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22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任宁 么秀华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3期263-268,共6页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向组织传递信号的重要介质,在炎症中发挥双重作用。在急性感染中,短期内IL-22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黏蛋白和抗菌肽产生等能力对宿主有益;在慢性感染中,细胞增殖过度... 白细胞介素-22(IL-22)是炎症和感染过程中免疫细胞向组织传递信号的重要介质,在炎症中发挥双重作用。在急性感染中,短期内IL-22具有的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增加黏蛋白和抗菌肽产生等能力对宿主有益;在慢性感染中,细胞增殖过度和凋亡减少可导致异常增生。IL-22可通过Janus激酶/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等信号通路参与缺血性脑卒中、胶质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调节,可作为未来神经系统疾病调控的一个新的、可持续的研究方向,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精准的靶点和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白细胞介素-22 炎症
下载PDF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程菡 么秀华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9期189-192,共4页
免疫炎症反应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以外周血血常规参数为基础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对AIS发生风险的预测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SII仅通过血常规... 免疫炎症反应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以外周血血常规参数为基础的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ory index,SII)对AIS发生风险的预测和预后评估具有临床价值,SII仅通过血常规检查结果便可计算得出,具有简便易得、价格低廉的优点。因此,文章通过整理国内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与AIS相关的数据,就SII在AIS发展及预后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以期通过提取分析常规检查中SII参数为AIS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分析表明,SII参数与AIS风险增加以及AIS严重程度相关,但与AIS预后的相关性目前结论并不一致,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免疫炎症指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发展 预后 相关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芳香烃受体调节免疫应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么秀华 徐立霞 闫华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4-88,共5页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可被污染物、微生物、食物和新陈代谢等提供的小分子活化。研究表明,AhR在许多免疫相关的细胞中表达,对健康和疾病的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AhR信号通路构成了环...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可被污染物、微生物、食物和新陈代谢等提供的小分子活化。研究表明,AhR在许多免疫相关的细胞中表达,对健康和疾病的免疫应答起着重要的作用。AhR信号通路构成了环境、新陈代谢与免疫应答之间的分子桥梁。同时由于AhR活性受小分子调控,也构成治疗免疫调节的潜在目标。在这篇综述中,我们主要讨论了AhR信号通路在固有免疫应答和获得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烃受体 芳香烃受体信号通路 固有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应答
下载PDF
CRISPR/Cas9系统介导Slc6a6基因敲除大鼠的繁殖与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仝慧慧 齐浩铭 +6 位作者 王辰 莫丽冬 范维佳 徐立霞 么秀华 夏一鸣 黄慧玲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0,共7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牛磺酸转运体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6,Slc6a6)敲除大鼠,繁殖并鉴定,为研究牛磺酸缺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提供稳定的大鼠模型。方法针对Slc6a6基因第5外显子,设计向导RNA(single-guide RNA,...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牛磺酸转运体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6 member 6,Slc6a6)敲除大鼠,繁殖并鉴定,为研究牛磺酸缺失对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响提供稳定的大鼠模型。方法针对Slc6a6基因第5外显子,设计向导RNA(single-guide RNA,sgRNA)介导Cas9核酸酶与靶点DNA特异性结合,并切割基因组DNA,被切割后的DNA进行重组修复,从而实现基因的敲除。通过基因型鉴定和测序分析检测新生大鼠基因型。利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大鼠脑组织的牛磺酸转运体(taurine transporter,TauT)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建立Slc6a6基因敲除大鼠模型。结果 F3代出现21只Slc6a6基因敲除纯合子(TauT^(-/-)),54只杂合子(TauT^(+/-)),27只阴性(TauT^(+/+)),F3代纯合率约为20.59%,基本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Slc6a6基因敲除纯合子大鼠脑组织mRNA水平基本不表达,Tau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同窝阴性大鼠。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定向敲除Slc6a6基因,成功构建Slc6a6基因敲除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基因敲除 CRISPR/ Cas9系统 Slc6a6表达
下载PDF
模拟微重力对大鼠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
5
