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
1
作者 严艺 张珂萌 +4 位作者 钟晚思 严慎强 张冰 程建华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 目的:探索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并在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血管内治疗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为2b级或3级,但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超过2分为无效再通,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无效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患者471例,平均年龄为68(57,74)岁,男性占比为68.9%,其中298(63.27%)例发生了无效再通。多因素分析显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无效再通的保护性因素包括合并心房颤动(OR=0.456,95%CI:0.282~0.737,P<0.01)、桥接静脉溶栓(OR=0.640,95%CI:0.416~0.985,P<0.05)、mTICI分级3级(OR=0.554,95%CI:0.334~0.918,P<0.05)、动脉闭塞性病变分级3级(OR=0.521,95%CI:0.326~0.834,P<0.01)、术后早期他汀类药物治疗(OR=0.509,95%CI:0.273~0.948,P<0.05);而危险性因素包括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高(OR=1.068,95%CI:1.049~1.087,P<0.01)、合并高血压病(OR=1.571,95%CI:1.017~2.427,P<0.05)、取栓次数多(OR=1.237,95%CI:1.029~1.488,P<0.05)、术后24 h发生出血转化(OR=8.497,95%CI:2.879~25.076,P<0.01)。此外,心源性栓塞(OR=0.321,95%CI:0.193~0.534,P<0.01)和其他类型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分类试验(TOAST)分型(OR=0.499,95%CI:0.260~0.961,P<0.05)与发生更低比例的无效再通相关。结论: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发生无效再通比例高,血管内治疗前桥接静脉溶栓和术后早期应用他汀类药可能可以降低无效再通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基底动脉 血管内治疗 再通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严慎强 万锦平 +1 位作者 国杨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27,共8页
目的:明确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25例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rt... 目的:明确合并颅内微出血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25例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并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评估患者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在磁敏感序列上评估微出血严重程度.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转化,以无出血转化为参照,分析不同出血转化类型的影响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症状性出血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225例患者平均年龄(66 29±13 01)岁,女性73例(32 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38 40±89 16)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1 40±5 89)分;共91例(36 1%)合并颅内微出血,微出血数目总计522个;共64例(28 4%)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43例(19 1%)为出血性脑梗死型,21例(9 3%)为脑实质血肿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溶栓治疗后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OR=4 957,95%CI 1 306~18 811,P=0 01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是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496,95%CI 1 381~8 849,P=0 008).结论:多发(≥3个)颅内微出血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rt-PA溶栓后的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并与溶栓治疗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颅内出血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Logistic模型 预后 神经系统 统计学(主题)
下载PDF
既往抗血小板治疗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严慎强 毛颖盈 +2 位作者 钟根龙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8-624,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对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分析2009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纳入溶栓前行磁敏感序列检查的患者,收集其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记录;根据ECASSII标准评估溶栓后出血转化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最终纳入分析449例患者,平均年龄(66.8±12.9)岁,女性151例(33.6%),男性298例(66.4%),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29.0±103.7)min,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为10(5-15)分;共172例(38.3%)合并颅内微出血,63例(14.0%)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增加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后血肿型出血转化风险(OR=0.809;95%CI:0.201。3.262:P=0.766),也不增加其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不良(mRS≥3)的比例(OR=1.517:95%CI:O.504—4.568;P=0.459)。而对于合并多发微出血(i〉3)的患者,既往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增加其梗死外出血转化风险(OR=9.737;95%CI:1.364。69.494;P:0.023),但对神经功能结局无显著影响(OR=1.697:95%CI:0.275。10.487;P=0.569)。结论:目前没有证据显示需要将既往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作为合并颅内微出血患者静脉溶栓的禁忌,而合并多发颅内微出血的患者需要更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输注 静脉内 预后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严晓波 张圣 +1 位作者 严慎强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4-60,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远期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因AIS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远期预后和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因AIS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的资料,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8分)、中度(9~15分)、重度(≥16分)三组,分别观察影响患者溶栓后的预后(3月时改良Rankin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及发生出血转化的因素。