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24例 被引量:3
1
作者 乐志亮 张翠翠 +1 位作者 车英林 王建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2275-2276,共2页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及诊疗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5~83岁,平均58.4岁。结果:同时癌6例,异时癌18例;二重癌21例,三... 目的:对口腔颌面部多原发癌的发生及诊疗进行分析。方法: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并多原发癌患者24例,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5~83岁,平均58.4岁。结果:同时癌6例,异时癌18例;二重癌21例,三重癌3例;按照不同部位,除口腔颌面部外,多见于食管、肺、鼻咽以及喉。按照组织学类型:鳞癌+鳞癌10例,鳞癌+腺癌、涎腺癌+腺癌、鳞癌+肺癌各2例,鳞癌+移形上皮癌、鳞癌+恶性淋巴瘤、鳞癌+恶性颗粒细胞瘤、腺癌+肉瘤、黏液表皮样癌+肺癌、肌上皮细胞癌+肺癌、乳头状囊腺癌+黏液癌、上皮肌上皮癌+基底细胞癌各1例。结论:第一原发癌治疗后要密切随访,定期复查,争取对多原发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多原发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多原发癌
下载PDF
侧颅底相关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留意 刘林 +3 位作者 王建广 张翠翠 乐志亮 黄洪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80-582,共3页
目的:探讨颞下窝及翼腭窝区侧颅底受累头颈肿瘤的手术进路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6月,15例颞下窝及翼腭窝区肿物并同时伴有侧颅底受累的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颅面联合入路10例、颞下窝入... 目的:探讨颞下窝及翼腭窝区侧颅底受累头颈肿瘤的手术进路及疗效。方法:2005年4月~2009年6月,15例颞下窝及翼腭窝区肿物并同时伴有侧颅底受累的患者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手术治疗。采用颅面联合入路10例、颞下窝入路3例,Weber-Ferguson加Lynch入路2例。结果:15例患者肿瘤全部切除,11例同期行颅底软硬组织缺损的修复。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偏瘫或脑脊液漏。结论:颞下窝及翼腭窝区颅底受侵肿物的手术入路应视肿瘤部位及颅脑组织受影响的程度而定。肿瘤切除同时行缺损修复可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颅底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翠翠 王建广 +8 位作者 乐志亮 黄洪章 陈伟良 潘朝斌 李劲松 张彬 杨朝晖 黄志权 赵小朋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85-288,共4页
目的通过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探讨其适应证,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68例,其中舌癌28例,腭癌13例,口底癌9例,牙龈癌4例,颊... 目的通过对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观察,探讨其适应证,以期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颏下岛状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68例,其中舌癌28例,腭癌13例,口底癌9例,牙龈癌4例,颊癌6例,唇癌3例,其他5例;男47例,女21例;年龄25~84岁,平均58岁;皮瓣面积最小为4cm×4cm,最大为15cm×10cm。结果62例皮瓣存活;4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去除坏死部分,局部换药后痊愈;2例皮瓣完全坏死,予以清除。肌皮瓣受区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供区瘢痕隐蔽。术后随访3~24个月,5例原位复发,15例发生颈淋巴转移,其中NO期5例,N1期4例,N2期6例。结论颏下岛状肌皮瓣适用于无区域性淋巴转移的早期口腔癌及口腔良性肿瘤患者术后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面部
原文传递
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翠翠 王建广 +2 位作者 刘军平 乐志亮 黄洪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 目的探讨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总结其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收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自2007年4月至2011年6月收治7例孤立性骨浆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和预后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骨浆细胞瘤并符合孤立性骨浆细胞瘤的诊断标准,其中1例伴POEMS综合征(多神经病、器官巨大症、内分泌病、M蛋白和皮肤病变综合征),1例术后6个月出现多处骨转移。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1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个月。其中5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结论孤立性骨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手术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是其治疗的最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骨浆细胞瘤 多发性骨髓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腮腺脂肪瘤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涛 于巧莲 乐志亮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861-861,共1页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无痛肿物生长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无疼痛,无右侧面颊部无麻木感,无张口受限及听力障碍,半个月前自觉肿物生长,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以"右侧腮腺肿物"收入院。体... 患者,男,48岁,因"发现右侧腮腺区无痛肿物生长10年"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腮腺区肿物,无疼痛,无右侧面颊部无麻木感,无张口受限及听力障碍,半个月前自觉肿物生长,经抗感染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以"右侧腮腺肿物"收入院。体检:发育、营养良好,颌下区未及肿大之淋巴结.右侧腮腺区隆起.后上极可触及大小约3cm×4cm肿块,质软,边界不清,无压痛,耳道无隆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脂肪瘤 诊断
原文传递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新 张翠翠 +3 位作者 王建广 乐志亮 潘朝斌 黄洪章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 - 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3 - 2012年14例头颈部ELG的临床资料,分别从研究对象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实验室检查、病理、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治疗后随访时间为1 ~ 13个月,其中1例经肿块切除术,术后5个月复发;1例经药物治疗,治疗后4个月复发。其余12例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间未出现病情进展或复发。结论 ELG常表现为一种无痛的软组织病变,好发于男性,多见于中青年人,好发部位为腮腺区、颈部等。主要依靠病理确诊,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结合适当剂量的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头颈部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曾素云 廖伟 +3 位作者 乐志亮 张翠翠 赵新 王建广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5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 目的探讨WWP2、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PTEN)和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相关性,以期为其早期防治及生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2例正常口腔黏膜、20例白斑及54例OSCC组织中WWP2、PTEN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和相关性,并分析其与OSCC组中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实验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Kruskal Wallis test、χ2检验和Fisher′s精确检验,WWP2、PTEN和p70S6K的表达两两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WWP2、PTEN和p70S6K在正常对照组、口腔白斑组及OSCC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33.33%、40%和68.52%;91.67%、85%和48.15%以及25%、45%和75.93%,与其他组相比,以上三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WWP2与PTEN之间呈负相关(r=-0.236,P=0.028)。PTEN与p70S6K之间呈负相关(r=-0.301,P=0.005)。WWP2与p70S6K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315,P=0.003)。OSCC组织中WWP2与OSCC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p70S6K与OSCC的分化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WWP2、PTEN和p70S6K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各阶段的组织中差异表达,提示可能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 口腔白斑 WWP2 第十号染色体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酶基因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原文传递
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6
8
作者 周维君 车英林 +2 位作者 苏野 邓秋艳 乐志亮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9期1683-1686,1691,共5页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 目的:探讨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对牙周炎患者牙周状况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牙周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研究组行牙周组织再生术联合正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牙周指标情况和X线头影测量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随访一年,于治疗1年后采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评价患者满意度,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探诊深度(PD)以及临床牙周平均附着丧失(CAL)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NA角、SNB角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ANB角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牙龈健康状况评分、口腔清洁能力评分、美观评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治疗联合运用,对牙周组织健康状况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安全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组织再生术 正畸治疗 牙周炎 牙周状况 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