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国时期的民族政策 被引量:13
1
作者 严昌洪 李安辉 吴守彬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民国时期民族政策的思想是在中国传统民族主义与西学东渐浪潮之下的西方民族主义双层影响下的产物。民国时期民族政策主要包括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三个阶段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既有历史的进步性,也有时代的局限性。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民族政策 北洋军阀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下载PDF
论汤化龙在武昌首义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严昌洪 肖建东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17,共4页
汤化龙是晚清时期激进的立宪派人物,在武昌首义前夕毅然转向革命,武昌首义爆发后他立即成为武昌首义的核心领导成员,为维护首义大局甚至委曲求全,在倡导和推动辛亥革命、组织湖北军政府、制订湖北军政府对外政策、策反清廷海军、制订《... 汤化龙是晚清时期激进的立宪派人物,在武昌首义前夕毅然转向革命,武昌首义爆发后他立即成为武昌首义的核心领导成员,为维护首义大局甚至委曲求全,在倡导和推动辛亥革命、组织湖北军政府、制订湖北军政府对外政策、策反清廷海军、制订《鄂军政府组织条例》与《鄂州约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全国辛亥革命和此后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实际的示范作用,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其历史影响非常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昌首义 汤化龙 民主 宪政
下载PDF
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风俗调查与改良活动述论 被引量:14
3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77,共7页
2 0世纪 30年代 ,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 ,各省市县开展了一次广泛的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这次活动是配合刚取得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进行社会整合 ,加强社会控制而进行的。本文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各地风俗调查和陋俗改良活动... 2 0世纪 30年代 ,由国民政府内政部发起 ,各省市县开展了一次广泛的风俗调查与陋俗改良活动。这次活动是配合刚取得全国政权的国民党进行社会整合 ,加强社会控制而进行的。本文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收藏的各地风俗调查和陋俗改良活动的材料 ,对这次活动进行研究和评价 ,从而从一个侧面探讨国家、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30年代 国民政府 风俗调查 风俗改良
下载PDF
德国与袁世凯政府 被引量:3
4
作者 严昌洪 肖建东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8,共5页
在袁世凯组织清廷责任内阁时期、袁世凯确立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时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德关系客观上朝着互利并逐步趋向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德两国同处于不利的国际环境和中德两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客观互... 在袁世凯组织清廷责任内阁时期、袁世凯确立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时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中德关系客观上朝着互利并逐步趋向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方向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德两国同处于不利的国际环境和中德两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客观互利需要。同时也说明,在辛亥革命模仿西式民主与西式外交精神的影响下,近代中国的对德外交逐步由被动走向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关系 袁世凯政府 客观互利
下载PDF
关于建立武汉学的构想 被引量:6
5
作者 严昌洪 汤蕾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10,共5页
武汉学是对武汉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的整合型学科,是城市地方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武汉地区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为研究背景,以既有的广泛研究成果为基础。创建武汉学的条件业已成熟,并将产生较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但是... 武汉学是对武汉的历史文化与现实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的整合型学科,是城市地方学的一个分支。它以武汉地区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为研究背景,以既有的广泛研究成果为基础。创建武汉学的条件业已成熟,并将产生较高的学术和社会价值。但是,作为一门初创之学,武汉学需要在市政府和广大研究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建立和完善学科体系,深入探讨武汉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设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开展国内外合作研究,将武汉研究推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学 城市地方学 武汉历史 武汉文化
下载PDF
近代人力车夫群体意识探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71,共9页
人力车夫是伴随着人力车的传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城市下层社会职业群体。该群体由城市贫民、进城农民和其他失业人员构成,人数众多,具有素质低和流动性、分散性等特点。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微弱联系和与外界的比较形成了同行意识、同乡意... 人力车夫是伴随着人力车的传入而出现的一个新的城市下层社会职业群体。该群体由城市贫民、进城农民和其他失业人员构成,人数众多,具有素质低和流动性、分散性等特点。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微弱联系和与外界的比较形成了同行意识、同乡意识和穷人意识等初级的群体意识。经过知识界的启蒙和共产党的教育,他们的群体意识提升到阶级意识、民族意识的高度,并为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为了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进行了积极的斗争。文章指出,人力车夫群体意识的提升有赖于本阶级的认同,社会的接纳,国家的帮助,有赖于启蒙、灌输、培养。人力车夫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对他们更多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车夫 群体意识 阶级意识 民族意识
下载PDF
马路上的对抗——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管理问题透视 被引量:8
7
作者 严昌洪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24,共9页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骤增,带来包括流动人口问题、社会治安问题、交通秩序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当局和租界当局为缓解人力车夫带来的社会问题的压力,对人力车夫加以管理,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也协调人力车夫与各方面的关系,解决人力车夫与车行、与其他交通行业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取缔人力车过程中也对人力车夫施以各种救济。但由于管理主体与被管理者的对立,管理产生了负面效应,导致马路上的对抗。当局取缔人力车的举措,终因在解决失业车夫出路问题和解决城市交通替代问题上缺乏可行的制度安排,遭到广大人力车夫及社会各界的抵制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人力车夫 问题 当局 管理 对抗