结果:共365例患者纳入分析:轻度134例、中度121例、重度110例。轻度AIS患者中,年龄[ OR=0.937,95%可信区间(CI):0.898~0.978;P=0.003]、基线NIHSS(OR=0.732,95%CI:0.564~0.950;P=0.019)、发病至治疗时间在270 min内( OR=4.109,95%CI:1.441~11.719;P=0.008)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基线血糖( OR=1.326,95%CI:1.009~1.743;P=0.043)是发生脑实质出血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度AIS患者中,年龄( OR=0.954,95%CI:0.924~0.984;P=0.003)、基线NIHSS ( OR=0.760,95%CI:0.619~0.933;P=0.009)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心房颤动( OR=3.307,95%CI:1.140~9.596;P=0.028)、收缩压( OR=0.967, 95%CI:0.943~0.991;P=0.008)是发生出血性梗死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心房颤动( OR=36.972,95%CI:1.770~772.462;P=0.02)是发生脑实质出血型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重度AIS患者中,基线NIHSS ( OR=0.808,95%CI:0.677~0.963;P=0.018)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未发现发生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不同严重程度的AIS患者,影响静脉溶栓后远期预后及发生出血转化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发病至治疗时间在270 min内是轻度AIS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心房颤动是中度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预后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被引量:5
5
作者 钟根龙 陈智才 +4 位作者 张睿婷 刘畅 周颖 严慎强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以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月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叶酸组(≥1... 目的:研究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以及伴发脑微出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月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集的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清叶酸水平,将患者分为高叶酸组(≥15.68 nmol/L)、低叶酸组(6.8~<15.68 nmol/L)和叶酸缺乏组(<6.8 nmol/L)。在T2-Flair序列上使用Fazekas评分方法,将患者分为轻度脑白质高信号组(0~3分)和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组(4~6分);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上评估脑微出血。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叶酸水平与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的相关性。结果:共有228例脑白质高信号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149例(65.35%),高叶酸组、低叶酸组和叶酸缺乏组的重度脑白质高信号患者比例分别为52.88%、73.33%和89.4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叶酸水平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低叶酸(OR=2.109,95%CI:1.112~4.001,P<0.05)和叶酸缺乏的患者(OR=6.383,95%CI:1.168~34.866,P<0.05)更容易出现重度脑白质高信号。脑白质高信号伴脑微出血组的叶酸水平低于不伴脑微出血组(13.42 nmol/L与16.51 nmol/L,P<0.01),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叶酸水平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叶酸水平低与重度脑白质高信号相关,但与脑微出血无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病 进行性多灶性 脑出血/病理生理学 叶酸 半胱氨酸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小时血压变异与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克勤 陈清梦 +2 位作者 严慎强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3-610,617,共9页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 目的:明确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24h血压变异对脑组织再灌注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多模式MRI检查或CT灌注扫描,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影像、溶栓后24h内动态血压监测资料,评估溶栓后24h再灌注情况及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记录血压均值和变异指标,后者包括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V)、上升变异(sv-rise)和下降变异(sv-drop)。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变异指标对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最终纳入188例患者,其中114例(60.6%)达到再灌注,74例(39.4%)未达到再灌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静脉溶栓后24h内收缩压连续变异(SBPsv),尤其是上升变异(SBPsv—rise)较大者不易达到再灌注(SV:OR=0.421,95%CI:0.187—0.950,P=0.037;sv—rise:OR=0.311,95%凹:0.137~0.704,P=0.005)。同时,静脉溶栓后24hSBPsv—rise高者不易达到早期神经功能恢复(OR=0.372,95%CI:0.166~0.832,P=0.016);SBPsv、SBPsv-rise和SBPsv—drop是溶栓治疗3个月后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SV:OR=6.381,95%a:2.132~19.096,P=0.001;SV.rise:OR=5.615.95%CI:2.152~14.654,P〈0.001;sv.drop:OR=3.009,95%CI:1.263~7.169,P=0.013)。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收缩压变异越大越不利于脑组织再灌注和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并与静脉溶栓治疗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不良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血压 再灌注
下载PDF
