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日文化的相互认知
1
作者 严绍(汤玉) 《日本研究》 2006年第4期62-64,共3页
有着两千多年文化联系的中国和日本,曾共同创造了东亚古代灿烂的文明。而进入21世纪的中日关系,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古代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梳理,并理性回顾中日两个国家和民族相互认知的历史过程,来瞻望中日关系的... 有着两千多年文化联系的中国和日本,曾共同创造了东亚古代灿烂的文明。而进入21世纪的中日关系,则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通过对古代中日两国文化关系的历史梳理,并理性回顾中日两个国家和民族相互认知的历史过程,来瞻望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文化关系 相互认知 中日关系
下载PDF
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一) 被引量:3
2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1年第3期136-154,共19页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鲁迅先生的名字与他的著作传入了日本,距今已经六十年了。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如鲁迅先生那样,如此广泛地为日本文化界及一般民众所知晓;更没有象鲁迅先生的著作那样,如此...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鲁迅先生的名字与他的著作传入了日本,距今已经六十年了。在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文学史上,恐怕没有第二位文学家和思想家,有如鲁迅先生那样,如此广泛地为日本文化界及一般民众所知晓;更没有象鲁迅先生的著作那样,如此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思想界,并且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对之进行了超乎寻常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精神 《孔乙己》 名家名作 周树人 中国现代学术 井上红梅 鲁迅作品 小说史 学史
下载PDF
日本鲁迅研究名家名作述评(二) 被引量:2
3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2年第2期289-318,共30页
(六) “他是文学革命理论的最初实践者”——长与善郎、正宗白乌的鲁迅论三十年代中期,鲁迅曾就三位日本学者对他的评论表示了不同的见解。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他在《致增田涉》的信中说:“本月的《经济往来》你看过没有?其中有长与... (六) “他是文学革命理论的最初实践者”——长与善郎、正宗白乌的鲁迅论三十年代中期,鲁迅曾就三位日本学者对他的评论表示了不同的见解。一九三五年七月十七日,他在《致增田涉》的信中说:“本月的《经济往来》你看过没有?其中有长与善郎的文章《与××会见的晚上》,对我颇表不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研究 鲁迅精神 竹内好 竹内鲁迅 关于鲁迅 增田涉 《孔乙己》 名家名作 周树人 太宰治
下载PDF
甲骨文字与敦煌文献东传纪事 被引量:1
4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文化》 1990年第2期196-205,共10页
十九世紀末期和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甲骨文字和敦煌文獻相繼發現,它們於中國古史(古文化)的研究方面,從觀念到方法論,都引起了重大的革新,並且逐步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超越國界的“甲骨學”和“敦煌學”,成為世界文化史上兩項偉大的工程。
关键词 甲骨文字 敦煌文献 伯希和 藤湖 振玉 道一 原典 殷代 羽田亨 西夏文
下载PDF
从欧美近代文化的形成看中国文化的价值
5
作者 严绍(汤玉) 《民主与科学》 1992年第1期43-46,共4页
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应该从世界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广阔视野观察问题。现在所谓的欧美工业文明,是以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识的。当有些人沉迷于这一西方文明的时候,他们或许全然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守护过法... 研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应该从世界文化发生与发展的广阔视野观察问题。现在所谓的欧美工业文明,是以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其形成的标识的。当有些人沉迷于这一西方文明的时候,他们或许全然没有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曾经守护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思想的摇篮。事实上,中国文化曾经作为一种与欧洲中世纪神学统治不相同的文化,参与了冲决欧洲封建秩序的斗争,并在尔后形成的西方近代文化中留下了不灭的光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文化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发生 西方文明 中世纪神学 宗教神学 世界文化发展 华夏文化 文化流派
下载PDF
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 被引量:11
6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比较文学》 1985年第1期23-43,411+8-9,共24页
编入本期的论文多数是中青年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严绍(汤玉)的《日本"记纪神话"变异体的模式和形态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关联》,立论严谨,内容充实,写法生动。
关键词 神话 合婚 汉民族 传说 民间文学 伦理观念 日本列岛 变异体
原文传递
汉籍东传日本的轨迹与形式 被引量:1
7
作者 严绍(汤玉)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55-65,共11页
中国文献典籍东传日本列岛,就其历史的悠久以及传播的规模而言,不仅构成了中日两大民族文化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创造了辉煌的东亚古代文明,而且对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关键词 汉籍 文献典籍 日本史 日本列岛 东传 中国文化 天皇 民族文化交流 日本文化 贵族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欧洲“中国学”的形成与早期理性主义中国观——中国文化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研讨 被引量:7
8
作者 严绍(汤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4-54,64,共12页
在文化史上,国际中国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它是在国际文化关系中以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学术,具有双边文化性质。一般说来,包括汉字文化圈在内,欧洲在世界上最早形成了具有近代形态的“中国学”
