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农酥”梨:好成果要让农民早受益
1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26-27,共2页
“去年10月份,我第一次吃到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研发的‘山农酥’梨,香酥脆甜,个头大核还小。紧接着,我就在基地里种了150亩,陈教授派来了技术团队,良种良法配套,手把手地教,明年这梨就能挂果了。”日前,在位于山东省莱芜市杨庄镇的... “去年10月份,我第一次吃到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研发的‘山农酥’梨,香酥脆甜,个头大核还小。紧接着,我就在基地里种了150亩,陈教授派来了技术团队,良种良法配套,手把手地教,明年这梨就能挂果了。”日前,在位于山东省莱芜市杨庄镇的山东一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基地,公司总经理魏娟告诉记者。据了解,“山农酥”梨新品种,是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学森团队潜心研究15年的新成果。该成果自2015年12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开始,已在山东泰安、聊城、烟台、菏泽等地推广种植过万亩。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秘诀何在?“好成果要早点让农民受益。”陈学森揭开谜底,“为了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我们经过多年探索,找到了一条有效路径,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对接新型主体,良种良法打捆推’。”瞄准产业瓶颈“多种源”选育新品种目前,我国梨树栽培面积已达1800万亩,市面上常见的有晚熟品种“砀山酥梨”“鸭梨”,中早熟品种“黄冠”“翠冠”,以及近几年育成的“中梨1-4号”“早金酥”等。尽管品种繁多,但是受“口感有渣、梨核过大、不耐储运”等共性因素影响,很多梨都“卖不上价”。“果品的缺陷,就是育种的突破方向。”陈学森说。2003年春天,陈学森团队采集了莱阳梨、砀山梨的花粉,将其拿到新疆塔里木,与当地的新梨7号进行杂交,当年获得了470株宝贵的杂种苗。第二年,陈学森把这些苗子种植到山东泰安横岭果树育种基地中。“有一棵梨树结的果子可好吃了,没有渣,很甜,是在10月上旬成熟的,比普通梨晚熟两个月。”2007年11月初,基地经理郭志忠发现了“新大陆”,并迫不及待地告诉了陈学森。又经过两年的精心选育,“好吃、没渣、很甜”的株系“脱颖而出”,并在性状上一直表现稳定、优良,果肉白色细腻、汁多、味甘甜、香气独特,被陈学森团队暂定名为“山农酥”梨。2012年,“山农酥”梨通过了专家验收鉴定,2015年12月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正式定名。陈学森介绍,“山农酥”梨具有鲜食品质优良、加工性能优异、果实大、成熟晚、耐贮藏及抗性强等六大特点,综合性状全面超过其亲本,填补了优质、晚熟、耐贮大梨的市场空白。2015年,陈学森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山农酥”梨含有新疆梨、西洋梨、沙梨和白梨4个种的基因。因此,以“山农酥”梨新品种选育为实例,团队成功申报了“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梨树 农民 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良种良法配套 新品种选育 晚熟品种
下载PDF
江西推广绿肥富了农民肥了田
2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28-28,共1页
日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圳江村种粮大户彭凤南的400亩稻田里,紫云英竞相开放,引来游客驻足。彭凤南说,在土肥站指导下用绿肥改良土壤,化肥用量减少15%,稻谷产量不减还增。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在租种的300多亩稻田里都种上了紫云英... 日前,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西村镇圳江村种粮大户彭凤南的400亩稻田里,紫云英竞相开放,引来游客驻足。彭凤南说,在土肥站指导下用绿肥改良土壤,化肥用量减少15%,稻谷产量不减还增。尝到甜头的他去年在租种的300多亩稻田里都种上了紫云英。近年来,江西各级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恢复绿肥生产工作,并多方争取资金实施绿肥种植补贴,使绿肥种植面积迅速得到有效恢复,农民种植意愿明显提高。近年全省稻田紫云英种植面积稳定在500万亩以上,肥田萝卜、油菜绿肥、果园绿肥和其他豆科绿肥作物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据了解,紫云英是最清洁的有机肥源,紫云英花更是优质蜂蜜蜜源。它易于栽培,生产管理低于其他农作物,种植紫云英亩均可节本增收60元,并能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提升耕地土壤肥力。绿肥在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生物固氮,减少化肥投入10%-30%,减轻了农田面源污染,绿色生态,提高农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种植 江西省 农民 土壤有机质含量 种植面积 综合生产能力 农田面源污染 改良土壤