醒后缺血性卒中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临床结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翟丽萍 陈智才 +4 位作者 严慎强 钟根龙 张圣 徐梦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 目的: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醒后缺血性卒中(WUI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着重探讨高龄对WUIS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结局和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在多模式影像学检查指导下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WUIS病例资料。出血转化参照ECASSII标准,临床结局评估采用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3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良好。采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结果:2009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有6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其中68例为WUIS。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年龄〈80岁的WUIS患者,年龄≥80岁的WUIS患者中男性(41.2%与76.5%,P=0.007)及吸烟者(11.8%与43.1%,P=0.019)比例低,心源性卒中(64.7%与35.3%,P=0.034)比例高,溶栓后出血转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神经功能良好的比例低(52.9%与78.4%,P=0.043)。以临床结局良好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不是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0.524,95%CI:0.141-1.953,P=0.336)。以出血转化为因变量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合并心房颤动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4.947,95%CI:1.194-20.506,P=0.028),而年龄则不是WUIS患者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39,95%CI:0.972—1.111,P=0.262)。结论:高龄不增加WUIS患者在多模式影像检查指导下的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也不独立影响其神经功能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药物疗法 脑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出血 LOGISTIC模型 治疗结果
下载PDF
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4
8
作者 娄一萍 严慎强 +3 位作者 张圣 陈智才 万锦平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5,共8页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3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 目的:分析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出血转化、再灌注及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33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资料,包括临床、实验室、影像检查结果和溶栓后出血转化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评分,出血转化根据ECASSⅡ标准评定,改良Rankin评分≤2分定义为临床结局不良,将心房颤动对溶栓后出血转化风险以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脑血流达峰时间〉6 s区域定义为低灌注区,脑血流达峰时间〉8 s区域定义为严重低灌注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合并心房颤动与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不同低灌注区的再灌注情况.结果:合并心房颤动者共137例(占41.5%),心房颤动患者较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年龄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出血转化者多、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心房颤动对患者溶栓后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OR=0.920,95%CI:0.533~1.586;P=0.763)和病死率(OR=1.381,95%CI:1 096~1.242;P=0.466)均无显著影响;合并心房颤动不影响出血性脑梗死型出血转化(OR=1.676,95%CI:0.972~3.031;P=0.088),但增加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OR=3.621,95%CI:1.403~9 344;P=0.008);心房颤动会增加严重低灌注区的再灌注(OR=10.57,95%CI:1.16~96.50;P=0.037).结论:合并心房颤动增加严重低灌注区的再灌注,也增加脑实质血肿型出血转化的风险,但心房颤动不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急性病 脑缺血 药物疗法 卒中 药物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神经系统 出血 再灌注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磁共振波谱学 统计学(主题)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利用CT灌注评估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并预测血管再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清梦 许绿依 +3 位作者 严慎强 张晓程 张圣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1-617,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CT灌注图像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的血栓长度进行评估,并探讨其对静脉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纳入溶栓前行CT灌注检查提示急性大脑中动脉近端(M1)闭塞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通过CT灌注动态血管图像测量血栓近端与远端,定义为血栓长度,利用动脉闭塞病灶(AOL)量表评估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随访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血栓长度与静脉溶栓后大脑中动脉再通及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寻找血栓长度的最佳切点。结果:患者纳入分析56例,平均年龄(68.8±11.7)岁,男性、女性均28例(50.0%),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14.3±82.0)min,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位数为13(四分位距为8-17)。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患者共42例(75%),血栓平均长度为(9.0±4.7)mm;血管未再通患者共14例(25%),血栓平均长度为(10.0±5.4)mm。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栓长度能独立预测静脉溶栓24h后大脑中动脉再通(OR=0.869;95%CI:0.764~0.987;P=0.031),且血栓长度11.3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血管未再通的最佳切点(AUC=0.697,敏感度71.4%,特异度76.2%)。同时,血栓长度亦是静脉溶栓后3个月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80;95%CI:1.023—1.362;P=0.023),且血栓长度9.9mm是提示静脉溶栓后不良神经功能结局的最佳切点(AUC=0。689,敏感度64.7%,特异度71.4%)。结论:CT灌注可以额外获得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血栓长度的信息,并且该血栓长度能有效预测静脉溶栓24h后血管再通及3个月神经功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死 大脑中动脉/药物疗法 卒中/药物疗法 急性病 脑缺血/药物 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治疗应用 血栓溶解疗法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栓形成
