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书法与观念书法再阐释——兼及日本书法对中国书法与刻字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14年第3期69-72,共4页
清人梁谳言:“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然而,当代书法又是何种面目呢?
关键词 中国书法 刻字艺术 日本书法 现代书法 阐释 当代书法
下载PDF
从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看元代对汉文化的保存
2
作者 丰俊青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1期185-187,共3页
谈及元代的书法,赵孟頫是这一时期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书家,而他所作的《六体千字文》则是探讨其艺术成就的"窗口"。《六体千字文》涵盖了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部同时将古... 谈及元代的书法,赵孟頫是这一时期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位书家,而他所作的《六体千字文》则是探讨其艺术成就的"窗口"。《六体千字文》涵盖了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法形式,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部同时将古文、章草纳入的书法作品,元代知识分子潜意识里对于汉文化保存的努力也在这部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六体千字文 汉文化 古文 章草 保存
下载PDF
何绍基、杨岘对《礼器碑》的解读与实践——兼及对当代隶书创作的启示
3
作者 丰俊青 《美术教育研究》 2023年第7期37-39,共3页
作为“孔庙三碑”之一的《礼器碑》,在清代金石考据之风盛行下引起了书家学者的分外重视,他们都针对隶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与实践。该文从何绍基、杨岘对《礼器碑》的取法这一视角入手,探讨汉碑在清代的接受情况与清代书家探索出的... 作为“孔庙三碑”之一的《礼器碑》,在清代金石考据之风盛行下引起了书家学者的分外重视,他们都针对隶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解读与实践。该文从何绍基、杨岘对《礼器碑》的取法这一视角入手,探讨汉碑在清代的接受情况与清代书家探索出的创新路径,以期对当代的隶书学习者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绍基 杨岘 礼器碑 实践 当代启示
下载PDF
日常书写与书法创作不同步现象管窥——以清代碑学家为例
4
作者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14年第4期52-54,共3页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碑学无疑是一座重镇。它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以往时期的书法发展不同,清代碑学有着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唐以前的实用性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汉...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碑学无疑是一座重镇。它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以往时期的书法发展不同,清代碑学有着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唐以前的实用性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汉碑、北碑等)转化成了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以‘不失篆分遗意’的审美观,进行碑帖融合,给行草书带来了崭新的生命。”[1]碑学家的视野主要是集中于金石碑版,注重对金文、大小篆、汉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清代 书法创作 同步 书写 书法艺术 艺术发展 中国书法
下载PDF
试论赵孟頫书《六体千字文》的意义
5
作者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13年第5期38-40,共3页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1254—1322)所作的《六体千字文》涵盖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是书法学习的法帖范本,更是一部保存濒临灭绝的古文、章草字体的书法档案。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来看,元代不过百年,但因赵孟頫...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1254—1322)所作的《六体千字文》涵盖古文、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是书法学习的法帖范本,更是一部保存濒临灭绝的古文、章草字体的书法档案。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来看,元代不过百年,但因赵孟頫"力挽颓势,引领一代风尚"的成就,使其成为元代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具体而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全面的复古运动,使得书法艺术从宋末书坛的凋敝状况中恢复过来。因此,长期以来大部分学者认为元代的复古运动是为矫正南宋书坛的凋敝而兴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书法学习 意义 复古运动 艺术发展史 知识分子 书法艺术 元代
下载PDF
浅析黄易与桂馥隶书书学观中的“崇古”观念
6
作者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黄易和桂馥是乾嘉时期的代表人物,两人有着共同的嗜好:金石碑版,并且在书学思想上将书法视为小技但却都以擅长隶书进入“清代隶书四家”之列。黄易和桂馥交往长达二十余年之久,书名皆被学名所掩。两人在隶书学习上的理论阐释及书学实践... 黄易和桂馥是乾嘉时期的代表人物,两人有着共同的嗜好:金石碑版,并且在书学思想上将书法视为小技但却都以擅长隶书进入“清代隶书四家”之列。黄易和桂馥交往长达二十余年之久,书名皆被学名所掩。两人在隶书学习上的理论阐释及书学实践,都表现出明显的“崇古”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易 桂馥 交游 隶书 崇古
下载PDF