下载PDF
浙江温岭市首条自动化蔬菜加工流水线投用
3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23-23,共1页
在浙江温岭市箬横红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自动化蔬菜深加工流水线作业车间内,几名女工正在进行西蓝花切块、分级。该合作社负责人江福初说,除了原料甄别、切块和入料工序需要人工完成,到包装完成为止,其他工序都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 在浙江温岭市箬横红日果蔬专业合作社的自动化蔬菜深加工流水线作业车间内,几名女工正在进行西蓝花切块、分级。该合作社负责人江福初说,除了原料甄别、切块和入料工序需要人工完成,到包装完成为止,其他工序都可采用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据了解,这是温岭市首条正式投产的自动化蔬菜深加工流水线。“从前农产品销路狭窄,只能依靠市场行情进行定价和销售,遇到蔬菜产量大年不仅价钱低,如果销路不好还会有不少烂在地里。”江福初说,每当看到蔬菜烂在地里,他就非常痛心,也因此下定决心,要寻找一条能够减少蔬菜资源浪费,保障农民收入的道路。于是,江福初带领自己的团队,利用近3年时间,先后考察了山东、慈溪等地的蔬菜加工流水线工厂,发现蔬菜深加工不但市场前景广阔,而且能够降低蔬菜种植的气候风险、市场风险,提高蔬菜产品的附加值。于是,他们投入2500多万元,引进了国内先进的蔬菜深加工流水线,每小时可加工5吨蔬菜成品。“还没投产,我们就接到了外贸公司的订单。”江福初说道,从去年开始,他们就陆续接到国外客户的订单。除了外接订单,他们还根据生产要求,提前向菜农下单。这种先找市场后生产的农业模式,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水线生产 蔬菜加工 自动化 温岭市 浙江 蔬菜深加工 专业合作社 产品销路
下载PDF
岑巩县大力推广“以虫治虫”
4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25-25,共1页
烟蚜茧蜂是烟叶害虫烟蚜的天敌,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烟蚜茧蜂投放到烤烟大田里,可有效控制烟蚜的繁殖生长,抑制蚜传病毒的传播。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培育优质烤烟基地,坚持“以虫治虫”生物防控理念,自2013年以来,在... 烟蚜茧蜂是烟叶害虫烟蚜的天敌,通过人工饲养繁殖烟蚜茧蜂投放到烤烟大田里,可有效控制烟蚜的繁殖生长,抑制蚜传病毒的传播。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积极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培育优质烤烟基地,坚持“以虫治虫”生物防控理念,自2013年以来,在天马镇白岩坪、凯本镇沈家湾、羊桥乡祝坝三个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基地,开展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试验成功后,在全县大力推广该技术。据凯本镇烟叶站技术员熊明友介绍,推广烟蚜茧蜂生物防治技术,既提高烟叶质量,又减少烟农成本,每亩可为烟农节本300元。通过推广“以虫治虫”生物防控技术,全县优质烟叶达九成以上。今年,岑巩县种植优质烤烟2.34万亩,已在500个种烟主体中推广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实现生物防控全覆盖,为烤烟生产构筑“防护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虫治虫 岑巩县 生物防治技术 烟蚜茧蜂 绿色生态农业 优质烤烟 现代烟草农业 技术试验
下载PDF
山东临邑理合务镇: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
5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4-4,共1页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山东省临邑县理合务镇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理合务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对全镇37个行政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是山东省临邑县理合务镇党委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理合务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对全镇37个行政村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路线图、列出时间表,努力打造生态宜居小镇,不断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走进牛家村,文体广场上一组这样的画面让笔者感到暖心:几个老奶奶坐在健身器材上拉着呱、健着身,几个年轻的小伙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秀着自己的球技。环视四周,一排排白蜡在风中摇曳,似乎是在列队欢迎,碧波荡漾的水塘中,偶有鱼儿跳跃的身姿,俨然一幅“清水环村郭、绿带围屋舍、车在林中行、人在画中游”的唯美画卷。