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格斯尔本土形象与信仰——以巴林右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乌.纳钦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5,197,共6页
在巴林右旗,格斯尔是一位"空降"的史诗英雄和地方保护神。格斯尔的神职范围从蒙古语族的宏大时空集中到可触摸的本土场景,从而发展出多层次的信仰习俗。这些习俗分为制度类习俗和自发类习俗,而且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适时地解... 在巴林右旗,格斯尔是一位"空降"的史诗英雄和地方保护神。格斯尔的神职范围从蒙古语族的宏大时空集中到可触摸的本土场景,从而发展出多层次的信仰习俗。这些习俗分为制度类习俗和自发类习俗,而且构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适时地解除着民众生活世界与心灵世界的种种不安与困惑。而凝结在仪式原型中的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正是格斯尔本土形象与信仰得以在巴林落地生根、累进成长的生命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斯尔 巴林 本土形象 多层次信仰 习俗原型
下载PDF
史诗的传说化与传说的史诗化——以巴林格斯尔传说叙事结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乌.纳钦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4期72-80,共9页
本文以巴林格斯尔传说为例,从叙事结构深层,探讨了一个史诗的传说化和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巴林格斯尔传说所描述的山水风物都是独立的,可传说的情节却彼此连贯。经分析,正是蒙古族早期失而复得式史诗和迎敌作战式史诗母题序列被转输到传... 本文以巴林格斯尔传说为例,从叙事结构深层,探讨了一个史诗的传说化和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巴林格斯尔传说所描述的山水风物都是独立的,可传说的情节却彼此连贯。经分析,正是蒙古族早期失而复得式史诗和迎敌作战式史诗母题序列被转输到传说情节序列之中,组成连贯的情节链,使传说有了史诗的结构。这是史诗的传说化现象,也是传说的史诗化现象。在史诗与传说的互文过程中,史诗是传说的前文本,传说是史诗的后文本。传说之于史诗,是直接套用其结构的互文关系;史诗之于传说,是借助传说的形式获得第二次生命。巴林格斯尔传说中套用单篇型史诗结构的原因,一方面出于风物传说的句式限制,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它们被编创于1716年北京木刻本《格斯尔传》出版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 格斯尔传说 史诗的传说化 传说的史诗化
下载PDF
论《格斯尔》史诗研究旨趣转向——敬贺北京木刻本《格斯尔传》出版300周年 被引量:1
3
作者 乌.纳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6-10,共5页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 本文在简要回顾《格斯尔》学术史基础上,认为《格斯尔》研究虽然历经300年,但有个现象尚未得到学界充分认知,那就是蒙古语族其实并没有一个全知全能的总体《格斯尔》传统。事实上,各地区各部落《格斯尔》传统都是真实局部的多样化存在,各有各的微型构造,在一些特定社区经历着不尽相同的流变,保持着本土底色和不拘一格的生命活力,有着各自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格斯尔》研究中,亟需引入"内部知识"学术视角,把研究旨趣从《格斯尔》宏大框架的描述转向微型构造的阐发,揭示《格斯尔》本土活态传统,并借助个案高度类化功能,对《格斯尔》总体状况做出真实的描述与阐释,以破解《格斯尔》到底是怎样一个庞然大物这一核心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斯尔》 宏大框架 微型构造 内部知识
下载PDF
徘徊
4
作者 乌.纳钦 斯琴朝克图 《当代音乐》 2015年第8期25-28,共4页
关键词 亲人
下载PDF
论口头史诗中的多级程式意象——以《格斯尔》文本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8,共22页
程式意象是史诗歌手的工具,歌手运用它的途径是演述中的再创编。文章通过分析一位歌手同类内容的两次演唱文本揭示出程式的内部有着分解转化的弹性,程式的分解转化又造成富含声学魅力和审美快感的多级程式意象及多级程式意象平行式。多... 程式意象是史诗歌手的工具,歌手运用它的途径是演述中的再创编。文章通过分析一位歌手同类内容的两次演唱文本揭示出程式的内部有着分解转化的弹性,程式的分解转化又造成富含声学魅力和审美快感的多级程式意象及多级程式意象平行式。多级程式意象平行式又在诗行末端达成内在原型的统一,显示出其独特的核心美学功能。同类程式意象在同一位歌手不同史诗诗章中又产生变异,即被简化或潜伏,构成多级程式意象的逆向再创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程式意象 程式的潜伏 《格斯尔》