由民国看当前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观
7
作者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19年第4期96-99,共4页
自《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二〔2013〕1号,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问题成为一个话题。当今中小... 自《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1〕4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二〔2013〕1号,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中小学的书法教育问题成为一个话题。当今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可以借鉴民国时期的一些有益方法,在师资、教材、教学三方面入手进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书法教育 与民国比较 应对策略
下载PDF
王庭筠及其书法艺术
8
作者 丰俊青 《艺术家》 2020年第4期163-163,共1页
古代金国是北方的一个部落,凭借军事实力和优势,逐渐消灭了契丹和北宋王朝,占据了辽国和中原部分地区。由于金国统治者在农业方面广泛推行优惠政策,使北方经济大幅度发展,同时随着对北宋大批文学资料的掠夺,使很多文人归附,金国文化获... 古代金国是北方的一个部落,凭借军事实力和优势,逐渐消灭了契丹和北宋王朝,占据了辽国和中原部分地区。由于金国统治者在农业方面广泛推行优惠政策,使北方经济大幅度发展,同时随着对北宋大批文学资料的掠夺,使很多文人归附,金国文化获得巨大发展。金国也因此产生很多文人,包括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作家、画家等。其中,书法方面出现了王竟、任洵、赵秉文以及辽东人士王庭筠,本文将对王庭筠及其书法艺术进行具体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艺术 王庭筠 北宋王朝 赵秉文 军事实力 优惠政策 金国
下载PDF
迩议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
9
作者 丰俊青 《大学书法》 202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苏轼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书法大家,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虽然是从帝王推崇来构建的,但真正建立起这种接受的基础是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代表的南宋文人的身体力行,只是诸位书家在接受程度上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苏轼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有重要影响力的书法大家,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虽然是从帝王推崇来构建的,但真正建立起这种接受的基础是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代表的南宋文人的身体力行,只是诸位书家在接受程度上有所不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以独特的书法品评观阐释着苏轼书法的价值和意义,进一步确立了其一代大家的历史地位。本文兹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对苏轼书法在南宋的接受做一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 苏轼 接受 批判 书法观
下载PDF
浅析周慧珺的书法艺术
10
作者 杨曙光 丰俊青 《文史杂志》 2018年第2期97-99,共3页
在历代书家中,女性书家比较少见,我们知道的便是诸如卫夫人、管道升等。目前针对女性书家的研究资料也不多,仅有零星寥寥的记载。本文即是针对现代女性代表书家周慧珺的研究,剖析周慧珺的书法艺术观。
关键词 周慧珺 李静 教育 创新 观念
下载PDF
论清代碑学家的传统创作与日常书写间的矛盾现象
11
作者 丰俊青 《书法赏评》 2014年第1期54-57,共4页
弁言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碑学无疑是一座重镇,她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以往时期的书法发展不同,清代碑学有着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唐以前的实用性为主的文字(金文、... 弁言 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清代碑学无疑是一座重镇,她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视野,注入了新的生机。与以往时期的书法发展不同,清代碑学有着成熟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把唐以前的实用性为主的文字(金文、大小篆、汉碑、北碑等)转化成了观赏性为主的书法艺术;以‘不失篆分遗意’的审美观,进行碑帖融合,给行草书带来了崭新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现象 碑学 清代 书写 创作 书法艺术 艺术发展 中国书法
原文传递
从赵孟頫《六体千字文》看元代对汉文化的保存
12
作者 丰俊青 《书法赏评》 2013年第5期8-10,共3页
前言 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来看,元代不过百年,但因赵孟頫“力挽颓势,引领一代风尚”的成就,使其成为元代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具体而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全面的复古运动,使得书法艺术从宋末书坛的凋敝状... 前言 从整个书法艺术发展史来看,元代不过百年,但因赵孟頫“力挽颓势,引领一代风尚”的成就,使其成为元代书法史上无法绕开的一个人物。具体而言,以赵孟頫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掀起了全面的复古运动,使得书法艺术从宋末书坛的凋敝状况中恢复过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孟頫 元代 汉文化 保存 艺术发展史 复古运动 知识分子 书法艺术
原文传递
