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媒体融合背景下互动新闻的兴起与未来——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
2
1
作者
乐和晴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12期48-51,共4页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互动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子专业融合与发展。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与代码思维等非人类行动者与互动新闻记者等人类行动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行动者网络,并成功融入整体的新闻创新行动者网络中。技术是驱动互动新...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互动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子专业融合与发展。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与代码思维等非人类行动者与互动新闻记者等人类行动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行动者网络,并成功融入整体的新闻创新行动者网络中。技术是驱动互动新闻和核心,需警惕一味追求技术的诸多伦理风险,为公共利益服务才是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才能走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新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媒体融合
新闻创新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框架理论视角下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建构研究——以《人民日报》2017-2021年报道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和晴
谭灏
宋佳
《新闻世界》
2022年第6期80-84,共5页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近五年来有关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框架、图式结构、文本词汇的分析与统计,探究《人民日报》在形塑合肥科创形象时所构建的高、中、低层次框架及成因。研...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近五年来有关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框架、图式结构、文本词汇的分析与统计,探究《人民日报》在形塑合肥科创形象时所构建的高、中、低层次框架及成因。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建构城市形象时做到了精准把握传播核心,紧贴城市发展脉搏;官方信息与民间声音并举,淡化宣传色彩;采用多说法传递信息,实施针对性传播策略,进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城市形象
人民日报
报道策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传学”简史:“中国传”研究之于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重估
3
作者
潘祥辉
乐和晴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10期5-17,共13页
在传播学引入中国的早期阶段,与“交通”、“沟通”及“传播”等术语一样,“传”及“传学”也是对译“communication”的重要话语概念。这一话语概念最早由余也鲁先生倡导,他试图将“传”提升到与中国人“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传播学引入中国的早期阶段,与“交通”、“沟通”及“传播”等术语一样,“传”及“传学”也是对译“communication”的重要话语概念。这一话语概念最早由余也鲁先生倡导,他试图将“传”提升到与中国人“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是中国古代汉语中传播概念的集中代表,它不仅有传递、传播等动词意义,其含义还涵盖了与传播有关的名物,如传说、书传、传记、驿站等。余也鲁先生倡导的“传”及“传学”研究旨在对接中国传统文化,将施拉姆开创的“communication”研究本土化,这一努力开创了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先河,也是早期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宝贵探索。尽管在后续的话语竞争中,“传学”话语影响力逐渐减弱,但用“传学”来对译“communication”仍有其积极意义。它不仅彰显了传播研究的中国文化主体性,也对后续的华夏传播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在社会科学界倡导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语境下,重新梳理和审视早期传播学术史中的“传学”话语及其兴衰演变历程,能够深化我们对于中国传播学研究意义、路径与前景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
传学
传播学
中国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
原文传递
题名
媒体融合背景下互动新闻的兴起与未来——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
2
1
作者
乐和晴
机构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媒体研究》
2022年第12期48-51,共4页
文摘
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分析互动新闻作为一个新闻子专业融合与发展。研究发现,计算机技术与代码思维等非人类行动者与互动新闻记者等人类行动者之间形成了有机的行动者网络,并成功融入整体的新闻创新行动者网络中。技术是驱动互动新闻和核心,需警惕一味追求技术的诸多伦理风险,为公共利益服务才是应有之义,以人为本才能走向未来。
关键词
互动新闻
行动者网络理论
媒体融合
新闻创新研究
分类号
G2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框架理论视角下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建构研究——以《人民日报》2017-2021年报道为例
被引量:
1
2
作者
乐和晴
谭灏
宋佳
机构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新闻世界》
2022年第6期80-84,共5页
基金
2021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课题“全媒体视阈下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的传播策略与效果研究”(编号:202110357139)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基础,选取《人民日报》近五年来有关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的新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报道框架、图式结构、文本词汇的分析与统计,探究《人民日报》在形塑合肥科创形象时所构建的高、中、低层次框架及成因。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在建构城市形象时做到了精准把握传播核心,紧贴城市发展脉搏;官方信息与民间声音并举,淡化宣传色彩;采用多说法传递信息,实施针对性传播策略,进而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关键词
框架理论
城市形象
人民日报
报道策略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传学”简史:“中国传”研究之于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重估
3
作者
潘祥辉
乐和晴
机构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传媒观察》
CSSCI
2024年第10期5-17,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传播学视角下儒家经典的‘经典化’过程研究”(21BXW095)的研究成果。
文摘
在传播学引入中国的早期阶段,与“交通”、“沟通”及“传播”等术语一样,“传”及“传学”也是对译“communication”的重要话语概念。这一话语概念最早由余也鲁先生倡导,他试图将“传”提升到与中国人“衣食住行”同等重要的地位。“传”是中国古代汉语中传播概念的集中代表,它不仅有传递、传播等动词意义,其含义还涵盖了与传播有关的名物,如传说、书传、传记、驿站等。余也鲁先生倡导的“传”及“传学”研究旨在对接中国传统文化,将施拉姆开创的“communication”研究本土化,这一努力开创了传播学研究中国化的先河,也是早期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宝贵探索。尽管在后续的话语竞争中,“传学”话语影响力逐渐减弱,但用“传学”来对译“communication”仍有其积极意义。它不仅彰显了传播研究的中国文化主体性,也对后续的华夏传播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如今,在社会科学界倡导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语境下,重新梳理和审视早期传播学术史中的“传学”话语及其兴衰演变历程,能够深化我们对于中国传播学研究意义、路径与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
传
传学
传播学
中国传播学
自主知识体系
Keywords
Chuan
Chuanxue
communication
Chinese communication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媒体融合背景下互动新闻的兴起与未来——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视角
乐和晴
《新媒体研究》
202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框架理论视角下合肥“科技创新”城市形象建构研究——以《人民日报》2017-2021年报道为例
乐和晴
谭灏
宋佳
《新闻世界》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传学”简史:“中国传”研究之于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价值重估
潘祥辉
乐和晴
《传媒观察》
CSSCI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