原文传递
传说情节植入史诗母题现象研究--以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乌.纳钦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7-103,共7页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 本文将巴林《格斯尔》文本中的三大类九个母题与海希西分类中的母题进行对照,发现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与巴林格斯尔传说产生了深度的互文交织,大量的传说情节被植入到史诗文本当中,重塑共性母题,形成与巴林山水紧密粘连的本土史诗叙事单元,承载着时代的和地域的新内涵,构成个性化的本土表现。这是巴林《格斯尔》史诗文本对整个蒙古语族《格斯尔》史诗传统文本进行地方化改造的产物,也是继承的产物,一定意义上延长了该史诗在本区域传承的生命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斯尔》 传说情节 史诗母题 植入
原文传递
史诗演述的常态与非常态:作为语境的前事件及其阐析 被引量:3
7
作者 乌.纳钦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共6页
从细化语境研究的立场出发,将史诗演述的前提事件分解出来,厘清常态/非常态前提事件的边界,对正确理解史诗演述的目的、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若干田野观察证实,蒙古族史诗《格斯尔》在巴林地区的流布发生了明显的演变,尤... 从细化语境研究的立场出发,将史诗演述的前提事件分解出来,厘清常态/非常态前提事件的边界,对正确理解史诗演述的目的、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若干田野观察证实,蒙古族史诗《格斯尔》在巴林地区的流布发生了明显的演变,尤其是其口头演述往往以非常态事件为导引,借由民间信仰框定叙事语境,在一定意义上失去了娱乐功能,却催生了强固的演述禁忌;禁忌阻隔了史诗传播的部分通道,同时使史诗演述在这一特定区域内得到了更稳定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诗演述 常态/非常态 前事件 语境 格斯尔
原文传递
边缘个案的类型比较研究——评《蒙古民间文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乌.纳钦 《民族艺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1-216,共6页
关键词 民间文学 多视角 边缘 学术专著 作者 比较研究 文化背景 蒙古 多民族 近十年
原文传递
国际视野下的巴·布林贝赫史诗学与诗学思想研究述评 被引量:1
9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76,共3页
2018年是蒙古族当代诗歌奠基人之一、史诗学与诗学奠基人之一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为纪念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国内召开几次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其中,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巴·布林贝赫史诗学与诗学思想国际研讨... 2018年是蒙古族当代诗歌奠基人之一、史诗学与诗学奠基人之一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为纪念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国内召开几次学术研讨会和座谈会。其中,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巴·布林贝赫史诗学与诗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作为“首届丝绸之路传统文化国际学术年会”一个专题单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央民族大学参与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思想 国际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央民族大学 述评 国际学术年会 学术研讨会 国际研讨会
原文传递
社会变革中坚守文学的人民立场——重读纳·赛音朝克图 被引量:1
10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3,共9页