下载PDF
试论民国初年部院之争 被引量:5
8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7,共7页
1 91 3年 ,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就关于《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所定民事上告期限和上告程序是否可由大理院变更、前清《禁革买卖人口条款》是否可由司法部认定无效两个法律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到 :论辩双... 1 91 3年 ,北京临时政府司法部与大理院之间就关于《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所定民事上告期限和上告程序是否可由大理院变更、前清《禁革买卖人口条款》是否可由司法部认定无效两个法律问题展开了一场论争。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到 :论辩双方互相指责对方违背《临时约法》,反映了辛亥革命、民主思想的深入人心 ;部分官员对新旧法律制度进行整合时 ,在践行“三权分立”、坚持“司法独立”方面进行了真诚的努力 ;论争暴露了政权更迭之初行政制度和法律制度因草创而不够完备 ,促使人们对有关法律、制度进行修改 ,使其臻于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初年 司法部 大理院 临时约法 三权分立
下载PDF
国内外城市地方学研究综述 被引量:4
9
作者 严昌洪 汤蕾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45-49,共5页
随着世界城市化趋势的加强,城市地方学作为新兴的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世界建立和发展起来。就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城市地方学的研究仍集中在一些重要城市,城市地方学研究继续发展的空间很大。通过对当前中国大陆地区的上海... 随着世界城市化趋势的加强,城市地方学作为新兴的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全世界建立和发展起来。就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城市地方学的研究仍集中在一些重要城市,城市地方学研究继续发展的空间很大。通过对当前中国大陆地区的上海学、北京学、温州学,港澳台地区的香港学、澳门学、台北学以及国外的东京学、伦敦学等城市地方学研究进展的梳理与综述,以期有助于此学科研究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方学 上海学 北京学
下载PDF
近代商业学校教育初探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6期122-129,共8页
中国古代商业教育采取学徒制形式。到了近代 ,由于学徒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商业学校教育兴起。本文考察了商业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 ,回顾其兴起与发展的历程 ,介绍其学制、课程、教材、师资、管理以及学生来源与出路 ,兼论新式商... 中国古代商业教育采取学徒制形式。到了近代 ,由于学徒制度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商业学校教育兴起。本文考察了商业学校教育兴起的原因 ,回顾其兴起与发展的历程 ,介绍其学制、课程、教材、师资、管理以及学生来源与出路 ,兼论新式商业学校出身的商人与传统经验型商人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商业学校 商业教育
下载PDF
从弱势群体特征看民国时期人力车夫救济制度 被引量:7
11
作者 严昌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69-78,共10页
人力车夫是民国时期亟待救济的一个弱势群体,具有生存资源匮乏、生存状态恶劣、生存地位边缘化、生存心理脆弱等弱势群体特征。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方式救济人力车夫,其间救济方式出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本文从人力车夫弱势群体... 人力车夫是民国时期亟待救济的一个弱势群体,具有生存资源匮乏、生存状态恶劣、生存地位边缘化、生存心理脆弱等弱势群体特征。政府和社会采取多种方式救济人力车夫,其间救济方式出现了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本文从人力车夫弱势群体的特征出发,对当时的救济制度进行了客观的审视和实事求是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车夫 弱势群体 救济制度
下载PDF
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 被引量:6
12
作者 严昌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6-113,共8页
本文用民俗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认为"父母之命"和"结二姓之好"的议婚过程,折射出女子无个人意志可言;"广家族,繁子孙"的婚姻目的,折射出妇女无个人幸福可言... 本文用民俗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中国旧式婚礼所折射的妇女地位问题,认为"父母之命"和"结二姓之好"的议婚过程,折射出女子无个人意志可言;"广家族,繁子孙"的婚姻目的,折射出妇女无个人幸福可言;各种禁忌与厌胜仪式,折射出对妇女的歧视;"跪茶"之礼与"拜柽"之俗,折射出妇女无独立人格可言;"闹房"陋习与"验贞"恶俗,折射出对妇女的侮辱;"踩门槛"与"抢新房"中的对抗,折射出妇女对不平等地位的抗争;而旧式婚礼的改良与"文明婚礼"的出现,折射出近代妇女地位的有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式婚礼 妇女地位 风俗改良
下载PDF
世纪的觉醒——上世纪之交中国人对20世纪的认知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3,共9页
中国人使用的“世纪”一词 ,来自日文。“世纪”概念的引进 ,使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 ,又扩大了时间范围 ,人们认识历史 ,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视角 ,把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新的百年里 ,于是在 1 9世纪与 2 0... 中国人使用的“世纪”一词 ,来自日文。“世纪”概念的引进 ,使国人对世界的认知在扩大空间范围的同时 ,又扩大了时间范围 ,人们认识历史 ,思考问题又多了一种视角 ,把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新的百年里 ,于是在 1 9世纪与 2 0世纪之交 ,许多中国人表现出对新世纪的热情关注。人们从不同角度对今后世界和中国的历史走向进行了分析 ,大体上揭示了后来成为 2 0世纪历史潮流的三大问题 ,即民族主义、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认为 2 0世纪的中国 ,必将建成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 ,以崭新的姿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对 2 0世纪认知的基础上 ,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中国人民产生了忧患意识 ,爱国学生产生了使命感。于是 ,在三民主义旗帜的号召下 ,具有忧患意识的中国人起而为实现自己的使命——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 ,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认知 中国人 中国 历史
下载PDF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文化侵略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昌洪 黎霞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5,共6页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实施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一系列侵略暴行。本文从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政策及组织、对中华文化的劫掠与摧残、实行文化专制与奴化教育等三个方面概括论述日本对华文化侵略的历史罪行。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文化侵略 文化专制 奴化教育
下载PDF
五四运动与社会风俗变迁 被引量:10
