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注意力机制LSTM的电离层TEC预测
1
作者 刘海军 雷东兴 +6 位作者 袁静 乐会军 单维锋 李良超 王浩然 李忠 袁国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9-451,共13页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监测与预报是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有重要意义.TEC值影响因素较多,很难确定精确物理模型来对其进行预测.本文设计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Att-LSTM),采用...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的监测与预报是空间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卫星通讯和导航定位等有重要意义.TEC值影响因素较多,很难确定精确物理模型来对其进行预测.本文设计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Att-LSTM),采用过去24小时TEC观测数据对未来TEC进行预测.选择北半球东经100°上,每2.5°纬度选择一个位置,共计36个位置来验证本文提出模型的性能,并与主流的深度学习模型如DNN、RNN、LSTM进行对比实验.取得了如下成果:(1)在选定的36个地区未来2小时单点预测上,基于本文的Att-LSTM模型的TEC预测性能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2)讨论了纬度对Att-LSTM预测未来2小时TEC值时性能的影响,发现在北纬0°到60°之间,Att-LSTM预测性能随着纬度的升高而略有降低,在北纬62.5°~87.5°之间,模型预测性能出现扰动,预测效果略差;(3)讨论了磁暴期和磁静期模型的预测性能,发现无论是磁暴期还是磁静期,本文模型预测性能均较好;(4)还讨论了对未来多时点预测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对未来2、4个小时的预测拟合度R-Square均超过0.95,预测结果比较可靠,对未来6、8、10个小时预测拟合度最高为0.7934,预测拟合度R-Square下降迅速,预测结果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电离层 总电子含量
下载PDF
电离层日变化特性研究简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立波 陈一定 +2 位作者 张瑞龙 乐会军 张辉 《地球与行星物理论评》 2021年第6期647-661,共15页
电离层具有非常鲜明的日变化特性.电离层日变化特性是认识包括逐日变化等众多电离层现象的出发点,也是电离层经验模型需要呈现的最基本特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电离层日变化的一些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以电场为核心的电离层日出变化、电离... 电离层具有非常鲜明的日变化特性.电离层日变化特性是认识包括逐日变化等众多电离层现象的出发点,也是电离层经验模型需要呈现的最基本特性.本文简要介绍了有关电离层日变化的一些研究工作,重点关注以电场为核心的电离层日出变化、电离层午时咬失现象、电离层夜间增强,特别是以威德海异常为典型代表的中纬电离层夏季夜间异常变化.评述了这些方面相关研究进展、目前存在的争议、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及应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日变化 夜间增强 中纬夏季夜间异常
下载PDF
“120°E子午链上空电离层响应和应用模式”一般性科技报告
3
作者 刘立波 陈一定 +2 位作者 乐会军 袁运斌 杜爱民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20期180-181,共2页
观测研究显示,电离层呈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可以将这些变化分为气候尺度和天气尺度的变化。该研究有选择地简要介绍在电离层气候学特性方面取得的相关进展,涉及如下内容:(1)电离层的季节变化,通过对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和模式模拟,展... 观测研究显示,电离层呈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可以将这些变化分为气候尺度和天气尺度的变化。该研究有选择地简要介绍在电离层气候学特性方面取得的相关进展,涉及如下内容:(1)电离层的季节变化,通过对综合探测资料的分析和模式模拟,展示了在不同高度上季节变化特性的地区与全球图像:(2)电离层的太阳活动性依赖,特别是系列工作发现,电离层电子密度对太阳极紫外(EUV)辐射通量的响应趋势,在统计上可存在准线性、放大和饱和三种变化类型,与所处的高度和经纬度、季节、地方时有关;(3)电离层建模。这些工作深化了对电离层状态与基本过程的认识,有助于研究电离层的天气过程,并能够为以后电离层建模、预报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气候学 太阳活动
下载PDF
基于陆态网络GPS数据的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李强 宁百齐 +7 位作者 赵必强 丁锋 张锐 师宏波 乐会军 李国主 李建勇 韩宇飞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193-2202,共10页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基于陆态网络约200个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 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是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为主,辅以多种空间观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测大陆构造环境变化,探求其对资源、环境和灾害的影响的地球科学综合观测网络.基于陆态网络约200个基准站的GPS观测数据,本文探讨了其在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方面的应用.包括磁暴期间电离层暴扰动形态,大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太阳耀斑引起的电离层骚扰和低纬电离层不规则体结构等.研究结果表明:陆态网络布局合理,观测数据质量良好,完全可用于中国及周边地区电离层空间天气监测与研究,为进一步开展我国电离层空间天气预警和预报奠定了观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络 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电离层 电离层空间天气
