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水平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丰卫华 陈立红 +3 位作者 宋伟华 曹静 郑芳琴 朱根海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1-78,共8页
根据2013年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Hg水平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出现在B区(黄墩港)、E区(西沪港)和G区(港口),A区(铁港)为低值区,... 根据2013年象山港及其邻近海域的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的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u、Pb、Zn、Hg水平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区出现在B区(黄墩港)、E区(西沪港)和G区(港口),A区(铁港)为低值区,与海区底质类型相关;而Cd的分布特征与Cu相反;As表现为港内低、港中和港口高的分布特点。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发现Cd的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程度较大,大部分区域已达到较严重的危害程度,是研究海域的主要环境风险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重金属 表层沉积物 水平分布 污染评价
下载PDF
海水中一氧化氮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被引量:6
2
作者 丰卫华 刘春颖 +2 位作者 杨桂朋 李培峰 薛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99,共7页
基于鲁米诺-H2O2混合溶液作为发光液与海水中NO发生反应产生发光信号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海水中痕量NO的化学发光法。确定了化学发光法测定NO的最佳条件:pH9.2、浓度1×10-2 mol/dm3的碳酸盐为缓冲体系,鲁米诺浓度为8.4×10-5... 基于鲁米诺-H2O2混合溶液作为发光液与海水中NO发生反应产生发光信号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测定海水中痕量NO的化学发光法。确定了化学发光法测定NO的最佳条件:pH9.2、浓度1×10-2 mol/dm3的碳酸盐为缓冲体系,鲁米诺浓度为8.4×10-5 mol/dm3,H2O2浓度为1×10-2 mol/dm3,测定温度为20℃。该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NO浓度在1.4×10-12~9.8×10-10 mol/dm3范围内,其浓度值与发光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7,P<0.000 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4×10-12 mol/dm3(S/N=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3.6%(1.2×10-11 mol/dm3)。采用该方法对胶州湾表层海水中NO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NO浓度范围为未检出~7.1×10-11 mol/dm3,平均浓度为(1.6±1.8)×10-11 mol/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化学发光法 海水 鲁米诺-H2O2 胶州湾
下载PDF
外源一氧化氮和金属铜对海洋微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丰卫华 刘春颖 +1 位作者 杨桂朋 李培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9-74,共6页
以亚心形扁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1.4×10-10~1.4×10-5 mol/L)培养,探讨NO对微藻生长、H2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只添加金属Cu、同时添加Cu与NO实验,对微藻的H2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的... 以亚心形扁藻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浓度一氧化氮(NO)(1.4×10-10~1.4×10-5 mol/L)培养,探讨NO对微藻生长、H2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影响;通过对只添加金属Cu、同时添加Cu与NO实验,对微藻的H2O2和MDA含量以及SOD活性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藻细胞活性氧的代谢有随NO浓度增加的趋势,同时细胞内的抗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都有相应的变化,NO作为环境的"刺激物"提高了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对抗氧化系统起到激活或伤害作用。在Cu胁迫下,藻细胞活性氧代谢明显提高,SOD活性提高,并导致细胞膜脂过氧化;但外源NO能明显降低活性氧的水平,并恢复SOD活性和MDA含量,对抗氧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提高微藻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NO在海洋浮游植物中扮演着"双重角色"——氧化剂和抗氧化剂,从而对微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NO) 海洋微藻 抗氧化系统
下载PDF
椒江口海域围填海强度及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钱健 陈立红 +2 位作者 丰卫华 向芸芸 王志富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年第9期62-66,共5页
文章对近10年来椒江口两岸主要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统计,利用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围填海强度及围填海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虽然仍有... 文章对近10年来椒江口两岸主要的围填海工程进行了统计,利用基于围填海强度等级控制理念的围填海潜力评估方法,对椒江口海域的围填海强度及围填海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对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椒江口海域虽然仍有一定的围填海潜力,但围填海压力较大,椒江口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对海岸带地形地貌、海域水文动力环境、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海洋水环境质量、海洋生物资源等均存在负面影响,为此提出了强化围填海管控、重视海岸带整治修复等建议,以期为椒江口的围填海管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口 围填海 强度 潜力 环境影响
下载PDF
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被引量:1
5
作者 高淑娟 丰卫华 +2 位作者 李林枝 韩晓晶 王玲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2-95,共4页
为了保证海水中铁元素含量的检测质量,更好地深入了解铁在整个海水体系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扮演的角色,需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理论,以浙江近海海水为例,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 为了保证海水中铁元素含量的检测质量,更好地深入了解铁在整个海水体系的生物地球化学中扮演的角色,需科学地评定检测结果的分散性。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的理论,以浙江近海海水为例,评定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的不确定度。测得浙江近海样品中铁的浓度为5.2μg/L,扩展不确定度U=0.8μg/L(k=2)。通过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发现,利用该方法测定海水中铁含量时,对其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样品制备过程,尤其是萃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法 海水 不确定度
