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及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乐生煊 黄瑜萍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凸显。利用福建省内62所高校2022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取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厘析“慢就业”现象具体表征和成因。提出构建“个人提升-家...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凸显。利用福建省内62所高校2022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采取描述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厘析“慢就业”现象具体表征和成因。提出构建“个人提升-家校联动-社会助力-政府引导”立体化就业育人服务体系,推动高校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理性规划未来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就业 高校毕业生 对策研究 福建省高校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青马工程”育人路径研究
2
作者 乐生煊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1-4,共4页
“青马工程”作为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理论扎实、能力突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 “青马工程”作为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信仰坚定、理论扎实、能力突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实现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深远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新时代“青马工程”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亟待解决。要通过构建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创新创业、动态考评和跟踪培养“六位一体”的“青马工程”运行体系,紧扣“智慧青马”“隐性青马”“数字青马”三个着力点,围绕“三个结合”,深化“社会实践+青马工程”“创业教育+青马工程”“挂职锻炼+青马工程”三大培养模式,切实为“青马工程”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马工程 培养路径
下载PDF
桩锚支护结构在深厚砂层基坑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乐生煊 林祯杰 +1 位作者 吴能森 庄铃强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51-56,共6页
以福州市高新区某基坑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预应力锚索与SMW工法桩支护结构在滨海深厚砂层基坑中的支护效果。依据工程设计及勘察资料,采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该组合结构在基坑各开挖工况下土体水平位移、桩身变形、周... 以福州市高新区某基坑工程项目为背景,研究预应力锚索与SMW工法桩支护结构在滨海深厚砂层基坑中的支护效果。依据工程设计及勘察资料,采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该组合结构在基坑各开挖工况下土体水平位移、桩身变形、周边地表沉降与锚索拉力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基坑土体及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呈现“鼓肚型”发展趋势,最大水平位移值约出现在0.6倍开挖深度处,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呈“勺状”;预应力锚索拉力曲线呈“驼峰状”,预应力锚索拉力的最大值出现在锚固端与自由端交接处。数值模拟所得桩身水平位移值、预应力锚索拉力值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且均在安全范围内,说明预应力锚索与SMW工法桩支护结构在深厚砂层基坑中的支护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预应力锚索 SMW工法桩 深厚砂层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拉弯力学性能研究综述
4
作者 乐生煊 阮云凯 《江西建材》 2020年第6期17-18,共2页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广泛运用于高层、超高层和桥梁结构中,在工程实践中钢管混凝土构件常受到拉弯作用。文中对国内外钢管混凝土拉弯力学性能研究近况展开综述,并对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拉弯力学性能 研究现状
下载PDF
无支撑两级基坑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庄铃强 吴能森 +2 位作者 黄志波 许旭堂 乐生煊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探究无支撑多级支护结构的不同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以一个无支撑两级支护的粉质黏土深基坑为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基于正交试验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就两级支护间距、开挖比以及两级支护结构长度对支护结构位移的影... 为探究无支撑多级支护结构的不同设计参数对基坑变形的影响,以一个无支撑两级支护的粉质黏土深基坑为例,利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型,并基于正交试验通过极差、方差分析,就两级支护间距、开挖比以及两级支护结构长度对支护结构位移的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采用无支撑两级支护结构的粉质黏土深基坑,两级支护结构的顶部最大位移受两级支护间距和开挖比影响的敏感度较高;两级支护结构位移之间存在“叠加作用”、“牵引作用”的相互影响,但当两级支护间距不小于总开挖深度的0.5倍时,相互影响不显著;当两级支护间距不小于总开挖深度的0.5倍,且开挖比为0.8~1.3时,两级支护结构的顶部最大位移比较接近,且不超过规范的一级基坑下限控制值,处于最合理的工作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开挖 无支撑支护结构 影响因素 支护间距 开挖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