下载PDF
赤道地区电离层foF_2在第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年期间创造了极低纪录? 被引量:5
5
作者 杨君 刘立波 +1 位作者 陈一定 乐会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826-2834,共9页
太阳辐射是电离层的电离源,强烈地调制电离层的变化.探索不同太阳辐射水平下的电离层状态,有助于认识电离层演变及其内在的基本物理过程.太阳活动在2008—2009年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极低水平,研究电离层在此期间的变化及与其它太阳活动低... 太阳辐射是电离层的电离源,强烈地调制电离层的变化.探索不同太阳辐射水平下的电离层状态,有助于认识电离层演变及其内在的基本物理过程.太阳活动在2008—2009年处于有记录以来的极低水平,研究电离层在此期间的变化及与其它太阳活动低年的差异是一个有益的课题.本文利用位于美洲扇区磁赤道地区Jicamarca台站(12.0°S,283.2°E;dip 0.28°)测高仪观测的电离层F2层临界频率foF2数据探讨赤道地区foF2的行为.分别对第22/23太阳活动周低年(1996—1997)和第23/24活动周低年(2008—2009)的月中值、季节中值和滑动年均值进行分析,确认相比上一个太阳低年而言,在2008—2009年foF2滑动年均值和不同季节中值在各个地方时均降低,而月中值存在降低和升高.对foF2的时间尺度特性的分析发现,在本太阳周低年foF2长时间尺度分量下降,而短时间尺度分量呈现不一致的变化.我们认为,现有文献报道给出2008—2009年与以往太阳活动低年对比结果不一致有可能归因于所用分析方法关注的时间尺度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太阳活动 赤道电离层 临界频率foF2
下载PDF
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
6
作者 张彤彤 刘立波 +3 位作者 陈一定 乐会军 张瑞龙 张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71-1580,共10页
太阳辐射是火星电离层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利用火星全球勘探者号(Mars Global Surveyor,MGS)电离层掩星探测数据,并结合一个火星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经验模型,研究了火星北半球高纬地区电离层电子密度对太阳... 太阳辐射是火星电离层变化的重要控制因素.利用火星全球勘探者号(Mars Global Surveyor,MGS)电离层掩星探测数据,并结合一个火星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经验模型,研究了火星北半球高纬地区电离层电子密度对太阳辐射变化的响应特性.在考虑了火星掩星数据中电离层电子密度对太阳天顶角的依赖关系后,发现随着太阳辐射增强,火星电离层M_(2)层峰值密度增大,但增长偏离线性趋势,而M_(2)层峰值高度和大气标高没有很明显的变化趋势.从100~200 km高度区域掩星电子密度剖面积分得到的TEC及底部和顶部TEC也随太阳辐射增大而增大,但增长率有所减小,表明火星电离层可能存在类似地球电离层的饱和特征.MGS掩星TEC及其底部和顶部剖面的TEC与经验模型TEC的比值均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呈反相关特性,表明在强太阳辐射情形下200 km以上电子含量在TEC中占比增大.这一特性意味着太阳活动增强,在火星顶部电离层区域,动力学过程对电离层的控制逐渐超过光化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电离层 底部电离层 顶部电离层 TEC 太阳辐射
下载PDF
地球物理探测卫星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与地震预测应用研究项目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申旭辉 黄建平 +5 位作者 林剑 罗志才 乐会军 吴立新 张学民 崔静 《地震科学进展》 2022年第1期1-25,共25页
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是当前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所面临的最艰巨的问题之一,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安全与国计民生的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为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建设,我国于世纪之交提出了建立地震立体观... 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测预报是当前地球科学及相关学科所面临的最艰巨的问题之一,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安全与国计民生的亟待攻克的科学难题。为进一步提高地震预测科学研究水平,推进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建设,我国于世纪之交提出了建立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战略发展思路,并希望突破三维地球物理场获取能力瓶颈,发展地球多圈层耦合模型,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全球大地震的震例信息,以有效推进地震监测预测科学探索。