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下序贯套扎和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丹珠永吉 刘芝兰 +1 位作者 禄艳艳 蒋汉梅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0例,采用随...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治疗肝硬化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胃泌素(GAS)、胰高血糖素(GLC)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0月我院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放置三腔二囊管、奥美拉唑和奥曲肽等内科常规止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采用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EVLS)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AS和GLC水平,使用KAI-X10四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压(PVP)、门静脉内径(PVD)、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和门静脉血流量(PVF)。随访12个月。结果在治疗2 w内,研究组死亡3例(7.5%),对照组死亡10例(25.0%),研究组止血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P<0.05);研究组PVP、PVD和PVF分别为(22.5±1.6)mmHg、(11.7±0.4)mm和(546.2±131.6)ml/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3±2.0)mmHg、(13.8±0.5)mm和(742.6±162.8)ml/min(P<0.05);研究组血清GAS和GLC水平分别为(72.5±10.4)ng/L和(52.4±7.8)n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8±14.7)ng/L和(59.6±8.9)ng/L(P<0.05);随访12个月,研究组有2例(5.4%),而对照组有8例(26.7%,x2=4.114,P=0.043)发生再出血。结论在内镜下采用EVLS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EGVB患者疗效好,且较为安全,远期效果仍有待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内镜下套扎序贯硬化剂栓塞 门脉血流动力学 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6
2
作者 丹珠永吉 刘芝兰 禄艳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33-213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各70例。内镜注射组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组治疗方式为电凝联合注射肾上腺素,钛夹组为钛夹联合... 目的探讨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1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各70例。内镜注射组为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电凝组治疗方式为电凝联合注射肾上腺素,钛夹组为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术后观察比较3组止血效果与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首次止血率、止血失败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钛夹组止血成功率、再出血率与内镜注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内镜下电凝、钛夹联合注射肾上腺素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相当,且创伤较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消化性溃疡出血 电凝 钛夹 内镜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中Th17/Treg细胞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丹珠永吉 熊元治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6-49,共4页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42例,另取健康对照4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Trizol提取血液细胞总RN...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液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探讨其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该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消化内科诊治的UC患者42例,另取健康对照42例。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表达百分比;Trizol提取血液细胞总RNA,Real-time荧光定量PCR检测RORγt和Foxp3基因的表达;ELISA检测IL-6和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 UC患者血液中出现了Th17细胞比例的升高和Treg细胞比例的降低,相应的Th17/Treg细胞比值从对照组的(0.54±0.18)升高到UC组的(7.84±2.07)(P〈0.01)。RORγt基因在UC患者中表达上调,而Foxp3基因则表达下调,与对照组相比二者的比值从(0.767±0.084)升高到(1.351±0.114)(P〈0.01)。ELISA检测结果表明UC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TGF-β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UC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的比例失衡,Th17/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可能参与UD患者免疫功能的紊乱,在UD患者肠道的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TH17细胞 TREG细胞 自身免疫
下载PDF
靶向EGFR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对胃癌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丹珠永吉 刘芝兰 +1 位作者 逯艳艳 蒋汉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055-4057,共3页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靶向EGFR的CAR-T,通过流式细胞仪、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CAR-T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GC-7901和... 目的探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作用。方法构建靶向EGFR的CAR-T,通过流式细胞仪、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CAR-T对SGC-7901细胞的杀伤作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GC-7901和CAR-T共培养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2的浓度变化。结果CAR-T对胃癌SGC-7901细胞杀伤作用随着效靶比的增加、作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强(P<0.05);ELISA结果显示,CAR-T作用后分泌IFN-γ、IL-2显著增加(P<0.05)。结论靶向EGFR的CAR-T细胞能通过增加IFN-γ、IL-2的分泌,特异性杀伤胃癌SGC-7901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胃癌
下载PDF