“在缺少资金政策扶持的条件下,为了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条件,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本着攥起拳头使劲干,要干就要干出一流的信念,把美丽乡村建设做为全镇各级干部的重要工作指标,目前全镇50%以上的村达到美丽乡村标准,6个村被列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位居全县之首。”理合务镇党委书记张兆银说。该镇选择牛家、王寨、大蔺家等6个条件成熟的村先行先试,打造能看、能比、能学的样板。将脱贫攻坚、违建拆除、村庄规划、村氧化塘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将涉及“三农”的资金和政策通盘研究、全面整合,推行“一户一宅”和“闲散宅基退出”机制,清理闲散资源,依宅建园、傍塘建湖,种植国槐、白蜡等经济苗木。在前王、王寨等23村发展黄花菜种植,做到经济与绿化相结合,农民增收与美化村庄相结合,精心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新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小镇 宜居 生态 临邑 乡村建设 党委书记 村庄规划
下载PDF
国内首个病虫智能监测系统试制成功
6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12-12,共1页
近日,国内首个全自动化的病虫智能监测系统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试制成功。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病虫监测领域,综合物联网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小麦赤霉病的自动化监测,除此之外,也可用于水稻、油菜等其他作物多种病虫的监... 近日,国内首个全自动化的病虫智能监测系统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试制成功。该系统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病虫监测领域,综合物联网技术、智能识别技术等实现了小麦赤霉病的自动化监测,除此之外,也可用于水稻、油菜等其他作物多种病虫的监测。目前该系统已经实现了赤霉病病穗的正确识别和数据分析,下一步将进入试应用运行阶段,并实现对其他病虫害种类的识别和分析。据了解,病虫害测报调查是科学防治和精准用药的基础。长期以来,农作物病虫害调查都依赖于人工调查,不仅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该系统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病虫害监测从人工调查向自动化监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通过网络上传展示给用户,技术人员无需下地调查,即可获得病虫害发生情况,同时,由于智能监测克服了人工调查的误差,结合标准化科学化的数据分析,也极大地提高了测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监测系统 病虫害种类 试制成功 国内 人工智能技术 智能识别技术 自动化监测 小麦赤霉病
下载PDF
京津冀推广节水抗旱小黑麦新品种
7
作者 芦晓春(本报讯/记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30-30,共1页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政策,今年北京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以冬闲期绿色覆盖与保护性种植模式中的新型优势作物小黑麦为切入点,实施了“京津冀小黑麦新品种筛选与示范”项目,引...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获悉,为了落实中央关于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政策,今年北京市农业局种子管理站以冬闲期绿色覆盖与保护性种植模式中的新型优势作物小黑麦为切入点,实施了“京津冀小黑麦新品种筛选与示范”项目,引进了小黑麦新品种在京津冀地区开展多点品种筛选试验,目前在三地开展了3个小黑麦新品种示范,示范面积共240亩。为了检验项目工作开展的效果,日前北京市种子管理站举办了京津冀小黑麦新品种筛选和示范观摩会,来自京津冀各区县种子管理站、农业技术推广部门、育种单位的代表近40人参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孟凡华副研究员介绍,小黑麦是由小麦属和黑麦属物种经属间有性杂交和杂种染色体数加倍而人工结合成的新物种,它结合了小麦和黑麦的优点,一是生长势强,抗旱节水,是资源节约型作物;二是抗病虫性好,整个生长期内不需要喷洒农药,环境污染少;三是能解决冬季农田裸露问题,减少水土流失,避免沙土飞扬,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筛选试验 小黑麦 节水抗旱 种子管理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生态环境 京津冀地区
下载PDF
六盘山下建设“六型”美丽乡村——看宁夏乡村旅游优质发展之路
8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9-9,共1页