下载PDF
甬江口附近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叶茂森 宋伟华 +4 位作者 林柏 丰卫华 金矛 郑芳琴 叶新荣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0期88-90,92,共4页
该文利用2011—2012年对甬江口附近海域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了甬江口附近海域水质特征,并对甬江口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甬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中p 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 该文利用2011—2012年对甬江口附近海域环境现状监测结果,分析了甬江口附近海域水质特征,并对甬江口附近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甬江口附近海域海水中p 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等评价因子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已大大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甬江口附近海域水质处于富营养状态,沉积物质量除Cu外,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基本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口附近海域 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特征 富营养化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中铜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电热板加热消解法与微波消解法的比对
7
作者 丰卫华 郑芳琴 +1 位作者 王志富 钱健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3期49-54,共6页
电热板加热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是目前海洋沉积物样品消解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这两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对海洋沉积物中铜含量测定过程中采取的两种消解方... 电热板加热消解法和微波消解法是目前海洋沉积物样品消解的常用方法。为了比较这两种处理方法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程度,文章依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对海洋沉积物中铜含量测定过程中采取的两种消解方法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与对比,建立了模型,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计算出两种消解方法测量沉积物中铜含量的相对合成不确定度分别为0.06721和0.04033,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4.0mg/kg和2.4mg/kg。通过比较两种消解方法对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发现微波消解法明显优于电热板加热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火焰原子吸收法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取排水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以温州LNG接收站工程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静 王志富 +4 位作者 丰卫华 许恒韬 赵沧海 林柏 陈立红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0年第11期45-49,共5页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取排水过程的卷载效应、冷冲击效应和余氯效应均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影响。文章以温州LNG接收站工程为例,根据2017年11月在工程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取排水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对卷载效应和余氯...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取排水过程的卷载效应、冷冲击效应和余氯效应均会对渔业资源造成一定影响。文章以温州LNG接收站工程为例,根据2017年11月在工程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现状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取排水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并对卷载效应和余氯排放造成的渔业资源损失进行定量估算。温州LNG接收站工程建成投产近期运行期间,将造成鱼卵损失量为1.45×10^7 ind./a,仔鱼损失量为1.66×10^7 ind./a,鱼类幼体损失量为7.56×10^4 ind./a,虾类幼体损失量为8.68×10^4 ind./a,蟹类幼体损失量为0.04×10^3 in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取排水 卷载效应 余氯 渔业资源损失
下载PDF
福建北部近海浮游动物数量分布与水团季节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冬融 彭玲 +3 位作者 郝喆 丰卫华 王志富 钱健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1-1332,共12页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 根据2015—2016年在福建北部近海水域(120.10°E—120.65°E,26.35°N—27.07°N)夏、秋、冬、春4个季节的海洋生态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依次是:夏季(479.51 mg/m^3)>秋季(257.37 mg/m^3)>春季(241.86 mg/m^3)>冬季(84.05 mg/m^3),平均丰度依次是:夏季(156.36 ind./m^3)>春季(91.57 ind./m^3)>秋季(40.34 ind./m^3)>冬季(21.82 ind./m^3),生物量和丰度均值都呈现出夏季、秋季到冬季依次减少,春季增多的趋势,不同的是秋季生物量均值高于春季,而丰度均值低于春季。在夏、冬和春三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总体较为一致;而在秋季,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和总丰度的分布几乎相反。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和微剌哲水蚤(Canthocalanus pauper)是影响夏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链钟水母(Desmophyes annectens)是影响秋季总丰度分布最主要的种类;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百陶箭虫对冬季总丰度的分布起到了重要影响;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和微剌哲水蚤是春季占总丰度比例较高的种类。浮游动物数量各季不同分布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台湾暖流和浙闽沿岸流水团的季节性变化所致。研究结果不仅对了解与评价区域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和生物多样性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可以丰富我国近海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北部 数量分布 水团 浮游动物