地球物理卫星探测作为天基平台成为地震立体监测预测科学探索的新的重要方向。2018年2月我国首颗地球物理场卫星电磁监测试验卫星ZH1(01)成功发射入轨,并顺利通过在轨测试。针对我国电磁卫星数据处理技术接近国际并跑状态,重力卫星数据处理尚处于跟踪研究阶段,全球地磁场建模方面处于起步阶段,电离层建模技术达到国际并跑水平的问题,以及多圈层耦合的地球物理场多参量综合分析面临的科学问题。本项目开展了星载电磁场、电离层数据处理与定标校验技术、星载重力场数据处理技术、全球/区域地球物理场精细建模技术、地球物理场多参量综合分析与地震异常识别技术的研究,实现了相应算法和模块的研发,建立了全球地球物理场模型和主要地震震例特征库及样本库,构建了卫星地震监测预测应用平台,完成全球及中国强震震例积累,并在川滇地区开展地震监测预测应用示范和震情跟踪检验,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成果体现在:取得新技术3个:(1)高精度三频信标电离层反演技术;(2)VLF电波FDTD传播模型;(3)星载重力梯度数据的精细处理技术。新方法3个:(1)高精度磁场数据的优化处理方法;(2)卫星磁场扰动信号提取算法;(3)卫星多参量综合分析方法。新产品3个:(1)全球主磁场模型,成功纳入新一代全球地磁场参考模型IGRF2020.0,为全球地球物理场建模百年来首个中国模型;(2)全球三维电离层电子密度模型;(3)全球时变重力场模型。新理论1项:多源异质地震异常信息融合与异常识别。新平台1个:卫星地震监测预测应用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衡1号 地球物理探测卫星 地震预测应用 卫星数据处理分析
下载PDF
2002年10月Millstone Hill地区电离层暴时特性研究
8
作者 王露露 刘立波 +2 位作者 陈一定 乐会军 张瑞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55-2365,共11页
磁暴期间电离层行为是电离层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美国Millstone Hill非相干散射雷达以及GPS-TEC数据资料,分析了2002年10月13-17日和22-26日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电子密度响应在不同高度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正、负相暴电子密度... 磁暴期间电离层行为是电离层物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利用美国Millstone Hill非相干散射雷达以及GPS-TEC数据资料,分析了2002年10月13-17日和22-26日磁暴事件期间电离层电子密度响应在不同高度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正、负相暴电子密度的变化幅度随高度变化趋势相同,但不同高度上响应的时间、相位和幅度存在差异;负相暴最大变化幅度所在高度值同静时峰高值非常吻合,二者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正相暴最大变化幅度所在高度值同静时峰高值无关,波动较大,意味着电离层正相暴响应更易到达各个高度上;特别地,22-26日负相暴在能量初次耦合进入电离层时高高度有极小的变化,其最大绝对变化量仅为低高度的4%.大气成分和风场的共同作用是两次负相暴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前者成分效应明显,后者动力学作用明显,有时甚至700km以上电离层的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高度响应 电子密度 大气成分
下载PDF
基于能量色散特征计算磁层顶重联位置的方法研究
9
作者 朱昌波 张辉 +7 位作者 葛亚松 濮祖荫 刘文龙 万卫星 刘立波 陈一定 乐会军 王永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9-286,共8页
磁层顶磁场重联是太阳风向磁层输入能量的主要方式.重联如何触发一直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难点,其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由于卫星穿越磁层顶时,很难恰好穿越重联发生的区域,因此难以观测到重联的触发条件.本文利用THEMIS卫星观测,确立了反... 磁层顶磁场重联是太阳风向磁层输入能量的主要方式.重联如何触发一直是空间物理研究的难点,其机制仍然有待深入研究.由于卫星穿越磁层顶时,很难恰好穿越重联发生的区域,因此难以观测到重联的触发条件.本文利用THEMIS卫星观测,确立了反演磁层顶重联点的方法.当重联刚开始发生时,卫星能够观测到离子的能量色散特征,可利用其计算卫星到重联发生位置的距离.沿着磁力线模型追踪该距离即可反演出磁层顶发生重联的位置.与其他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层顶重联 能量色散 磁力线追踪
下载PDF
2023年行星物理学热点回眸
10
作者 魏勇 柴立晖 +21 位作者 陈一定 范开 高佳维 何飞 乐会军 李国主 林红磊 綦超 戎昭金 宋玉环 孙伟家 王誉棋 吴兆朋 徐长仪 闫丽梅 尧中华 袁憧憬 乐新安 张驰 张辉 张金海 钟俊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13,共15页
2023年,行星物理学作为行星科学的一个主干分支学科,呈现出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态势。中国的行星物理学还发展出一些新兴的领域,如太阳与行星磁场发电机过程、地球与行星空间环境长期变化、地球与行星多圈层耦合过程等,为中国未来深空... 2023年,行星物理学作为行星科学的一个主干分支学科,呈现出百花齐放、交相辉映的态势。中国的行星物理学还发展出一些新兴的领域,如太阳与行星磁场发电机过程、地球与行星空间环境长期变化、地球与行星多圈层耦合过程等,为中国未来深空探测的跃升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选择20个行星物理研究领域,以中国行星物理学的进展和热点为主线,置之于世界和历史的时空横纵之中,展示了中国和世界行星物理学的发展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行星科学 行星物理学
