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道温泉绕御楼:唐代骊山温泉诗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纪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4-123,共10页
对温泉的认识与利用于中国起源甚早。唐代浴汤文化大盛,其中骊山温泉以景观泉质、交通便利、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名最显;复以李杨故事入题,汤治、观览经验频常进入诗咏。以安史之乱为界,先后出现宫廷赋诗与历史凭吊的咏唱。聚焦于骊... 对温泉的认识与利用于中国起源甚早。唐代浴汤文化大盛,其中骊山温泉以景观泉质、交通便利、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其名最显;复以李杨故事入题,汤治、观览经验频常进入诗咏。以安史之乱为界,先后出现宫廷赋诗与历史凭吊的咏唱。聚焦于骊山温泉诗咏,观察其所呈现的文学内涵与文化意义,可以掌握君臣应制与侍从赋诗所勾勒出的骊山宫廷文学圈与唐代皇家温泉文化盛期的模型;而对温泉兴废的缅怀叹咏,包括地理建筑、温泉利用的描录以及宫殿情结的历史反思,俱成保存唐人以温泉为核心的日常生活状态的宝库,别开唐诗书写的扇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骊山 温泉诗 文学内涵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弃儿的家庭传奇——论张爱玲《茉莉香片》 被引量:2
2
作者 严纪华 《华文文学》 2009年第4期22-30,共9页
张爱玲的写作曾受到弗洛伊德影响,运用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从《茉莉香片》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发掘出作者的创作心理,而运用拉冈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人物的欲望的形成、自我主体的建构以及追寻破灭的过程,可以窥见张爱玲如... 张爱玲的写作曾受到弗洛伊德影响,运用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从《茉莉香片》中的人物和事件可以发掘出作者的创作心理,而运用拉冈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探讨小说人物的欲望的形成、自我主体的建构以及追寻破灭的过程,可以窥见张爱玲如何藉聂传庆自剖,混同其自身的家庭传奇,间接重绘一幅陷在时代心狱中的女性画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香片》 张爱玲 精神分析理论
下载PDF
论元稹《恨妆成》的语汇指向与时代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严纪华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诗是唐代艺术文化的结晶,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关于唐代诗歌的探讨研究,遍及武功文物、生活艺术、思想人物、纪事美学等诸多面向,从承继、整理、贯通到开创,更是异彩缤纷。本文以元稹《恨妆成》这首唐代妇女妆容诗为例,... 诗是唐代艺术文化的结晶,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关于唐代诗歌的探讨研究,遍及武功文物、生活艺术、思想人物、纪事美学等诸多面向,从承继、整理、贯通到开创,更是异彩缤纷。本文以元稹《恨妆成》这首唐代妇女妆容诗为例,从结合妆容美学的呈现与诗歌语汇运用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观察其所勾勒出的唐代妇女的容饰图影,一方面分析其语汇指向,进而掌握其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稹 《恨妆成》 语汇指向 感士不遇
下载PDF
论《聊斋志异·狐梦》的梦境叙事与实幻书写 被引量:2
4
作者 严纪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0-86,共7页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承继着"史家列传体",以班、马之笔,降格而通其例于小说;又改弦易调,破除文体的界限与规范性,在中国文言小说叙事文体中推出新境,尤其是运用"梦境叙事"的技巧追求艺术的真实,拓展了从历史... 《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承继着"史家列传体",以班、马之笔,降格而通其例于小说;又改弦易调,破除文体的界限与规范性,在中国文言小说叙事文体中推出新境,尤其是运用"梦境叙事"的技巧追求艺术的真实,拓展了从历史叙事到文学叙事的艺术功能。其中《狐梦》饶富趣味、别具特色,藉由西方叙事理论进行剖析可以一探这篇关于梦境的游戏笔墨如何实践着实幻书写,将理想寄托、讽刺批评,甚至谐拟游戏都在虚构的书篇谕示中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聊斋志异》 《狐梦》 结构叙事 实幻叙述
下载PDF
一旦新妆抛旧样——白居易《时世妆》的观察
5
作者 严纪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15,共9页
诗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在诗语中,抒唱着热情与愿望,为唐时的生活轨迹与所生存的环境留下了真实的记录。在这个基点上,以白居易《时世妆》为主,参照妇容图影以及清编御订《全唐诗》相关的时世妆容诗,分由其诗体新乐府的语汇以及其妆容诗... 诗是唐代文学的瑰宝。在诗语中,抒唱着热情与愿望,为唐时的生活轨迹与所生存的环境留下了真实的记录。在这个基点上,以白居易《时世妆》为主,参照妇容图影以及清编御订《全唐诗》相关的时世妆容诗,分由其诗体新乐府的语汇以及其妆容诗语中所描绘的妇女造形、所反映的审美风潮、时世历史的借鉴,考察其作为华风胡化交融迭错的载体、珍贵的社会文化史料的记录,是如何具体而微地见证了其所置身的时代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世妆》 白居易 新乐府 妆容诗
下载PDF
