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入史学的意义与局限——奥古斯丁·梯叶里对法兰西民族史的重构 被引量:1
1
作者 乐启良 《世界历史评论》 2019年第3期3-23,M0003,共22页
奥古斯丁·梯叶里的法兰西民族史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经常随着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调整其历史观点。为了和复辟王朝以及旧贵族作斗争,梯叶里投身历史研究,证明第三等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为了捍卫在“光荣三日”中诞生的路... 奥古斯丁·梯叶里的法兰西民族史学研究有着鲜明的政治介入色彩,经常随着政治斗争的需要而调整其历史观点。为了和复辟王朝以及旧贵族作斗争,梯叶里投身历史研究,证明第三等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为了捍卫在“光荣三日”中诞生的路易—菲利普政权的合法性,他强调王权和第三等级在历史上的结盟催生了自由事业;1848年革命推翻七月王朝以后,他笃信的历史信念顷刻坍塌。尽管梯叶里的政治选择和历史观念在前后出现了重大的摇摆,并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其孜孜以求的历史客观性,但他为重构法兰西民族史所提出的诸种原则,如抵制年代错置论、重视历史叙事、重视档案整理以及反对哲学话语对历史学的入侵等,极大地推动了法国史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古斯丁·梯叶里 法兰西民族 介入史学
下载PDF
西耶斯的代议制理论管窥 被引量:8
2
作者 吕一民 乐启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西耶斯神甫是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对大革命的进程以及近代法国民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西耶斯的代议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体现了18世纪法国人对代议制理论认识的高度和限度。一方面,他把劳动分工原理引入政治领域... 西耶斯神甫是法国大革命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对大革命的进程以及近代法国民主道路的选择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西耶斯的代议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体现了18世纪法国人对代议制理论认识的高度和限度。一方面,他把劳动分工原理引入政治领域,赋予代议制政府以一种不可辩驳的现代性;但在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影响,主张建立一院制议会并赋予它以一种绝对的权力。西耶斯对代议制政府认识上的模棱两可,使之无法在人民主权和代议制之间建立一种恰当的平衡。这是革命者建立代议制政府失败的哲学根源,也是近代法国政治现代化不得不再三面对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耶斯 代议制 民主 法国大革命
下载PDF
政治的回归--当代法国政治史的复兴探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吕一民 乐启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3-130,共8页
政治史的回归与复兴是当代法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新政治史和政治概念史共同推动了年鉴学派的批判和政治史的革新,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等方面,它们却拥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对立的主张。它们的分歧和对立体现了当代法... 政治史的回归与复兴是当代法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向。新政治史和政治概念史共同推动了年鉴学派的批判和政治史的革新,但在研究视野、研究方法和研究路径等方面,它们却拥有大相径庭甚至截然对立的主张。它们的分歧和对立体现了当代法国政治史研究多中心、多方法、多视野的基本趋势;它们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则表明,法国政治史的革新有待于它们打破门户之见、加强彼此之间以及和包括年鉴学派在内其他派别的交流与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政治史 政治概念史 年鉴学派
下载PDF
情感与秩序:17世纪法国静寂主义之争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凝 乐启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229,共8页
静寂主义之争多指17世纪由法国绝对王权捍卫者博絮埃向著名思想家费内隆发起的论战。费内隆在莫里诺斯和盖恩夫人的静寂主义基础上,否认教会的中介作用,鼓吹个体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并含蓄地把矛头指向了绝对君主制;博絮埃认定静寂主义者... 静寂主义之争多指17世纪由法国绝对王权捍卫者博絮埃向著名思想家费内隆发起的论战。费内隆在莫里诺斯和盖恩夫人的静寂主义基础上,否认教会的中介作用,鼓吹个体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并含蓄地把矛头指向了绝对君主制;博絮埃认定静寂主义者的纯爱学说将不可避免地掏空天主教会的组织原则,威胁到绝对君主制,并有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混乱、暴力与战争,所以对盖恩夫人和费内隆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法国静寂主义之争的本质是基于情感的纯爱理论和基于秩序的王权理论之间的对峙,该论战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法国绝对主义背景之下思想多元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寂主义 秩序 博絮埃 费内隆 绝对王权