作者 赵雨娟 张佳 +6 位作者 王菁华 孙博 王广友 么秀华 李娜 李呼伦 穆莉莉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21-525,共5页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培养。选取模拟微重力和正常重力条件下培养6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的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各... 目的探讨模拟微重力对PC12细胞衰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进行模拟微重力条件下的细胞培养。选取模拟微重力和正常重力条件下培养6 h,12 h,24 h,48 h,72 h和96 h的PC12细胞作为研究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各个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C12细胞P53蛋白的变化;生化反应试剂盒检测活性氧变化;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特异性染色对衰老的PC12细胞进行评估。结果细胞周期分析的结果显示,经过模拟微重力培养的PC12细胞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在模拟微重力培养96 h细胞周期蛋白P53表达均升高。SA-β-gal染色的结果显示在模拟微重力的作用下,PC12细胞SA-β-gal的活性随着模拟微重力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PC12细胞内H2O2的水平升高,并且具有时间依赖性。模拟微重力细胞培养上清中的H2O2也相应升高,但是滞后于细胞内的H2O2。结论①模拟微重力可以引起PC12细胞SA-β-gal的活性升高,G1期细胞周期阻滞和P53的活化;②模拟微重力条件下诱导PC12细胞衰老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微重力 细胞衰老 PC12细胞 氧化应激
下载PDF
ZFNet模型在胶质瘤MRI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井奚月 乔婕 +2 位作者 么秀华 徐立霞 闫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1,共6页
研究背景胶质瘤疾病负担较重,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临床实践中初诊疑似胶质瘤时首选头部MRI检查,人工阅片存在诊断结果不一致和阅片效率下降的缺陷,而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医学影像识别与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采... 研究背景胶质瘤疾病负担较重,尽早确诊和及时治疗可有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临床实践中初诊疑似胶质瘤时首选头部MRI检查,人工阅片存在诊断结果不一致和阅片效率下降的缺陷,而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进行医学影像识别与诊断成为可能。本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相关机器学习算法,辅助影像科医师对胶质瘤患者头部MRI图像的人工阅片,以期改善人工阅片耗时、费力以及因主观判断导致阅片结果不同的缺陷。方法纳入TCIA数据库中130例成年胶质瘤患者计40036张头部MRI图像,随机分为训练集(28025张)和测试集(12011张),再根据医学专家的标注定义为“肿瘤影像”和“正常影像”,采用ZFNet模型进行图像识别与分类模型的建立,绘制训练集的强化学习曲线,观察训练准确度随训练步数变化的趋势。将测试集导入模型,计算ZFNet模型预测“肿瘤影像”的分类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和F1值。同时进行AlexNet模型对比建模,与ZFNet模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ZFNet模型在训练38757步后训练准确度稳定为99.7%,AlexNet模型则在训练37984步后稳定为98.23%;将测试集导入ZFNet模型,ZFNet模型预测“肿瘤影像”的准确度为84.42%(10140/12011)、阳性预测值为80.77%(4817/5964)、灵敏度为86.93%(4817/5541)、特异度为82.27%(5323/6470)、F1值为83.74%,AlexNet模型为80.74%(9698/12011)、77.68%(4529/5830)、81.74%(4529/5541)、79.89%(5169/6470)和79.66%,ZFNet模型在各个维度的分类性能均优于AlexNet模型,效果满意。结论ZFNet模型在胶质瘤患者头部MRI图像分类预测方面的效果尚佳,可为建立胶质瘤影像学辅助诊断模型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人工智能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TauT转基因大鼠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齐浩铭 仝慧慧 +5 位作者 范维佳 王辰 莫丽冬 徐立霞 么秀华 黄慧玲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为研究牛磺酸转运体(TauT)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构建并繁育脑特异性表达TauT转基因模型大鼠(TauT+/-大鼠)。方法:将TAUT cDNA插入脑特异性PDGF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TAUT转基因大鼠。Genotype鉴定转基... 目的:为研究牛磺酸转运体(TauT)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构建并繁育脑特异性表达TauT转基因模型大鼠(TauT+/-大鼠)。方法:将TAUT cDNA插入脑特异性PDGF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TAUT转基因大鼠。Genotype鉴定转基因大鼠的基因型。经过配种繁殖和鉴定后,绘制2~8月龄生长曲线、测定各脏器质量、脏体系数和脏脑系数;RT-PCR技术检测TauT+/-大鼠大脑组织中Slc6a6 mRNA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auT+/-大鼠在大脑、心、肝组织的TauT蛋白表达,并对TauT+/-大鼠大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和HE染色,IPP软件对免疫组化图像进行处理。结果:成功构建PDGF-Slc6a6表达质粒,得到3只TauT+/-大鼠F0代。经过繁殖和鉴定,与同窝阴性大鼠(TauT-/-大鼠)比较,TauT+/-大鼠大脑组织Slc6a6 mRN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大脑、心、肝组织TauT蛋白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HE染色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auT+/-大鼠脑组织海马区和皮层区未见异常,TauT蛋白表达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成功构建TauT转基因大鼠品系,为后续研究TauT在大脑中的作用提供一种较好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转运体 大鼠 转基因
下载PDF
人骨髓和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么秀华 苏心 +5 位作者 范维佳 蔡英 李洲 刘晓华 王世民 黄慧玲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16年第10期786-790,F0002,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s)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比较两种来源的间充质细胞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 【目的】分离鉴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SCs)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比较两种来源的间充质细胞体外分化为软骨细胞的能力。【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或二型胶原酶消化方法分离提取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并传代,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的表型CD34、CD45、CD73、CD105和CD271及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成软骨分化的潜能。【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与培养第3代的hUC-MSCs组相比,hBM-MSCs组的CD105和CD27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培养第3代的细胞向软骨细胞诱导分化后CollagenⅡm RNA的表达水平,hBM-MSCs分化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分离人骨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BM-MSCs较h UC-MSCs有更强的向软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软骨损伤的理想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分化
