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严绍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第14期38-39,共2页
本文根据大学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其英语课程目标,通过客观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现状,揭示和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笔者揭示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 本文根据大学教育培养对象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其英语课程目标,通过客观分析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教学现状,揭示和反映了我国当前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笔者揭示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上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并且阐述了“任务型”教学的方法与步骤,任务的设计原则,“任务型”教学模式中的师生角色,以及“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优点、问题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英语 “视听说”课程 “任务型”教学
下载PDF
翻译过程中文化解读的重要性
2
作者 严绍阳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5期48-49,共2页
翻译过程不仅是一个文字转换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解读的过程。只有在充分解读和正确理解原文化的基础之上,译者才能实现翻译目标,即用目的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关键词 翻译过程 源文化 文化解读
下载PDF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媛 严绍阳 刘壮丽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42-46,共5页
面对特殊情况,教师和学生需要居家上线上课程,这样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 面对特殊情况,教师和学生需要居家上线上课程,这样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难,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素材的积累和补充,以及线上课程各种工具的运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适应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自然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本文把作者学习到和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了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类专业 大学英语 教学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复读法提升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研究
4
作者 严绍阳 《海外英语》 2020年第20期29-30,共2页
Martin Bygate(1996,2001)指出“task repetition”将会提升“narrative task”的完成的精确性(accuracy)和流利度(fluency)。此处,“task repetition”即指“任务重复”。通过重复性任务,任务的承担者可以提升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流利... Martin Bygate(1996,2001)指出“task repetition”将会提升“narrative task”的完成的精确性(accuracy)和流利度(fluency)。此处,“task repetition”即指“任务重复”。通过重复性任务,任务的承担者可以提升完成任务的准确性和流利度。复读法就是根据上述的研究成果提出通过对一篇英语文章的反复阅读,学习者可以提升单词或词组的解码能力,从而为阅读的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释放出认知资源,最终达到任务完成度的提升。笔者在这个领域进行了一个16周的实验,通过实验的前、后期的比较得到了如下结论:(1)复读法使得对象阅读的准确度有大幅度的提升。(2)复读法在提升实验对象的阅读流利度上有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读法 流利度 阅读准确性
下载PDF
从译者主体性看任溶溶“儿童本位”翻译观形成的原因
5
作者 杨雨晨 刘壮丽 严绍阳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0年第2期66-69,共4页
本文选取任溶溶《夏洛的网》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译者主体性"理论,通过分析语言文本,研究译者的个性特点、语言风格、翻译策略以及文本的语言特征等,进而从译者主体性分析他的"儿童本位"翻译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 任溶溶 《夏洛的网》 “儿童本位” 译者主体性
下载PDF
外语教育与本土环境教育的融合研究
6
作者 张蕾 严绍阳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I0024-I0024,共1页
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的重要途径,应当渗透到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下,需重新审视教育与环境彼此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环境教育的研究备受关注,主要探究如何将环境教育运用在高等学校... 环境教育是培养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伦理的重要途径,应当渗透到高校各学科的教学中,与此同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下,需重新审视教育与环境彼此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环境教育的研究备受关注,主要探究如何将环境教育运用在高等学校情境中,尤其是外语教育中,从而让学生习得语言的环境中提升环境知识、环境技能与情感。2019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黄杨主编的专著《德国的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是对理论与实践情境交互下环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与实践 高等学校 本土环境 习得语言 外语教育 环境伦理 人类命运共同体 融合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