高原地区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永耿 熊元治 +7 位作者 杨桂英 沈有秀 马丽莉 刘芝兰 丹珠永吉 安玉秀 赵相 朱智勇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青海高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5例消化性溃疡(PU)和3... 目的观察青海高原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病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TNF)水平变化,以探讨其在发病中的可能免疫致病机制。方法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5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55例消化性溃疡(PU)和35例进展期胃癌(GC)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TNF的含量。比较Hp感染者三组胃病之间;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Hp感染CAG活动与非活动之间;Hp感染单纯CAG、IM、Dys之间;Hp感染与非感染PU之间及Hp感染与非感染GC之间血清6种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Hp相关性CAG和PU血清IL-4含量非常显著低于GC(P<0.01);Hp感染与非感染CAG之间6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无差异(P>0.05);Hp相关性CAG活动者血清IL-4含量显著低于非活者(P<0.05),IM和Dys均非常显著低于单纯CAG(P<0.01),IL-2在Dys显著高于单纯CAG(P<0.05);Hp感染PU血清IL-4非常显著低于非感染者(P<0.01);Hp感染GC血清IL-β1显著低于非感染者(P<0.05)。结论Hp感染对本地区CAG患者血清Th1/Th2平衡影响不大;Hp感染后IL-4分泌减少与CAG炎症活动和胃黏膜癌前病变(IM和Dys)及PU的发生密切相关,Th2弱势应答为其主要的免疫致病机制;Hp相关性进展期GC患者IL-β1分泌减少,Th1应答减弱,IL-4分泌增加,Th2应答上调,对机体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幽门螺杆菌 胃部疾病 细胞因子 血清
下载PDF
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马颖才 刘芝兰 +6 位作者 熊元治 丹珠永吉 马丽莉 王燕 措姆 方正 张梦岚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2491-2492,2495,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 目的探讨内镜下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对胃黏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常规内镜下发现胃黏膜异常的患者3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组(染色组),每组198例。对照组普通内镜观察判断病灶并活检,染色组采取染色观察后活检,对比两组一般情况、镜下表现、活检病理等。结果染色组早期胃癌18例(9.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5.6%),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6例(8.1%),肠上皮化生51例(25.8%);对照组分别为2例(1.0%)、4例(2.0%)、6例(3.0%)、41例(20.7%)。染色组对早期胃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染色组检出早期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隆起型3例(1.0%),表浅型16例(55.2%),凹陷型10例(34.5%),三者中表浅型病变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类(P<0.05)。结论冰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可指导靶向活检,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等的检出率,同时有助于判断病变范围和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内镜 醋酸 靛蓝二磺酸钠
下载PDF
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患者血清IL-4含量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云 杨永耿 +8 位作者 丹珠永吉 沈有秀 马丽莉 杨桂英 刘芝兰 安玉秀 赵相 周翠萍 朱智勇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27-829,共3页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病(PUD)患者血清IL-4含量的变化,探讨Hp在PUD发病中的致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55例PUD患者血清IL-4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其含量的差异,对Hp...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溃疡病(PUD)患者血清IL-4含量的变化,探讨Hp在PUD发病中的致病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55例PUD患者血清IL-4的含量,比较Hp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其含量的差异,对Hp阳性者进行以洛赛克为中心的三联根除疗法,比较Hp根除前后及Hp根除者和未根除者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Hp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55例中,Hp感染者30例,Hp感染者血清IL-4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Hp根除后极明显高于根除前,Hp未根除者前后无变化,Hp根除者明显高于未根除者,Hp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Hp未根除组。结论:Hp相关性PUD患者IL-4分泌减少,根除Hp后其分泌明显增加,Hp感染后IL-4降低可能是Hp导致PUD发生的纽带:根除Hp可加速溃疡的愈合;血清IL-4的检测有望成为根除Hp和溃疡愈合疗效判定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病因学 螺杆菌 幽门 白细胞介素4/血液 高海拔
下载PDF
根除Hp治疗对高原地区Hp相关性溃疡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永耿 熊元治 +10 位作者 王建云 马颖才 丹珠永吉 于梅花 韵文萍 银措 兰生梅 杜娟 李英存 林碧霞 蔡宏澜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病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和TNF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溃疡病发病中的可能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溃疡病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比较幽门...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高原地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病患者血清IL-1β、IL-2、IL-4、IL-6、IL-8和TNF水平的影响,以探讨其在溃疡病发病中的可能致病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5例溃疡病患者血清6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比较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含量的差异,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以洛赛克为中心的三联1周疗法,比较根除前后及根除者和未根除者其含量的差异,同时比较幽门螺杆菌根除组和未根除组溃疡的愈合率。结果55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30例,感染者血清IL-4含量明显低于非感染者(P<0.01),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其含量极明显高于根除前(P<0.001),未根除者前后比较无变化(P>0.05),根除者明显高于未根除者(P<0.05),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IL-1β、IL-2、IL-6、IL-8和TNF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未根除组(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IL-4降低导致的Th2免疫应答下调可能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溃疡病发生的主要致病机制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IL-4分泌明显增加,Th2免疫应答上调,从而加速溃疡愈合;血清IL-4的检测有望成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溃疡愈合疗效判定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青海地区结直肠小息肉内镜下冷切割疗效临床研究