原文传递
电离层与太阳活动性关系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立波 万卫星 +1 位作者 陈一定 乐会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77-487,共11页
秉含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太阳电磁辐射变化无疑会调制电离层.作为电离层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电离层对太阳活动性的依存关系是认知电离层结构与演变的基础.本文简要地综述最近一些年在电离层的太阳活动性依赖特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涉及的内容... 秉含着不同时间尺度的太阳电磁辐射变化无疑会调制电离层.作为电离层物理的核心问题之一,电离层对太阳活动性的依存关系是认知电离层结构与演变的基础.本文简要地综述最近一些年在电离层的太阳活动性依赖特性方面取得的进展,涉及的内容包括:(1)在太阳辐射的观测与太阳活动指数方面,以电离层研究的视角评述了太阳活动指数存在的问题,统计证实了太阳活动指数与EUV辐射通量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改进太阳活动指数的一些努力;(2)阐述了在不同高度电离层的太阳活动性依赖性的工作进展,特别是最近的统计研究发现,随着太阳EUV辐射通量变化,电离层电子密度变化趋势与所在纬度、季节、地方时和高度有关,可区分为准线性、放大和饱和3种类型,取决于不同的主控物理过程;(3)太阳活动历史序列和23/24太阳活动周极低展示出太阳活动性存在极端现象,讨论了太阳辐射极端条件下的电离层状态;(4)在电离层的耀斑响应方面,对全球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出耀斑期间电离层响应与一些太阳参数的统计关系,特别是修正了以往关于电离层响应与天顶角无关的错误论断.利用电离层模式成功模拟了耀斑期间电离层响应的季节、地方时变化和高度差异等的观测特征.以上相关工作有助于理解电离层的基本过程,并为电离层建模、预报和相关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太阳活动性 太阳EUV辐射 太阳活动指数 电离层指数
原文传递
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的构建和一个观测系统数据同化试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乐新安 万卫星 +3 位作者 刘立波 乐会军 陈一定 余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2180-2186,共7页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一个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TIME-IGGCAS:Theoretical Ionospheric Model of the Earth 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IME-IGGCAS模式自洽的求解等离子体连续性方程...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善了一个中低纬电离层理论模式(TIME-IGGCAS:Theoretical Ionospheric Model of the Earth i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IME-IGGCAS模式自洽的求解等离子体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对地磁场采用偏心偶极近似.同时结合欧拉网格和拉格朗日网格,并考虑了等离子体的电场漂移作用.计算结果表明模式稳定可靠,能再现大部分电离层大尺度特征.基于本模式,进行了一个观测系统数据同化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把观测到的电离层临界频率和峰值高度同化到理论模式中,能够准确的估算电场漂移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同化模式,进行电离层现报和预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理论模式 数据同化 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原文传递
1.27μm辐射源迈克尔逊干涉仪观测火星风场:概念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娜 夏淳亮 +8 位作者 余涛 左小敏 孙杨轶 闫相相 张健 王锦 乐会军 刘立波 William Edmund WARD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63-2078,共16页
近年来,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引起了人们对行星科学探索的极大兴趣.文章提出一种利用多普勒迈克尔逊干涉测量技术测量火星大气风场的概念模拟.基于火星大气动力学观测项目(DYNAMO)设计的卫星仪器,利用迈克尔逊方程构建了由轨道子模型、大... 近年来,中国的火星探测任务引起了人们对行星科学探索的极大兴趣.文章提出一种利用多普勒迈克尔逊干涉测量技术测量火星大气风场的概念模拟.基于火星大气动力学观测项目(DYNAMO)设计的卫星仪器,利用迈克尔逊方程构建了由轨道子模型、大气背景场子模型和仪器子模型组成的DYNAMO测量的正演模型,模拟了仪器测量火星大气中1.27μm气辉光谱来观测火星大气风场.研究发现,正演模型计算的视场上的干涉图信号与滤波器的透过率函数、气辉的体发射率、风速、温度和迈克尔逊相位有关.利用简单的反演算法从模拟的干涉图信号推导了大气信号,推导的大气参数与正演模型的输入参数一致,验证了所建的正演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星大气风场 多普勒迈克尔逊干涉仪 1.27μm气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