原文传递
医院感染暴发与医院感染防控策略 被引量:5
9
作者 韩璐 乔婕 +3 位作者 井奚月 白雪 么秀华 汪皖君 《预防医学论坛》 2021年第7期555-558,共4页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并分析了防控策略,包括预检分诊、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加... 医院感染暴发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近五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从病原微生物的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进行分类,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并分析了防控策略,包括预检分诊、手卫生、环境清洁与消毒、个人防护、加强培训和健康宣教以及院感督导。希望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下,为医院感染防控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 预防与控制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
10
作者 孔庆飞 张晓莉 +5 位作者 朱伟 王丹丹 谢晓丽 穆莉莉 么秀华 李呼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23期4426-4431,共6页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乙酰胆碱受体(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体外调控作用,探讨其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完全弗氏佐剂(CFA)对照组及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组大鼠,并获取淋巴结单个细胞悬液,以ACh R97-116多肽片段以及不同浓度的ATRA体外培养72 h,采用流式细胞仪法、CCK-8法、ELISA法分别检测活细胞比例、细胞凋亡和周期的改变以及Th亚群的格局和B细胞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ATRA显著降低活细胞比例(P<0.001);不同浓度的ATRA均促进了特异性细胞群的凋亡(P<0.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ATRA未改变AChR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长周期;ATRA处理后,CFA和EAMG组的淋巴细胞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且ATRA对ACh R特异性的淋巴细胞的抑制明显(EAMG组,P<0.01)于CFA组(P<0.05);ATRA干预后,ACh R特异性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且ATRA促进了Th2、Treg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4)<0.001,P_(Foxp3)<0.001),而抑制了促炎性的Th17、Th1细胞亚群百分比(P_(IL-17)<0.05,P_(IFN-γ)<0.001);ATRA能够降低ACh R特异性B细胞的抗体分泌能力(P<0.01)。结论:ATRA不仅能抑制ACh R特异性T细胞功能,同时也能抑制ACh R特异性B细胞功能,其在MG的临床治疗中可能起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乙酰胆碱受体 重症肌无力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辅助性T细胞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芳华 谢晓丽 +5 位作者 刘静 么秀华 马雪菲 王丹丹 王广友 李呼伦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以大鼠来源的AChRα97—116多肽片段、弗式不完全佐剂、结核菌素的混合乳剂,尾根部免疫健康雌性Lewis大鼠建... 目的通过体内实验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方法以大鼠来源的AChRα97—116多肽片段、弗式不完全佐剂、结核菌素的混合乳剂,尾根部免疫健康雌性Lewis大鼠建立EAMG实验动物模型,同时设置完全式佐剂(CFA)对照组、EAMG模型组、ATRA治疗组,其中ATRA治疗组从第一次免疫当天开始腹腔注射ATRA。依据Lennon评分法及体重监测对模型的建立及ATRA的治疗情况予以评定。于晚期发病时相(56d左右)将动物处死取材,分别取大鼠脾脏和肌肉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脾脏和肌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ATRA治疗EAMG的可行性。结果①成功建立EAMG动物模型。②免疫第40天后,ATRA治疗组和EAMG模型组相比较,临床症状及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临床评分=0.024,P体自=0.001。③与CFA组相比,EAMG模型组动物脾脏小梁静脉壁的厚度增大(P=0.0008),小梁静脉中的淋巴细胞数目增多(P=0.036),脾脏髓质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宽(P=0.047),脾脏生发中心界限不清,肌纤维直径缩短(P=0.001)。④与EAMG模型组比较,ATRA治疗组动物脾小梁静脉壁的厚度较窄(P=0.043),脾髓质中动脉周围淋巴鞘变窄(P=0.012),脾脏生发中心界限相对较清晰,肌纤维直径较长(P=0.047)。结论ATRA能够缓解EAMG的临床症状,逆转EAMG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 HE染色
原文传递
旋转式免疫磁珠细胞分离仪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剑春 范维佳 +3 位作者 刘晓华 崔迎进 么秀华 黄慧玲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0,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方法,通过让装有细胞与磁珠悬浊液的试管在环形磁铁中旋转的方式,使磁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管壁的方向运动,由于越靠近环形磁铁管壁的地方磁场强度越高,磁珠就越容易被吸附.通过对比,旋转分离方法具有更... 提出了一种新型免疫磁珠细胞分离方法,通过让装有细胞与磁珠悬浊液的试管在环形磁铁中旋转的方式,使磁珠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管壁的方向运动,由于越靠近环形磁铁管壁的地方磁场强度越高,磁珠就越容易被吸附.通过对比,旋转分离方法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与此同时,基于该分离方法研制了一款细胞分离仪,将取枪头、脱枪头、移液、旋转试管等操作自动化,更方便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磁珠 分离 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