前辈作家优秀作品中的人民立场,是一种自觉的文学信念,发自他们个体生命的鲜活体验和道德良知,来自于对底层民众的责任感,来自于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情感,又升华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践当中,是前置的而非后置的。蒙古族作家纳·赛音... 前辈作家优秀作品中的人民立场,是一种自觉的文学信念,发自他们个体生命的鲜活体验和道德良知,来自于对底层民众的责任感,来自于同人民群众休戚与共的情感,又升华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实践当中,是前置的而非后置的。蒙古族作家纳·赛音朝克图一生坚守文学的人民立场,以完美的人格和优秀的作品感染了民众,赢得"诗人中的牧民,牧民中的诗人"的美誉,成为真正的"人民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变革 人民立场 纳·赛音朝克图
原文传递
蒙古族史诗《格斯尔》 被引量:1
11
作者 乌.纳钦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格斯尔 巴林右旗
原文传递
格斯尔射山传说原型解读
12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2-124,共13页
文章以格斯尔射山传说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情节原型,并在历史社会语境中探寻创编主体的心理境遇和激活原型的动因,进而对传说的隐喻内涵做了解答。该传说由多个情节点钩挂而成,情节链背后暗藏着神话、史诗与巫术的原型套链,它承载了除魔... 文章以格斯尔射山传说为研究对象,揭示其情节原型,并在历史社会语境中探寻创编主体的心理境遇和激活原型的动因,进而对传说的隐喻内涵做了解答。该传说由多个情节点钩挂而成,情节链背后暗藏着神话、史诗与巫术的原型套链,它承载了除魔祛邪与使生命转化重生的双重主题,隐喻了现实中的生存危机以及化解危机之后的复兴,表达了民众渴求美好生活的心理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斯尔 射山传说 原型 隐喻
原文传递
宏大抒情表层下的隐喻仪式现场——重读纳·赛音朝克图抒情长诗《狂欢之歌》
13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共7页
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政治抒情长诗《狂欢之歌》素以时空联想著称于世。但我们发现,在其宏大抒情表层下暗藏着一个那达慕仪式隐喻现场。它是一种内敛的意境世界,使奔放的诗行保持着稳定的内部架构。在诗人的联想下,那达慕... 蒙古族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政治抒情长诗《狂欢之歌》素以时空联想著称于世。但我们发现,在其宏大抒情表层下暗藏着一个那达慕仪式隐喻现场。它是一种内敛的意境世界,使奔放的诗行保持着稳定的内部架构。在诗人的联想下,那达慕仪式观礼台变成了祖国大好河山的观景台,缩小了蒙古族社区与浩瀚国土疆域之间的距离,让读者感受到了共时性"四海一家"式的亲近感,看到了自然景象背后新生民族国家形象。这个那达慕仪式深层现场还与全诗"国庆"主题形成叠合,构成双层仪式空间,映射出多层次隐喻关系。具体来讲,那达慕隐喻了国庆,隐喻了人们今非昔比的社会关系,隐喻了从游牧社区走向共和国多民族社会舞台的蒙古族,让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审美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赛音朝克图 《狂欢之歌》 那达慕仪式 隐喻
原文传递
论巴·布林贝赫诗歌意境与意象——纪念巴·布林贝赫诞辰90周年
14
作者 乌.纳钦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2,共8页
文章从习画经历、人生体验和习俗化实践探寻诗人巴·布林贝赫诗歌的意境底色与意象文脉,指出巴·布林贝赫的诗歌以寓意式意境与意象见长,其意境以色彩夺人,以光影传神,以景物传情,而他对色彩、光影和构图的直觉与表现能力养成... 文章从习画经历、人生体验和习俗化实践探寻诗人巴·布林贝赫诗歌的意境底色与意象文脉,指出巴·布林贝赫的诗歌以寓意式意境与意象见长,其意境以色彩夺人,以光影传神,以景物传情,而他对色彩、光影和构图的直觉与表现能力养成于青少年时代的习画经历;他以一系列循环、并列、对比复合意象传达了饥饿清苦与惊奇喜悦等人生体验,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他童年的习俗化实践为诗歌埋下的民俗文化文脉,沉淀为潜意识中的符号,升华为诗歌意象,传达了丰富的思想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布林贝赫 诗歌 意境 意象
原文传递
天骄那达慕
15
作者 乌.纳钦 腾格尔 《鄂尔多斯文化》 2010年第5期2-2,共1页
关键词 天如 达心 雷光 二价 博克
原文传递
挺着肚皮的小淘气
16
作者 辛.达布格道尔吉 斯琴朝克图 乌.纳钦 《草原歌声(蒙汉文版)》 2006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乡乐 曲译 早博 春节晚会 内蒙古电视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