下载PDF
颅内微出血的影像——病理联系及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0
作者 毛颖盈 严慎强 楼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0期871-877,共7页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新技术的发展,颅内微出血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近来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成为脑血管病和痴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涉及微出血影像学与病理表现关系及机制的研究并不多。本综述将从微出血影... 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新技术的发展,颅内微出血的检出率大幅提高,近来相关研究呈爆发式增长,成为脑血管病和痴呆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涉及微出血影像学与病理表现关系及机制的研究并不多。本综述将从微出血影像学检查和病理研究这两个方面,总结文献中颅内微出血的影像学诊断、影像-病理联系、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旨在为微出血相关的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微出血 机制 病理学 影像学 血脑屏障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后继发梗死区外出血转化1例临床报道
11
作者 曹进 严慎强 楼敏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11期942-945,共4页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2岁,因"突发言语困难伴右侧肢体乏力4 h"于2012年3月14日经急诊入院。患者于4 h前(6∶00 am)醒来后发现言语困难,右侧肢体乏力,但仍可活动肢体,可步行,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送至我院急诊。考虑"...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2岁,因"突发言语困难伴右侧肢体乏力4 h"于2012年3月14日经急诊入院。患者于4 h前(6∶00 am)醒来后发现言语困难,右侧肢体乏力,但仍可活动肢体,可步行,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送至我院急诊。考虑"脑血管病"可能,启动"溶栓流程"。既往史:2型糖尿病10余年,具体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不详。否认高血压病、吸烟、饮酒等病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缺血性卒中 溶栓 出血转化
下载PDF
重视脑白质高信号的异质性和临床重要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楼敏 严慎强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1期2165-2167,共3页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表现为在磁共振T2加权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双侧侧脑室周围或皮质下白质多发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高信号。WMHs也被称脑白质疏松,是由Hachinski等在1987年首... 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s),表现为在磁共振T2加权或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双侧侧脑室周围或皮质下白质多发的点状、斑片状或融合性高信号。WMHs也被称脑白质疏松,是由Hachinski等在1987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脑皮质下白质的异常CT表现,即白质密度减低。WMHs普遍存在于老年人群中,据统计,60~70岁的人群中80%以上患有WMHs,而到80~90岁则几乎可达100%,因此常常被认为是一种老龄化现象,被许多医生所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高信号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异质性 临床 脑皮质下 老年人群 脑白质疏松 T2加权
原文传递
杭州市2009-2010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戚建江 刘辉 +6 位作者 贾莹 朱晓霞 罗军 李秀央 郁肖夫 赵晓刚 严慎强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3期315-317,共3页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杭州市中小学生2009-2010学年健康检查资料,对营养状况分布、部分学生常见病和阳性体征检出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不良、肥胖、肺活量不及格、高血... 目的:了解杭州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获取杭州市中小学生2009-2010学年健康检查资料,对营养状况分布、部分学生常见病和阳性体征检出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不良、肥胖、肺活量不及格、高血压、视力不良、龋齿的检出率分别为7.96%、12.27%、23.66%、6.25%、70.33%和21.94%。结论:杭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肥胖与营养不良、视力不良、龋齿和贫血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应持续开展监测、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体质健康 营养 常见病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对不同时间窗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娄一萍 张圣 +2 位作者 严慎强 万锦平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61-667,共7页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 目的 分析不同发病-溶栓时间窗内,合并心房颤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0月本科接受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根据时间窗分为3组[≤3.0 h(A)、>3.0h且≤4.5 h(B)和>4.5 h(C)组,通过多因素分析3组患者心房颤动对溶栓后出血性梗死(HI)、脑实质出血(PH)及良好神经功能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2分]的影响.结果 共3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A组101例(29.3%),B组157例(45.5%),C组87例(25.2%).3组患者中,心房颤动分别占51/101 (50.5%)、59/157(37.6%)和35/87 (40.2%),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62,P=0.113);HI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17/101(16.8%)、35/157(22.3%)和18/87(20.7%);PH型出血所占比例分别为5/101(5.0%)、16/157(10.2%)和9/87(10.3%),出血转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78,P=0.370);3组间良好神经功能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01(51.5%),84/157(53.5%),41/87(47.1%),χ2=0.913,P=0.633].经多因素校正后发现:C组心房颤动可增加HI型出血风险(OR=1.208,95% CI0.498~2.930,P=0.677),并发现心房颤动增加B组PH型出血风险(OR=3.757,95% CI1.133~12.457,P=0.030).心房颤动对神经功能结局无独立影响.结论 合并心房颤动不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结局,但增加时间窗>3.0h且≤4.5 h溶栓患者的PH型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脑缺血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时间 预后
