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治专家共识2024 被引量:1
1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江泓 吴志英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5-325,共11页
遗传性共济失调(HA)是一大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师对HA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我国HA诊治领域的专家在2015版《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 遗传性共济失调(HA)是一大类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的神经遗传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师对HA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我国HA诊治领域的专家在2015版《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进一步制订了此共识。共识内容包括HA的分子分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共济失调 诊断 治疗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被引量:124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吴志英 +4 位作者 李洵桦 王柠 梁秀龄 杨任民 王训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0-319,共10页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 本指南在2008年版《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修订,由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领域内知名专家反复讨论并执笔成稿,并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讨论定稿。内容包括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修订
原文传递
中国亨廷顿病诊治指南2023 被引量:6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吴志英 +1 位作者 张宝荣 商慧芳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48-855,共8页
亨廷顿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表现包括逐渐进展的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近10年来,该病的诊疗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方面,包括药物可及性和物理治疗的建议。为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亨廷... 亨廷顿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典型表现包括逐渐进展的舞蹈样动作、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近10年来,该病的诊疗有了较大进展,尤其是在治疗方面,包括药物可及性和物理治疗的建议。为更好地规范和指导亨廷顿病的临床诊疗,本指南对亨廷顿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范推荐,对现阶段亨廷顿病的临床诊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廷顿病 遗传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中国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诊治指南 被引量:5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中国医师协神经内科医师分神经遗传学 +3 位作者 吴志英 王柠 曹立 唐北沙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14,共6页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是发作性运动障碍中最常见的类型,以突然运动诱发短暂的不自主运动为特征。由于相对少见,PKD易被误诊为癫痫或其他发作性疾病。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规范化诊治,我国PKD诊治领域的专家反复讨论撰写了该指南,并在神经遗传学组会议上反复讨论修改后定稿。内容包括PKD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诊断 治疗 指南
原文传递
脊髓性肌萎缩症中国三级预防指南 被引量:6
5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5 位作者 肖波 崔丽英 吴志英 王艺 龙莉莉 龙泓羽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6-484,共9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主要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病变,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我国SMA致病变异的总体人群携带率为1.2%~2.2%,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大...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最常见的婴幼儿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之一,主要是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1突变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病变,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我国SMA致病变异的总体人群携带率为1.2%~2.2%,发生出生缺陷的风险大。三级预防的策略可有效降低SMA的发生率。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SMA三级预防,由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牵头国内多学科专家,遵循国内外指南的撰写规范,根据我国的研究现状和患者的特点,参考国际上最新的研究证据,并借鉴相关指南,最终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SMA三级预防指南。该指南的颁布将为我国SMA的预防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指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