下载PDF
三门湾主要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微、小型藻类组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根海 丰卫华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7-105,共9页
本文对采自三门湾泥滩、沙滩、岩礁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的微、小型藻类组成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5种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143种,其中,硅藻占75.5%;甲藻占1... 本文对采自三门湾泥滩、沙滩、岩礁潮间带的主要经济贝类彩虹明樱蛤、缢蛏、僧帽牡蛎、青蚶、光滑河篮蛤胃含物中的微、小型藻类组成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5种经济贝类胃含物中共鉴定出微、小型藻类143种,其中,硅藻占75.5%;甲藻占12.6%;绿藻门和金藻门占5.6%;蓝藻门和隐藻占4.2%;其他类占2.1%。胃含物中出现的细胞个体中,小于20μm的主要微型藻类是中肋骨条藻、盔状舟形藻、尤氏直链藻、小环藻、海链藻等;细胞个体大于20μm的主要小型藻类是琼氏圆筛藻、海生斑条藻、短柄曲壳藻、钝角齿状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湾 经济贝类 胃含物 微、小型藻类
下载PDF
台州市临海东矶岛市级海洋公园管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钱健 陈立红 +3 位作者 郝喆 向芸芸 张冬融 丰卫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2期77-80,共4页
临海东矶岛海洋公园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市级海洋公园,其建设和发展将丰富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文章详细介绍该海洋公园的选划概况、生态和资源特点以及功能分区,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管... 临海东矶岛海洋公园是浙江省台州市首个市级海洋公园,其建设和发展将丰富台州市乃至浙江省的海洋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文章详细介绍该海洋公园的选划概况、生态和资源特点以及功能分区,针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以期为保护当地海岛和海洋生态系统、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公园 东矶岛 海洋保护区 海岛保护
下载PDF
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2
作者 丰卫华 王志富 +4 位作者 张荣保 张冬融 叶茂森 陈德慧 朱根海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2-887,907,共7页
通过2015年8月对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119.867°E^120.649°E,26.348°N^26.994°N),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分布特征,并从水团性质、盐度、p H、溶解氧等上覆水体特征参数以及硫化物、... 通过2015年8月对宁德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的现场调查(119.867°E^120.649°E,26.348°N^26.994°N),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分布特征,并从水团性质、盐度、p H、溶解氧等上覆水体特征参数以及硫化物、有机质、底质类型等沉积物特征因子两大方面探讨了Eh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Eh的变化范围为-162~110 m V,平均值为-89 m V,基本属于弱还原性-还原性环境,空间分布呈近岸高外海低的特征。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福建沿岸Eh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宁德近海表层沉积物Eh明显降低。上覆水体的盐度、DO等参数与Eh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DO与Eh的正相关性极为显著(r=0.729,p<0.01),且空间分布特征也较为相似。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高低直接影响Eh值,并表现出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6,p=0.000)。近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研究海域表层沉积物氧化还原状态发生了明显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沉积物中生物的生存活动,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该海域底质环境的监测,在保持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海域环境的保护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海域 表层沉积物 氧化还原电位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3
作者 丰卫华 钱健 +3 位作者 郝喆 王志富 许恒韬 张冬融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5-251,共7页
为探讨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8月、11月、2016年2月和5月对闽北海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该海域DOC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DOC分布与Chl a、COD、AOU、营养盐、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 为探讨闽北海域水体中溶解有机碳(DOC)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于2015年8月、11月、2016年2月和5月对闽北海域环境进行调查,分析该海域DOC时空分布特征,并探讨DOC分布与Chl a、COD、AOU、营养盐、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15~2016年闽北海域DOC的含量范围为0.32~2.78 mg/L,均值为1.19 mg/L;季节变化上,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由近岸向远岸逐渐降低,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的变化趋势,各季节略有差异。DOC与Chl a、COD以及盐度有较强的相关性,与AOU和营养盐的相关性不显著,不同季节影响DOC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海域水体中DOC主要受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陆地径流等因素影响,不同季节主要环境因素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海域 溶解有机碳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原文传递
瓯江口附近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14