行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六盘山麓下的一些乡村,游客们会看到由春油菜、冬油菜、万寿菊、油葵、芍药等各种作物交相辉映的多彩花色组成的五彩景观梯田。这是彭阳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助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 行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六盘山麓下的一些乡村,游客们会看到由春油菜、冬油菜、万寿菊、油葵、芍药等各种作物交相辉映的多彩花色组成的五彩景观梯田。这是彭阳县积极引导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助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也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充分利用窑洞、库坝、庄院等文化民俗资源,用旅游的理念提升农业,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乡土民间民族文化,建设产业型、环保型、生态型、文化型、现代型和效益型的“六型”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新业态,穷山村变成美丽乡村龙王坝村,坐落于六盘山脚下,村里小梯田众多、空气质量好且负离子含量高、饮用水源洁净,是远离城市喧闹的原生态村庄和长寿村寨。龙王坝村以“生态休闲立村、休闲旅游活村”为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目前已形成千亩桃花园、滑雪场、山区窑洞、民宿一条街、农家餐饮中心、龙王寺庙群、草莓采摘园等多种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龙王坝村村长焦建鹏高兴地告诉记者,龙王坝村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采取村民土地资源入股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建成了窑洞宾馆、滑雪场等深受游客喜爱的设施。值得一提的是,龙王坝村全天候免费开放,游客可以一年四季随时进出、自由停留,不收门票和停车费,龙王庙、评书、社火、乡村科技馆、节庆民俗表演等景点随意参观游览。一到节假日,全区各地市乃至周边省份的游客蜂拥而至,每天接待游客达万人,最多一天超过两万人。通过这种形式,村民们把马铃薯、芹菜汁、红军粉等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延伸了产业链,培育了新的增收点。龙王坝村,只是六盘山区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乡村旅游,已经发展成为六盘山区农村经济的重点产业之一,逐步形成了景区带村、支部协会+农户、公司(合作社)带户、能人带户等多种模式。2018年初,已建成市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3个,休闲农庄3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05户、智慧民宿100户,乡村旅游从业人员1.5万人,辐射带动4万多农民致富。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徐晓平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机遇。3年来,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1.2亿元用于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和旅游扶贫富民项目,每年按照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5%安排乡村旅游扶贫项目,使得旅游扶贫更精准、更有效。新模式,打造乡村旅游亮点尤为可喜的是,一些经营者围绕游客消费热点,大胆探索经营方式,新的业态、新的营销模式成为乡村旅游经济的一个个亮点。去村里网络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光荣介绍,作为旅游电商和媒体人的“去村里网”,按照“乡村旅游让旅行更美好”的发展思路,着眼于为全国乡村旅游提供基础大数据建设和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目前,“去村里网”已经在全国整理采集了18个省区、71个市县的乡村旅游数据,访问量和知名度稳步上升,成为宣传营销乡村旅游的新平台、新力量。2017年以来,“去村里网”先后组织了“去村里赶年节”“银川休闲农业嘉年华”“乡愁宁夏图片征集”等主题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乡村旅游 六盘山区 公共服务设施 休闲农业 旅游发展 优质 旅游产业
下载PDF
安徽长丰:“一稻两虾”不止一亩两千
9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29-29,共1页