下载PDF
法国集体谈判模式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1936年大罢工与马提尼翁协议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乐启良 吕一民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42,共10页
莱昂.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时期是法国确立集体谈判制度的关键时期。为了平息第三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罢工运动,勃鲁姆政府召集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马提尼翁谈判,其结果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 莱昂.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时期是法国确立集体谈判制度的关键时期。为了平息第三共和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罢工运动,勃鲁姆政府召集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范围内的劳、资、政三方谈判——马提尼翁谈判,其结果不仅大幅度地增加了工人的工资,重申工会自由和集体合同的原则,还确立了40小时工作周、带薪休假、企业设立职工代表等制度。人民阵线政府执政时期也由此构成了法国从政治民主向社会民主、从形式权利向实有权利过渡的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谈判 马提尼翁协议 莱昂·勃鲁姆 人民阵线
原文传递
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乐启良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8,176,共14页
在讨论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基础上,施密特和凯尔森奠定了"政治宪法学"和"规范宪法学"的基础,并针锋相对地捍卫制宪权的决断主义或规范主义。施密特和凯尔森及其各自信徒的长期争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制宪权原则及其... 在讨论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基础上,施密特和凯尔森奠定了"政治宪法学"和"规范宪法学"的基础,并针锋相对地捍卫制宪权的决断主义或规范主义。施密特和凯尔森及其各自信徒的长期争论,大大加深了人们对制宪权原则及其模棱两可性的认知。然而,争论的双方却都没有认识到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本身兼具决断主义和规范主义的两个维度。事实上,西耶斯制宪权理论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远甚于此。西耶斯的制宪权理论可分解成为"谁来制宪"、"为何制宪"以及"如何制宪"等三个问题,其答案分别体现为它的三个基本特征:制宪权的决断性来自其专属于国民的特性,它的有限性产生于其捍卫人权的正当性,它的规范性则取决于其行使对代议机构的依赖性。应当准确地把握,而不是人为地割裂西耶斯制宪权理论之决断性、有限性和规范性这三种迥然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内在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耶斯 制宪权 谁来制宪 为何制宪 如何制宪
原文传递
法国大革命与结社自由的遗产 被引量:7
7
作者 乐启良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2-49,共8页
结社权利在法国迟迟得不到立法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反中间团体的公意政治文化的长期存在。本文的研究是要追寻这种公意政治文化的根源所在,分析它如何影响法国革命者对结社自由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立法,并扼要地说明它对法国民... 结社权利在法国迟迟得不到立法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种反中间团体的公意政治文化的长期存在。本文的研究是要追寻这种公意政治文化的根源所在,分析它如何影响法国革命者对结社自由的态度以及相应的立法,并扼要地说明它对法国民主发展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公意政治文化 结社自由
原文传递
法国何以告别革命?——皮埃尔·罗桑瓦龙对近代法国民主史的解读 被引量:3
8
作者 乐启良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12,共12页
在西方的政治传统里,宪政民主或精英民主向来被认为是驯服民主的良方和维护自由的屏障,但根据皮埃尔·罗桑瓦龙对法国民主病理学的诊断,它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让法国告别革命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政治理性主义,也不是普选制,而是19世纪9... 在西方的政治传统里,宪政民主或精英民主向来被认为是驯服民主的良方和维护自由的屏障,但根据皮埃尔·罗桑瓦龙对法国民主病理学的诊断,它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让法国告别革命的关键因素既不是政治理性主义,也不是普选制,而是19世纪90年代以来自治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市民社会。同样,人民主权原则在市民社会的纵深发展,也是当代民主国家保障公民权利和推进自由的主要手段。罗桑瓦龙对近代法国民主史的解读,为我们理解市场社会的缺陷、盎格鲁-撒克逊民主的局限以及民主本身的内在张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罗桑瓦龙 民主 自由主义 市民社会
