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越”何以可能?——就“超越”问题争鸣与诸先生商榷 被引量:1
1
作者 乐晓旭 《天府新论》 CSSCI 2022年第6期26-38,共13页
“超越”作为哲学与宗教的重要问题,不仅是主客对立下的存在者化的概念,还是前存在者意义上的“超越活动”。“超越活动”是“超越的本源”,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均是“超越活动”的对象化,即人通过作为“超越活... “超越”作为哲学与宗教的重要问题,不仅是主客对立下的存在者化的概念,还是前存在者意义上的“超越活动”。“超越活动”是“超越的本源”,现代新儒家所谓的“内在超越”与“外在超越”均是“超越活动”的对象化,即人通过作为“超越活动”的“爱”与“思”而成为超验的存在者,而超凡存在者“天”的生成则与人的敬畏情感与形上追求相关。因此,“超越”问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超越性问题。近年来,对于“超越”观念的讨论如此热烈,与“人本主义”背景下人的超越性问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 超越的本源 超越活动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下载PDF
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举行
2
作者 乐晓旭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1年12月25日,“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会议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共三十余位学者以线上线... 2021年12月25日,“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会议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共三十余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本次会议以《蒙培元全集》(全十八卷)的出版为契机,旨在对蒙培元先生的哲学思想进行深入而广泛地研讨,以彰显蒙培元先生对于中国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人民出版社 蒙培元 思想研讨会 发布会 高等研究院 线上线下相结合 山东大学 全集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视角下的自然——蒙培元生态哲学建构
3
作者 乐晓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349-354,361,共7页
面对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蒙培元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提下,建构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哲学理论。他认为,“天”即宇宙自然界,是万物的生命本源和价值来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在于两者之间和谐一致,也在于人类... 面对20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蒙培元在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理论前提下,建构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哲学理论。他认为,“天”即宇宙自然界,是万物的生命本源和价值来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仅在于两者之间和谐一致,也在于人类以完成自然界赋予人类的神圣使命为其生命的终极关怀,人实现其德性的根本方法就在于以“仁”待万物。蒙培元从中国哲学的传统出发为生态环境的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自然 德性
下载PDF
孟子与亚里士多德论“爱”之异同
4
作者 乐晓旭 《管子学刊》 2019年第4期35-40,共6页
“爱”是中西古典伦理学共同讨论的重要议题,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其均有涉及。孟子以“仁爱”闻名,亚里士多德则以“友爱”著称。基于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孟子提出的“仁爱”源自具有先天普遍属性的“性”,亚氏认为“友爱”是从具备个体... “爱”是中西古典伦理学共同讨论的重要议题,孟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其均有涉及。孟子以“仁爱”闻名,亚里士多德则以“友爱”著称。基于在相似的历史背景下,孟子提出的“仁爱”源自具有先天普遍属性的“性”,亚氏认为“友爱”是从具备个体特殊性的行为人的自身出发完成建构。就道德实现的可能性来说,“仁爱”是从未成到已成的转化,实现“仁爱”需要从本心自然生发;“友爱”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转化,实现“友爱”需要我们从自身发挥人的主导性去人为的建立。或者说,孟子“仁爱”与亚里士多德“友爱”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与人为的差异,这也是中西方伦理学精神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爱 友爱 孟子 亚里士多德
下载PDF
论柏拉图哲学中的“超越”
5
作者 乐晓旭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8-12,共5页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 "超越"是西方哲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学界普遍将其定义为基督教的"上帝"。而在柏拉图的哲学中,"超越"则表现为"转向",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在本体论层面上,它强调的是追求事物背后所得以存在的最终依据,即"理念";在方法论层面上,它强调破除原有的思想界限,以批判性思维建构理论。柏拉图所提出的"转向"理论是西方哲学话语下的"超越"的一种特殊呈现方式,他的理念论及其对"理念世界"的建构,为西方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使西方哲学开始从宇宙论向本体论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 哲学 “超越” “转向” “理念”
下载PDF
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举行
6
作者 乐晓旭 《当代儒学》 2022年第2期162-166,共5页
2021年12月25日,“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会议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共三十余位学者以线上线... 2021年12月25日,“蒙培元哲学思想研讨会暨《蒙培元全集》出版发布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举行。会议由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和四川人民出版社共同主办,共三十余位学者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人民出版社 蒙培元 思想研讨会 发布会 高等研究院 线上线下相结合 山东大学 全集
下载PDF
“超越”概念的不同倾向--论冯友兰“理”与柏拉图“理念”之异同
7
作者 乐晓旭 《当代儒学》 2021年第2期94-108,共15页
冯友兰新理学中的“理”受到柏拉图“理念”的影响,他在继承了柏拉图哲学中对于“理念”的定义,将“理”视为万物得以存在的自身的本质类属性的同时,将“理”视为“超验”的存在,以此区别于柏拉图作为“超凡”存在的“理念”。
关键词 理念 冯友兰 柏拉图 超越
下载PDF
情感错位与认知偏差——试从情感儒学角度分析当下粉丝文化乱象
8
作者 乐晓旭 《当代儒学》 2022年第2期192-205,共14页
当今粉丝文化的发展与情感和认知相关。爱的情感的本真表达不仅造就了粉丝,也造就了偶像。这种感性情感本身并不会必然导致粉丝文化乱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粉丝作为情欲主体的个体性表达。而导致当今粉丝文化乱象的原因在于:在情... 当今粉丝文化的发展与情感和认知相关。爱的情感的本真表达不仅造就了粉丝,也造就了偶像。这种感性情感本身并不会必然导致粉丝文化乱象,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粉丝作为情欲主体的个体性表达。而导致当今粉丝文化乱象的原因在于:在情感层面,依恋情感和崇拜情感的失衡与错位导致了理性情感甚至超越情感的缺失;在认知层面,娱乐资本与权力介入下对偶像形象的建构与饭圈下个体人的失语造成了粉丝的认知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丝 偶像 情感 认知
下载PDF
《周易》经传超越观念的轴心转向 被引量:1
9
作者 乐晓旭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7,111,共11页
余英时把“轴心突破”归于“内向超越”,肯定“轴心时代”带来了个人精神的觉醒,但他忽视了神圣超凡存在者“天”或“帝”失落所造成的理性的僭妄。在超越观念上,“轴心时代”表现为“外在超越”逐渐转向“内在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可... 余英时把“轴心突破”归于“内向超越”,肯定“轴心时代”带来了个人精神的觉醒,但他忽视了神圣超凡存在者“天”或“帝”失落所造成的理性的僭妄。在超越观念上,“轴心时代”表现为“外在超越”逐渐转向“内在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称为中国哲学的“轴心转向”。“轴心转向”在中国早期《周易》哲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易经》中的形上神圣超凡存在者是作为至上人格神的“帝”或“天”,天人通过祭祀、帝享、天祐的方式沟通,此时“外在超越”仍占主导地位。经过了春秋时期易学的伦理化演进,《易传》中作为人格神的“帝”或“天”的地位明显下降。在形上外在超凡观念层面,《易传》建构了一套以“天地”“乾坤”“阴阳”为核心的宇宙本体论;在内在超验观念层面,《易传》在继承重“德”传统的同时,通过心性关系的建构解决天人之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 轴心转向 内在超越 外在超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