每到夏季,“喝啤酒、吃龙虾”便成了不少人的“标配”。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大排档和餐馆中,小龙虾舞动着“钳子”成为了餐桌上绝对的主角。而说起这美味的源头,却离不开合肥市郊的龙虾之乡——长丰县的“鼎力支持”。近年来,长丰县大... 每到夏季,“喝啤酒、吃龙虾”便成了不少人的“标配”。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大排档和餐馆中,小龙虾舞动着“钳子”成为了餐桌上绝对的主角。而说起这美味的源头,却离不开合肥市郊的龙虾之乡——长丰县的“鼎力支持”。近年来,长丰县大力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17年全县“虾稻共作”综合种养面积突破6万亩,全县小龙虾产量1.4万吨,产值超4亿元。精品小龙虾、无公害虾稻米“双轮驱动”,成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两驾马车”。仲夏前后,每天清晨,杜集镇东黄村静雅龙虾养殖基地的老板杜广静,都会“亲临一线”指挥工人收笼装虾。“现在龙虾都出洞了,每天能有一二百斤成品虾上市,价格每斤在25元以上。”杜广静说道。今年50岁的杜广静,是杜集镇杜集社区地地道道的农民。2015年,他看到小龙虾餐饮市场火爆,便回到家乡搞起了龙虾养殖。他流转的50亩土地,当年每亩纯收入就达到了3000多元。小试牛刀就收获颇丰,这让杜广静坚定了信心。2016年,当地出台相关奖补政策鼓励农民发展小龙虾养殖,杜广静抓住时机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合肥市静雅龙虾养殖基地。到2017年,他的基地已经达到了300亩。按照‘一稻两虾’养殖模式,春、秋两季出虾。”杜广静说,春天龙虾下籽、长得快,正常40—50天就可上市,并且虾少价高。夏季水稻栽种后,苗定根,投虾苗,到七八月份初秋时节水稻灌浆,就又可以放水捕虾了。为保证龙虾品质,每年秋季杜广静都会在稻田投放一些新虾,因为投放新鲜种虾能避免近亲繁殖。他说,“水稻收割完后清沟沥水,清除杂鱼、泥鳅,防止它们来年偷食龙虾幼苗。再用石灰、太阳曝晒对池塘消毒。”“龙虾养殖必须水质好、水源足。”养殖户崔广寿说,“按照技术规范在稻田四周开挖环沟,每年6月份秧苗定根后就投放虾苗。”聊起养虾来崔广寿十分专注,他说,“一般在2个月后,水稻抽穗灌浆时节,龙虾就可网捕。等水稻收割完毕进入深秋,就晒田消毒,然后灌水再投放虾苗,为来年做准备。”崔广寿告诉记者,投苗以母虾为主,每亩地30斤左右,次年春天每亩地可以捕到300斤成品虾。冬去春来,在春季只要把上年的稻茬田灌上一层水,待到三四月份温度回升,龙虾下籽后补投一些黄豆饼、配上无公害饲料,40—50天后就能收获春虾了。“每年春虾最值钱,每斤能卖到30元。粗算起来,春秋两季虾,每年每亩地纯收入约4000元。加上虾稻米,每年纯收入能达到九万元。”崔广寿说。虾稻共作不仅“红”了龙虾,还“富”了水稻,绿色稻米的品质也有了显著提高。稻田养虾不能施肥打药,虽然稻米的产量略微下降,但价格却走高。“去年收了1.2万斤水稻,早被抢购完了。”崔广寿说,本想脱壳后再卖,好多人怕买不到就提前抢购了。而杜集社区的杜广静早已经注册好了“正霞”牌,准备上线电商平台,每斤定价在8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稻米 小龙虾 健康养殖模式 无公害饲料 稻田养虾 安徽 养殖基地 池塘消毒
下载PDF
华北麦区成功示范节水增收新技术
10
作者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来源)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6期30-30,共1页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华北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据了解,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准、高效、优化、增值”绿色发展技术的需求,项目组通过集成节水广适高产品种筛选、规范化播种、三化精准灌...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举办的“华北小麦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观摩会”在河北石家庄市召开。据了解,针对华北麦区生产上对“精准、高效、优化、增值”绿色发展技术的需求,项目组通过集成节水广适高产品种筛选、规范化播种、三化精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与增值型肥料、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与智能植保、抗逆增产生物调控、面制品加工适宜性评价和籽粒收获无损在线检测等八项先进技术,建立起了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组织的小麦“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集成模式。记者在藁城区的示范现场看到,基地通过采取整地、播种、管理、收获、购销“五统一”的组织形式,集成了众多小麦绿色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共计辐射带动马房、曹家庄、朱家寨、丽阳等村近5万亩麦田。较常规种植模式下,实现每亩节水40—50方、节肥15—20公斤、节药1/3用量,亩产达到600公斤,节本增收约150元。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张铁龙告诉记者,河北常年播种小麦3500万亩,小麦是河北“第一耗水大户”,“三化”精准灌溉技术为小麦产业的绿色发展找到了突破口。“在藁城这个地方,当地农户们有个习惯,5月20号左右总要补浇一次水。但现在技术集成的模式下,农科院拿数据说话,经过检测到5月20号前后土地还有30%的含水量,这让种粮大户很惊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技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节水 华北 麦区 中国农业科学院 小麦产业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