原文传递
西耶斯对卢梭的隐匿批判——论西耶斯的主权理论 被引量:2
9
作者 乐启良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68,共12页
通过批判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西耶斯构建了代议制和有限主权的理论。法国大革命初期,西耶斯抵制国王否决权和强制委托,阐明了代议制的必要性,宣称它汇集了劳动分工、人民代表制和理性协商的所有优点,是唯一适合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罗... 通过批判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西耶斯构建了代议制和有限主权的理论。法国大革命初期,西耶斯抵制国王否决权和强制委托,阐明了代议制的必要性,宣称它汇集了劳动分工、人民代表制和理性协商的所有优点,是唯一适合现代社会的政治体系。罗伯斯庇尔垮台后,他开始批判人民主权无限论的荒谬,认为它只会催生吞噬一切的"极权国家",而非保障个人自由的"共和国"。西耶斯在公开场合避免提及卢梭的名字,但在手稿中却明确将之视为革命恐怖的罪魁祸首。由于西耶斯采取了隐匿的批判,许多政治思想家忽视了他和卢梭的区别,错误地将之视为后者的信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耶斯 卢梭 法国大革命 人民主权 代议制
原文传递
霍乱、面包与谣言--论1832年巴黎的拾荒者骚乱 被引量:1
10
作者 乐启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8-108,282,共12页
第一次全球性的霍乱危机肆虐巴黎长达半年之久,导致法国首都死亡多达18 402人。为了防止霍乱疫情的扩大,巴黎警察局领导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卫生运动,积极推动环卫承包制度的改革,要求更为迅速、更彻底地清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并由此和... 第一次全球性的霍乱危机肆虐巴黎长达半年之久,导致法国首都死亡多达18 402人。为了防止霍乱疫情的扩大,巴黎警察局领导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卫生运动,积极推动环卫承包制度的改革,要求更为迅速、更彻底地清理城市的生活垃圾,并由此和拾荒者产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致使后者发动骚乱。在骚乱期间,怀疑霍乱的存在并有人投毒的谣言纷纷四起,而且引发了不少袭击甚至虐杀无辜者的暴力事件。尽管拾荒者的骚乱和谣言危机只持续了一周左右,却淋漓尽致地呈现出路易-菲利普政府主导的卫生运动和最底层民众的生存问题之间存在的巨大张力。某种意义上,七月王朝在处理霍乱危机时所表现的无能强化了大革命以来法国社会陷入膏肓的印象,促进了共和主义与社会主义等激进思潮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乱 巴黎 拾荒者 骚乱 谣言
原文传递
当代法国社会史的革新——热拉尔·努瓦利耶的社会历史学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启良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6-164,192,共19页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对法国史学构成了强烈冲击。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史渐趋衰落,而长期遭到排斥的政治史、文化史和表征史开始回归、复兴。很少为国内学界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史也在... 20世纪60年代末法国政治形势与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转折,这对法国史学构成了强烈冲击。以年鉴学派为代表的经典社会史渐趋衰落,而长期遭到排斥的政治史、文化史和表征史开始回归、复兴。很少为国内学界关注的是,这一时期法国社会史也在艰难转型,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通过热拉尔·努瓦利耶的社会历史学,可管窥当代法国社会史的最新进展及其方法论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鉴学派 经典社会史 热拉尔·努瓦利耶 社会历史学
原文传递
透视国家与社会的张力——评罗桑瓦龙《法兰西政治模式》
12
作者 乐启良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0-145,共6页
关键词 瓦龙 法国大革命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与社会 政治概念史 公意 近代法国 孚雷 法兰西
原文传递
捍卫政治的正当性——读皮埃尔·罗桑瓦龙的《法兰西政治模式》
13
作者 乐启良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31,共6页
