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义白璐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8年第11期39-39,共1页
为提高规划和国土资源数据精度,提升规划和国土资源数据应用水平,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手段在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中。本文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技术手段、成果应用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讨论了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成果的应用拓展方向。
关键词 土地资源监测 土地利用 监测
下载PDF
探索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的适宜路径
2
作者 唐如枫 张雷 义白璐 《农经》 2022年第9期114-116,共3页
为健全上海市农村地区详实的权籍基础数据,文章基于农村建房专题调查成果,按照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的要求,设计了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调查技术路线,并以崇明岛中部某村为试点,验证了农村建... 为健全上海市农村地区详实的权籍基础数据,文章基于农村建房专题调查成果,按照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的要求,设计了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数据模型,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调查技术路线,并以崇明岛中部某村为试点,验证了农村建房专题调查成果的可利用性,探索了图上指界的可行性,供上海市开展农村地区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房地一体 权籍调查
下载PDF
区域碳源碳汇的时空格局——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3
作者 义白璐 韩骥 +5 位作者 周翔 杨芳 孟醒 曹武星 黄鲁霞 象伟宁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3-980,共8页
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地区,其快速而大规模的城市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核算了1995—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源碳汇并分析了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的碳汇增长943&... 长三角地区是世界第六大也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地区,其快速而大规模的城市化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核算了1995—2010年长三角地区的碳源碳汇并分析了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三角地区的碳汇增长943×104t,其中,浙江省森林净生态系统生产量的增加是主要贡献,这主要得益于国家2003年起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该地区的碳排放增加3.27×108t,其中,能源消费和工业过程排放所占比重在2010年达96%.江苏省的排放量与增长速度都位居长三角第一,其以重工业和制造业等高能耗和高碳排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其碳排放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由于建设用地的净碳排放量增速大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导致该地区单位面积建设用地的净碳排放强度明显增大,江苏省的建设用地净碳排放强度增速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 碳汇 净碳排放强度 长三角地区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分异性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杨芳 潘晨 +3 位作者 贾文晓 刘敏 义白璐 象伟宁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4-1101,共8页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评估和判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 城市群已成为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评估和判断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及其与城市化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计算方法,对"十一五"期间(2005~2010年)长三角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特征和时空格局进行定量分析。并以其2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对"人口—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生态环境的发展关系和区域分异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均属"良",空间分布大致以上海—苏锡常—南京为界,呈南高北低中间差的特征。2010年较2005年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好,浙江省和沪宁沿线的大部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政策调控下的污染物排放减少是其好转的主要原因。"十一五"期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化发展呈现不同的发展轨迹,发展类型以可持续型为主,而以苏北五市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则表现为生态脆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评价 城市化 长三角地区
原文传递
快速城市化地区耕地流失的时空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综合分析——以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翔 韩骥 +4 位作者 孟醒 义白璐 曹武星 黄鲁霞 象伟宁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1202,共12页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 基于遥感影像、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地理空间数据,以耕地流失显著的江苏省苏锡常地区为例,在分析耕地流失时空特征的基础上,不仅剖析了驱动耕地数量减少的宏观政策与社会经济因素,还重点研究了影响耕地流失格局的微观空间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数量经历了快速减少-缓慢减少-加速减少的变化轨迹,这与不同时期国家宏观政策的重大调整紧密相关;1990-2010年间耕地流失总量为24.46万hm2,主要流向为建设用地与水库坑塘;②城镇人口的激增和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是驱动研究区耕地数量锐减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③高程因子、距离与交通通达因子、邻域因子均不同程度影响耕地流失的空间格局,其中占主导的是到中心城区的距离、交通便利性以及邻域效应的驱动作用;④未来区域规划应考虑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区域整体规划以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提高工矿用地以及与三产相关的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促进耕地资源开发的合理、有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流失 社会经济驱动 空间驱动 多元逐步回归 二元LOGISTIC回归 苏锡常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