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新品种选育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永琴 周光艺 +2 位作者 程治军 吕知敏 严育瑞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3期1-4,共4页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是用(WR3340/h459F3)F4为母本,小黑麦1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连续8年选育,于1992年育成。该品种耐瘠、耐寒、耐旱,对白粉病免疫、锈病抗性强,易脱粒,适应性广,产量高,早...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黔中3号是用(WR3340/h459F3)F4为母本,小黑麦16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连续8年选育,于1992年育成。该品种耐瘠、耐寒、耐旱,对白粉病免疫、锈病抗性强,易脱粒,适应性广,产量高,早熟,籽粒饱满度好,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高。1998年经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八倍体 小黑麦 黔中3号 选育
下载PDF
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的适宜播期范围与稳产性 被引量:4
2
作者 董永琴 严育瑞 鲍文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24-31,共8页
供试的6个小黑麦品种(系)根据试验结果可分成3类:Ⅰ类 劲松5号和8323-17,偏春性,分蘖力强,适宜播期比偏春性的小麦对照阿勃还宽,各播期的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对照,属稳产性最好的类型。Ⅱ类 1001-45和劲松4号,偏春性,分蘖力好,适宜播... 供试的6个小黑麦品种(系)根据试验结果可分成3类:Ⅰ类 劲松5号和8323-17,偏春性,分蘖力强,适宜播期比偏春性的小麦对照阿勃还宽,各播期的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对照,属稳产性最好的类型。Ⅱ类 1001-45和劲松4号,偏春性,分蘖力好,适宜播期比阿勃宽,各播期的亩产量与阿勃相似,但显著高于春性小麦对照绵阳11号,属稳产性好的类型。Ⅲ类 劲松1号和劲松2号,春性,分蘖力较弱,适宜播期范围和亩产量都与绵阳11号相似,属耐肥而不稳产的类型。劲松5号在中等肥力的旱坡地上,全试验的平均亩产达237.7公斤,比适应力强的稳产小麦对照阿勃高1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阿勃,204.1公斤/亩,LSD_(0.01)=16.4公斤/亩)。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5.45%,面包烘烤性能好,可做优质面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小黑麦 播种期 稳产性 黑麦
下载PDF
小麦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研究——Ⅰ.矮源类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治军 严育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79-586,共8页
以已知基因型的7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作为参考系,通过对八倍体小黑麦与矮秆小麦的杂种F_2株高分布的分析,和各矮秆小麦对赤霉酸反应的测定,对8个矮源不清的矮秆小麦分别认定了它们的基因型。根据降秆主基因的不同,将总数15个矮秆小麦分... 以已知基因型的7个矮秆小麦品种(系)作为参考系,通过对八倍体小黑麦与矮秆小麦的杂种F_2株高分布的分析,和各矮秆小麦对赤霉酸反应的测定,对8个矮源不清的矮秆小麦分别认定了它们的基因型。根据降秆主基因的不同,将总数15个矮秆小麦分成四类:A类含有Rht1、Rht2,以已知基因型的“农林10号”为代表,认定了3个品种,品种“1231白”的基因型为Rht1、Rht2,另外两个品种(Olesen Dwarf和78(26)8-16)的基因型为Rht1、Rht2、Rht8、Rht9;B类有7个品种,5个品种的基因型为Rht3,其中2个(矮2882和矮苏麦3号)已知,3个(矮引542、86中1806和1316)未知,2个品种的基因型为Rht3、Rht8(矮7830和矮阿夫);C类含有Rht8、Rht9,以已知品种“矮3034”为代表,两个未知品种(74-6302和1215-09)的基因型初步认定Rht9,Rhtx;D类只有一个含有Rht10的矮变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倍体 小黑麦 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下载PDF
小麦矮秆基因导入八倍体小黑麦研究初报
4
作者 李晓梅 严育瑞 《北京农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67-73,共7页
采用NCⅡ设计,用6个不同株高类型(高、中、矮各2个)八倍体小黑麦作母本,用含Rhtl,Rht2,Rht3,Rht10,和RhtlRht2Rhty的5个小麦矮源作父本配制30个杂交组合,通过F_1的显性度(D值)、降秆强度(R值)及F_2株高分布频率,分析了Rht基因在不同株... 采用NCⅡ设计,用6个不同株高类型(高、中、矮各2个)八倍体小黑麦作母本,用含Rhtl,Rht2,Rht3,Rht10,和RhtlRht2Rhty的5个小麦矮源作父本配制30个杂交组合,通过F_1的显性度(D值)、降秆强度(R值)及F_2株高分布频率,分析了Rht基因在不同株高类型八倍体小黑麦中的反应。主要结果为:1)不同矮秆基因对高、中、矮秆小黑麦降秆趋势一致,即对高秆小黑麦降秆效果最强,中秆次之,矮秆最弱,而不同矮秆基因降秆作用大小顺序为:Rht10>Rht3>Rht1Rht2Rhty>Rht1Rht2.2) 各矮秆基因在F_2染色体数分布不平衡的遗传背景下表达基本正常,Rht10、Rht3显示以矮秆为主的高低峰分布,农林10号、OlesenDwarf显示正态分布,3)连续回交能提高矮秆小黑麦株的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矮秆基因 八倍体小黑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