罗桑瓦龙属于在五月风暴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法国知识分子。他早年加入法国第二大工会法国民主劳工联合会(CFDT),成为其倡导的自治管理运动的重要理论家,与C.勒福尔、F.孚雷等思想家过从甚密,共同思考斯大林体制的局限性及其产... 罗桑瓦龙属于在五月风暴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一代法国知识分子。他早年加入法国第二大工会法国民主劳工联合会(CFDT),成为其倡导的自治管理运动的重要理论家,与C.勒福尔、F.孚雷等思想家过从甚密,共同思考斯大林体制的局限性及其产生的根源;2001年入选法兰西公学后,他致力于考察当代法国的民主危机,并试图为之寻找新的出路。无论是参与社会运动还是从事学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模式 法兰西 皮埃尔 民主危机 斯大林体制 2001年 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政治、人生与学术: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群像研究
14
作者 乐启良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0年第2期109-115,155,共8页
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主要代表是杨人楩、沈炼之、王养冲、张芝联、端木正等诸位先生。他们著述甚多,涉猎颇广,多数长寿,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其思想、著述与行动为中国法国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勾勒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 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主要代表是杨人楩、沈炼之、王养冲、张芝联、端木正等诸位先生。他们著述甚多,涉猎颇广,多数长寿,见证了中国近百年的沧桑巨变,其思想、著述与行动为中国法国史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勾勒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的群像,梳理其在不同历史处境下所做的政治选择、人生际遇和学术研究,不仅能够拓宽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史的研究,而且也可能对中国法国史学科自身的反思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代中国法国史学人 杨人楩 沈炼之 王养冲 张芝联 端木正
原文传递
18世纪的法国“文学政治”何以成为可能——对托克维尔的一点批评
15
作者 乐启良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25,157,共8页
西方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所以尖锐地批判法国大革命,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倡导文学政治。他们认为,启蒙哲学家和法国革命者缺乏政治经验,他们提出的政治哲学脱离社会现实,并由此导致大革命走向了恐怖。事实上,文学政治不是抽象建构的产... 西方保守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之所以尖锐地批判法国大革命,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倡导文学政治。他们认为,启蒙哲学家和法国革命者缺乏政治经验,他们提出的政治哲学脱离社会现实,并由此导致大革命走向了恐怖。事实上,文学政治不是抽象建构的产物,而是扎根于18世纪法国的社会现实,并体现了当时人们重建法国社会的普遍愿望。拙文在对托克维尔的思想进行若干批评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学政治产生的历史原因及其积极意义,并指出文学政治彻底消亡的灾难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克维尔 文学政治 法国大革命
原文传递
列沙白里哀法再研究
16
作者 乐启良 《北大史学》 2007年第1期298-308,523,共12页
法国大革命期间出台的列沙白里哀法是法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立法之一,对工人群众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要说明它并不如马克思所说是一项纯粹的阶级立法,而是敌视中间团体的政治文化传统在经济立法上的体现。
关键词 列沙白里哀 政治文化传统 法国历史 工人群众 经济立法 旧制度 勒费弗尔 罗伯斯比尔 阿拉尔 法国革命
原文传递
什么是全球史?——新讨论与新趋势 被引量:7
17
作者 哈里.李伯森 乐启良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4-119,281-282,共7页
一些全球史的实践者最近在进行自我批判,批评全球史的支持者"飞跃"地方和个案,并由此断言他们创造的叙事继续宣扬西方目的论,推重大都市,却忽视了非西方与地方的历史。他们的批评虽然应该得到欢迎,却有些夸大其词,因为自从20... 一些全球史的实践者最近在进行自我批判,批评全球史的支持者"飞跃"地方和个案,并由此断言他们创造的叙事继续宣扬西方目的论,推重大都市,却忽视了非西方与地方的历史。他们的批评虽然应该得到欢迎,却有些夸大其词,因为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杰出的全球史家在进行科学的历史与社会研究时,已经承认宏观与微观相得益彰。因此,更为可取的做法是提出如下问题:什么是整合全球和地方的独特方法呢?第一种方法是时间化的历史,即不同社会根据神圣—政治的历法而组织时间的鲜活体验。第二种方法是概念史,尤其是相同概念在不同社会拥有迥然不同的含义。第三种方法是在宏观层面对大数据的利用,此举能够创造全球化网络的图景,呈现大大小小的节点。这些领域有助于人们把复杂的全球史理解成一个多维的故事,总是掺杂着竞争、误解与合作,同时也让人们认识到它需要艰难而缓慢的翻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史 地方史 概念史 历法 数字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