作者 丰卫华 朱根海 +2 位作者 郑芳琴 吴家林 周青松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41,共6页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 根据2006年和2013年航次对瓯江口附近海域调查的资料,分析了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相比2006年,2013年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Cu和Zn平均含量有所增加,但经student-t检验,两组结果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b和Cd有显著性降低;与国内外其它河口相比,其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分布上看,两次调查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同次调查中各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总体趋势相似。通过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性的评价表明,2013年调查海域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整体属于中度生态危害水平,较2006年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口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时空变化 潜在生态危害
原文传递
春季黄、东海表层水中的溶解无机碳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敏 刘春颖 +3 位作者 杨桂朋 张洪海 胡玉斌 丰卫华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26-630,共5页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 根据2009年5月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碳(DIC)和总碱度(TA)的数据,结合现场生物、化学和水文等参数,探讨了该海域DIC的分布特征、组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东海表层海水DIC和TA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 918.8~2 196.1μmol/L和2 127.0~2 420.7μmol/L;HCO3-、CO23-和CO2(T)占DIC的百分比分别为82.06%~92.73%、6.53%~12.60%和0.24%~0.80%,平均值分别为(90.41±1.53)%,(8.99±1.61)%和(0.60±0.083)%。研究还发现,黄、东海表层海水的DIC和TA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两者均与温度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此外,盐度、生物活动和环流对各参数的分布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无机碳 空间分布 春季 黄、东海
原文传递
椒江口海域营养盐及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健 贾怡然 +3 位作者 丰卫华 陈立红 陈德慧 黄宝兴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3-749,共7页
以2006年、2011年、2014年春季椒江口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富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对近10 a来椒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来,椒江口海域表... 以2006年、2011年、2014年春季椒江口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运用富营养指数法、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法和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法,对近10 a来椒江口海域营养盐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和富营养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近10 a来,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DIN、DIP均劣于四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水体呈严重污染状态,富营养化程度较高;从时间上看,DIN、DIP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均呈先加重后减轻的趋势;从空间上看,椒江口海域表层水体的DIN、DIP以及E值、A值平面分布均呈由河口向外海逐渐递减的阶梯状分布。入海径流携带的污染物、周边大型用海工程是影响该海域水体营养盐浓度和富营养化程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椒江口 营养盐 富营养化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可见光激发下模拟海水中四环素光降解的机制和路径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恒韬 付小航 +1 位作者 丰卫华 王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60-3269,共10页
为了探明海水体系中多相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了在可见光激发下不同介孔TiO_(2)光催化降解纯水和模拟海水中四环素(TC)的过程,明确了不同盐离子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和中间产... 为了探明海水体系中多相光催化降解污染物的机制和路径,研究了在可见光激发下不同介孔TiO_(2)光催化降解纯水和模拟海水中四环素(TC)的过程,明确了不同盐离子对光催化降解过程的影响.结合自由基捕获实验,电子自旋共振(ESR)光谱和中间产物分析研究了光降解污染物的主要活性物种和模拟海水中TC降解途径.结果表明,模拟海水中TC光催化过程会受到显著抑制,手性介孔TiO_(2)催化剂对TC光降解反应速率相比其在纯水体系降低了70%左右,而非手性TiO_(2)光催化剂在海水体系中几乎不能降解TC.模拟海水中阴离子对光降解过程影响较小,但Mg^(2+)和Ca^(2+)存在会显著抑制光催化过程.无论在纯水还是模拟海水中,可见光激发后催化剂产生的活性物种都是空穴为主,因此模拟海水中降解路径与纯水体系中相同.盐离子不会抑制活性物种的产生,但Mg^(2+)和Ca^(2+)会富集在TC分子中电负性强的原子周边,阻碍空穴等对TC分子中电负性强原子的攻击,从而抑制了光催化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TiO_(2)光催化剂 可见光响应 四环素(TC) 海水 降解路径
原文传递
不同无机氮对锥状斯氏藻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18
作者 王志富 丰卫华 +3 位作者 许恒韬 陈悦 郑芳琴 陈立红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1-227,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O3-N更适于锥状斯氏藻的生长,而NH4-N更容易被藻细胞吸收。两种不同氮源对于锥状斯氏藻单位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都表现为...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无机氮对锥状斯氏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NO3-N更适于锥状斯氏藻的生长,而NH4-N更容易被藻细胞吸收。两种不同氮源对于锥状斯氏藻单位细胞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都表现为随着氮浓度升高而降低。但不同种氮源的影响在不同氮浓度、不同生长期时有差异,如90μM的NH4-N在藻类的指数生长期能促进抗氧化酶活性,10μM的NH4-N在藻类生长的平台期期能促进抗氧化酶活性,而相同浓度的NO3-N没有这种作用,其他生长期时两种氮源对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差别不大。这可能和锥状斯氏藻对NH4-N的优先利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氮 锥状斯氏藻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氢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