宁河谷平原区晚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的关系。认为现今西宁市河谷平原内的... 在西宁市区开展的钻探工作,获得了河谷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及沉积特征。通过对沉积厚度最大部位的2个钻孔岩芯的地层岩性、年代测试、孢粉组合及粒度分析等,探讨了西宁河谷平原区晚第四纪沉积与环境的关系。认为现今西宁市河谷平原内的主体沉积——低阶地沉积及上覆黄土堆积主要是末次间冰期旋回形成,在暖湿气候条件下沉积河流相砂砾石层,在干冷气候期接受风成黄土堆积,推测T3阶地形成于距今7.4万年前后气候由暖湿向干冷的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间冰期 河流阶地 钻探岩芯 光释光年龄 西宁
下载PDF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被引量:6
12
作者 童国榜 郑宏瑞 +4 位作者 杨振京 曹家栋 孔昭宸 严富华 罗宝信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1-96,共16页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气候旋回 气候模型 孢粉植物群气候 晚新生代
下载PDF
藏南古近系柳区砾岩孢粉化石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韦利杰 刘小汉 +4 位作者 严富华 麦学舜 周学君 李广伟 刘小兵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作者首次对柳区砾岩夹层中的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共鉴定出52个形态属。其孢粉组合特征是: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62.77%—83.19%),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11.95%—32.31%),蕨类植物孢子最少(4.80%—10.38%)。被子植物花粉以... 作者首次对柳区砾岩夹层中的泥岩和泥质粉砂岩进行了孢粉学研究,共鉴定出52个形态属。其孢粉组合特征是:以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62.77%—83.19%),其次是裸子植物花粉(11.95%—32.31%),蕨类植物孢子最少(4.80%—10.38%)。被子植物花粉以具孔类为主,三孔沟或三沟类花粉在组合中有一定含量。裸子植物花粉以具双气囊类居多。孢粉植物群的总体特征表明其时代可能为古近纪晚期。当时的古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气候较温暖湿润,主要为暖温带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柳区砾岩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藏南
下载PDF
罗布泊八一泉剖面孢粉组合及意义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永 赵振宏 +3 位作者 严富华 林景星 李清海 侯光才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出露近 7m厚的地层 ,从中系统进行孢粉组合分析 ,剖面可划分成三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 ,确定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晚更新世早期 ,该时代的确定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孢粉... 罗布泊东部八一泉剖面出露近 7m厚的地层 ,从中系统进行孢粉组合分析 ,剖面可划分成三个孢粉组合带。通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区域对比 ,确定其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 -晚更新世早期 ,该时代的确定为该区第四纪地层划分提供重要依据。孢粉组合特征表明 ,罗布泊地区中更新世晚期气候以温干为主 ,略有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泊 八一泉 孢粉组合 地层时代 更新世
下载PDF
论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袁恩培 严富华 魏琼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多元化发展,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者们有了更多样的艺术表现载体和设计作品也因科技而拓宽了实践空间。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视觉范畴的传播媒介...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表现方式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多元化发展,这使得视觉传达设计者们有了更多样的艺术表现载体和设计作品也因科技而拓宽了实践空间。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艺术设计视觉范畴的传播媒介,其应用在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环节中,有着对艺术符号语言进行重要的信息传递和沟通的作用,在设计教学的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也有不容忽视的客观影响。据此,本文对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在创新性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应用与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理论吻合,视觉传达设计教育主体的人文素质和技术素质协调统一,以及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方法的现代与传统的衔接统一进行了理性思考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多元化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信息素养 持续性
下载PDF
大连地区全新世泥炭沉积环境及海面波动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国海 高善明 +1 位作者 李元芳 严富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8-46,共9页
采用孢粉分析及^(14)C测年,本文认为大连沿海分布的泥炭层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中晚期及晚全新世早期的暖湿、温湿气候下富营养性湖沼环境。属草本植物为主的草本-木本型泥炭,沉积速度一般为0.7—1.1mm/a。全新世海侵,在辽宁海岸带约距今7... 采用孢粉分析及^(14)C测年,本文认为大连沿海分布的泥炭层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中晚期及晚全新世早期的暖湿、温湿气候下富营养性湖沼环境。属草本植物为主的草本-木本型泥炭,沉积速度一般为0.7—1.1mm/a。全新世海侵,在辽宁海岸带约距今7000年以前达最大范围。近5000年来,海面在下降过程中有波动和稳定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环境 海平面 波动
下载PDF
北京西山的冰缘期和更新世自然环境 被引量:12
17
作者 郭旭东 严富华 金增信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9-167,共9页
根据已发现的若干古冰缘现象,北京西山可以划分为6次更新世冰缘期。在冰缘期期间,地表气温比现今低12—15℃;冬季固体降水量比现今大;多年冻土深度达-3—20m以上;自然环境为稀树草原或冻原。中国东部冰缘区南界达38°N。
关键词 冰缘 更新世 自然环境
下载PDF
东灵山若干冰缘现象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旭东 严富华 张乃娴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00-102,共3页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m,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约56km 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4°2′,东经115°58′。它在地貌上属于亚高山,是洞察北京西山第四纪有无冰川作用最重要的一个窗口。事实证明,自第四纪以来,这里... 东灵山是北京西山的最高峰,海拔2303m,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约56km 处,地理座标为北纬34°2′,东经115°58′。它在地貌上属于亚高山,是洞察北京西山第四纪有无冰川作用最重要的一个窗口。事实证明,自第四纪以来,这里虽未发生过山岳冰川作用,但冰缘现象还能见到若干。现代山顶附近生长着灌丛和草甸,冰缘作用较弱。已发现的冰缘现象有下列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冰缘期 东灵山
下载PDF
老年中下段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与经腹TME切除术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严富华 王超洋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203-204,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中下段直肠癌患者TME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需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老年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每组32例,两组老年患者分别行经腹和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TME切除术。术后对两...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老年中下段直肠癌患者TME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需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老年中下段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每组32例,两组老年患者分别行经腹和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TME切除术。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和经腹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输血量、术后镇痛率、肠道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均低于经腹组(P<0.01或P<0.05);腹腔镜组总的术后并发症为7例(21.9%),经腹组总的术后并发症为18例(56.3%),腹腔镜组明显低于经腹组(χ2=7.94,P<0.01)。结论腹腔镜下行老年中下段直肠癌TME切除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中下段直肠癌 TME根治术 比较性研究
下载PDF
室温下动态塑性变形下AZ31镁合金的孪生特征及织构变化的EBSD表征 被引量:2
20
作者 娄超 张喜燕 严富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在轧制镁板材纵截面(即RD-ND面)分别切出样品轴绕法向(ND)方向旋转0°、30°、60°和90°的4种样品,并对它们进行室温下的动态塑性变形(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简称DPD)。EBSD分析方法应用于样品的微观组织及织... 在轧制镁板材纵截面(即RD-ND面)分别切出样品轴绕法向(ND)方向旋转0°、30°、60°和90°的4种样品,并对它们进行室温下的动态塑性变形(dynamic plastic deformation,简称DPD)。EBSD分析方法应用于样品的微观组织及织构变化的表征方面,发现随着角度的增大孪生体积分数逐渐增大。60°和90°的变形样品中,只存在86°〈1 210〉和60°〈10 10〉两种界面关系,且数量很多。在0°变形样品中,除极少量的{10 12}拉伸孪晶外,基本上都是{10 11}-{10 12}二次孪晶。30°变形样中,{10 12}拉伸孪晶和{10 11}-{10 12}二次孪晶为主要的孪晶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 动态塑性变形 EBSD 孪晶 基面织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