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特征
1
作者 中村元 闾小波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4-50,共7页
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国家,有数千年的文化传统,其影响广泛并在邻国深深地扎下了根。因此,中国文化有时称为'远东文化'。研究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必须注意到汉语和佛教的影响。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具体特征有以下十一点:
关键词 思想倾向 《五经》 哲学观念 性描写 个人生命 民族优越感 利他主义 人能 文学作品 编纂者
下载PDF
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誉(译) 中村元 《稀土信息》 2018年第10期34-37,共4页
NdFeB永磁材料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在永磁材料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2011年稀土价格暴涨之后,许多磁体制造商仍然通过减少重稀土的含量生产NdFeB磁体。高性能磁体的需求量仍有可能持续增加,致使磁体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优先选择... NdFeB永磁材料因其优异的磁性能,在永磁材料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即使在2011年稀土价格暴涨之后,许多磁体制造商仍然通过减少重稀土的含量生产NdFeB磁体。高性能磁体的需求量仍有可能持续增加,致使磁体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会优先选择含少量甚至不含稀土的永磁材料。对NdFeB磁体热力学的基础研究以及矫顽力机制的理解将会促使我们开发出新一代磁体的制备工艺,当然在实际应用中性价比也是我们不容忽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永磁材料 NDFEB磁体 NDFEB永磁材料 矫顽力机制 材料市场 制备工艺 基础研究 磁性能
下载PDF
关于印度孔雀王朝的阶级问题
3
作者 中村元 刘维治 《南亚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73-77,共5页
阶级的对立孔雀王朝的政治组织中,由于考底利耶主张拔擢使用有为之材,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就无视原来身分的区别,但阶级的或身分的对立并非全然没有。甚至连信奉佛教的阿育王,也称身分高的人为“高大者”,身分低的人为“微小者”,身分低的... 阶级的对立孔雀王朝的政治组织中,由于考底利耶主张拔擢使用有为之材,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就无视原来身分的区别,但阶级的或身分的对立并非全然没有。甚至连信奉佛教的阿育王,也称身分高的人为“高大者”,身分低的人为“微小者”,身分低的人又被称为“低下者”。进而在他的诏勅中,称当时统治阶级为雅利安,称主人为司瓦米迦(sv(?)mika),佣使之人为达莎(d(?)sa),帕里特迦(bhrtaka)和帕里特耶(bhrty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王朝 考底利耶 统治阶级 印度社会 印度人 阿育王 奴隶 身分 婆罗门教 雅利安人
原文传递
关于印度封建制问题
4
作者 中村元 尚会鹏 《南亚研究》 1983年第2期8-16,共9页
一、问题所在将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这种作法尚未被学者们全面接受。山西方历史学家尤其是社会史及经济史学家所提出的这种关于发展阶段的假说,实际上主要是以西方社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在他们看来,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完... 一、问题所在将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几个阶段,这种作法尚未被学者们全面接受。山西方历史学家尤其是社会史及经济史学家所提出的这种关于发展阶段的假说,实际上主要是以西方社会的历史事实为依据的。在他们看来,东方社会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因此在他们提出这种假说时,没有把对东方社会实际考察的结果考虑在内。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古代东方知识和忽视东方社会造成的。对于东方社会的发展,他们往往给戴上一大堆“停滞性”、“落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建制 南印度 婆罗门教 东方社会 孔雀王朝 佛教 印度社会 封建社会 社会实际 经济史学
原文传递
论中国文化在亚洲的意义
5
作者 中村元 方广锠 《南亚研究》 1981年第2期86-93,共8页
中国是亚洲文化的一大源泉,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中国文化对南亚的意义,则至今尚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人们一般都熟知印度乃至南亚文化一直给中国以影响,但对于与此相反的事实却不甚了了。然而,南亚对中国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远... 中国是亚洲文化的一大源泉,这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中国文化对南亚的意义,则至今尚未有人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人们一般都熟知印度乃至南亚文化一直给中国以影响,但对于与此相反的事实却不甚了了。然而,南亚对中国以及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远远超过他们对日本的了解。有这么一个笑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 南印度 中国思想 佛教 亚洲 国际大学 摩奴法典 印度人 文化交流 日本人
原文传递
佛教与和平
6
作者 中村元 刘建 《法音》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0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大乘佛教 原始佛教 四十华严 摩揭陀国 教团 大集地藏十轮经 阿育王 《大正藏》 世界宗教 转轮圣王
原文传递
佛教的和平思想
7
作者 中村元 燕僧 《法音》 1988年第7期30-33,共4页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 peace 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 Sant,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 peace 来源于拉丁语的 pax 或 pacis。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 一当今世界,全人类都希望和平。“和平”一词是从英语的 peace 转化而来的,印度则称为 Sant,汉译佛典一般译成“寂静”,即安静的意思。英语的 peace 来源于拉丁语的 pax 或 pacis。据英语文献,当会场嘈杂时,我们一般习惯说:“请安静”,而英语则是“peace”。显然,它也是安静的意思,符合印度语言的 Santi。Santi 一词来源于梵文 Sam(寂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CE 习惯说 过午不食 阿育王 国家契约说 佛教经典 宗教家 释迎牟尼 PEACE 龙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