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南通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8,共3页
-
文摘
在美术学科地方文化资源的选用标准方面,其内容要符合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要注意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还要注意能与时代变化、社会发展有相应的联系。这样的地方文化资源,不论其呈现的形式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内容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都可以视为有效的课程教学资源。就南通而言,可以通过基础美术教育,促进乡土美术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应用,保护各民族文化生态的多样性,维护本土文化的固有价值。
-
关键词
美术
教学
地方文化资源
南通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浅议乡土美术教材的编写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78,共2页
-
文摘
乡土美术教材既是国家美术教材的有力辅助与必要补充,也是构建学校美术教学特色的有效载体。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整合乡土美术资源,合理、有效地组织、编写好乡土美术教材,使之更好地为课程建设与教学服务,已经成为当前美术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
关键词
美术教材
乡土美术
编写
新课程改革
有效载体
教学特色
教学服务
课程建设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试论美术乡土教材的开发
被引量:2
- 3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江苏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0年第4期107-108,共2页
-
文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首次对美术课程进行了较大范围的扩展,并开始重视对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1992年公布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要按10—20%的课程比例补充乡土教材,以反映当地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美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课标外美术活动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
关键词
美术课程
乡土教材
开发
九年制义务教育
90年代以来
地方课程资源
有机组成部分
学校美术教育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术基础教育与文化的融合
被引量:2
- 4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2,共3页
-
文摘
本文认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理、历史、经济条件中形成,并在时间的长河中从人们的生活中撷取和养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美术就是串联在文化这根细丝上的一颗不可缺少的明珠。由此,探讨了美术基础教育与文化融合的现实可能性。
-
关键词
美术基础教育
文化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美术学科的文化内涵
- 5
-
-
作者
严抒勤
-
出处
《陕西教育(教学)》
2005年第10期23-24,共2页
-
文摘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性质与价值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正确理解这里所谓的"文化",站在文化层面进行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历史和文化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宗旨.
-
关键词
文化内涵
美术学科
全日制义务教育
文化价值观
美术课程标准
人类历史
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性质
积极参与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H315.9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只为那浓浓乡土情
- 6
-
-
作者
严抒勤
-
出处
《美术之友》
2009年第5期28-29,共2页
-
文摘
地方美术文化资源中的美术价值、审美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几千年社会和文化积淀的结果。人们的"忽视"和"淡漠"是以忘却这些沉甸甸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代价的。为了那浓浓的乡土情、为了曾经的生活俗、为了留住记忆中精妙绚丽的南通艺术文化,江苏美术出版社重磅推出《悠悠乡土情》和《打开一扇窗》两本书目的就在于此。
-
关键词
乡土
美术出版社
文化资源
审美观念
文化积淀
艺术形式
艺术文化
书目
-
分类号
J209.2
[艺术—美术]
-
-
题名美术课程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刍议
被引量:3
- 7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上海教育科研》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72,共2页
-
文摘
一、问题的提出
乡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指根据教学对象所处的相对区域中具有自己文化和独特内容的、符合美术课程相应要求的一种资源的整合体,可以包括各种知识、技能、经验、智慧、感受等因素。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以发挥地方和学校的资源优势,满足本地区学生在美术学习和活动中的各种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
-
关键词
课程资源开发
地方文化资源
美术课程
乡土美术
美术学习
美术知识
生活经验
教学对象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建构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4
- 8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教学研究室
-
出处
《中国美术教育》
2003年第2期13-16,共4页
-
文摘
中小学美术综合课程结构和形态 目前,我国综合课程的研究多半集中在“多学科课程(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亦即结构性综合课程层面上。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分科课程在我国由来已久,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虽然其显露的弊端已引起中国高层的重视,但因其尚能适应现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和社会需要。
-
关键词
中小学
综合课程
建构
美术课程
课程结构
教学方法
课程开发
学习内容
-
分类号
G633.955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民间美术欣赏系列之七江苏民间美术欣赏——南通板鹞
- 9
-
-
作者
严抒勤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美术教育》
2012年第5期90-93,共4页
-
文摘
风筝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两干余年的历史。它同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一样,曾在人类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作用,并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编入《中国科学技术史》。风筝在古代被称为“鹞”或“鸢”。据史料记载,“鸢”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说左》记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另据《鸿书》记载,“公输班制木鸢以窥宋城”;鲁班也曾制作过木鸢,由此不难看出木鸢至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且有可能是战争之时用于作战。汉代起也称其为“鹞子”。在江苏南通民间有关于韩信、张良放飞“鹞子”的传说,说的是这两位古人制作了一具“铁鹞子”,大且牢固,用铁索放飞,上能乘人。一次,张良坐铁鹞,从通州(南通古称)江边十万步荡(地名),直飞到浙江杭州西子湖畔的故乡。他见地上有两位如花似玉的女子在芝麻田里削草,便唱起了一首调情的山歌。但田里削草的不是别人,一个是他的结发妻子,另一个是他的亲生女儿。张良又羞又愧,身子一晃,从铁鹞子上跌落下来,摔死在西子湖里。据说西子湖枯水时节,还能看到铁鹞子。五代时,在纸鹞上系竹哨,风入竹哨,声如古筝鸣响,才开始正式命名为“风筝”。从地域匕看,风筝起源于江苏北部,是苏北民间工艺的卓越创造。随着历史的发展,风筝从长江以北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据清光绪年间的《通州直隶州志四卷·民斌志》载:“风鸢,出自如皋,自草虫、鱼鸟,以至仙佛,无所不具,一排九雁十三雁者可折叠藏之。”《瓶湖懋斋记盛》有云:“风筝放飞时节,江海之滨,蓝天之上,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大小不一的风筝比高竞翔,争奇斗艳,蔚为壮观。
-
关键词
民间工艺
美术欣赏
南通
《中国科学技术史》
江苏
《瓶湖懋斋记盛》
春秋战国时期
“四大发明”
-
分类号
N09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
-
题名江苏省“民间美术进课堂”活动在南通举行
- 10
-
-
作者
严抒勤
-
出处
《中国美术教育》
2007年第6期64-65,共2页
-
文摘
民间美术是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地方、校本美术课程资源的宝库。为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传统美术文化,继承和发扬传统优秀美术文化.江芥省教研室从2005年起在全省开展“民间美术进课堂”教研活动,并每年举行一届现场交流活动,第一、二届现场交流活动分别在徐州和苏州举行,
-
关键词
民间美术
进课堂
江苏省
南通
美术文化
交流活动
课程资源
引导学生
-
分类号
G642.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