审美居先——试论高校书法美育教育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丰俊青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2年第3期69-71,共3页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置身于美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书法美育教育体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意欲立足“审美居先”这一出发点,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书...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阶段。置身于美育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构建书法美育教育体系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基于此,本文意欲立足“审美居先”这一出发点,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书法鉴赏辨别能力为中心,旨在探索建立在书法学学科之上的审美价值观,对高校书法美育教育体系的建构作一番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居先 高校 书法美育 体系
原文传递
交叉学科视阈下高校美育教育体系的建构——以书法专业为例
14
作者 丰俊青 于立松 《汉字文化》 2022年第S02期308-309,共2页
当前高等书法教育在观念意识、人才培养、学科标准、特色专业建设、创新教育体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围绕交叉学科中书法专业的大美育教育体系建构作一番探讨。
关键词 高校 美育 教育体系 书法
原文传递
茶甘饭软酒美烟香——陆维钊、丰子恺书法艺术比较研究
15
作者 丰俊青 《现代艺术》 2020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古人云:"凡书通则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其体。"弁言陆维钊和丰子恺... 古人云:"凡书通则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其体。"弁言陆维钊和丰子恺是近现代艺林中的大家,无论是文学、书法、绘画、教育等等,他们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褚遂良 颜真卿 书法艺术 陆维钊 虞世南 丰子恺 永禅师 近现代
原文传递
迩议南宋书家对苏轼的接受--以陆游、朱熹、范成大为例
16
作者 丰俊青 《书法赏评》 2019年第6期34-37,共4页
弁言清人梁献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可谓是对各个朝代书法风格的简单概括。魏晋玄学大兴,出现了以"二王"为主流的清新、婉丽的书风;唐代将"尚法"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发... 弁言清人梁献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可谓是对各个朝代书法风格的简单概括。魏晋玄学大兴,出现了以"二王"为主流的清新、婉丽的书风;唐代将"尚法"的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发展到宋代,一种追求抒发内心情感的"尚意"书风油然而生,"宋四家"可谓是这一书风的领袖人物。及至南宋,由于政治变动,朝代更迭,人民生活在困苦不堪的动乱年代,使得原有的舒适圈不在,文人雅士对书法的追求也随之淡然。其次,靖康之变后,皇室旧藏大部分被掠夺,"艰难以来,散失无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康之变 文人雅士 范成大 宋四家 领袖人物 魏晋玄学 书法风格 书风
原文传递
地方院校书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以吉林省为例
17
作者 丰俊青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0年第12期50-52,共3页
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着力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书法专业的应用性现状令人堪忧。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问题,书法专业也应顺应时代潮流,适时革新人才培养方... 地方院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承载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使命,着力为地方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但书法专业的应用性现状令人堪忧。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转型问题,书法专业也应顺应时代潮流,适时革新人才培养方式,以便加速提升地方院校的“内涵式”发展。本文将以产学研合作为视角,为地方院校书法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发展契机,以期为地方院校书法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 地方院校 书法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陆维钊书学思想中的“想象力”理论初探
18
作者 吴利国 丰俊青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22年第6期47-50,共4页
陆维钊先生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一生致力于碑刻书法的书写实践与理论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书法的“想象力”理论。“想象力”理论指出了“想象力”对碑刻书法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在碑刻临葵的不同阶段所应具备的感悟和想象。陆维... 陆维钊先生是我国现代卓有成就的书法大家,一生致力于碑刻书法的书写实践与理论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书法的“想象力”理论。“想象力”理论指出了“想象力”对碑刻书法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在碑刻临葵的不同阶段所应具备的感悟和想象。陆维钊先生的书法“想象力”理论是对前人书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是陆先生长期致力于碑刻书法研究的宝贵的经验总结,本文旨在围绕陆维钊先生的书法“想象力”理论进行阐释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维钊 书法 想象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