论孟浩然的“水行诗”
6
作者 严纪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20-27,共8页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将山水田园诗带入一个全盛时代的著名诗人。他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清"。孟浩然诗中所呈现的自我形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他是一位失败的求仕者,一位热情的旅行家,一位喜欢朋友的饮宴者,一位闲适的乡间士人(宇文...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将山水田园诗带入一个全盛时代的著名诗人。他毕生的审美追求是"清"。孟浩然诗中所呈现的自我形象是复杂和多样的:他是一位失败的求仕者,一位热情的旅行家,一位喜欢朋友的饮宴者,一位闲适的乡间士人(宇文所安语)。然而,孟浩然终生布衣,仕途坎坷,一生岁月大抵漫游山水、逸隐田园,在他的山水自然诗中——尤其是水行诗,不但记录着诗人游历的生活经验,也潜寓着精神的向往依归与理想的托寄。一如舟行于水的载沉载浮与诗人周旋于仕隐的既济未济的两难的比况,因而成为诗人抒情写志的极佳载体。经由细读分析,本文尝试探究孟浩然水行诗中所链接指涉的符号意义,进而理解其所蕴含的精神境界以及美学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水行诗 符号意义
下载PDF
娥皇女英的民间传说与文学书写
7
作者 严纪华 《文学与文化》 2017年第2期118-127,共10页
重华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说流传极广,深入民心。关于这个故事的渊源传衍,完整综合的观察,可分为"娥皇女英出嫁传说"、"娥皇女英共侍佐夫"和"娥皇女英殉情化神"三个部分。本文从娥皇女英的民间故事、文... 重华二妃娥皇女英的故事传说流传极广,深入民心。关于这个故事的渊源传衍,完整综合的观察,可分为"娥皇女英出嫁传说"、"娥皇女英共侍佐夫"和"娥皇女英殉情化神"三个部分。本文从娥皇女英的民间故事、文学书写、神话传说的途径切入,通过其叙事结构图式,聚焦于其间情节发展、道德承载与文化意涵的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娥皇女英 民间传说 文学书写 文化意涵
下载PDF
《文心雕龙》批评理论的实践与应用——以《红线》为例
8
作者 严纪华 《语文学刊》 2017年第4期23-33,共11页
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盲点与误区。或以中国文化为边缘非主流有所忽视;或存有中国无批评理论的迷思。事实上,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并未缺席,成于公元五、六世纪之交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建构了文学批评理论。当今面临... 当今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盲点与误区。或以中国文化为边缘非主流有所忽视;或存有中国无批评理论的迷思。事实上,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并未缺席,成于公元五、六世纪之交刘勰的《文心雕龙》已建构了文学批评理论。当今面临全球化时代,正值借鉴西方现代学术文化资源,会通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提供现代性的研究阐释。本文即以《红线》为例,结合《文心雕龙》六观法与西方文艺理论,从"互通性"的角度进行传统文论应用的再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六观法 红线
下载PDF
张爱玲、王祯和与台湾因缘
9
作者 严纪华 《励耘学刊》 2006年第2期207-225,共19页
本篇论文从张爱玲因赏识王祯和小说《鬼·北风·人》与其结缘,后张爱玲访台,王祯和为向导同游花莲谈起,继以《鬼·北风·人》为例析论王祯和文笔之取类张爱玲者;末综论张爱玲与台湾文坛的互相依附,"台湾因缘"... 本篇论文从张爱玲因赏识王祯和小说《鬼·北风·人》与其结缘,后张爱玲访台,王祯和为向导同游花莲谈起,继以《鬼·北风·人》为例析论王祯和文笔之取类张爱玲者;末综论张爱玲与台湾文坛的互相依附,"台湾因缘"也成为一段传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王祯和 《鬼·北风·人》 台湾因缘
下载PDF
地毯上的图案:从适应与选择看林语堂与张爱玲的自译
10
作者 严纪华 《闽台文化研究》 2016年第1期78-89,共12页
以林语堂1943年的英文创作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4年自译成中文的《啼笑皆非》(一到十一章)以及张爱玲1956年发表的英文小说Stale Mates——A Short Story Set in the Time When Love Came to China,1957年自译的中文本《五四... 以林语堂1943年的英文创作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4年自译成中文的《啼笑皆非》(一到十一章)以及张爱玲1956年发表的英文小说Stale Mates——A Short Story Set in the Time When Love Came to China,1957年自译的中文本《五四遗事》等英作中译为例,从适应与选择的策略探析两位双语作家自作自译活动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译 林语堂 《啼笑皆非》 张爱玲 《五四遗事》
下载PDF
解码《木兰诗》:以巴尔特语码进行的观察
11
作者 严纪华 《中外文论》 2016年第1期259-268,共10页
作者将通过巴尔特语码检视《木兰诗》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聚焦其所置身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传统的文学系统,女性作为叙事主体兼及凝视客体的接受、抵抗与消解等文学现象的重新分析与评估。
关键词 《木兰诗》 巴尔特语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