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张力障碍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1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功能神经科学 +7 位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铆申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病学分会老年神经病学专家委员会 陈生弟 孙伯民 张建国 陈海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41-545,共5页
肌张力障碍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致残率高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传统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为: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2].近年来,随着学界对疾病认识... 肌张力障碍是位列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之后的第三大运动障碍疾病,致残率高并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1].传统肌张力障碍的定义为:一种不自主、持续性肌肉收缩引起的扭曲、重复运动或姿势异常的综合征[2].近年来,随着学界对疾病认识的深入,肌张力障碍的定义已更新为:一种由肌肉不自主间歇或持续性收缩所导致的异常重复运动和(或)异常姿势的运动障碍疾病;异常重复运动及异常姿势呈现扭曲样、模式化特点,可合并震颤;随意动作可诱发或加重不自主动作及异常姿势,伴有“溢出”肌肉的激活.肌张力障碍作为不自主运动的形式,还可伴有以下特征:不自主运动、动作特异性、缓解技巧或策略(感觉诡计)(sensory tricks or gestes antagonistes)、镜像肌张力障碍、零点、溢出或泛化、肌张力障碍性震颤.其治疗策略的制定主要依据病因学分类及临床特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疗法 运动障碍疾病 原发性震颤 不自主运动 肌肉收缩 专家 中国
原文传递
原发性震颤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7
2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6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神经生理学组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 陈生弟 陈海波 张建国 孙伯民 王丽娟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25-1233,共9页
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12 Hz动作性震颤,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ET的治疗方法主... 原发性震颤(ET)也称特发性震颤,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12 Hz动作性震颤,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震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目前E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约1/3的ET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目前,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已成为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治疗方法,我国已有多个中心开展DBS治疗药物难治性ET患者,但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性的指南或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DBS治疗ET的适应证和流程,进一步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诊疗水平,相关领域的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制订了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脑深部电刺激术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原发性震颤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
3
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7 位作者 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分会神经生理学组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分会 中国神经调控联盟 陈生弟 陈海波 张建国 孙伯民 王丽娟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92-1199,共8页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 也称特发性震颤, 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2 Hz的动作性震颤, 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1,2]。E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 原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 ET), 也称特发性震颤, 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双上肢4;2 Hz的动作性震颤, 可伴或不伴头部、口面部、声音或下肢震颤[1,2]。ET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皮质-脑桥-小脑-丘脑-皮质环路的节律性振荡是ET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3]。目前, ET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约1/3的ET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ET的手术治疗包括: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立体定向丘脑毁损术及磁共振引导下的聚焦超声(MRI-guided focused ultrasound,MRgFUS)毁损术等。1987年后DBS应用于ET的手术治疗,至今已逾30年,现已成为药物难治性ET的首选治疗方法。DBS在改善震颤的同时,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目前,国内已有多个中心针对药物难治性ET患者开展DBS治疗,但缺乏针对性的指南或共识。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应用DBS治疗ET的适应证和流程,加强神经内、外科之间的密切配合,提高诊疗水平,相关领域的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制订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术 原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 日常生活能力 运动障碍疾病 A型肉毒毒素 口服药物 立体定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