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楚文丽 严蕊娜 +4 位作者 蔡琳 王惠芳 牛攀霞 王耀炜 简晓红 《肿瘤药学》 CAS 2017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GP组和PP组,每组50例。GP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PP组患...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GP组和PP组,每组50例。GP组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PP组患者接受培美曲赛联合顺铂化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外周血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GP组和PP组总缓解率分别为70%和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组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GP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中VEGF含量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PP组显著低于GP组(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内皮抑素含量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PP组明显高于GP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细胞数量、CD4+/CD8+比值以及NK细胞活性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PP组显著高于GP组(P<0.05);两组患者KPS评分较化疗前有所升高,且PP组在治疗不同疗程时的KPS评分均明显高于GP组(P<0.05)。结论培美曲赛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及外周血中VEGF的含量、促进内皮抑素的分泌,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表皮生长因子 内皮抑素 化疗
下载PDF
无创通气治疗肺癌晚期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周立 程旭东 严蕊娜 《实用癌症杂志》 2016年第2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肺癌晚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肺癌晚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治疗肺癌晚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确诊的肺癌晚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80例,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无创通气,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及食欲状况、血气指标、呼吸费力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平喘药物应用等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肺性脑病的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AFACT-L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通气能够有效地治疗肺癌晚期并呼吸衰竭,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通气 肺癌晚期 呼吸衰竭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在医院感染监测中的研究
3
作者 李凯旋 狄友华 +3 位作者 周杨 王幸 陈蕾 严蕊娜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2年第5期2-7,共6页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2018年-2020年临床病原学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检出情况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深入了解细菌生物膜感染及其耐药机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并为临床医院感染防控与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3月-... 目的研究分析医院2018年-2020年临床病原学送检标本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检出情况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深入了解细菌生物膜感染及其耐药机制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并为临床医院感染防控与治疗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0年3月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微生物室经VITEK-2细菌鉴定仪和药敏分析系统分离鉴定出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刚果红培养基对筛选出的89珠多重耐药实验菌株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定性检测,并在6孔细胞培养板上构建多重耐药实验菌株生物膜,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定性观察生物膜形态及结构特点。用96孔细胞培养板和LB培养液恒温培养构建体外多重耐药实验菌株生物膜,结晶紫溶液染色法测定其吸光度值,定量检测多重耐药实验菌株生物膜的形成量。结果刚果红培养基定性检测,阳性率达71.91%(64/89)。标本来源大多是肺泡灌洗液标本,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病房居多,占45.31%(29/64)。患者多以60岁以上老龄感染者,有一定基础疾病、入住ICU时间较长、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抗菌素、且有气管插管/切开等侵入性操作。将多重耐药实验菌株在96孔细胞培养板37°C培养72 h,结晶紫染色和酶标仪定量检测吸光度显示,培养48 h后生物膜的形成量最高,阳性率为79.78%(71/89),可作为确定临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实验条件。在刚果红琼脂培养基上筛选出的具有多重耐药性的阳性实验菌株均可在96孔细胞培养板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结论在临床体外试验中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具有很强的耐药性且与生物膜形成能力呈正相关。生物被膜的产生是其多重耐药机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病原菌被膜包裹增加了临床控制感染的难度,其传播途径主要为接触传播,因此做好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及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膜 耐药机制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策略 被引量:23
4
作者 严蕊娜 黄相增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非常重要。本文从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管理、减少细菌定植、切断传染途径等几方面阐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病死率高,治疗效果差,医疗资源消耗大,因此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预防非常重要。本文从机械通气、人工气道管理、减少细菌定植、切断传染途径等几方面阐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预防
原文传递
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楚文丽 宋立强 +3 位作者 严蕊娜 王惠芳 牛攀霞 周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3期4483-4486,4540,共5页
目的:分析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和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 目的:分析舒利迭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对症和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治疗。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炎性因子水平、肺功能和CAP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H、PaO_2、SaO_2水平均明显升高,PaCO_2明显降低,血清IL-33、TNF-α、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FVC、PEFR、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升高,CAP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NIPPV能够较单用NIPPV更有效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血气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舒利迭 无创正压通气 疗效
原文传递
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难治性肺炎患者炎症介质和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立 程旭东 +2 位作者 严蕊娜 王耀伟 王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3期4549-4551,共3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难治性肺炎患者炎症介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难治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难治性肺炎患者炎症介质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难治性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对患者炎症介质和肺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38/50)(P<0.05)。治疗后,两组肺泡灌洗液中的内毒素、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两组的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对难治性肺炎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降低炎症介质水平,并改善患者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 难治性肺炎 炎症介质 肺功能
原文传递
维生素D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楚文丽 傅恩清 +2 位作者 王耀炜 严蕊娜 王惠芳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727-1730,共4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比较两组... 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8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维生素D。比较两组的喘憋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最大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 rate,PEF)变异率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评分值。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0.00%(36/40),较对照组[78.05%(32/41)]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的喘憋症状消失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和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EF变异率和ACT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变异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ACT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PEF变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ACT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相比,维生素D联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更优,且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症状消失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异丙托溴铵 支气管哮喘 哮喘控制测试 最大呼气峰流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