关键词 伏尔泰 欧洲中世纪 传教士 十八世纪 文艺复兴 十六世纪 基督教神学 理性主义 文化史 欧洲人
原文传递
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 被引量:17
9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比较文学》 1996年第1期1-21,共21页
一比较文化的研究,是人们认识人类文化的共性和各自民族性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其中,关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双边文化关系或多边文化关系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通过揭示异质文化之间复杂而生动的关系。
关键词 文学关系研究 美意识 文化关系 方法论问题 文化研究 比较文化 研究者 中日文化 原典 实证研究
原文传递
日本古代短歌诗型中的汉文学形态 被引量:6
10
作者 严绍(汤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5期64-76,共13页
在日本古代文坛上,“和歌”是日本民族引以自豪的一种文学样式。纪淑望在《古今和歌集·序》中说:“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华于词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咏形于言,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吟悲,... 在日本古代文坛上,“和歌”是日本民族引以自豪的一种文学样式。纪淑望在《古今和歌集·序》中说:“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发其华于词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无为,思虑易迁,哀乐相变,感生于志,咏形于言,是以逸者其声乐,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怀,可以发愤,动天地,感鬼神,化人伦,和夫妇,莫宜于和歌。”这一段论述道出了十世纪前后的日本人对和歌的认识。此种观念,一直沿迄于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形态 歌诗 文学样式 中国文学 汉文学 诗行 文学表现 汉诗 汉语言 声调
原文传递
明代俗语文学的东渐和日本江户时代小说的繁荣 被引量:5
11
作者 严绍(汤玉)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7-18,共12页
十六世纪末期,特别是进入江户时代(1603—1868年)之后,日本封建社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相继出现,形成了日渐壮大的町人社会势力。他们在追求金钱财富与官能享受的同时,也力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些拥有丰厚财富,同时... 十六世纪末期,特别是进入江户时代(1603—1868年)之后,日本封建社会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新兴的商业城市相继出现,形成了日渐壮大的町人社会势力。他们在追求金钱财富与官能享受的同时,也力求在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些拥有丰厚财富,同时又控制着物资流通的町人们,逐渐成为文化上的核心力量。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讴歌城市生活,表现町人们的欲求,于是,便形成了江户时代小说的发达。中国古代文化虽然在日本书面文学形成的伊始,就曾给予过重大的影响,但其主要内容,则偏重于经传诸子和诗文方面。如同中国的情况一样,在日本长期的封建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世纪 封建社会 十八世纪 社会势力 十七世纪 商业城市 江户时代 十三年 汉学家 京都
原文传递
日本古代小说的产生与中国文学的关联 被引量:5
12
作者 严绍(汤玉) 《国外文学》 1982年第2期38-51,共14页
以“物语”和“草子”为代表的日本古代小说,它的产生经历了神话传说的准备时期和汉文小说的过渡时期。一般的研究家都不甚重视这些时期的作品在日本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但是,当要探寻日本古代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的时候,就不... 以“物语”和“草子”为代表的日本古代小说,它的产生经历了神话传说的准备时期和汉文小说的过渡时期。一般的研究家都不甚重视这些时期的作品在日本古代小说史上的地位与意义。但是,当要探寻日本古代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的时候,就不能不注意到这些作品了。事实上,由于中日两国悠久的文化联系,当日本古代小说还处在萌芽状态的时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小说 中国文学 物语 准备时期 神话传说 作品 小说史 汉文小说 艳情小说 古小说
原文传递
日本藏汉籍国宝钩沉(一)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绍(汤玉)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3年第3期118-127,共10页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秘本,历尽艰辛,得“善本”及“善本”以上书七千余种。今应《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之约,就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汉籍(唐写本28种,宋刊本13种)作一《钩沉》,介绍于国内外同行,并就正于方家。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疏南宋初期刊本陆子遇手识本共十三册足利学校足迹图书馆藏本原陆游陆子遹等旧藏按:此本于1955年(日本昭和三十年)6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文尚书 图书馆 周易 日本国 唐写本 天皇 汉籍 孔颖达 三十年 国宝
原文传递
古代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会合的形态 被引量:2
14
作者 严绍(汤玉) 《文史知识》 1987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一日本古代文化——日本学术界习惯上称为'传统文化',它是作为古代亚洲三大文化圈内以汉字为中心的东亚及东北亚文化圈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而存在的。古代日本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社会,大约是在公元二、三世纪,它的书面文化的形... 一日本古代文化——日本学术界习惯上称为'传统文化',它是作为古代亚洲三大文化圈内以汉字为中心的东亚及东北亚文化圈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而存在的。古代日本从野蛮时代步入文明社会,大约是在公元二、三世纪,它的书面文化的形成,则是在公元八世纪。其时,中国古代文化由商周步入秦汉,经魏晋达于盛唐,其发展已经有两千余年了。换言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文化 野蛮时代 古代文化 文化类型 古代日本 商周 林罗山 小说形式 在公 日本文学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