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女学生的婚恋观(1927-1937)
1
作者 严梅梅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9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即经过了新式婚恋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熏陶,又深受"贤妻良母"教育宗旨影响而成长的女学生注定具有传统与新式的双重矛盾人格。有因在其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临新式婚恋观在践行中遭受质疑,...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即经过了新式婚恋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熏陶,又深受"贤妻良母"教育宗旨影响而成长的女学生注定具有传统与新式的双重矛盾人格。有因在其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面临新式婚恋观在践行中遭受质疑,传统大家长制势力的阻挠,社交公开受到舆论冲击,独身主义的出现等诸多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得女学生在践行理想时显得即激进又保守,即主动又被动。这时期的女学生处在进退维谷的境地中,通过积极地与现实的互动,主动地找到传统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最终发展出一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折中婚恋观。故一种新兴的社会观念从产生到完全被接受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必然要借助传统的力量为自己添砖加瓦,才能具备遮风挡雨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女学生 婚恋观
下载PDF
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任洁雅 严梅梅 +4 位作者 李欣婷 刘辉 唐努尔 郑嵘炅 鲁晓擘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3-460,共8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1年12月的252例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此外,根据上述患者院内死亡情况进行分组...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21年12月的252例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此外,根据上述患者院内死亡情况进行分组,其中院内死亡45例,归为死亡组;生存207例,归为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资料的差异,分析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男女比例相同(男/女为126/126),年龄26~89(66.77±10.46)岁,汉族占79.4%。房性心律失常类型以心房颤动为主(P<0.001);肝硬化病因以乙型肝炎为主(56.3%),Child-Pugh分级A/B/C级57/72/123例,Child-Pugh、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分别为(10.30±1.77)分、18.0(11.0,29.0)分,院内病死率为17.9%(45/252)。所有患者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89.28%,并发症及其发生率依次为腹腔积液71.4%、脾功能亢进71.0%、自发性腹膜炎64.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64.3%、肝肾综合征32.5%、肝性脑病32.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2%。院内死亡组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为73.3%,远远大于生存组的44.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发心房颤动(OR=2.707,95%CI:1.119~6.549)、食管-胃底静脉曲张(OR=3.287,95%CI:1.189~9.085)、血钾(OR=3.820,95%CI:1.532~9.526)、MELD评分(OR=1.108,95%CI:1.061~1.157)是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肝功能损害较为严重,且更易发生腹腔积液、脾功能亢进、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新发心房颤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高血钾水平、高MELD评分为肝硬化合并房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应对相应患者加大关注,及时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房性心律失常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自然状态下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中的低病毒血症
3
作者 严梅梅 孙丽华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2-326,共5页
低病毒血症(LLV)是近年来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领域评价治疗应答情况时逐渐被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抗病毒治疗后存在LLV可能促进耐药突变、肝纤维化进展甚至肝癌发生。自然状态下的慢性HBV感染者亦存在LLV,这部分患者是否同样存... 低病毒血症(LLV)是近年来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领域评价治疗应答情况时逐渐被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抗病毒治疗后存在LLV可能促进耐药突变、肝纤维化进展甚至肝癌发生。自然状态下的慢性HBV感染者亦存在LLV,这部分患者是否同样存在疾病进展风险、风险如何、是否需要尽早抗病毒治疗并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尚不明确。因此,现对自然状态下慢性HBV感染者LLV流行情况及其影响进行综述,为如何全程化管理此部分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自然状态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病毒治疗后的低病毒血症
4
作者 严梅梅 皇旭 +2 位作者 杨雪妮 毛雨婷 孙丽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144-0147,共4页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是指经抗病毒治疗48周后可检测到的HBV DNA的持续或间歇性发作(≤2000IU/mL)。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指HBsAg阳性,HBV DNA>2000IU/mL,有持续或间断的ALT升高>6个月,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4。LLV状态...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是指经抗病毒治疗48周后可检测到的HBV DNA的持续或间歇性发作(≤2000IU/mL)。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指HBsAg阳性,HBV DNA>2000IU/mL,有持续或间断的ALT升高>6个月,肝组织炎症活动指数≥4。LLV状态下可导致免疫激活和慢性炎症,这可能导致慢性乙肝疾病快速进展和其他不良临床结果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关于LLV对临床结局影响的研究众多,得出的相关结论无法统一。本综述总结当前抗病毒治疗后的LLV在慢乙肝的相关临床研究,以提供LLV对慢乙肝患者的临床进展影响的可能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低病毒血症 肝纤维化 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