原文传递
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安荔 张旭婷 +1 位作者 严慎强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 分析症状性和非症状性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BD)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及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的1044例住院患者,从影像上进行BD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症状组... 目的 分析症状性和非症状性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BD)患者的临床表现、检验及影像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检查的1044例住院患者,从影像上进行BD判断,根据临床表现分为症状组与非症状组,以及血管性症状者和压迫症状者,分别对两组进行基线数据的对比,包括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血糖、血脂、血压、尿酸、肾功能等.结果 76例患者符合BD诊断,症状性BD患者(n=24)的基底动脉直径大于非症状性BD者[n =52;(4.7-±0.9) mm与(4.2±1.0)mm,t=-2.289,P=0.025].症状性BD患者的舒张压、尿酸水平[分别为(94.0±16.7) mmHg与(86.9 ±12.0) mmHg,1 mmHg =0.133kPa,t=-2.113,P=0.038;(333.3±120.7)μmol/L与(267.6±84.6)μmol/L,t=-2.724,P=0.008]均较非症状性BD者增高.血管性症状的患者(n=18)基底动脉直径显著大于无血管性症状者[n=58;(4.9±0.8)mm与(4.2±1.0) mm,t=-2.612,P<0.05].压迫症状组患者(n=6)尿酸[(374.5±51.9) μmol/L与(281.1±101.6) μmol/L,t=-2.216,P<0.05]及血IgA水平[(1.44±0.28) g/L与(2.48±0.78) g/L,=5.660,P<0.05]都高于非压迫症状组(n=70).结论 BD患者有无临床症状与基底动脉直径相关,症状性BD患者的基底动脉直径更宽.对BD患者尽早严格控制血压可能有利于减少症状(尤其是血管性症状)的发生率,对尿酸增高的BD患者可考虑降尿酸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压 尿酸
原文传递
基于社区抽样调查数据的颈动脉疾病预测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童璐莎 姜雯红 +2 位作者 严慎强 楼敏 张建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01-805,共5页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拟定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杭州市2个社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的卒中筛查数据共14 226例,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自愿参加筛查项目且完成血压、空腹血脂...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为临床工作中拟定筛查指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杭州市2个社区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的卒中筛查数据共14 226例,年龄≥40岁的常住居民自愿参加筛查项目且完成血压、空腹血脂、空腹血糖及颈部血管B超检查,随机抽样1000例进行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为结局,以是否出现颈动脉内膜斑块/内膜增厚分为2组,对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和Logistic回归,建立评分模型并以C值检验预测效能.结果 随机抽取的1000例样本中,164例有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独立危险因素为高龄、男性、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LDL-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最佳预测模型的C值=0.804,高危诊断点3.5,敏感度0.713,特异度0.757.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更简便有效的颈动脉斑块/内膜增厚的预测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颈动脉筛查和卒中一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内膜增厚 颈部血管彩超 卒中一级预防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脑白质T2高信号与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秀娣 严慎强 +6 位作者 胡海涛 陈智才 万锦平 林悦涵 吴继敏 丁美萍 楼敏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70-374,共5页
目的明确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我科并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4... 目的明确脑白质高信号(WMHs)的严重程度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静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以及3个月后神经功能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就诊于我科并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44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利用改良Schelten量表评定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出血转化根据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m(ECASSm)标准评定,改良Rankin评分I〉2分定义为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结果144例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年龄为(66.6±12.6)岁,女性46例(31.9%),发病至溶栓时间为(241.9±88.4)rain,溶栓前NIHSS为(12.31±5.98)分,脑白质高信号评分为(7.81±4.93)分。共28例(19.4%)影像学表现为溶栓后出血转化,其中18例(12.5%)为出血性梗死(H1)型,10例(6.9%)为脑实质出血(PH)型。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MHs严重程度不增加HI型风险(OR=1.017,95%C10.919~1.126,P=0.744),对PH型风险亦无增加(OR=1.025,95%C10.895~1.175,P=0.7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脑白质高信号严重程度是神经功能结局不利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5,95%CI1.036~1.244,P=0.007)。结论严重WMHs不增加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后的出血转化风险,但与卒中后不利神经功能结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脑白质疏松症 血栓溶解疗法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