9
作者 薛晓红 刘芝兰 +4 位作者 李晓林 白菊芳 逯艳艳 丹珠永吉 马颖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小息肉应用冷切割,以及预防性使用止血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260例结肠小息肉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冷圈套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治疗的CSP组、CSP... 目的探讨结直肠小息肉应用冷切割,以及预防性使用止血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青海省人民医院符合纳排标准的260例结肠小息肉患者,分层随机分为冷圈套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治疗的CSP组、CSP+预防性使用止血夹治疗的CSP+止血夹组、热圈套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治疗的HSP组及HSP+预防性使用止血夹治疗的HSP+止血夹组,每组各65例。比较治疗情况、出血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患者基本特征和息肉病变特征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出现的并发症,术中即时出血发生率[5例(7.69%)、4例(6.15%)、3例(4.62%)、3例(4.62%)],以及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0例(0.00%)、0例(0.00%)、1例(1.54%)、0例(0.00%)],4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778,P=0.855;χ^(2)=3.012,P=0.390);术后腹痛发生率,HSP组[7例(10.77%)]最高,与CSP组[1例(1.54%)]及CSP+止血夹组[1例(1.5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个息肉治疗时间,CSP组最短[(2.18±1.07)min],HSP组次之[(2.83±0.82)min],CSP组+止血夹组再次之[(3.15±1.16)min],HSP组+止血夹组用时最长[(4.88±1.85)min],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7,P<0.001)。结论推荐使用冷切割治疗结直肠小息肉,如术中判断无出血及穿孔风险,无须预防性使用止血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切除边缘 止血技术 圈套息肉切除术
原文传递
肝结核一例
10
作者 丹珠永吉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13-613,共1页
患者女,49岁,回族,因反复上腹痛,乏力6个月,加重伴发热、盗汗、消瘦2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乏力,于入院前2个月上腹痛加重,恶心、呕吐、乏力明显、发热、盗汗、纳差、消瘦.在外院治疗诊断不明,给予抗炎治疗后,... 患者女,49岁,回族,因反复上腹痛,乏力6个月,加重伴发热、盗汗、消瘦2个月入院.8个月前患者开始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乏力,于入院前2个月上腹痛加重,恶心、呕吐、乏力明显、发热、盗汗、纳差、消瘦.在外院治疗诊断不明,给予抗炎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来我院.入院体检:体温39.2℃,营养较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巩膜轻度黄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腹平软,肝区有叩击痛,肝大,肋缘下2~3cm,边缘钝,质地中等,有压痛.脾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浮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结核 反复上腹痛 上腹部胀痛 浅表淋巴结 入院体检 治疗后 乏力 患者 发热 盗汗
原文传递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联合卢戈液染色、微探头超声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芝兰 逯艳艳 +1 位作者 丹珠永吉 马颖才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占食管癌的90%以上。食管鳞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同时结合NBI放大内镜、卢戈液染色可提高其检出率,对病理确诊... 我国食管癌以鳞癌为主,占食管癌的90%以上。食管鳞癌的早期预防、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同时结合NBI放大内镜、卢戈液染色可提高其检出率,对病理确诊的患者行微探头超声检查明确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可指导治疗。近年来我院将上述方法联合使用,优势互补,明显提高了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建立了一套科学、经济的诊断步骤,并达到了早期治疗的目的,现总结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卢戈液染色 微探头超声 诊断价值 早期预防 癌前病变 放大内镜 成像
原文传递
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2
作者 逯艳艳 马颖才 +3 位作者 刘芝兰 荣光宏 薛晓红 丹珠永吉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前期青海省不同地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研究获得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比值(PGR)和血清胃泌素17(G17)最佳临界值,对青海... 目的探讨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对于青海地区早期胃癌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2016年1月—2020年12月,根据前期青海省不同地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研究获得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Ⅰ/PGⅡ比值(PGR)和血清胃泌素17(G17)最佳临界值,对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门诊、体检中心及住院就诊患者进行机会性早期胃癌筛查,同时项目组向青海省市(县)级10家医院推广应用该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分别统计5年间青海省人民医院以及其他10家参与医院的早期胃癌检出率、早期胃癌早诊率和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率。结果青海省人民医院5年间的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早期胃癌总体早诊率和早期胃癌总体内镜下治疗率分别为0.214%(407/190178)、17.54%(407/2321)和81.82%(333/407),同期其他10家参与医院合计5年间的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早期胃癌总体早诊率和早期胃癌总体内镜下治疗率分别为0.085%(264/309217)、12.94%(264/2040)和37.12%(98/264),早期胃癌总体检出率均高于以往报道的0.024%。结论该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方案不仅可以提高青海地区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而且可以节约医疗资源,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可行性方案,适合在青海省胃癌高发区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类 胃泌素类 标准化早期胃癌筛查 青海地区