15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62-70,162,共10页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 五四运动对于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化运动在民国初年出现了强劲势头,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物质和思想基础,也为社会风俗的演变提供了条件,并提出了要求,即批判和摈弃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旧风俗,从而建设一种新的生活。一批以改造中国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与青年学生把目光下移,用各种方式向民众宣传移风易俗的道理,促进了社会风俗的转移。当时的移风易俗思潮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绝对化的思维方法、过激的言行与脱离实际的主张,对后来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它那种对旧道德、旧礼俗不妥协的彻底清算态度和革命精神,使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风俗演变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社会风俗
下载PDF
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鸟瞰 被引量:5
16
作者 严昌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4-11,共8页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 辛亥革命研究已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本文对20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分四个阶段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指出1900-1949年是奠基阶段;1949-1966年辛亥革命研究在曲折的道路上前进,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同时因“左”的思潮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1966-1976年辛亥革命研究的学术活动陷于停顿;1976年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研究领域日益拓宽,研究内容逐步深化,辛亥革命研究取得长足的发展。展望21世纪,辛亥革命研究将会继续深入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辛亥革命研究 回顾
下载PDF
义和团运动与民间风俗 被引量:2
17
作者 严昌洪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5-61,共7页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义和团以其坚决的反帝行动、盲目的排外情绪和独特的斗争形式演出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以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发动的戊戌维新...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义和团以其坚决的反帝行动、盲目的排外情绪和独特的斗争形式演出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领胶州湾以后,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危机。资产阶级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发动的戊戌维新运动,被封建统治者扼杀在戊戌六君子的血泊中;而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羽毛未丰,尚处于初期的发动阶段;无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阶级力量。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使命历史地落到了中国农民的肩上。中国农民深受外国侵略之苦,在民教冲突中又受中国封建官府的压抑,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人们便把愤懑情绪发泄到外国传教士及其羽翼下的教民身上,发泄到外国侵略者在自己家园所修筑的铁路、所埋植的电杆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统治者 义和团运动 阶级力量 宗教信仰 外国传教士 危机 德国人 民族 导火线 政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辛亥革命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8
作者 严昌洪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0期11-16,共6页
文章回顾了 20世纪最后 10年辛亥革命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辛亥革命史研究,应致力于加强或拓展发掘辛亥革命的有关史料;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某些既有的规范认识;进一步从纵向和横向上拓展视角和范围;实... 文章回顾了 20世纪最后 10年辛亥革命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辛亥革命史研究,应致力于加强或拓展发掘辛亥革命的有关史料;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某些既有的规范认识;进一步从纵向和横向上拓展视角和范围;实现由单一的政治史研究范式向“总体的”、“综合的”社会史范式转换,开辟出辛亥革命研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研究 综述
下载PDF
近代武汉社会风俗的嬗变 被引量:2
19
作者 严昌洪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74-78,共5页
社会风俗嬗变之滥觞清末五十年(1861—1911),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武汉社会风俗由传统向近代嬗变的滥觞时期。城市近代化的历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使武汉社会风俗发生了演变。 1、近代物质文明的冲击 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 社会风俗嬗变之滥觞清末五十年(1861—1911),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也是武汉社会风俗由传统向近代嬗变的滥觞时期。城市近代化的历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使武汉社会风俗发生了演变。 1、近代物质文明的冲击 1861年,汉口被迫开埠通商,大一统的封建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出现躁动与不安,传统风俗在西俗的冲击下开始发生嬗变。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风俗 武汉经济 城市近代化 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文明 生活方式 风俗习惯 辛亥革命 社会风尚 嬗变
下载PDF
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努力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昌洪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6,共7页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 本文从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论述孙中山的教育思想,指出孙中山针对国民素质低下的一些表现,提出了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一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养成具有较高素质的国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大力推行普及教育,积极提倡教育平等,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热情支持女子教育,极力促进教育改革,同时非常关注社会教育。从孙中山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思想中,可看到中国传统与西方文明的多重影响,并有与时俱进、与国情结合的价值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国民素质 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