原文传递
多种消化内镜技术联合在青海地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芝兰 逯艳艳 +2 位作者 马颖才 丹珠永吉 许国彩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中多种消化内镜技术联合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共对505例患者先后行普通、放大、NBI及色素内镜检查,结合病理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总结影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中多种消化内镜技术联合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0月共对505例患者先后行普通、放大、NBI及色素内镜检查,结合病理给予相应的治疗,分析、总结影响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治疗的方式。结果:本组共检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97例,其检出率为19.21%,检出早期胃癌47例、腺瘤5例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6例、19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选择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治疗率为89.13%及内镜下切除率49.48%;与同期常规胃镜检查相比,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消化道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活检准确率及检出率,并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率及内镜下切除率,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技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消化道内镜 诊断治疗 应用价值
原文传递
青海地区内镜下冷、热圈套器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芝兰 白菊芳 +5 位作者 马颖才 逯艳艳 丹珠永吉 薛晓红 李晓林 刘发蓉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内镜下冷、热圈套器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诊断结直肠小息肉(直径5 mm~10 mm)患者361例,其中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 187例(CSP组)、内镜...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内镜下冷、热圈套器切除结直肠小息肉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21年3月诊断结直肠小息肉(直径5 mm~10 mm)患者361例,其中内镜下冷圈套器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 187例(CSP组)、内镜下热圈套器切除术(hot snare polypectomy,HSP) 174例(HSP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住院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息肉特点。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回肠末端插管成功率、波士顿评分、息肉部位、巴黎分型、病理类型、息肉完整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CSP组平均切除时间为(3.76±2.10) min短于HSP组的(5.29±2.04) min(P<0.05);CSP组平均住院天数为(4.71±1.62) d短于HSP组的(6.10±1.88) d(P<0.05);CS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1%小于HSP组的9.19%(P <0.05)。结论:CSP与HSP均可有效的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但CSP更简便、更快捷、更经济、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 息肉 内镜 冷、热圈套器切除术 青海地区
原文传递
青海省海东地区177例食管癌患者发病情况分析
15
作者 严云飞 吴穹 +2 位作者 刘永年 马祁生 丹珠永吉 《青海医药杂志》 2016年第5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青海省近几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查阅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海东地区食管癌患者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分级、地区、民族治疗情况、居住地等进行分析。结果:177例食管癌患者中以男... 目的:探讨青海省近几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特点。方法:查阅在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海东地区食管癌患者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及分级、地区、民族治疗情况、居住地等进行分析。结果:177例食管癌患者中以男性居多;以鳞癌为主,占90.5%;其中有109例发生转移,转移部位以纵隔、肝、肺为主,共占62.4%。结论: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癌的检出率仍较低,而且青海各地区间检出率又明显不同,应加强青海各地区的病因学研究及肿瘤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其高发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早期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转移 发病分析
原文传递
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4
16
作者 于均涛 丹珠永吉 +3 位作者 徐妮 赵忠恺 切科加 姜忠东 《职业与健康》 CAS 2020年第11期1519-1521,1526,共4页
目的调查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成人16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ndray BC-6000五... 目的调查海南州贵德县1612名健康成人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范围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11月在海南州贵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健康成人16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indray BC-6000五分类血液分析仪进行静脉血常规测定,并按海拔、性别、民族、年龄进行分组,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男女受检对象RBC参考区间分别为(4.27~6.09)×10^12/L、(3.87~5.24)×10^12/L,Hb参考区间分别为136.18~193.56 g/L、110.75~168.83 g/L,PLT参考区间分别为(77.49~286.03)×10^9/L、(68.53~312.77)×10^9/L。男女RBC、Hb、PLT均值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汉族、藏族PLT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P<0.05);藏族、回族PLT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P<0.05);各年龄段RBC、Hb、PLT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南州贵德县高原地区成人静脉血RBC、Hb、PLT数值受高原环境、年龄、性别、民族的影响,需要修订本地的血常规部分参考数值,以适应当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地区 健康成人 血红细胞数 血红蛋白 血小板计数 参考值范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